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马王爷 > 第1218章 各为其夫

大唐马王爷 第1218章 各为其夫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贞观十三年的五月末,一直到进入六月,天气越来越热,往年正该是皇帝陛下出幸翠微宫的时候。

只是大臣们发现,陛下自回到长安后一次面也未露。

据说,自亲征高丽后,皇帝的身体一直不大好,二十一年还患过痛风,众臣都看出来,皇帝已经不大愿意理政了,日常政务都是太子峻在主持。

皇帝回宫的第三日,朝会又搬回到了东宫明德殿。

晋王李治再入东宫,感触颇多,赵国公和江夏王爷两人,在朝会时一如既往还坐在椅子上,而他只能站在赵国公的身边。

现在坐于正中高位上的是太子峻——以前的鹞国公,是太子李治的手下,现在都反过来了。

这件事让李治别扭了许多日子,人一向在不必操心人身安危之后,会不自觉地开始耿耿于怀于脸面。

每天,晋王李治从入苑坊晋王府,赶往东宫重明门时,都能感到路上早起的人对他注目,李治不听、不看,也能猜到的这些人心里想什么。

义让储君是假,但李治没有得到血腥清算却是真的。

朝政在太子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先是太子专门从焉耆、西州调人入京,热伊汗古丽和她的五十名女护卫,原来不是保护东宫的。

这些女子们一到长安,便被安排到甘露殿,宿卫皇帝陛下的安危。

太子侧妃樊莺、思晴、丽容带着这些人,寸步不离甘露殿,谁要见陛下的面,需要三位太子侧妃的其中任意一位通传,得到陛下允许后才能入见。

苏托儿被安排在左千牛大将军薛礼的手下,任从四品下阶归德中郎将。

接着,李士勣在黄峰岭的别院山庄被人弹劾,据称山庄内湖中埋有人命。

太子峻立刻吩咐刑部尚书刘德威、兵部侍郎长孙润带人到场勘验,很快从山庄内湖的湖底打捞出六具骸骨,面目无从确认,从骨骼上也看不出行刑导致伤残的痕迹。

众人以为,黄峰岭这件事会被太子一把抓住,不查个底掉绝不会放手。因为当初,在鹞国公身份一案中,李士勣可没少给永宁坊下黑手。

太子峻当众征求李治的意见,“晋王,不知你对此事是什么主张?”

李治毕恭毕敬在底下迈步出班,回奏道,“太子殿下,向来人命关天,臣弟以为此事要严查,查个水落石出,给六位死者家属一个交待。”

太子峻想了想,对李治道,“有理,那就由兄弟你亲自主持这件案子,刑部和大理寺全都要听命于晋王,大胆查来!不必怕什么人敢起风波!”

李治领命,退下后有苦难言。

报出这件案子的,正是同州刺史褚遂良的亲信,而且事先,褚遂良先跑到入苑坊,同李治商量过。

看起来,见面的这两个人身份、职位都不低,但在目前的形势下,想翻身却难了,两个人这样快碰面不难理解。

褚遂良想借着此事,给新东宫出一道难题,如果太子不重视此案,则会给人留下轻民的口实。

黄峰岭山庄的主人正是叠州都督李士勣,李士勣从兵部尚书上两起两落,最后滚去了叠州,都是拜马王所赐,他对马王的暗恨可想而知。

如果太子下令彻查此案,那不正好将矛头对准了英国公?

别忘了英国公此时天高皇帝远,掌管一州之军政,万一把他逼急了眼,那么后续的事态走向就说不好了。

但是太子连想都不想,便将此事安排给了晋王李治,这件事有点出乎李治的意料,这件事怎么都体现着东宫对晋王的倚重。

但是案子查轻了、查不清,晋王得担责,李士勣还不一定买晋王的帐。

查重了,虽说可以使太子不得不拿出对英国公的处置,还有可能逼英国公狗急跳墙、给立足未稳的东宫出些难题,但英国公最恨的,一定还是晋王。

这个英国公凶悍是凶悍,但从武的人谁不知道避实就虚?恐怕到时候不单是太子峻,连李治也难啊!

