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迷茫大明 > 第485章 无奈

迷茫大明 第485章 无奈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9:04:36 来源:蚂蚁文学

随着乾武一声令下,驻扎京师的护卫队数万大军立刻就忙碌起来,忙着出征前的各种准备事宜,也忙着与蓟州大营的新兵移交防务,新军官的任命调动频频,京师的官员很快就察觉到了护卫队的异常举动,不过几天,乾武下令护卫队六万大军远征倭国和安南的消息就传了开来。

京师官场登时一片哗然,谁也没料到乾武刚刚登基不久,就大动干戈,而且是同时远征倭国和安南两国,不说乾武是篡位的,即便是寻常的新君,也不可能如此反常!大小官员对此都是议论纷纷,一众勋臣大员更是紧密的注视着,谁都清楚,乾武这是绕过内阁下的旨,这是乾武登基之后,皇权与阁权的第一次交锋!

内阁值房,首辅翟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的推敲着‘绩效考成法’,他很清楚,乾武御极,必然是大刀阔斧的进行革新,革新能否见成效,官员是关键,而绩效考成就是官员头上的紧箍咒,乾武极端重视,已经数次提及。

一名中书在门口躬身禀报道:“首辅大人,几位阁老来了。”

翟銮手中的笔微微一顿,才道:“请他们进来。”说着便搁笔,他自然明白几位辅臣一同前来是为何事,见的许赞、夏邦谟、毛伯温、张璧、王杲鱼贯而入,他起身笑道:“都到齐了,可是出了大事?都坐。”

几人见礼落座,许赞便开口道:“皇上绕过内阁,下旨着护卫队征讨倭国和安南的事情,不知首辅大人是否有所耳闻?”

“还有这事?”翟銮佯做惊讶的道:“两线作战,弹药补给能够跟的上?”

见他岔开话题,张璧不客气的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数万大军远征千里之外,内阁居然连点风声也不闻,难道内阁已经成为摆设?满城官员如今都等着看内阁的笑话,还请首辅大人带领咱们据理力争!”

“据理力争?”翟銮扫了众人一眼,缓缓落座道:“你们回京师时间不长。但京师的情况也应该大致知道一些,我且问你们,护卫队是什么?是朝廷的经制之师?”

听的这话,几人不由一呆,护卫队虽然规模庞大,但一直没有纳入朝廷的编制,士兵的招募、军官的任命,军饷的发放,火器的装备。后勤辎重,朝廷没掏过一个大子,护卫队实际上只能算是私兵——乾武的私兵!

见的几人发呆,翟銮接着道:“再问诸位一句,数万大军远征,花费了多少国帑?”

国帑!几人登时就默不吭声,这些年朝廷本来就是入不敷出,此番嘉靖西巡。将京师内库外库以及大大小小的银库扫荡一空,内承运库、户部太仓库、工部节慎库、太仆寺常盈库、光禄寺银库。这些银库如今别说银子,铜钱都没有!乾武大军出征,自然都是用的乾武的私房钱!不仅如此,这大半年来,朝廷的一应开销都是乾武一力承担。

几人被翟銮接连两棒打的哑口无言,翟銮也不为己甚。正欲打发几人出去,不料许赞却开口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皇上如今是大明天子,天子无私事。天子也无私兵,倭国和安南都是大明的藩属国,骤然兴兵,总须师出有名,岂能妄加征讨?军国大事,岂能不知会朝堂?”

“说的是。”毛伯温亦附和着道:“护卫队兵力几近二十万之众,一半左右皆是由边军中选拔,虽无经制之名,却有其实,朝廷兵制,岂容儿戏,必须恳祈立即为护卫队正名。”

翟銮扫了几人一眼,才开口道:“诸位,你们如今都是阁臣,事事时时处处都的为皇上,为朝廷,为大明天下着想,凡事皆须从大处着手,朝廷在安南原本就设有布政使司,皇上发兵征讨,乃是收复故土,倭国是藩属国不假,但数年不朝,征讨也是情理中事,岂能说师出无名?

至于说天子无私事,无私兵,将护卫队收归朝廷......。”说到这里,他看了许赞、毛伯温一眼,不急不缓的道:“就算皇上没有意见,同意将二十万护卫队纳入朝廷编制,我也不同意!二十万护卫队官兵,朝廷养的起吗?”

听的这话,几人不由的大为泄气,护卫队军饷之高,远甚边军,二十万大军,一年仅是军饷,总额就在五百万两白银,若加上军装被服火器弹药等等,怕是得近千万,朝廷还真是养不起!

见几人神情萎顿,翟銮轻叹了一声,道:“皇上虽然强势,却未必会削弱阁权,你们无须争一时意气,况且即便要争,也无从争起,如今处处都的仰仗皇上,争之何益?”

