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二百一十五章 献策

三国之铁马山河 第二百一十五章 献策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7:57:18 来源:蚂蚁文学

大营外围,旄旗招展。23txt

数以千计的军士身着衣甲,手持兵刃,于寨墙外围巡视。期间或有窃窃私语,然而森严军纪之下,却无一人敢大声喧哗。

尤其是对远处营寨里的黄巾家眷,可以说是秋毫无犯,即便是隔着寨墙看到了几个稍有姿色的妇人,也只是口头上沾沾便宜,不敢有任何的实际行动——————寨门上面悬挂的十几颗面目全非的头颅,可是血淋淋的警醒着所有人。

这些都是青州黄巾投降以后,施暴者的下场。

或许对某些人而言,青州黄巾成了俘虏以后,便该任由他们宰割,就算是他们的家眷也是一样。青州黄巾才刚投降没多久,已经有些人控制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对刚投降的青州黄巾下手——————十万黄巾,其中妇孺占据多数,就算大部分都姿色平平,挑出来几个能看一眼的也不是什么难事。何况所谓的黄巾本来就是通过裹挟百姓来壮大自己,有些倒霉的地方豪强没逃掉,也会被卷入到其中,想要找几个有姿色的女人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一番血战下来,人人都憋了好久,在营寨内巡视的时候,有的将士看到了可心的女人,直接便上去强抢了起来。

黄巾里的青壮早就被严绍挑选出来,单独成了一军,留在营内的都是老弱妇孺,如何能抵挡的住这些人。不过是一两日的功夫,类似的事情已经不知道生了多少起。几乎每个人都忘记了严绍颁下的军令,刚刚投降没多久的青州黄巾也是差点暴动了起来。

结果证明严绍对自己颁布下来的军令还是很看重的,十几颗脑袋也让头脑稍为有些热的军士们清醒了一些。

不足为奇,原本是青州黄巾中坚力量的那部分青壮,已经成为严绍麾下的另外一支重要力量。三万余人的兵力比严绍现有的兵马多出四倍来,就算严绍曾经击溃过这支兵马,若是将他们闹的再次反了起来也是个麻烦。

欺凌他们自身还好,这些新降的黄巾还会为了自己或是家眷而有所顾忌。可若是欺辱他们的家人——————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讲,家人都是他最大的底线。

跟这种麻烦比,从手底下挑一些没有眼力的倒霉蛋砍掉脑袋反而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如今北海兵马跟新降兵马之间,几乎秋毫无犯,也与此有较大的关系。

至于彼此之间的隔阂,这个就需要时间来消除了。

“说起来,你们听说了吗...”回过头去,注意到新降兵马的营寨越来越远了,巡营军士中的一个悄悄的道。“军内的粮草不多了,主公好像正在犹豫是继续西进还是就这么先返回北海再说...”

“是真的吗?”听到这话,很快便有军士追问道。

不过也有军士在旁附和。“我也听同乡的人说了,据说营内的粮草本来挺多的,可是多了这么多的人要养,营内的粮草一下子就不够用了...”

“要我说,主公就是太仁慈了,当初将他们杀个干净不就得了,如今却是弄出了如此多的事来...”

“话不能这么说,没见主公已经将新降的黄巾编练成军了?兵马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只是...”谈到这里,那个辩护的军士却也无奈一叹。“若是能解决粮草的问题就更好了...”

不过这样想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军士对黄巾都没什么好感,即便他们其中有不少曾经也是黄巾。

就在说话的功夫,远处掀起一阵尘土。负责巡视的军士们警惕的看了过去,就见三四十骑正疾驰而来,就见为一人身上穿着墨色铠甲,身旁的几人都显得十分精悍,其中一人更是白袍银甲,威风凛凛,一行人不一会的功夫就来到了近前。

其他人还摸不清楚头脑,站在最前面的军士却立刻下拜。

“主公!”

后面的军士们连忙也跟着拜了下来,就见当前的那个骑士降了马,对着他们点了点头,于寨门的位置翻身下马,紧跟着一块下马的还有几名将领跟严绍的贴身甲士们。

严绍还好,那些甲士跟几个将领却是看也不看他们一眼,便紧跟着步伐走进了营内,沿途军士见了纷纷下拜,严绍也只是摆了摆手。不一会的功夫便来到了营帐,严绍议事用的营帐十分庞大,里面就算堆了是几个人也不会觉得丝毫狭小,此时营帐里面已经坐满了人手,更有几个中年文吏在里面坐立不安。

等到严绍走入营帐,营内的人们已经站了起来抱拳道。“主公。”

那几个坐立不安的文吏更是像屁股上装了弹簧一样,直接便蹦了起来。“拜见严使君...”

