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一百八十六章 想法

三国之铁马山河 第一百八十六章 想法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7:57:18 来源:蚂蚁文学

想要当青州之主,光有名望是不行的,至少单有名望还不够用。天籁『小说』23txt

严绍跟其他几个郡的关系确实不错,焦和活着时对青州其他几个郡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尤其是乐安跟平原更是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只要是严绍的话,很少有反驳的时候。可是人家不反驳并不意味着人家就必须给听他的。这次就是如此,焦和死后,居然没有一个人主动跟严绍联系,更没有人提议由严绍接替焦和的位置。

每个人就好象完全不知道这件事一样,就连齐国那些正在内斗的官吏们也是如此,好象生怕把严绍给招惹来一样,一个个的装聋作哑,就当中严绍完全不知道焦和已经死掉了,更不知道青州如今正缺一个刺史。

从这上面就可以看的出来人心背向如何,之前他们跟严绍关系确实不错,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希望自己的脑袋上多一个人。尤其是在经历了没有天子管束,也没有刺史管束的自在生活后,他们更不希望突然冒出来一个人管着他们,哪怕这个人是严绍。

现在的他们就跟土皇帝一样,在地方上有着莫大的权势,品尝了一段这种滋味,还愿意拱手相让的人并不少,即便这个人是严绍也一样。

既然嘴皮子没用,那么用拳头来决定一切也就成了必然。

如今青州六郡,除开北海跟已经平定的东莱郡,还剩下四个。在将敢先军跟孙观留在东莱之后,严绍手里能够调动的兵马就只有五千余人。想要凭着五千兵马横扫剩下的四个郡,不敢说痴心妄想,难度也绝对不小。严绍或许瞧不起剩下四郡的人,但也绝对不会轻敌。

既然单凭手里的兵马不够用,扩军也就成了当前最主要的事情。

本来严绍没把齐国的兵马还回去,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宽裕的,但那毕竟是齐国的兵马。不可能不让人家回家,而且焦和死后,齐国上下正闹着内斗,这个时候人家也是需要回去争夺一下权势的,不可能放弃这些陪严绍玩游戏。那时严绍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强迫对方,这也是他现在最后悔的事。要是当初强行将对方留下,现在很多事情就简单多了。

不过这种事情暂时还是先抛在脑后,等眼前的事情解决完再说。

抛开远在东莱剿匪的孙观不谈,严绍对自己麾下的将领都有一定的划分,确保包括黄忠在内新投靠的将领每人麾下都有一定的兵马,多的两三千,少的也有一千,总兵力至少需要达到一万以上。

就像之前说过的,作为这时环境比较稳定的一个郡,北海一直吸纳着许多其他州郡的百姓举家迁移。再加上还有屯田之策,效果突出,数年下来,北海的人口至少多了十多万。

凭着这些人口,想给严绍增加数千兵马并不是什么难事。

募兵的告示贴出去,郡内的青壮都比较踊跃,再加上甘宁的八百锦帆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算上远在东莱的兵马,严绍麾下兵马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余。其中可以用于野战的更是过了一万,如此雄厚的实力,即便是在这时的绝大部分诸侯当中也是相当强势的了。

只是...

光有兵可是不行的,就算兵马再多,难道你还能让你手下的兵马赤手空拳的去跟敌人较量。

当严绍还在庭院里面溜达时,第一个跑过来跟他诉苦的就是负责募兵一事的董昭。

“主公,如今所需军士已经招募完毕,只是其中的军械缺口极大,短时间内恐怕很难补足啊...”快步走到严绍面前,董昭已经急不可待的开口道,就连四周怡人的景色也没有感染到他。

其实董昭也是个比较有野心的人,这也是为何他会抛弃了袁绍跑来投奔严绍,都是绍,其中的区别可一点不小。

这段时间严绍将郡内大部分的政务都交给董昭来负责,在把董昭忙的四脚朝天的同时,也让他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会离开袁绍除了觉得袁绍的性格缺陷比较大外,还有一个很严重的因素就是袁绍并不缺乏谋士。无论是逢纪还是许攸都算是智谋之士,且跟袁绍的关系十分密切。就算袁绍再怎么欣赏他,也不可能抛开老伙计不要去重用他。

何况这两个人的性格有缺陷,但是短时间内对袁绍来说也是足够用的。呆在袁绍那,想要出人头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其实这件事在曹操那里也一样生了,当时的曹操手底下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在内的诸多谋士,董昭固然出色,在里面也不拔尖。何况后来还多了贾诩跟司马懿这样的老狐狸跟年轻才俊,就更没有董昭挥的余地了。

