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在日本当文豪 > 第207章 明年,我们一起以获奖者的身份来这儿再参加一次!

1997年12月10日下午3点。

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音乐厅。

换上一套崭新晚礼服的斋藤玲奈挽着身穿燕尾服的北川秀的手,紧张又期待地顺着人流走进了音乐大厅。

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在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

每次颁奖典礼都是下午举办,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去世的。

和日本那些摹仿西方奖的“野鸡奖”们不同,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没有浮夸的走红毯流程,也没有多少媒体在四周劈里啪啦闪烁着聚光灯。

读者们后来在网上能看到的颁奖典礼视频,一般也都是官方录像师拍摄上传的。

出席此次典礼的总人数约1600人,男士必须穿燕尾服或者自己国家的民族服装,女士则被要求穿严肃的夜礼服。

出席的与会者要么是历届获奖者,要么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流,要么是瑞典、挪威本土的知名人士——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里不仅会颁发诺贝尔文学奖,其他奖项也是在这儿授予获奖者的。

“好多人啊.好像全是各个领域的大佬啊,北川。”斋藤玲奈悄悄挽紧北川秀的手臂,四处张望,不敢说话太大声。

以前一个都难得一见的大佬,现在就像韭菜般,一茬又一茬的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北川秀也看得一愣一愣。

难怪不少东方国家的人那么渴求诺奖和奥斯卡这类顶级奖项,毕竟人家的颁奖典礼汇聚了全世界最顶尖的人物啊。

有些人的名字都只能在课本上看到呢。

随着入场的人越来越多,人声逐渐鼎沸,高坐在音乐厅二楼露天台的交响乐团也开始缓缓奏起贝多芬的《蓝色多瑙河》等知名曲目。

与会者很多都互相认识,不久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团体,围在一起兴高采烈,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唯有从亚洲赶来的北川秀和斋藤玲奈,无论是年纪、样貌,还是身份地位,似乎都和这些人有点格格不入。

就在斋藤玲奈不知所措之际,一道声音忽然在不远处响起。

“嘿,我就说他一定会被邀请过来吧!”

尖嘴猴腮的斯蒂芬·金就算穿着燕尾服也看起来十分滑稽,他一边兴奋的说着,一边向身旁的几人介绍起对面的北川秀,

“他就是北川秀,《伊豆的舞女》、《百年孤独》还有《追忆似水年华》都是他写的!”

“北川先生的写的非常出色,我很喜欢看。”和斯蒂芬·金一起的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格也笑着点头道。

“原来他就是北川秀!居然这么年轻!”

“天呐。他只有二十岁吧?看起来和我的孙子年纪差不多大。”

“因为《伊豆的舞女》,我今年特意去了一趟日本伊豆,那确实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乡村城市。”

“北川先生你好,我是”

在斯蒂芬·金的一通介绍下,北川秀和斋藤玲奈顿时被一堆白人老头老太给围住了。

足够优秀的人,别人是不会介意你的人种和国籍的。

这些老头老太并没有因为北川秀年轻帅气高大,自己则是步入黄昏的年纪,就对他嫉妒不满。

相反,四周的声音基本都在夸耀他,赞美他,说他是“英雄出少年”。

北川秀也一一回应了他们的热情问候,但心里却没像晕头转向的斋藤玲奈那么慌张。

他知道这些人对自己热情友好,完全是因为他不会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

如果北川秀是他们国家的文学家,有可能分享掉他们的蛋糕,他们就不会是这副嘴脸了。

“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路易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季.”

斋藤玲奈看得眼花缭乱,感觉手都快跟着握不过来了。

如果没有身旁的这个年轻男人,她根本不会受到这些大佬的重视。

原以为成为河出书房的编辑部部长后,自己的职业生涯也算到了一个终点。

但此时和这些大佬,尤其是同为女性的昂山素季聊天,斋藤玲奈感觉自己全新的奋斗目标又出现了。

“.哈哈,斋藤小姐你才是真正的年轻有为呢。

我在你这个年纪时刚和我的丈夫麦克·阿里斯结婚。

之后的十五年,我在牛津静静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完全没想过有朝一日还能拿到诺贝尔和平奖呢。”

昂山素季亲切地握着她的手,一边夸赞她年轻美貌,一边时不时看向那里正和其他大佬闲聊的北川秀。

她是缅甸人,在1991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那时,她还因协助缅甸人民争取民主自由而被政府军羁押。

她大概是现代社会生平经历最传奇,最丰富的女性之一了。

她和马丁路德·金与甘地一样,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与支持,即便面对政府方的暗杀威胁,也毅然要在露天进行激情演说。

