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二百四十章 风波

三国之铁马山河 第二百四十章 风波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7:57:18 来源:蚂蚁文学

“茶…”一个类似于管家的人唱了一声,下人已经端着茶上来,缓缓放在王允的桌旁,生怕弄出一丁点的动静引来主人的不满。天籁小说』23txt

作为当今的司徒,刚刚除掉了董卓之后,又有吕布的全力支持,如今也称得上是权倾朝野。不过王允的日子已经维持在较为清苦的一个状态,房间内的布局素朴,旁边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唯一略显奢侈的恐怕也就只有这一杯清茶了…

作为文人王允当然也能饮酒,但相对来说他还是更喜欢饮茶。

这一杯清茶被调教的相当完美,清香扑鼻,若是换做是往日恐怕王允已经称赞一声,现在却只是轻轻的抿了一口,让原本紧皱的眉头稍微舒展开了一些…

旁边的管家看在眼里,当然清楚自家主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困扰。不久前蔡邕因为在席间为董卓感慨了一下,便被正愁没有典型的王允给抓了出来——————到不是很奇怪,董卓在的时候对蔡邕也是相当优待了,蔡邕又只是个懂得研究经学的文人,不懂得什么政治,董卓如此对他,他当然心怀感激,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但落在王允这等汉室忠臣的眼里就显得相当的碍眼了…

如今董卓死了,当然也就到了该秋后算帐的时候…

让王允没有想到的是,按理说本来应该是很简单的一个事情,却不想居然闹的如此的大,朝中许多的大臣都不同意王允对蔡邕的处置方案,觉得没必要如此的严惩蔡邕。

蔡邕一个清闲文人,这些年里在朝中基本没得罪过什么人,跟其他大臣也没什么利益冲突,又有相当的名望,这也是为何大臣们会替他辩护的原因。

就连站在王允一边的大臣们也觉得没必要如此严厉,觉得完全可以按照司马迁的典故,同意蔡邕自己提出的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法,来让蔡邕完成汉史,却为王允所拒绝。

(当时的太尉听说王允要处死蔡邕后也连忙劝谏:“蔡邕是旷世奇才啊,清楚很多汉朝的事情,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故,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原有,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王允则道:“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如今国家中途衰弱,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领我们蒙受毁谤一轮。”太尉离开之后对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了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跟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

正是因为大臣们争相为蔡邕说话,使得王允久久不能做出决断,不过这也恰恰是让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王允本来就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入欧是现在因为群臣的意见就放过了蔡邕,将来他又如何能执政呢?

“蔡邕的事情已经拖延太长时间了,看来还是要从解决才是…”喃喃的,王允的心底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决断。

但还没等他将府中的文吏召集,外面已经传来了急促的脚步。不等王允召见,就见刚刚离开没多久的管家一脸焦急的来到了王允面前…

半个时辰之后,站在监狱的门前,四周的文武官吏战战兢兢,而王允却是面色铁青。

这时监狱的大门前已经摆满了尸体,几乎都是昨夜负责守卫的狱卒跟少数的官员,不过一夜之间,监狱里面的看守几乎被清扫一空,一个不留。

不过这个还不是他最在意的,他最在意的是原本被关在监牢里面的犯人少了两个,而且还是最重要的那两个…

蔡邕李儒…

“怎么回事…”王允的语气冷漠而生硬,就如寒冬中的坚冰一般。

“这,小臣不敢隐瞒,我等今晨来时现监狱的大门前空无一人,开始还以为是有人躲懒,也没在意,只是往里面走,没想到还是空无一人,等到我们进了监狱之后才现…”

“才现,里面已经堆满了尸体…”

说到这里,看着王允的脸色,那官吏几乎快要说不出话来。

“大人…”这时一个武将走了过来,乃是吕布同王允合作之后,特意调给他使用的一个武将。武艺不敢说如何,好歹也是军中宿将,经验到是非常老道。“依末将看来,应该是昨夜有人偷袭了这里,将牢中的人全都杀个干净,而后再将里面的俩个人劫走…”

虽说心里并不怎么看得起吕布,但两人现在好歹也是名义上的盟友,王允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吕布。对其他人或许王允还可以摆下脸色,对这人的脸色还是缓和了一些的。

“将军,不知道城中可有谁有能力办成此事?”