微微一顿,他才含笑道:“若说非争不可的,倒是有两件事,诸位要据理力争,一是倭国的金银矿场,年产总量折合白银二百万两,这必须纳入朝廷的管辖,二是海贸的关税,海外五省,海外分封,日后海贸之利,超乎想象......。”

“还算是有点眼力......。”随着话声,乾武一步跨了进来,房间几人都没想到乾武这时节会亲自来内阁值房,连忙起身跪下,道:“微臣等恭迎皇上。”

“免礼。”乾武随意的走到翟銮的座位上坐下,见翟銮看向门口的中书,他含笑道:“是朕不让他声张的,不要怪他。”

见乾武为他说话,翟銮自然不敢责怪,连忙吩咐道:“快去沏壶茶来。”

“都坐吧。”乾武扫了几人一眼,道:“征伐倭国、安南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内阁济济一堂,不会是在商量如何跟朕打擂台吧?”

“微臣等不敢。”翟銮连忙躬身陪着笑道:“如今事务繁忙,千头万绪,哪还有打擂台的时间。”

“看来还是有打擂台的心。”乾武说着逐一看向几位阁臣,几人皆是心虚的低头,微微一哂,乾武才道:“出兵安南和倭国的事情没跟你们通气。这是因为护卫队对两国的征伐已经持续了不短的时间,断无半途而废的道理。

征倭国是为金银,征安南,是为了东南亚的粮仓,朕跟你们说过没有?东南亚是一座天然的大粮仓,比湖广江西浙江南直隶不会小。安南就是大明征伐东南亚的跳板,有江南和东南亚这两大粮仓,才能为大明的人口快速增长提供保障,这事你们不要掺和!”

见的乾武居然会给他们解释,几人心里的不满登时烟消云散,又听闻东南亚是堪比江南的大粮仓,征安南是为征东南亚做准备,大明真要能有两个江南,完全足够支持二十万大军连年征战。很显然,乾武此举是在为他口中的争霸世界做准备,几人哪里还敢多嘴,连忙躬身道:“微臣等遵旨。”

见的几人识趣,乾武微微点了点头,才道:“倭国的金银矿,肯定是要交给朝廷的,大军海外征伐。朝廷和百姓都应该从中受益,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这一点,你们无须争,海外扩张的土地和矿山都归朝廷所有。

我建议朝廷对矿山采取承包制,包给私人,坐享其成。倭国盛产金银,名声在外,朝廷在金陵报刊载消息,转包各个矿山,如此。不仅朝廷受益,商贾也受益,由此带动朝野上下对海外扩张的大力支持。

至于海贸关税,自然也要交归朝廷,如今能称得上是关税的,主要是在淡马锡、噶罗巴、汉武,广州几地,其他各港如今都是国内商贸,商税这一块,朕要革新,海商亦须严加管理,这些举措今明两年都将逐步出台。”

听的这话,翟銮几人心里都是狂喜,乾武如此通达,朝廷的收入马上就会大幅提高,海外的土地且不说,矿山和海贸税收这两大块,一年就能增加急百万两白银,真要抢占了美洲的超大银矿,朝廷岂非富的流油?

一个个正自心中窃喜,却听的乾武接着道:“朕准备废除海禁,全面放开沿海各港......。”

放开海禁?几人都不由颇为诧异,大明如今海外就有五省,马上又要分封海外,这海禁岂能不废除?乾武这话是什么意思?

翟銮这段时间专意打探小琉球各方面的情况,对小琉球的各种情况极为熟悉,见的乾武话语颇为凝重,他登时就反应过来,迟疑着道:“皇上是准备放开奴隶贸易?”

南洋和小琉球的奴隶贸易如今已经蔚然成风,京师官员但凡对小琉球稍有了解的,都知道奴隶贸易,一听乾武准备放开奴隶贸易,王杲当即便道:“皇上,海外五省地广人稀,适宜奴隶开发,大明本土却是地狭人稠,若是大量奴隶涌入,未免与民争食,实是得不偿失,况且,微臣听闻,海外奴隶肤色有黑有白有棕......。”

“皇上慎思。”许赞亦躬身道:“众多外族涌入大明本土,非是幸事......。”

“皇上三思......。”

见的几人反应激烈,乾武不由暗骂了声“迂腐!”,他确实想放开大明本土的奴隶贸易,这是极为巨大的市场,放开奴隶贸易,不仅能够迅速的增加大明的人口基数,而且有助于手工作坊扩大规模,更能为东兴港带来滚滚财源,如今的海贸,奴隶贸易才是最赚钱的!

这事影响太大,乾武也不想用强,缓上两年再说也不迟,当即他便颌首道:“琉球、南洋如今已经放开奴隶贸易,你们既然都担心,那就再观察几年。”

说着他话头一转,道:“另外还有两件事情,一是建立海军学院,海军人才必须持续的培养,朕计划在汉武港建立一所海军学院,系统的培育海军官兵。二则是海外分封的事情,已经跟众藩王谈妥,必须尽快昭告天下。”

海军学院实则就是武学,在汉武建武学,反正朝廷也没银子,乾武不过是知会他们一声罢了,翟銮当即便躬身道:“微臣遵旨。”

