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三国之铁马山河 第二百四十一章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7:57:18 来源:蚂蚁文学

数不清的帐篷扎在荒野之上,期间有许多军士涌动着,更不时传来阵阵的马嘶。23txt营地正中央的位置上,一杆大旗被风吹动着,上面书写着一个大大的曹字,表明了这里是属于曹操的大营。

营外许多军士巡视,更有拒马等物,可说是守备严密,万无一失。营内一些闲来无事的军士身上也都披着铠甲,

“快点走!”一队军士压着十几个手被捆住的人,朝着营地内部走去,这些人看上去和普通百姓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只是头上扎着的黄巾证明了他们的身份,黄巾,这个于东汉末年几乎无处不在的一个群体。

“恭喜主公,这次擒获的黄巾足够千余人…”一阵甲胄的于禁走到曹操面前,面带喜色的道。

刚刚结束不久的一次围剿,不仅击溃了境内仅存的几支黄巾,更重要的还是俘获了不少青壮。曹操到不至于像严绍一样直接将黄巾充入军中,一是黄巾的战斗力有问题,再一个就是忠诚的问题。

跟严绍不同,曹操并不是很相信黄巾的忠诚,俘获的黄巾也多做他用。比如说修筑道路或是水渠,再比如说用于屯田…

本来这一时期的曹操还没有施行屯佃制,但是有了严绍开了这么个例子后,天下间的诸侯到是有不少也跟着施行。当然,多是一些战乱的地区,比如说幽州或是冀州,再比如说兖州等地。

也只有这等混乱的地方,流离失所的人才会多,也会出现屯田所需的足够人力。不过跟严绍不同的是,曹操施行的屯田制并不像严绍那么厚道。严绍的屯田是将大部分的利益都让给了屯田的百姓,以此来激他们的积极性,免得他们会按照历史进程里的一样,在得不到足够利益的情况下变得懒散下来,甚至是从自己屯田的地方逃离出去…

而曹操的屯田却是将所得的大部分利益都归入自己手中,只留下小部分的口粮来让百姓能勉强生活下去。

这么做从长远的角度来讲肯定是没有严绍的方式好,可是若是从短期的角度讲呢?

严绍能这么做,一方面是自身的因素让他无法肆意压榨百姓,另一方面却是在北海时期,从临近的各郡手里赚了不少的粮草。可以让他坚持过屯田初期的艰苦,等到他从各郡弄来的粮草用的差不多时,屯田方面也开始有所收获了,使得他不必为了粮草的问题而苦恼。

反观曹操就没有这个条件了,从主政兖州开始,便一直为粮草的问题所困,不说他本就没有让利于民的想法,就是有,也没有这个资本去做。

不像严绍,更有任性的资本,也更难找到用来屯田的人手。

好在兖州境内的黄巾数目多的数都数不清,随便抓来一些就可以,这也成了曹操打击境内黄巾的主要目的之一。

——————————分割线——————————

青徐黄巾的主力为严绍所灭,周边剩下的也就是些小股的黄巾。数目不少,却没什么组织,曹操帐下又是精兵强将许多,对付这些乌合之众根本就是易如反掌。

每次出征在外,跟狩猎也没什么区别,而那些被抓回来的黄巾就等于是他们的猎物了。

望着又一批黄巾被押送进营内,曹操点了点头,心中很有那么一点志得意满的意思。

这时有一队军士从旁边经过,认出了曹操的身份,连忙行礼,曹操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如此,而后对着旁边的诸多文武开口道。“我等还是先回营帐里去吧…”

“是。”对这个,众人到是没什么意见。

这时曹操的势力还没成长起来,麾下兵马也就区区几千人,算上守城的兵马也不会过一万人。营地看似很大,实际上走到营帐也就用了不到一刻钟的功夫。沿途的兵将见了纷纷行礼,也拖慢了许多度。

走进营帐,曹操将身上的甲胄脱下,早有亲兵从旁边接过,其他的诸将也纷纷坐下看向曹操。

不得不说,曹操却有雄武之姿,若不是身材相对矮小了些,但看面相便称得上是一代霸主。不过就算如此,在他帐下的文武看来眼前这个男人也绝对是值得他们追随的对象。

“文若,最近可有什么消息?”坐在一个马扎上,曹操看向了荀彧。

说是马扎,实际上也有了那么点椅子的形态,不然…

想想那么多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一个个的都坐在小板凳上,那形象实在是有够美滋滋的。

别的也就算了,恐怕真的很难想象如诸葛亮郭嘉或是荀彧,在或是周瑜6逊这样的智谋之士又或是风流倜傥的人物如此吧?