“不少…”有些不屑的看了一眼地上的尸体跟四周那些战战兢兢的人,那武将恭敬的道。“这里的防备并不如何森严,又完全没想过居然会有人来劫狱,并不需要多少兵马,只需要十来个人便能办到此事,不过…”

说到这里,那武将也面色严肃的道。“能做的如此干脆利落,这些人的身手却是相当了得,即便是在长安城里恐怕也找不出许多来,再加上这些人谁都没救,却救了那两个人,恐怕他们的身份…”

因为李儒的身份十分敏感,那武将也是谨慎的没有谈到此人的名字,而是用‘那两个人’来形容。不过他话里的意思王允却听的很清楚,面色也跟着变得严肃起来。

“董卓余孽吗…”

其实也不怪王允跟那武将会想差了,蔡琰跑到严绍那的事情本来就没多少人知道,知道的也不可能会大嘴巴的跑到王允那边去告诉他。

何况要死不死的,张涧还把李儒也给救了出去。

别看蔡邕的事情在朝堂上闹的不可开交,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小事罢了,李儒却不同。作为当初董卓的左膀右臂之一,李儒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其董卓女婿的身份也让他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归顺的董卓旧部而言…

董卓一共只有两个女婿,一个是牛辅,一个便是李儒,

如今牛辅已经死了,这李儒…

“快,将奉先叫来,就说我有要事要跟他商议…”想到不久之前刚刚被自己所拒绝的李傕郭汜等人,再加上这次的事情,王允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那武将似乎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程度,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传令,立刻将所有城门关闭,严禁任何人外出,另外全城戒严,即刻派人在城中搜查,务必要将逃掉的两个逃犯给我找出来…”或许是想到了某种最坏的结果,王允面色凝重的下达了一个又一个的命令。

“是!”

——————————分割线——————————

“还好,我们走的够快…”看着身后紧闭的城门,刚刚才汇合没多久的张涧等人松了口气。

十多个人,而且人人魁梧,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最引人注目的那种。所以在离开的时候张涧他们并没有直接便找个城门离开,而是分批从几个城门走了出去。

如此做固然会减慢度,却也保证他们不至于太过引人注目。别看他们都是严绍军中的精锐,有着能够以一敌十的勇力。就算抛开陷阵营这样的精锐不算,这长安城里的兵马也不下数万之多。

想要凭着十几个人同数万兵马相抗,就算他们人人都是吕布那个级别的也没用啊…

七进七出的例子毕竟只有那么一个,还是曹操下令不放箭的情况下,不然就是真正活着的武神,恐怕也没有办法从百万大军之中杀出来吧…

“张将军…”没想到居然真的跑了出来,蔡邕也是一脸逃出生天的表情,但还是有些担忧的道。“他们不会派兵追赶我们吧…”

“不敢担大人如此称呼,涧不过是主公帐下一普通小卒罢了。”张涧连忙道,却是不敢在蔡邕的面前托大。

张涧说是这么说,蔡邕哪敢当真?他的小命还在人家手里呢。

“肯定会,而且估计会是吕布的并州骑兵,若是被他们给追上了,恐怕我们很难幸免,所以…”沉吟了一下,张涧开口道。“我们便需要比他们更快的回到青州去,不然只怕…”

“这点不必担心…”一直沉默着的李儒突然开口道,引来众人的瞩目。

“你这是什么意思?”瞥了眼李儒,张涧语气生硬的问道。

原本张涧并不打算把李儒救出来,是蔡邕在旁边求情,张涧才顺带的将他从牢房里带了出来。

对这个当初是董卓左右手,不知道干了多少坏事的家伙,无论是张涧又或者是队伍中的其他人都绝对没有丝毫好感,也就难怪张涧的态度会如此的不善了。

被如此对待,李儒到是没有什么情绪变化。或许对这个曾经是董卓身边的毒士来讲,这点事情根本不值得在意。再者他能从监牢里面逃出来也是多亏了张涧,李儒当初会竭尽心力的去帮董卓,除了两者之间翁婿的关系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董卓对他有提携之恩。

即便是所谓的毒士,也一样会有报恩的心理。

张涧的口吻再怎么不客气,就凭他将李儒从牢房里面救出来的恩情,李儒也不可能会对他不利的。

“将军若是只将蔡大人从牢房里面救出来,追捕我们的骑兵恐怕早就漫山遍野了,可是将军又将儒也救了出来,事情就变得有些大不相同…”李儒心中似乎早有想法,很快便开口解释了起来。

“此话怎讲?”