诺贝尔奖评委会给她的获奖理由是:“表彰她为缅甸人民争取民主和人权做出的非暴力抗争贡献。”

言简意赅的指出了她的伟大。

在原历史中,美国《时代》周刊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中,她排名第十八。

2015年,昂山素季还宣布将竞选缅甸总统。

虽然后面因种种原因,她没能正式出任总统。

但在2016年,她身兼新政府外交部、总统府部、教育部、电力能源部这四个部门的部长,还被特别授予了“国家顾问”一职。

可以说是真正的现代女性模范式人物了。

北川秀在另一边和其他一堆世界各个领域的大佬们开心闲聊。

在交谈中,他忽然发现,原来那些已经拥有无数财富、权力和女人的顶级人物眼中,最重要的事情只剩下了两件——

生命健康和精神追求。

前者决定了他们能活多久,能继续享受这些东西到什么时候。

后者则决定了他们的思维高度,灵魂的丰富度。

物质上的享受到了顶级层次后,其实就大差不差了。

反倒是精神层面的欢愉,仿佛永无止境般,是金钱完全无法购买的快乐。

这些大佬厌倦了物质享受后,都喜欢把视线投射到文学艺术上。

音乐、绘画、文学、雕塑等,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视的精神追求。

因此每年的诺奖,在这堆业内人士眼中,最值得他们留心的便是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的归宿。

年纪轻轻的北川秀反而成了他们眼中的焦点,就这短短的十几分钟,向他递来的橄榄枝都不计其数。

没办法,《追忆似水年华》和《百年孤独》在西方世界实在太火了。

聊着聊着,时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下午四点。

与会者基本都到齐了,北川秀和斋藤玲奈便落座在观众席的第一排,和那些历届获奖者一起。

官方的摄影师几次从他们身边掠过,毫不吝啬的给予了两人各种特写镜头。

斋藤玲奈终于意识到,原来即便没拿奖,北川秀在西方文化圈里也已经彻底站稳脚跟了。

上一个来这儿参加典礼的还是谷崎一郎。

但那时,除了马悦然等寥寥几个对东方文学感兴趣的人外,基本没有人来理他。

谷崎一郎一直在家中珍藏着和那一届诺奖获得者们的合影,不过他被安排在最角落,只露出小半张脸。

就这,还被当年的日本媒体各种宣传,将其评为在世的天下一品里的绝对第一。

如今亲身经历了这些,斋藤玲奈忽然觉得自己以前还是坐井观天了。

原来小时候在课本上看到的照片,做梦也希望接触到的东西,居然是这么的简单和触手可得。

这都归功于身边的他啊。

她看向一旁的北川秀。

此刻北川秀正认真聆听着交响乐团演奏的《Blowin' in the Wind》。

这首歌是美国著名的唱作人、艺术家和摇滚乐歌手鲍勃·迪伦的成名作。

去年还成功入围了诺贝尔文学奖。

没错,你没看错。

诺奖评委们把一首歌放到了入围名单中。

不仅如此,这首歌后来还在06年、16年两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并成功在16年获奖!

北川秀不知道这是诺奖评委会和理事会的故意作秀,还是真对鲍勃·迪伦十分推崇,又或者是单纯向影响力巨大的美国摇滚乐界示好。

反正他就是一个爱听歌的。

在写作的闲暇时间,他喜欢跑步和听歌,这年头还没出mp3等随身听歌设备,他只能在家用唱片享受。

另外,诺奖的丰富性也让世界上无数的成名人士汇聚在一起,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和社交圈。

真正参与到这里来时,他才发现,其实获奖不获奖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如果你对该领域没有太大执念的话。

真正重要的是进入到这个圈子里,享受到它带来的人脉资源。

就这一个下午,北川秀起码认识了一百位世界名流。

他们遍布全球,各个领域都有,以后只要一通电话,就有可能帮你做到事。

一旁的斋藤玲奈想法完全不同。

感受到诺奖的魅力后,她久久难以释怀。

以前觉得帮北川秀成为“天下一品”就是她需要投入一生精力的目标了。

此时此刻,听着悠扬的曲调,主持人低沉的嗓音,她的目标变了。

“北川.”

“嗯?”

“拿奖吧!明年!明年我们再一起来这里,好不好?”

斋藤玲奈的眼中出现了久违的高光。

一如最初面对芥川奖时的样子。

北川秀转头,看见了她眼中的光芒,随后轻笑了下。

过了几分钟,他收起笑容,将手轻轻覆盖在她的掌背上,郑重的点头道:“嗯。明年,我们一起以获奖者的身份来这儿再参加一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