散朝后,李治低着头走出明德殿时,一直想的这件事。

在殿外,他猛地听到有个女人在唤他,“殿下!”

李治抬头,意外地见到了他的媵侍杨立贞,自上一次派杨立贞赶去兴禄坊见高审行,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杨立贞的身旁跟着两名宫女,她们在这边的两人呼答时,也不离开,晋王不敢明着撵宫人回避,这里已经不再是他的地盘了。

“立贞……因何久不回府,王兄对你可有什么安排么?”

杨立贞说,“殿下,这是太子妃的吩咐,太子殿下倒未说过什么。”

李治惊讶道,“哦?难道是我那王嫂看上你了?”

王氏在做太子妃的时候,给李治往家里拉武媚娘,柳玉如做了太子妃,居然也是这副作派。

杨立贞道,“正是,”李治彻底无语。

杨立贞接着说,“王嫂对我说,崇文馆是教育子弟的好地方,她说想让陈王李忠尽快入崇文馆读书。”

崇文馆是东宫内一处非常重要的政殿,建于贞观十三年,是皇太子读书之处,崇文馆又是本朝的贵族学校。

唐制:崇文馆生员仅设二十人,以皇族中缌麻以上亲属,皇后大功以上亲属,宰相及散官一品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才有资格到这里读书。

李治虽然是一品爵,但从自卸了太子之位又没有实职、实封,陈王要到这里读书,资格上就有些将就。

再说,仅仅二十人的员额,有些官宦的子弟即便够格,也不一定能挤进来。因而谁家的子弟能进崇文馆,无疑也是他身后家长的体面。

这些天,李治一是没功夫想陈王入学之事,再说这样的好事也不该轮到自己身上来。

想不到柳玉如一入主东宫便想着这件事,让晋王有了一丝感动,李治问,“可这和你有什么关系!”

杨立贞说,太子妃以为陈王年纪尚小,又不能每天往返于东宫和入苑坊,那么恐怕他要长期住在东宫。

柳玉如说,孩子到了崇文馆,总得有个亲近的人照顾,但太子妃并不看好晋王府的刘宫人,也就是陈王的生母。

“因而,太子妃挽留奴婢宿在东宫,照顾陈王的起居……只是……奴婢就照顾不了上金了,只求殿下代立贞多多看顾……我们的儿子!”

杨立贞的儿子是李上金,年纪比陈王小得多,如今杨立贞跑来照顾陈王,那么她的亲生儿子李上金便没有人管了。

李治道,“真是事无十全十美!你放心,本王回府后将上金托付给郑宫人,你们换子抚养,不信你们不揣着良心。”

在两人说话的时候,随杨立贞前来的两名宫女一直没有离开,李治看出杨立贞数次欲言又止,知道她方才说的只算明面上的事,还有更要紧的话,但不方便讲。

李治怎么想,都认为柳玉如留下杨立贞的这个理由有些牵强,但杨立贞话已说完,再停久了就不好了。

临走时,杨立贞有些依依不舍,对晋王道,“奴婢自上一次,去兴禄坊高府空跑了一趟,已多日未见上金了,殿下你要转告郑姐姐,替奴婢好生照看他!”

李治听了她这句话,起初没有回味过来,只当是杨立贞对孩子的挂念。

但等他出了重明门,走在横街上时,心中猛然就是一翻个儿,“空跑了一趟”,空跑了一趟!难道她在暗示我,第二次也没将诏书弄到手??

……

不久,跟随杨立贞去见晋王的两名宫女跑回来,向太子妃柳玉如回禀两人见面的经过。

她们你一言我一语,时间过去又不算长,杨立贞与晋王的每一句话,都原封不动到了太子妃耳朵里。

太子妃满意地打发她们离去,然后焦急地等太子回来,对他道,“峻,李治八成已然知道,我们手中没有立储诏书了!”

太子说,“真的假不了,没有诏书这件事早晚会为人所知,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晋王先知道,我们也就知道他还有没有奢念了。”

柳玉如问,“那你猜想,晋王如果仍有奢念,接下来他会做什么?”