“你们是?”瞧着这些人,严绍微微皱眉。

先前他正跟几个部将在外面巡视情况,便被人叫了回来,说是乐安跟其他几个郡有使节过来,不想却是这么几个人。

这几个文吏在各自的郡内也算是有些身份地位的人,如今见了严绍却跟老鼠见了猫一般。见到严绍皱眉的样子,更是惶恐不安。

天地良心,严绍可没打算拿他们怎么样。

就见这几个人连忙自报家门,原来都是从乐安齐国或是济南等郡国赶来的使节。

为那个从齐国来的,更是抱拳道。“小人代表我家主公,特来恭喜使君击破徐和,为我青州除去这一大害...”

“小人也是如此,徐和贼子为祸青州多年,恨前任刺史竟然束手无策,而今使君除此贼子,实乃青州是大幸也!”

却是恭维之声不断,剩下两个郡国的使者也大体如此。

不过若是严绍真的相信他们是来诚心道贺的——————那他就是个智障。

果然,道贺没多久,几个人已经开始拐弯抹角的打听严绍究竟想什么时候回北海去。

乐安郡的使节更是直言道。“听闻使君纳降了青州黄巾后,营中缺粮,使君不如近日便返回北海,我家主公也愿奉上粮草以解使君燃眉之急。”

“哼!”听到最后这一句时,管亥却是猛的一拍桌案,怒声道。“我家主公什么时候想回北海,自会回去,你这么说,难不成是想赶我们走吗?!”

旁边的甘宁也冷笑着道。“某些人治下为贼寇所祸,不敢出城门一步,而今却要赶我们走,真滑天下之大稽...”却是对这几个人的主公不屑一顾。

也不奇怪,甘宁此人一直都是比较有追求的。历史上见刘表不是成事之人,也是二话不说说转身就走,直到投奔到了孙氏帐下才算是安顿下来。

如王玄等,或许在自家郡内已经是天般大的人物,在甘宁等人眼里却不过是些碌碌无为之人。

被人辱及自家主公,那使节还想硬气一点,至少是不辱使命。

但是只是被甘宁管亥等人一瞪,便被骇住,瑟瑟抖起来,哪里还敢反驳?

看着几个使节窝囊的样子,甘宁等人嗤笑一声,却是在不理睬,严绍叹了口气,上前安抚。“诸位莫惊,我的这几个部将都是些粗人,不懂的什么礼数。不过关于撤军回北海的事情,严某虽击溃了青州黄巾的主力,但还有不少的残留余孽仍在乐安境内逃窜。这些余孽到不算是什么大患,但是王使君帐下兵马不多,恐无法应付,某虽不才,却愿帮王使君一把,等到将这些贼寇清扫干净,某自当返回北海,不敢多留王使君治下一刻...”

“使君所言当真?”听到这话,那使节心中一喜,连忙追问道。

等到帐内的其他几将怒视过来,却是讪讪一笑,不敢再说些什么。

严绍同那几个使节又寒暄了一阵,便示意他们可以先行退下。能被跳出来做使节的,或许不是什么特别有能力的人,至少眼力还是有些的,怎能不明白严绍的意思,一个个的告退离去。

等到这些人全都离开了以后,才见管亥愤恨的道。

“这帮混蛋,难道把我们当成傻子了?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帐篷内的其他几人也都十分愤怒,徐和出兵的理由,还有同严绍对决期间的粮草来源早就被裴元绍跟其他几个投入严绍帐下的黄巾将领告知的一清二楚。

到是严绍跟董昭程昱等人对是一眼,却有些无奈。

就算不满又能如何,只要粮草的问题不解决,恐怕他们从哪来的还是要回哪去...

