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在日本当文豪 > 第164章 疯狂代购《文艺》的法国人!

“来自日本文坛的北川老师写的,以我们国家一二战时期为时代背景的自传体?”

捧着《追忆似水年华》的几名法国读者头顶上满是问号,怎么看都觉得很匪夷所思。

这事听上去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像是假的一样。

因此店长和店员只能不停的向进店的读者们解释。

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告知他们,《追忆似水年华》的的确确是北川老师的最新力作。

可即便书店的人一口咬定这就是北川老师亲笔写的,那些读者还是将信将疑,看着颇高的单价,选择将手里的书放回了书架。

繁荣如法国文学市场,市面上依旧充斥着那种不要脸的“盗版”。

不过此“盗版”非彼“盗版”,确实是出版社通过正规途径出版,一切手续齐全,在文化部也有备案。

但这种“盗版”,就和当年隔壁八九十年代的某些“盗版”图书一样,譬如书名叫《九阴九阳》,作者名那一栏也写着金庸新著,读者便以为是金庸大师的新作,欢天喜地的买了回去。

等到家里拆开一读,越读越不对味,这水平也下滑的太厉害了!

然后过了许久,读者才发现自己是被套路了!

这金庸新著,意思不是金庸,新著,而是金庸新,著!

真正的作者名是坑爹的金庸新!

法国文学市场上也有许多这样的“盗版”图书,可把读者们骗苦了。

看到一波又一波读者来来去去,购买《追忆似水年华》的却寥寥无几,店员们愈发着急。

所幸到了下午,巴黎大学出版社那边终于把临时做好的新海报送了过来——法国人就是这样,因为没有太大的工作和生存压力,许多人做事磨磨唧唧,工作效率低下。

这份新海报本来要跟着一起过来,没想到整整迟了一个上午!

不过这一个小插曲后,《追忆似水年华》的讨论度也高了许多,上午犹犹豫豫的读者们下午茶时间时都赶了过来。

这次他们不再怀疑,一人一本,兴高采烈的拿着《追忆似水年华》看去了。

在90年代的法国,文学已经是全社会关注的要点之一。

文学界走在演艺界和娱乐界的前面,且在整个时代里都不可或缺。

在这个时期,法国文坛已经涌现出了大量文学流派和优质的文学家,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也不在少数。

但《追忆似水年华》这种意识流的写法,纵观这个法国文坛,读者和作家们都找不出第二本来。

最初阅读时,大量的心理独白和意识流描写会让许多读者觉得云里雾里,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很跳跃,不彻底代入进去,很容易出戏。

多亏法国文学市场的诸多优秀作品培育出了一大批有耐心,也有一定文学素养的高质量读者,《追忆似水年华》前期的枯燥被他们忍耐着熬了过去。

等看到“我”和斯万家的大小姐希尔贝特·斯万见面后,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了起来,一下子变得精彩无比!

法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看完了《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第一卷后,一个个都为之疯狂了起来,开始在网络上争先恐后的发表着各种评论。

“真的是太精彩,太好看了!马塞尔和希尔贝特后续的感情会怎么发展呢?虽然是一部自传体,但里面的爱情故事真的好感人啊!”

“我推荐你们一定要去看看《追忆似水年华》,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外国人写的,里面涉及到的一二战时期的风土人情实在太逼真了!”

“是啊是啊!我的祖父就曾经参加过二战,我向他描述了一些有关马塞尔和斯万家的情况,他非常笃定的告诉我,这个作者一定经历过那个时代!

可你们知道吗?据说北川秀老师只有二十五岁!和我的孩子一样大!”

“缪斯,你看了那本《追忆似水年华》吗?”

“《追忆似水年华》?那是什么书?是哪位文学家老师的新作吗?”

“是的。不过那位文学家并不是我们法国人,而是一个日本人。”

“日本的文学家?海蒂,伱什么时候喜欢起东亚文学了?听说那边的风俗和我们完全不同,他们的很难让人理解吧?”

“不不不。这本书写的是一二战时期的法国,你真该好好去看一下。你曾经不是说要是有一本能写那个时期的爱情就好了么?现在有了!完美契合你的需求!”