“接下来,兴禄坊高府恐怕会有贵客造访了。高审行还是心胸不开阔,枉你这个太子妃当众夸他!崔夫人当年是骗过他不假,但他不也因为垂涎崔夫人的美貌,暗通飞贼草上飞、搞出了换子事件?”

“哼,在西州时,母亲才回长安一趟,他便扯上了菊儿,在黔州更是得寸进尺招惹到两个吕氏,母亲所受委屈已够多了,如今他倒像有天大的冤屈!”

“这个不必多说,只是此次高审行又犯了老毛病,开始时,路也走得很对方向,但在永宁坊大门外,最后一步又让他迈歪了!只怕他就是再对李治解释手里没有诏书,李治也不信他!”

柳玉如笑道,“这才叫自作自受,哪怕高审行对李治讲了实话,李治跑到曲江池去捞上几回,最后也还会怀疑他。”

“李治极有可能当众重提诏书一事,或许他也该到太极宫去探听虚实了,你告诉樊莺、思晴和丽容,还有热伊汗古丽,把甘露殿看紧点儿。”

他对柳玉如说了黄峰岭山庄的命案,“此案,我不管他处置的是轻是重,只看他得不得法,如果晋王在这两件事中,仍然心有妄念,别怪本王不客气!”

一桩桩、一件件,马王爷容忍晋王够多的了!

六月初三,丙子日,陈王李忠入东宫崇文馆读书,晚上太子回来时,柳玉如已派人去请了杨立贞和陈王过来用饭。

饭后陈王与李雄、李壮、李威、李武玩得不亦乐乎,太子的正、侧妃们同杨立贞一起聊家常,直到入亥,这一大一小两人方才离去休息。

六月初四,丁丑日,高白回报说,晋王和晋王妃去过兴禄坊拜访,随后晋王府的人又去过曲江池。

六月初五,戊寅日,晋王与晋王妃王氏入太极宫问安,当时轮值的樊莺禀告过陛下后,出来挡驾,“父皇说他正午睡,大热的天不想见人,让你们先回去。”

六月初六,己卯日,太子峻得知,晋王李治曾辗转向掖庭局宫人内侍们打听,最近西内(太极宫为西大内,大明宫为东大内)有没有大量进冰。

因为晋王担心太极宫地势低潮闷热,陛下受不了暑气。

人们回复晋王说,“晋王殿下,西内没有进冰,一点也未采进。因为往年此时,陛下要起驾去翠微宫了,但我们问过太子七妃,她进去问过陛下,说不必进。”

种种的迹像表明,晋王李治心还未死,他已经怀疑到东宫手中有没有立储诏书,进而对皇帝多日不露面,也生出怀疑了。

晋王到掖庭局问采冰之事,说明他也在猜测,皇帝是不是起居如常,东宫是不是对他隐瞒了陛下的最差情况。

六月初七,庚辰日,晋王在东宫明德殿朝会上,被太子峻问到了黄峰岭一案的进展,李治小心翼翼地提出,“由于时间久远,只余尸骨,连体貌面容也看不到了,身份无从确定。”

太子问,“能将尸身沉在那里,总瞒不过黄峰岭山庄的部曲、婢女,晋王可曾问过他们?”晋王愣一下子,说马上去问。

赵国公暗道,“看来,你的心思全都不在案子上吧。”

六月初八,辛已日,飞信部收到叠州急报:因天气湿热,上游雪水急融,上月末,洮水河面暴涨、决堤冲入城中,毁仓破户,叠州城损失惨重,所属合川和常芬两县全都遭灾。

李士勣在急报中说,若要妥善应对这次灾荒,至少须钱三十万缗。

这是件大事,也是太子入主东宫后的第一次灾荒,如何处置此事,对于新太子来说就算是个考验。

但太子峻不问赵国公,不问江夏王,也不问户部有多少钱可以支派,而是直接问晋王李治道:

“兄弟,依你之意,此事如何才好?”

李治道,“王兄,叠州合川、常芬两县,原是以归顺后的党项户所置,民情一直不稳当,此事非同小可,臣弟也拿不准主意……我们何不去问问父皇的意思?”

赵国公和江夏王爷是两个知情人,听了晋王的话,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太子峻。李治这是借此事往皇帝身上领,看来他已怀疑皇帝的“病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