眼下粮草绝对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营内不是没有粮草,可是想养活十几万人却有些过于异想天开。想到这里严绍看向裴元绍时就有些无奈,若是这家伙当初烧粮草的时候别那么干脆,他们这边的压力也会小上很多了。

可惜的是,很多事情是没办法回转的。

“既然手头上的粮草不够,又没法让新降的兵马回北海去,干脆我等先回北海休整一番,等休整之后再起兵攻讨乐安算了...”孙观提议道。

这也算是比较稳妥的策略,军内粮草不足,北海的粮草还是够用的。只要回了粮草,以北海的富饶就算有些吃力,也能勉强维持住一阵。等拜托了这十几万的累赘,严绍便可以轻装上阵,再次起兵攻讨各郡。

严绍摇摇头。“若是如此,则必然会给王玄等人留下时间来。到时指望他们坐以待毙未免有些过于理想了,四郡合在一块,虽是螳臂挡车,终究是个麻烦...”

董昭在旁边也赞同的点了下头。“最近刚得到消息,齐国那边的内乱也快要结束了。齐国在焦和的治理下百业荒废,但毕竟有老底子在,不可小觑,若是有人带头将其他四个郡国联合起来,对我等来说也是个麻烦,为今之计,就是趁气势正盛,一鼓而下,将其他四个郡国全部纳入掌控之中...”

就像之前说过的,在焦和的治理下齐国荒废不少,但是底子摆在那里。

作为青州的治所,又是当年齐国的国都,这片土地的富饶毋庸置疑。若不是因为焦和,也不至于沦落到这种地步。

其他人彼此互相看了看,也点点头。

虽说不怎么把其他郡的兵力放在眼里,若是让他们联结在一块,终究是个麻烦。到不如趁着他们还没有联合,抢先下手。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以四郡的实力,遭殃未必,麻烦绝对不少。

若是拖个一年半载的,于他人看来还没什么,在严绍看来就有些不值得了...

只是,粮草的问题...

“不知现在营中粮草还剩多少?”沉吟了一下,坐在董昭旁边的程昱询问道。

他投奔严绍之后,严绍对他到是十分器重,也算是予以高位。但是程昱投奔严绍的时间毕竟还是有些短暂,对严绍手下的许多事情都知之甚少,尤其是粮草等方面——————到不是严绍对他有所防备,而是这些东西都需要一些时间来进行接触才行。

说到底程昱也才投奔严绍几天而已,总不可能几天的功夫就让程昱了解了全军上下的一切秘密。

“我军粮草还算是充裕的,营内囤积的粮草足可供应大军使用十五天,然这仅指军内原有的万余兵马,若是算上新降的十万人,即便是节衣缩食,怕也只能勉强坚持三天时间,剩下的还需后方辎重供应不断...”说到这里,董昭也苦笑了起来。“这些年来主公兴政爱民,郡内不说风调雨顺,但也要比青州其他郡国强上许多。不过平添十几万张嘴,凭郡内的底子也要吃力不少。而且后方供应的粮草是按照一万兵马的数字来算的,眼下大军虽已获胜,北海那边想要得到消息怕也要一阵时日,是否来得及将粮草调整,只怕...”

要说这些年,北海确实是风调雨顺。其他几个郡都在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严绍这边什么事情都没有,这也是各郡百姓为何要前往北海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万兵马的粮草供应,对严绍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这段时间后方粮道畅通,粮草的供应也没出什么问题。

但这仅限供应的目标只有一万人的情况下,若是变成十一二万人...

情况就很悲剧了...

说到底北海也只是一个郡而已,再怎么富饶也是有限度的。何况前些年天灾**不断,这几年也不过是将之前的欠账弥补上罢了。

程昱也深深吸了口气,觉得确实很麻烦...

“若是郡内粮草不足,是否可以从其他的地方购买一些粮草过来?”赵云试探的问道。“听闻徐州最近几年风调雨顺,境内也算安居乐业,受兵祸影响极少,或许可以派人到徐州去询问一下?”

这些年徐州算是比较少遭到兵祸影响的州了。陶谦在徐州声望极高,跟百姓安居乐业也不无关系。

“不然...”程昱摇了摇头,否决了这个提议。“满足十万张嘴的粮食,我北海也能拿得出来,只是短时间内无法运达,且郡内粮食的供应会比较紧张罢了。再者徐州距离这里也不近,十万人的粮食同样不是个小数目,就算派人去了徐州,想要谈妥恐怕也需要很长时间,根本无法解我等的燃眉之急...”