“真的吗?!我马上去等等。你刚才是说,这本,是一个日本的文学家写的?”

“没错!这位北川秀老师的《失乐园》拿了去年的龚古尔文学奖,上一本作品《伊豆的舞女》还入围了诺贝尔文学奖呢!”

“这么厉害吗?那我马上去看看!”

类似的对话在法国各地频繁出现,整个法国文学界仿佛地震般,难以估量的轰动影响令许多本土文学家都感到惊愕。

一时间,大家讨论的话题都与《追忆似水年华》相关,一传十,十传百下,越来越多的人纷纷赶去书店购买它。

4月2日上午因没有宣传海报而没怎么卖出去的《追忆似水年华》,在下午和晚上疯卖不止,佛系的巴黎大学出版社也没料到它会吸引读者到这个地步。

巴黎大学出版社以《北川秀集》的数据为参考,当天发行了《追忆似水年华》共30万册,其中25万册进入市场,5万册做储备。

没想到这30万册还没到晚上10点,就已全部售罄!

面对庞大的读者群体的需求,巴黎大学出版社不得不紧急联络发行部、印刷厂,让工人们加班加点,以最快的速度再赶制一批新书出来!

一向悠哉游哉的法国人第一次体会到了半夜加班的痛苦。

法国本土的报社也纷纷刊登了许多关于这本书的文学评论。

在《巴黎晚报》的夜刊上,法国知名文学评论家、符号学家、思想家罗兰·巴特这么写道:“一二战时期是我们不愿意去回首的残酷岁月,无论年长者还是年轻人,谈及这个时代,我们都会下意识的去回避。

但同时我们又希望文坛上能涌现出一批文学家,以那个时代为背景,写一些能让大家感同身受,引起共鸣的。

在这样矛盾的心情下,近百年来,法国文坛始终没有一名文学家敢涉足那个时代,敢用笔墨描绘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我们不愿意回忆,不愿意书写,却也不愿意遗忘。

万分感谢北川秀老师,在他的笔下,那个混乱而又诱人的年代里,竟然还能有如此令人感叹的纯真爱情!

毋庸置疑,即便看起来《追忆似水年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也配被称为法国文坛百年难得一见的佳作!”

罗兰·巴特于1976年在法兰西学院担任了文学符号学讲座教授,并成为这个讲座的第一位学者。

他座下的学生不计其数,有名的如电影大师克里斯蒂安·麦茨、知名诗人埃德蒙·雅贝斯、法国出版界“神话”阿梅丽·诺冬等等。

他给了北川秀如此高的评价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文学报》、《法国青年文学家》、《文艺报》、《回声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等纷纷也给出了诸多正面评价。4月3日,创刊于1944年,主要侧重政治和外交报道,在法国日销量过1000万份的《世界报》特意在文学板块上空出一大块版面,详细介绍了北川秀的生平和履历。

在这之前,对法国的读者们而言,北川秀还是一只会下好吃的鸡蛋,但他们都不太了解的“母鸡”。

通过《世界报》的详细介绍后,北川秀颇具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也大大感染了读者们。

他们开始想方设法的找人去日本代购《文艺》,想一睹北川老师同步在写的新书《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风采。

嗅到商机的香奈儿集团立即派出商团火速赶往东京,很快便与河出书房的海外市场部联系上了。

有了之前的几次合作,双方知根知底,河出静子挺喜欢法国这个奢侈品公司,在与北川秀打了个电话确认后,便以三年版权1.6亿法郎,折合日元24亿,将《文艺》在法国的代理权全权交付给了香奈儿集团。

香奈儿集团的行动力十分恐怖,在4月5日便发行了第一期《文艺》。

不过因为他们买的是三年版权,所以为了避免过多亏损,法国本土会从1995年4月号《文艺》开始发行,以一周一刊的速度,快速过渡到与日本本土同步。

1995年4月号《文艺》正是刊登了北川秀处女作《且听风吟》的那一期,在4月5号发行当天,一共卖出了4.1万册,首刷日成绩完全够迈入法国一线纯文学杂志序列!