“还有一件事,是关于户部的。”乾武接着道:“朕最近了解了一下朝廷的国库体系,缺乏一个统一的中央国库,各个银库管理混乱。账目不清,亦不利于协调,户部的太仓银库是朝廷最重要的银库,暂时将太仓银库作为中央银库,朕的内承运库也一并归入太仓银库管理,眼下各库都清洁溜溜。正好统一规划管理,许赞、夏邦谟、王杲,你三人都谙熟户部情况,这事由你们三人负责。”

听的连内承运库都归入太仓银库,几人都是大喜过望,内承运库是皇帝的私人金库,虽说现在没银子,但一年的金花银足有百多万两,翟銮微微一愣。立即躬身道:“皇上,朝廷确实需要一个中央银库,不过,这内承运库还是不纳入中央银库为好。”

乾武听的一笑,道:“朕虽是天子,却还是公私分明的好,仲鸣也别老是想盘剥朕的私房钱,朕即便富可敌国。这一年时间也花了海落河干,朝廷的日子现在比朕还好过。

朕跟藩王们说好了。以前积欠的禄米都一笔勾销,西北休战,东南休战,天下太平,巨额的军费开支省了,边军的军饷也大幅削减。宗藩的俸禄逐年下降,收入却是不断的增长,你们就别老是盯着朕的口袋了。”

被乾武说颇心事,翟銮不由一脸讪然的道:“微臣不敢,微臣是担忧内承运库纳入太仓银库。宫中用度会因此大幅削减。”

金花银一年才多少?一年才百多万两,乾武根本就是不屑一顾,当即笑了笑道:“朝廷有钱,但不要善财难舍,银库是要储备一些银子以备不时之需,但却不要做守财奴,马政多有扰民,如今鞑靼归附,马匹大可从鞑靼购买,马政废除了吧,也算一大善事。”

一听要废除马政,王杲连忙道:“皇上,鞑靼的马匹也不是白送,需要银子买的......。”

“这两年,朝廷与鞑靼互市,上好的蒙古马多少银子一匹?八两,民间是什么价?二十四两!”乾武瞥了他一眼,道:“不要几年,太仆寺就富的流油,何必在乎百姓那点折色银子?朝廷可不能贪得无厌,鞑靼归附,总得让小民百姓也跟着沾点光不是?”

这话说的有点重了,王杲连忙跪下道:“皇上恕罪,微臣非是不赞成减轻百姓负担,实是如今太仆寺亦拿不出银子,连与鞑靼互市的本银也凑不出。”

乾武不满的摇了摇头,道:“互市的本银才多少?三十万?京师难道没有银号?方出风声去,汇通银号的掌柜立马就会找上门。”说着,他扫了几人一眼,道:“大军远征,朕如今手头也拮据,遇事多寻思一下。”

说着便站起身,翟銮几人连忙起身跪送,一个个心里都在想,乾武这话是什么意思,让朝廷跟慈善会拆解银子?

带的乾武出了大门,几人才站起身来,许赞直接说道:“如今才是四月,下今年夏税已经免了,秋粮得等到什么时候?半年的开销难道都跟慈善会的银号拆解?”

夏邦谟瞥了他一眼,道:“慈善会跟东兴港是什么关系?当初慈善会可是毫不迟疑的支持的皇上,拆解点银子算什么?”

“谁说让你们去借银子了?”翟銮说着走会自己的座位缓缓坐下,自斟了一杯茶,斯条慢理的啜着茶,见这情形,王杲含笑道:“首辅大人就别卖关子了。”

翟銮放下茶盅道:“倭国最大的银矿叫石森银矿,据说一年产量高达百万两。”

“倭国不是还没打下来吗?”许赞狐疑的看着他道。

“倭国是没打下来,但石森银矿已经打下来了。”翟銮含笑道:“皇上去年就着护卫队的王富贵攻打大内家,主要目标就是石森银矿,在金陵报登报,将石森银矿低价转包出去,预收一年的白银,至少可的九十万两。”

“妙!”夏邦谟含笑道。

许赞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王杲不解的道:“可有不妥?”

“皇上不是没银子。”许赞仿佛含着一片黄连一般,满脸的苦涩,“咱们也幸亏没去汇通银号,我敢担保,去了也借不到银子,皇上不仅是逼着朝廷赞同他出兵征伐倭国,而且还要朝廷大肆的颂扬。”

“倭国的金银矿山都毫无保留的给朝廷,颂扬也是应该的。”毛伯温直言不讳的说道:“这不是二百万两,这是每年二百万两!说实话,似这等海外扩张,我一百个赞同!不知皇上准备何时出兵美洲,实在是太让人期待了。”

许赞却是沉吟着道:“那个,小琉球、吕宋都有金矿......。”

翟銮本来满脸含笑,听的这话,登时脸色一沉,道:“廷美不会是以为皇上很好说话吧?”

“琉球行省既已并入大明,矿山土地难道不归还朝廷?”许赞沉声道:“皇上既以天下为公,就不该私占金山!”

“金山的收入作为护卫队的军饷了,你待如何?那点子收入支付军饷还不够,朝廷是不是将不足的补上?”翟銮没好气的道:“何必非要抓个虱子往头上放?”(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