确实,严绍并不缺这十万人的粮食,就算手头会紧张一些,也不至于会饿死人。

严绍最缺的其实是时间,尤其是将粮食运过来的时间,徐州跟青州是邻居,可是想从徐州将粮食运过来,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恐怕不太可能。劝说陶谦将粮食卖给自己,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前提还是人家愿意跟你谈。

十万人的粮食可不是个小数目,即便是对一州刺史而言也是需要慎重对待的事。

无论怎么看,都解不了燃眉之急。

——————————分割线——————————

要说严绍这里也有许多智谋之士,无论是董昭还是程昱,都算得上是智谋高绝之人,严绍的智商水平也不算低。何况麾下猛将中如赵云太史慈等都称得上是智勇双全,就连甘宁也算是有勇有谋的一个将领,可是对粮食的问题也是愁眉不展。

没办法,就算他们再厉害也不可能变出粮食来...

严绍也是一样,如今摆在面前的恐怕只有返回北海这一条路,也是最现实的一条路。可是对严绍来讲这也是最不愿意选择的一条路,他当初从北海起兵可不只是为了解决徐和,而是为了趁势扫平青州,为接下来的乱世做个准备。

在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接下来中国的局势会如何,群雄崛起,那些不够强的诸侯将会成为强者的养分。严绍对自家的实力到很有信心,帐下人才济济,麾下兵马也有万余,吞并了青州黄巾之后更是达到数万之众。

可是面对着曹操刘备跟袁绍等人,依然不敢有百分百的信心。就算他有先知先觉之能,也要依托于实力之上。要是等到袁绍统一河北,又或者是曹操统一中原时,严绍手里还是只有北海跟东莱两郡,失败的几率几乎达到了百分百的地步。

“某有一法,或许可解燃眉之急...”就在众人都很为难,甚至提议返回北海,等安置好了新降的青州黄巾之后再起兵攻乐安时,程昱忽然站了起来。

听到程昱有办法,帐篷内的众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其中几个更是兴致勃勃的看了过来,想知道这个刚刚投奔严绍的‘老头’究竟有什么本事——————五十多了,在汉末这个年代怎么也算得上是老头。

“不知仲德有何妙策,可解当前之危?”严绍连忙追问道。

就这么让他放弃统一青州的机会,他实在是有些不甘心。毕竟他不是没有粮草,只是都在北海没运出来。他甚至有些后悔为何要一口吞下青州黄巾,而不是逐步的来,弄得如今不上不下的。

如今听到程昱有办法,顿时有些兴奋...

他对程昱还是很有信心的,好歹也是一流水平的谋士。

只是...

想到有关于程昱的某些传闻,他也有些担心起来,生怕程昱会出一些比较‘生猛’的主意,让人承受不住。

程昱也不卖关子,直言不讳道。“立刻挥军西进,就地取粮,以战养战!”

听到这个计策,帐内众人议论纷纷,严绍也是紧皱眉头。

如管亥周仓等人对这个提议到是十分赞同,没什么弯弯绕,也不复杂,简单粗暴,正是符合他们性格的策略。

可是在赵云太史慈还有黄忠等人看来就有些...

“如此,跟黄巾有什么区别?”犹豫了一下,赵云还是开口问道。

确实,黄巾也是采用类似的办法,非要说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两者在身份上差距较为明显,还有就是严绍不会干些裹挟人口的事情。

堂堂北海郡守干这种事,恐怕会惹来非议啊...

旁边的太史慈也赞同起来,不过他赞同的方向却跟程昱不同。“程先生是东郡人,可能有所不知,前任青州刺史昏聩无能,青州各郡各行其事,这些年来又天灾**不断,百姓饥肠辘辘,官库里也是空无一物,即便是攻破城池恐怕也搜刮不到多少粮食啊...”

确实,焦和可算是给青州上下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各郡也是几乎成了荒地一般,也就只有北海这几年在严绍的治理下百业兴旺,算是青州的乐土。就算严绍真的按照程昱的说法去干,最后攻破了城池,面对的恐怕也是官库里面空无一物的结果。

若是最后还是颗粒无收,岂不等于是白费力气?

谁想听到了太史慈的话,程昱非但不以为意,反而反问了一句。

“官库或许无粮,那城中的世家豪门呢?”

此语一出,人人色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