但远水救不了近火。

读者们更想看《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觉察到了这个商机后,许多在日本留学和旅游的法国人开始偷偷大量购买1997年3月号的《文艺》,然后将其带回到法国高价卖给有需求的人。

一本售价750円的《文艺》,还是日本原版,竟然在法国能卖到500法郎的天价!

价格直接涨了十倍!

这中间的利差让商人们疯狂。

一波90年代的代购狂潮悄然降临。

起因却是一本纯文学杂志!

此时刚把《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第二卷《斯万之恋》,以及《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第十一到第二十章写完的北川秀,还不知道自己竟然成了法国家喻户晓的海外文学名家。

4月18日,新一期的《文艺》就要发售,他得赶紧把稿子发给斋藤玲奈看看,毕竟也得给发行部预留一周左右的排版和宣发时间。

草稿通过邮箱叮咚一声进入到斋藤玲奈的电脑,没过多久,北川秀就收到了斋藤玲奈的邮件回复——

好消息!北川!我马上来你家!

大概是对电脑以及电子邮件还有点陌生,每逢大事要事,斋藤玲奈还是习惯亲自跑来找北川秀说。

平时邮件沟通时,她的回复也像是后世的微信聊天,以“收到”、“好的”、“嗯嗯”居多。

其实现在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的联络工具,网上甚至还出现了用电子邮件谈恋爱的“网恋”情侣。

当然,有商机的地方就有奸商。

前阵子北川秀就听说河出书房有一名编辑在“网恋”时被骗了100万円,辛辛苦苦积攒了几年的存款全部不翼而飞。

现在的网络骗局多,但网络监管力度小,安全隐患确实挺大。

这让北川秀又想起了LINE等即时聊天工具,不知道上次和千原雅人提了后,他有没有联系上ICQ公司,把对方的核心技术给买过来。

就这么思索的一会儿功夫,门铃就响了起来。

北川秀起身往书房外走,英短胖蓝猫皮特紧随其后,宛如保护国王的守卫,迈着雄赳赳气昂昂,六亲不认的步伐。

“午安,梦子酱~恭喜你有小宝宝了~这是我特意让人从京都带来的红白饼~”斋藤玲奈一进门就和梦子亲热的拥抱起来。

梦子也将从大阪带回来的特产拿了一盒给她。

两个手帕交流程化的互换了礼物后,梦子笑着去厨房泡茶,斋藤玲奈则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很不矜持的连喝了三口茶,这才抬头看一脸好奇的北川秀。

“怎么回事?”北川秀挨着她坐下,记忆里,最近也就是他入围了诺贝尔文学奖时,她才这么失态过。

“北川你应该听说了吧,新潮社为了提高《痴人爱欲》的知名度,特意请了好几个国民级演员为它宣传,最近他们又投了3亿左右进市场。”

斋藤玲奈压抑着兴奋的神色说道,

“这个月5号拿到销量数据时,《新潮》卖了379.1万册,我们是352.7万册,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数据分析部的同事说,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再这么投量下去,最后应该会差个35万册左右。

静子本来想和他们一样烧钱试试,但你不是说顺其自然嘛然后你猜怎么了?”

谜语人给我滚出哥谭市啊!

北川秀在心里吐槽了一番,脸上笑着问道:“怎么了?”

“4月5号,法国那边发行了第一期《文艺》后,那边的读者对你的新书更加好奇,竟然出现大量代购疯抢3月号《文艺》的情况!”

斋藤玲奈从包包里抽出一张数据表笑道,

“你看!这是今天的数据!说实话,要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不敢相信你在法国居然火到了这个地步!”

数据表上赫然写着——

截止1997年4月10日,1997年3月号《文艺》在日本全国累计销售共472.4万册!

1997年3月号《新潮》在日本全国累计销售共455.1万册。

靠着那堆疯狂的代购,《文艺》不仅抹平了5号时还有的二十多万册差距,现在更是反超了17.3万册!

难怪已经十分沉稳的斋藤玲奈也会这么失态。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了个林妹妹”啊!

“五天时间卖出去的120多万册里,起码有一半是送去了法国.”北川秀看到去了法国的《文艺》竟然翻了十倍后,也被结结实实震撼了一番。

这些法国人太离谱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