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末沉浮记 > 第二百五十章 孙策北伐

汉末沉浮记 第二百五十章 孙策北伐

作者:何子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荆南太守府,接到袁术败亡的消息后,孙策召周瑜、张羡议道:“江东已定,接下来韩易必会兴兵征讨荆州。不在今年末,便在明年初。不知我等该如何应对才是。”

周瑜拜道:“伯符兄,我军虽得了荆南之地,也聚集了六万大军。但是卒不经练,兵甲不齐,士民不附,隐患颇多。只观月前击退豫章邱会的一万佯攻大军,就折损不少,便可想而知了。将来韩易南征,我军恐难敌过韩军的征讨。”

“唯今之计有二,一是速与刘表达成和睦,以唇亡齿寒之言说之。刘表如不愿投降韩易,必会与我军联合,以荆州二十万大军之雄,或可与韩易一战也。”

孙策连连摇头道:“我与刘表有杀父之仇,纵然要独力强抗韩军,我也不会与其联合作战的。”

周瑜见孙策意志坚定,只得顿了顿说道:“那么我军只得向交州的张津救援了。韩易分豫章为柴桑、鄱阳、庐陵三郡,以于禁为庐陵太守,屯兵两万于赣县,很难说是为桂阳还是交州一州。交州有兵马十万,若能说得张津派兵救援,我军也可与韩军一战。”

张羡拜道:“伯符,既然如此,那交州张津处便由我去游说了。”

孙策忙拜道:“小侄能在荆南立足,多亏叔父大人的全力支持。如今又要连累叔父大人远去交州,策……感激不尽。”

张羡摆摆手道:“此小事尔,伯符何必时时挂怀。只是我有一语,还望伯策细思之。”

孙策拜道:“还请叔父大人直言。”

张羡抚须说道:“伯符性情刚烈,不愿服人。然而如今韩易大势所趋,如若事不能为,还是莫要强抗为好。以汝父与韩易从前的交情,韩易定不会为难于你。”

孙策良久默然无语,最终说道:“小侄自幼性情骄傲,不愿轻易服人。那韩易以区区赘婿子出身,在短短十年间,就做成这般的伟业,虽汉高、光武也不过如此也。小侄在年青时不懂创业之难,如今才知韩易之大不易也。如果真的事不可为,小侄也知晓该如何决断。但是不到山穷水尽之时,小侄还想拼一拼,看看自已的能耐若何。”

张羡点头道:“伯策心中有数便好,老夫既不愿荆南之地生灵涂炭,又不愿你孙氏得个不好的下场。”

孙策拱手拜谢,又向周瑜说道:“坐等韩军上门不是某的风格,我欲兴兵北伐刘表,如能在韩军南下之前,先期将刘表击破,据汉水以阻韩易,形势也许更好。”

周瑜点头赞道:“伯策兄长的气慨豪迈,我甚心折。只是我军以少敌多,能在年内击败刘表吗?”

孙策笑道:“世间哪有必胜之战,不试上一试,又怎生知晓。刘表值此乱世,却偃武崇文,绝非明智之人。麾下纵有良将,也不能用之。我或可强行破之。”

当下,孙策遂留军一万,请孙静、吴景、孙河、孙香坚守荆南四郡,自与周瑜、孙贲、程普、黄盖、韩当诸将尽起荆南五万大军,更差黄盖先至江边安排战船,多装军器粮草,大船装载战马,克日兴师北伐。

江中细作探知,飞报襄阳刘表。刘表大惊,急聚文武将士商议。蒯良说道:“主公不必忧虑。可令黄祖部领三万江夏水兵为前驱,阻敌大江之上,主公亲率荆襄之众为援。孙策跨江涉湖而来,安能用武乎?”

刘表皱眉说道:“孙策兵少,但勇猛难挡,我率荆襄之众与战,只恐韩易乘火打劫矣。我欲令蔡瑁领五万大军南下江陵坚守不战,黄祖于夏口阻敌北进如何?”

蒯良拜道:“如今荆州形势,南有孙策,北有韩易,比之昔日袁术的江东更逊一筹,势必不能久持。主公若不敌韩易,尚可降之,等闲不下三公之职。然主公与孙策有杀父之仇,若败于孙策,主公一家老小都恐将不保矣。”

刘表猛醒,深服蒯良之言,于是令江夏黄祖准备先行,随后便起大军十万南下江陵,准备与孙策交战。

却说张羡南下交州游说交州刺史张津,张津素来尊重汉室,又厌恶韩易与刘表,于是一口同意孙策的联盟请求。只是张津治下不严,身为主君毫无威信,又崇尚太平道,苛待部将。此时兴兵顿时惹人不满,张津处理不及时,遭至部将区景的叛乱,张津战没于乱中。

交趾太守士燮兴兵平叛,被交州各郡奉为新的交州刺史,士燮以其弟士壹任合浦太守,二弟士䵋任九真太守,弟弟士武任南海太守。士氏的亲族多出任交州的要职,士燮遂霸交州。

张羡只得再度游说士燮,不想士燮性情与刘表相类,只喜保境安民,不乐参加天下大事,于是婉拒了张羡的联合之请。张羡无奈,只得返回荆南报讯。一路奔波劳苦,张羡刚刚返回长沙便就病逝。