就算曹操比较器重他,可是想在这些人里面突出自己是真的不太容易。

反观严绍就不同了,暂且不提出身问题,麾下良将无数,却没有一个谋士,本人也绝对不是粗莽武夫,只是欠缺一个替他出谋划策的,这就很合董昭的胃口了。

如今固然忙了一点,但总比在袁绍手底下做个参军什么事都没有要强的多——————对那些有着远大志向的人来说,可是从来都不担心自己手里的事情多,担子重。

只是很多事情就是董昭也是没有办法,比如说军械的事情。

汉代是实行盐铁管制的,尤其是对于私自打造兵器的人,一般都会给予很严厉的惩罚,而且都是**上的。就算如此,历朝历代这种事情还是屡禁不止,到了汉末更是成了一纸空文。不过北海到是真的没什么基础,也就是严绍在北海任职之后,勉强弄了一些出来,也是规模甚小。

往日里已经很是勉强,这次又扩军无数,压力瞬间压了上来。

其实兵器还好说,关键是铠甲,就算是最简单的札甲,每个甲片需要的熟铁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再加上串联起来,其中耗费的时间更是不少。

这年月的铁匠可不懂得什么流水线,大部分都是将一样兵器从头到尾的弄好,顶多是把边边角角的小事交给手下的学徒去做,这么弄效率能高的起来才奇怪了。

严绍并没有立刻回答董昭,只是看了一下院落里的景色。

过去他还无法理解为什么古人喜欢在自家的庭院里溜达,到了这个时代才总算明白过来,不是他们喜欢这样,实在是除了这么干之外他们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了。

“确实啊,招募如此多的兵卒,想要段时间内凑齐全部军备是很困难,只是我们也是不得不如此啊...”说着严绍看向董昭。“公仁,你这边没有写什么办法吗...”

董昭苦笑一声,他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会有办法,不过严绍询问,他还是低头沉吟了一下。

在来之前,他到是有几个想法,如今正好拿出来说一下。

“如今新招募的兵马正由黄将军跟赵将军他们操练,兵器上还好讲,但是铠甲上缺口很大,绝大部分士卒就连一件札甲也不能满足。考虑到铠甲的数量,短时间内想凑齐这些士卒所需的铠甲恐怕有些困难,我的看法是可以先用皮甲来填补上这个缺口,等到铁甲的数量上来了再另行换装...”

谈到这里,董昭多少也有那么点无奈。

粮食可以种,这时的中国什么都缺,唯独不缺能种田的。

可是兵器却不一样,铸造冶炼可是个技术活。在古代铁匠这个职业算是贱职,但是在贱职里面也算是比较高级的了,一般铁匠在平民里面甚至能算是个中产阶级来着,可见一斑。

尤其是铠甲,难度还要大上一些。一个好的兵刃固然难,可是对于普通的铁匠来说,他们需要打造的并不是什么神兵利器,仅仅只是一杆长枪罢了。可是铠甲这东西,不仅是叶片,还需要慢慢的串联起来,十分繁琐,很是考研手艺。再加上这个年代的生产能力,一天嫩个生产多少铁甲也就不需要多谈了。

听到董昭的话,严绍若有所思,一步一步的在庭院里走着。

董昭跟在后面,也不干扰严绍的思路,过了好一阵子,才听到严绍开口道。“要是把现在的作坊规模在扩大一些呢?如今只是两个郡,一万兵马,已经让我们捉襟见肘了。将来统一青州,兵马当有数万之多,岂不是更加头疼?”

对董昭的办法,他到是没什么意见。

既然没有足够的铁甲,又不能让士卒们光着膀子上战场,那么用皮甲也就成了必然。有件甲总比什么也没有要强,皮甲的防御力或许没法跟铁甲比,但在面对流矢时还是比较有效的。

不过他更看重的还是军械的产能,这次只是扩军几千就已经撑不住了,将来要是扩军的数量再多点该怎么办?将来的那些大型战役,基本上都是几十万人几十万人的上,这可比现在的难度大的多了。要是到时候还是跟现在一样,连足够的军械都凑不出来,岂不是要成了笑话?

“主公英明...”

董昭连忙道。

严绍对这个到是没什么反应,实在是这种话最近一段时间听的多了,已经快有免疫力了。只是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我们可以把郡内的全部铁匠都集中在一块,让他们靠近矿山或是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造一个规模足够大的铁匠铺出来,如此一来,生产能力应该会提高不少。除此以外,关于华佗大夫的事情你应该也听说过了吧...”

董昭点点头。“确实曾经听说过,华神医的医术出神入化,郡内大夫多有推崇,我在东郡时也曾经听说过华神医的名声。”

“神医是神医,可惜是个官迷。”严绍到是一点忌讳也没有,当然,他也一点也不讨厌华佗。毕竟跟有缺点的人相比,那种好象什么也不求的人似乎要更加恐怖一些,也更不容易控制一些,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求的究竟是什么。“当初将他请到北海来,我可以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其中一个就是允许他管理北海郡内所有的医生,同时还请他在郡内开办一家医馆,专门教授那些愿意学医的人医术,将来他在行医者的人里面,地位大概就跟至圣先师差不多了吧,正是凭着这些,我当初才把那位神医给请来的...”