或许在后世荀彧的名声不像诸葛亮又或者是郭嘉那么响亮,然而对曹操来讲荀彧才是他最倚重的一个谋士,尤其是在前期更是对曹操的战略外交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

听到曹操的话,荀彧也不迟疑,拱手便道。“不久之前刚刚从长安方面传来消息,李傕跟郭汜等辈倾起西凉兵马,打着要替董卓报仇的旗号向长安进军,算算时间如今应该已经到了长安城下了…”

说到这里,荀彧隐含忧虑的道。“董卓虽死,西凉军的总体实力受损却并不是很大,而长安方面兵力不足,吕布固然骁勇却是无谋之辈,城中的兵马也多是董卓的旧部,人心浮动,并不忠于朝廷,更不忠于天子,等到西凉军旧部杀到城下,长安城只怕未必能守得住…”

荀彧对汉室的忠诚不用多问,但是作为当今世上最强的谋士之一,他却不可能因为这个而影响了自己的感情。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长安城都是危在旦夕,唯一的胜算不过就是吕布的骁勇是否能击退李傕跟郭汜所率的西凉军旧部。若是能胜,自然是转危为安,可要是不胜,那就一切休矣…

这还是荀彧不知道李儒被人救出去的消息,若是知道了只怕还要被惊住一下——————到不奇怪,就算荀彧在厉害难道还能算的出来李儒是谁救的?

虽说许多顶级谋士都是安坐家中,就能了解天下事的那种,但这只是某种程度的夸张而已,并不是说他们真的就什么都知道了。何况是那种小道消息一样的八卦,如荀彧这样的谋士所了解的都是能影响天下格局的事情,至于蔡邕跟严绍的关系,相信荀彧再闲也不可能会有心情去了解的。

如此一来,无论怎么看最有可能会去救李儒的都只会是西凉军的旧部,别看在李儒的辅佐下董卓死的特别的惨。实际上并不能牵扯到李儒半分,锅基本上都是董卓的,要是董卓能多听李儒几句,也不可能会落得如此的下场。

对李儒的智谋,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轻视。

董卓固然暴虐,可是当初董卓能霸占京师,挟持天子靠的却是麾下的西凉精锐。作为这时的边军,西凉军远比关东的那些诸侯兵马要来的更加强悍上许多,酸枣会盟时能屡战屡胜的兵马,也就只有孙坚一家而已,剩下的如曹操这样的基本都遭遇过失败,还有严绍这种背地里隐藏实力,怎么也不愿意替汉室效忠的那种…

可以想象,若是勇猛的西凉军在加上李儒的智谋,这支兵马会多么的恐怖,要是只有西凉军,凭着吕布的勇武还多少有那么一点胜算,可要是再加上李儒的话,那吕布就真的是连半点胜算也没有——————那绝对不是1 1等于2那么简单而已…

不过有没有李儒其实都无所谓,李儒固然是难得的智谋之士,可是…

贾诩也不差啊…

历史上要不是因为贾诩的提议,李傕郭汜这帮人在王允拒绝了他们投降的提议之后,早就跑回西凉去做自己的富家翁去了,哪可能会领兵东进?甚至是攻下长安城?

如今贾诩起到的,正是这个大脑的作用。

相信李傕郭汜等人对于贾诩也远比李傕更加信任,也更愿意听他的计策——————贾诩在聪明也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在军中也没什么势力可言。李儒却不同,作为董卓的合法女婿,李儒对西凉军都有一定程度的继承权,可以想象要是李儒到了西凉军对他们利益的侵犯会有多大。

这帮人确实对董卓忠心耿耿,但是那是在董卓还活着的时候,如今董卓已经死了,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所谓的忠诚。

这个时候他们更愿意去维护自身的利益,若是李儒真的去了,只怕连自身的安全也无法保障,又谈什么为董卓复仇?这恐怕也是李儒愿意跟着张涧等人到青州去的真正原因。

——————————分割线——————————

听到荀彧的话,曹操也是长叹了一声。“王公对汉室固然忠心耿耿,可惜为人却太固执了些,要是当初接纳了李傕郭汜等人的投降,又怎会冒出这等的事情来…”谈到这里,曹操又是痛心疾的道。“可恨操实力不足,不然必定领军护驾,怎能让这等贼子冒犯陛下半分…”

至少这一时期,曹操对于汉室的忠诚还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他能引来荀彧效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公何必自责…”荀彧连忙在旁边劝解。“汉室衰颓至此并无主公半点责任,前番更是为了解救陛下而被吕布埋伏,主公对汉室的忠诚可鉴日月,又有谁能说出半点不是来?今番绝非主公半点责任。主公与其在此自责,不若展实力,等到来日便可解救天子于贼手,那时匡扶汉室又有何难…”

“嗯…”曹操也不是寻常人,更不可能一直陷于自责之中,闻言也点了点头。

旁边的曹洪夏侯惇等人见曹操的情绪低落,连忙在旁边插口道。“说起来按时间叔父也该快到了吧…”

“是啊,说起来那陶谦到也是个人物,叔父在他那里呆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有为难半分,这次听说还专门派了许多兵马护送叔父的安全。将来要是战场上碰见了,到是不必过于为难他…”