“蔡大人不过是一清闲文人,这次王司徒降罪与他,多半是迁怒,实则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将军若是只救了蔡大人,王司徒必定动怒,以为是对他跟朝廷的挑衅,如此则必然会派遣人手四处追捕。”

“可是这次却不同,将军将儒也救了出来,儒是何身份,相信将军也是心知肚明。若是有人闯入监狱却将儒救了出来,将军会怎么想?只怕第一个念头就是之前的敌人还没有被斩尽杀绝,正盘算着反攻吧…”

“若只是余孽到还好说,然效忠于董相国的西凉兵马并没有多大损失,正于长安城不远处虎视眈眈,这个时候王司徒心里难道不会有些嘀咕,派人追捕是必然的,可会派多少兵马出来却很难说,只怕现在王司徒正忙于同吕布联系,根本顾不上追捕我们。而且救人的既然是西凉军,必然会往西边的方向走,就算是有追兵也是朝着西边去的,而将军却是青州人,正好是两个方向,也会跟着安全许多。不过安全起见,将军还是应该领我等走小路去青州,避开大路上的追兵,如此方为上策。”

李儒的一番话,引得众人不住的点头。

但是在沉默了一阵之后,张涧却是看着他缓声问道。

“你说长安附近还有效忠于董卓的西凉军?为何还要随我们去青州?怎么,难道你不想回西凉军去吗?”

李儒无奈一笑。“就算儒打算回去,难道将军就会放我回去吗?”

当然不可能,不说李儒也算是张涧的战利品,单是他的身份就不能这么轻易放走。别看这次张涧闯进监牢里面将蔡邕救了出来,对汉室还是有着一定忠心的,会这么做也是严绍的命令摆在那,对李儒这个罪魁祸之一却是一点好感也没有。

在知道距离此地不远就有一批西凉军之后,又怎么可能会将李儒放出去——————那跟放虎归山有什么区别?

最佳的办法,还是将李儒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等到了青州之后再交给主公做决定,这才是上策。

作为一流谋士,李儒又怎么可能不清楚这点,对张涧的想法也是心知肚明,所以才没有强求对方将自己放回去。再者西凉军乃是一个追求实力的地方,那帮子将领对董卓忠心归忠心,耿耿却未必。

就算最初还记得董卓,时间长了恐怕也淡忘的差不多了。这点从董卓死了没多久,李傕郭汜等人就上表求降就能看的出来。真要是对董卓忠心耿耿,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决定投降王允?这个杀了董卓的真正凶手。

若是董卓还活着的时候,李儒这个贴身谋士兼女婿自是说一不二,可现在就很难说了。

再加上西凉军是一个讲求实力的地方,李儒现在手里一穷二白,连半点兵丁也没有,凭什么让那些西凉军的余部听自己的?

再加上董卓的另一个女婿牛辅已死,还算比较合法的继承人就剩下他一个。一个没闹好,甚至有可能会被人视作是眼中钉肉中刺,就连性命也未必能保得住,到不如跟着这帮青州来客去下青州。

要是那个严绍真的如传闻中的一样,说不定那里会是自己的容身之地。

对于现在的李儒来讲,一个能容身的地方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不过若是张涧知道了他的想法,恐怕宁可将他放走,也不会把他带回青州去。对张涧而言,可是实在不希望自己的君主跟这样一个人牵扯上关系。

“既然如此,我们便走吧…”