孙策闻之大为伤感,发恨道:“虽然只有荆南四郡之兵,我亦敢强抗韩易矣。”遂与周瑜登舟,领兵北伐刘表,望江陵杀来。

黄祖将水寨立于华容,每日出兵来往大江之上阻截孙军。孙策不得过江,只得与周瑜计议先取公安再说。公安守将为黄祖部将苏飞,领兵五千镇守。闻知孙策军来,急遣使向黄祖告急。

孙策挥兵强攻公安,黄祖派其子黄射,部将张硕领水军两万人停靠江南,以强弓大弩支援公安,公安城不得下。正惆怅间,忽然黄射军船火起。

却原来是有益州的锦帆贼甘宁,欲投孙策。见孙刘大战,于是在上游备火船二十艘,顺水而下放火烧船。周瑜乘势领水军强攻,黄射大败,张硕被杀。

孙策大喜,重赏甘宁,并乘胜攻城。时有勇将周泰、董袭奋勇登城,手杀百人。公安将破,苏飞不得已投降孙策,孙策遂夺公安。

黄射战败,黄祖兵力不足压制荆南水军,与周瑜屡战屡败,只得龟缩华容不战。恰好有刘表前军蔡瑁领三万大军南来,水路又有刘表派遣外甥张允统领两万水兵支援黄祖,黄祖声势复振。孙策依旧不得过江。

新投之将甘宁献计从陆路取夷道,偷渡夷陵。孙策纳其计,令甘宁领八百水贼夜离公安,亲自择精兵万人攻取夷道。夷陵守将不备,遭至甘宁水军奇袭,慌忙弃城而走。孙策一军遂安渡大江。

孙军登岸后,分兵两路,一路由程普领三千人直取临沮、编县,并虚强声势,欲阻刘表后军。一路孙策亲领,直取枝江城,以迫江陵蔡瑁一翼。枝江有刘表部将霍笃、霍峻镇守,二霍善守,孙策军不能攻取,恰遇蔡瑁亲领大军两万来救。孙策只得回身迎战蔡瑁。

蔡瑁引军出迎,布阵于野。孙策列成阵势,出马于门旗之下。望见蔡瑁军兵势不整,孙策全副披挂,出马挺枪于阵前叫战。蔡瑁引四将出马,为同族兄弟蔡中、蔡和、蔡勋及大将吕介。

蔡瑁扬鞭大骂:“孙氏鼠贼,安敢侵犯汉室宗亲境界!”便令蔡中搦战。

孙策飞马直取蔡中,战不三合,蔡中被孙策生擒过去,拨马回阵。蔡和、蔡勋,见捉了蔡中,挺枪来赶。双枪刚搠到策后心,阵中甘宁望见,扯弓搭箭,正射中蔡勋面门,蔡勋应弦落马。

蔡和见蔡勋坠地,吃了一惊。恰好孙策回头,望见蔡和马到,大喝一声,声如巨雷。蔡和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孙策到门旗下,将蔡中丢下,已被挟死。一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蔡瑁一日内连失三弟,心内绞痛不已,挥兵与孙策军大战。孙策军勇将良多,韩当、周泰、甘宁、凌操、陈武、董袭各奋勇突阵。孙策更是勇不可挡,又阵斩大将吕介。孙军以寡凌众,当日杀得蔡瑁兵大败,尸横遍野,斩首万余级。余下人马大半投降孙策。

霍笃、霍峻畏于孙策兵威,弃枝江望襄阳方向而逃,孙策遂取枝江。稍稍整顿兵马,再向江陵奔来。蔡瑁军于枝江之战大败,一时间畏敌如虎。虽有万余军队,多于孙军,却不敢与孙策交战。

孙策胆大,以寡兵围攻江陵,更下令三面攻城,只留北门放走。蔡瑁在城中苦盼刘表来援,不想刘表却在宜城被程普偏军所迷惑阻截,一时不能南下。

当夜孙策命陈武、凌操短衣持刀,游过护城河,首先爬上城头放火,并大叫城破。城上刘军乱奔乱嚷。蔡瑁望见城上火起,惊惧非常,不辨真情,就上马投北门而走。

背后孙策引军赶来,大杀一通。蔡瑁再次大败,只余四、五千人望当阳而逃。又闻编县有孙军阻路,更弃当阳从小路逃亡宜城。

宜城刘表得见败军,蔡瑁直言孙军势不可挡。蒯良力劝刘表斩蔡瑁之首,以振军心。刘表不舍,引军望襄阳而退。

陆军战败,江陵失守。荆州钱粮大半被孙策所得,声势大振。黄祖水军见屯军华容已无作用,于是弃华容转进汉水,孙军大部始得过江。孙策继续领陆军北上,令周瑜领水军船只进泊汉江,攻取竟陵。

刘表见孙策军咄咄逼人,一路北进,各城闻风而降,荆州动荡。刘表深恐不敌,再次问计蒯良。蒯良劝刘表引南阳韩军南下,刘表始终迟疑难决。

孙策大军直逼襄阳城下立寨,刘表再次派遣麾下大将文聘、王威、亲侄刘磐等,领兵四万出战。然而孙策勇猛无敌,荆州诸将再次大败而回。孙军不见减少,反而愈见增多,最后更引大军围困襄阳城强攻起来。刘表终于下定决心向韩易告降,请求援军南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