无论是曹洪还是夏侯惇都是曹操的亲族,曹操能有今日也全都是托了曹家跟夏侯家相助,这其实也是这个时代常见的事情。汉末的这些个霸主,基本上都是依赖于这种形势崛起。

如曹操就是依赖着曹家跟夏侯家,孙策起家则是靠的是父亲的旧部还有他在江东的部分亲族。袁绍更不用说,能够崛起袁家的声望在其中挥了多大的作用不必多说。就是稍微势单力孤些的刘备,也全都仰仗着两个结拜兄弟——————这两个人对刘备的忠诚可是比很多亲兄弟还要强上许多,这点孙策也差不多,有着周瑜的鼎力支持,就是后来的孙权若不是有周瑜支持,也未必能站稳位置。

何况刘备好歹也是汉室宗亲,崛起途中更是得到了那些效忠于汉室的士人的支持,汉室几百年,其中的余荫也绝不是短时间内消散的。就是诸葛亮,若不是刘备有一个汉室宗亲,天子皇叔的身份,恐怕也不可能会效忠于他。

曹洪跟夏侯惇的亲厚当然不是那些外姓将领可比,不说夏侯惇跟曹操的亲厚,曹洪更是救过曹操一命,由这两个人开口也是最为恰当的。

果然,听了两人的话,曹操的情绪总算是转好了一些。

“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容易,不过这陶谦为人到是不错,将来要是在战场上擒获了他,且留他一条性命就是了。”

却是丝毫不将陶谦放在眼里,也难怪,陶谦垂垂老朽,的确不是什么难解决的对象。他准备对陶谦动手的事情,在这里面也不是什么秘密。周围都是他最亲厚的部署,也没有什么需要忌讳的。

“不过…”谈到钱的事情,对钱极为敏感的曹仁忍不住开口道。“叔父带了那么多的财货,若是有歹人盯上了该怎么办,不如由我亲自领兵去接应一下,岂不稳妥许多?”

“不必…”曹操很是大度的挥了挥手,似是不怎么担心的样子。“那陶谦已经派了许多兵马护送,又有应太守的五百兵马在,就算是有些贼人又能如何?”

也难怪,应劭的兵马就有五百人,陶谦的兵马只会更多,一千多人的兵马加在一块,兖州青州的黄巾又被收拾的差不多了,何路贼人才能对这样的队伍造成威胁?

只是…

按照时间来看,这个时候陶谦应该已经快要到了兖州境内才对,可现在却连一点动静也没有,这让曹操多少觉得有点不太对劲。

“或许只是父亲这次带的财物太多了,拖累了度吧…”这么想着,曹操也就有些释然了。

说起来他父亲的财产可真是不少,可惜有点吝啬,曹操起兵的时候没有给于半点资助,反而是将他推到了卫宏那去了。曹操也是借助卫宏的资助才能起兵反董的。

除了这个消息之外,还能引起曹操重视的也就只有南边袁术跟北边袁绍的动静了。

然而真正让曹操觉得忧虑的还是平原的事情,不久前传过来的消息,严绍领兵回了临淄,似乎并没有打算要和袁绍撕破脸皮,似是要忍气吞声的样子。

可是从曹操得到的情报来看,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

他麾下的兵马几乎都被集中在临淄附近,精简了部分的老弱,遣到各地用于屯田以后,剩下的兵马继续都抓紧操练。

就跟这时的大部分智谋之士能看的出来严绍外强中干的表象一样,曹操当然也能看的出来。不说他本身的能力就很不俗,他身边的荀彧等人也不是寻常人可比,怎么可能会看不出来?

那几万兵马看似强大,实际上能用的上的数量并不算多。

尤其是那几万黄巾,更是群乌合之众,打打顺风仗也就算了,碰上难啃的角色,只怕反而会引来许多麻烦,弄不好甚至会被他们给引来一场大败。

而现在严绍如此做,便等于是在解决自身的一个弱点,等到他操练好了兵马,将这个弱点弥补上,关东诸侯之中还能胜得了他的,恐怕也就没几个了…

想到不久前传来的严绍同袁术结盟的消息,曹操也是长叹了一声。“本初啊本初,区区一个平原而已,你又何必为此而得罪那严绍呢…”

他又如何不清楚袁绍的图谋,可是在他看来为了一个青州而得罪严绍这样的对手,实在是太不值得了,就算是要下手,也不该在现在这个时候——————等到袁绍统一河北的其他三州,那时再动手岂不是更好?

就是说话的功夫,帐篷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曹操跟其他人抬头看了过去,就现一直在外面没回来的夏侯渊突然一脸焦急的跑了进来。还没等进到帐篷里面,已经忍不住喊道。

“孟德,大事不好,叔父他出事了!”

曹操手里握着的杯子跌落在地面,碎成了无数,他自己则是看着夏侯渊,脸上面无表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