再次回头望了一眼长安城,张涧对着李儒跟蔡邕开口道。

一行人并没有耽搁太长的时间,便策马向着青州的方向跋涉,期间多避让开大路,专走一些偏僻一些的小路,虽说降慢了度,却让一行人可以避开追捕的身手。

就如李儒所说的一样,忧心于李儒逃走的这件事情,王允并没有派太多的人手去追捕,更重要的是在王允看来,李儒被人救走,那么救人的只会是董卓的旧部,也就是西凉军。

要是李儒逃了,只会往西边去,不可能会走东边。

如此一来,追兵便都在西边的位置,就算有部分往东边走的,数量也是少的可怜,根本不会威胁到张涧他们的安全。

——————————分割线——————————

却说曹操在山东站稳跟脚之后,文臣武将许多,便思虑着要将自己的父亲从徐州接回来。

曹操的父亲也是一个有来历的,曾经位列三公之一,身份非同一般,不过在董卓乱政之后,曹嵩便离开了洛阳到徐州去避难。作为当时少数没有太多战乱的一个地区,徐州也确实是一个适合避难的地方。

只是…

随着关东诸侯都开始为袁家两子而站队,曹操同陶谦也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不用多说,曹操肯定是倾向于自己小袁绍的,早期的曹操甚至处于依附袁绍的状态。而陶谦则是跟袁术分属一个阵营,彼此的立场并不对付。就这么一直让自己的父亲呆在敌人的地盘上,曹操自己恐怕也不乐意,生性多疑的他,可不觉得真的打起来了,对手还会君子到好好照顾自己父亲的地步。

更要紧的是,他对徐州本来就有很多想法,同陶谦却是没什么缓和的余地了。

这点上陶谦到是显得很是仗义,并没有为难曹嵩的意思,得知曹操想要将曹嵩接回自己的地盘后,也没有阻拦,反而派遣一部分的兵丁前去护送。问题是,陶谦派去护送的人,有很大的问题…

张闿…

在陶谦的帐下,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角色而已,但他原本的身份却是归顺于陶谦的黄巾贼。曹家也算是一个传承许多代的世家,曹嵩本人搬家的时候更是带着巨量的财产,这次也是一样,可以想象被一群原本是黄巾贼的人护送着如此巨额的财富,他们怎么肯能只是看着?

时夏末秋初,大雨骤至,只得投一古寺歇宿。寺僧接入。嵩安顿家小,命张闿将军马屯于两廊。众军衣装都被雨打湿,同声嗟怨。张闿唤手下头目于静处商议曰:“我们本是黄巾馀党,勉强降顺陶谦,未有好处。如今曹家辎重车辆无数,你们欲得富贵不难,只就今夜三更,大家砍将入去,把曹嵩一家杀了,取了财物,同往山中落草。此计何如?”

所谓的贼性不改,或许就是如此。

沿途如此的辛苦,本就让这人的部下们叫苦不迭的,又有如此多的财富摆在眼前,只要得手了便是一辈子的富贵,那曹操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所占据的地方也只有那么一小块而已,就算是得罪了,重要离开了山东境内也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麻烦——————再者如此多的财富摆在眼前,恐怕也很难还会再有人考虑那么许多的事情,只是略微思绪了一下,一众人等便点头赞同。

是夜风雨未息,曹嵩正坐在里面歇息,忽闻四壁喊声大举。曹嵩的儿子曹德提剑出看,才刚刚出门就被人搠死。

看到这一幕,曹嵩大惊,忙引一妾奔入方丈后,欲越墙而走。只是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妾室实在是养的太肥了,根本就不可能翻过去,曹嵩自己也是年纪老迈,而且也不可能弃妾室不顾,便带着自己的妾室跑到了厕中躲藏,指望着外面的乱军没有现自己两人。

只能说古往今来,这么干的人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可是最后能成功的又有几个?至少曹嵩是没能成功。

怀抱着肥胖的妾室,曹嵩两人在厕所里面瑟瑟抖,祈求着外面的乱军不要找到自己,可惜上苍并没有眷顾于他。不过一会的功夫,乱军便找到了躲藏在厕中的曹嵩二人,并且将曹嵩击杀。负责护送曹嵩的应劭死命逃脱,投袁绍去了。张闿杀尽曹嵩全家,取了财物,放火烧寺,与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