“眼下也是如此,铁匠这东西也算是个讲求技术的职业,单凭师傅手把手的去带,效率是不是稍微低了点?或者我们也可以按照华神医那边的方式,也在郡内弄一个类似的东西,请一些经验丰富,但是身体又无法继续在冶炼的老师傅来,让他们把自己的经验传授下去,如此一来每年我们都可以得到相当数量的铁匠,等来年,眼下的困境就可以大大缓解了吧...”

不得不说,严绍的奇思妙想还是吸引了董昭的注意的。

“主公的想法或许的确可行,且容某回去之后在细细琢磨一下,若是真的可行的话,说不定真的能解决眼下的难题。尤其是前者,要是将所有的工匠都集中起来,或许有奇效也说不定...”眼前一亮之后,董昭已经开口道。

严绍的想法在他看来还真有那么点天马行空的意思,尤其是前面那个将所有工匠都集中起来,弄一个大号铁匠铺的想法。其实这个就是所谓的工厂,而且严绍的想法还不只是将所有的铁匠都集中起来而已,除了铁匠之外,还有细致的分工,再加上材料之类的,即便谈不上什么流水线,也绝对能把眼下的产量再大大增加一些。

除此之外,还有把工厂安排在矿山或是

——————————分割线——————————

严绍的这些想法,确实很有用,不过这些多是将来的,眼下的事情还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才能解决。

最后严绍沉吟了半天,也只能选择董昭提出来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没有衣甲的兵卒使用皮甲——————这个年代很多兵卒是没有盔甲的,至少差不多三成的兵卒都没有盔甲,而且其中相当部分兵卒使用的都是皮甲或是最简单的札甲,鳞甲或是锁子甲一类的数量很少。

如严绍这样要求所有的兵卒身上都有甲的诸侯,在这个年代只怕是绝无仅有的。

这也是严绍麾下兵马战斗力强的又一个原因,每次血战一番下来,能幸存的兵卒数量都要比其他诸侯多少不少,几次下来就是百战余生的老卒,战斗力如何能不强。

只是这一次,随着大量新兵的涌入,平均值却是被大大降低了一番。

如管亥太史慈等将领自然有些不满意,但也知道这是扩军必然的,像黄忠跟赵云这样难得独领一军的就有些兴奋了。最惨的还是跟随甘宁的,倒不是甘宁是个嗜虐狂,他的脾气固然不好,到也谈不上这个程度。关键是他麾下的锦帆军自成体系,任何进去的人都只能算是外来者。锦帆军的人又基本上都是水贼,根本没什么好脾气,对新来的菜鸟怎么可能有好脸色?

至于对着干?不说这些都是江上最勇狠的水贼,单凭这些菜鸟根本就怼不过,甘宁又怎么可能向着这些菜鸟而不是向着自己的老伙计。那些加入甘宁麾下的兵卒,每天都是惨兮兮的,到是让其他营的士卒一个个暗叫侥幸。

不过话说回来,甘宁麾下的兵卒也是进步最快的。

毕竟要想不被那些水贼欺负,先就要有过硬的底子。甘宁固然是护着自己的老弟兄,可要是老弟兄被人干翻了,他也不可能会帮忙报复。在他看来强者才是正确的,他只会护着那些赢的人,而不是分新人老人。就算是老兄弟,要是被菜鸟给干翻了他也一样不可能会支持,反而会大大的嘲笑一番,甚至跟其他人一块给他加量。

如此热火朝天的举动,使得北海临近都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

不过这等兴旺,在其他郡的人来看却是大难临头的景象,一个个的慌的手忙脚乱。

尤其是当其冲的王玄,更是暗地里谋划着写什么,就连齐国那些正忙着内斗的家伙们,一个个的也都把视线转移了过来,生怕严绍先拿他们开刀。

不过...

第一个找上门来的,却不是乐安跟齐国的那些人,也不是徐州或其他州郡的同僚,而是一个隐居于北海郡内,只想着教书的老者...

一个在严绍看来有些多管闲事,但是却偏偏得罪不起的老者...

嗯嗯,不好意思,后面的马上补上!!!

那些正忙着内斗的家伙们,一个个的也都把视线转移了过来,生怕严绍先拿他们开刀。

不过...

第一个找上门来的,却不是乐安跟齐国的那些人,也不是徐州或其他州郡的同僚,而是一个隐居于北海郡内,只想着教书的老者...

一个在严绍看来有些多管闲事,但是却偏偏得罪不起的老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