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末沉浮记 > 第二百四十一章 战退两难

汉末沉浮记 第二百四十一章 战退两难

作者:何子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想不过几日,韩浩命人来报,平原有许攸劫了韩易麾下大将文丑、高览、太史慈等人的族人,于平原城头要挟太史慈。太史慈大怒,领骑兵攻城,被袁谭所败。太史慈中箭受伤,一万骑军伤亡近半,现已退至了灵县。

韩易闻讯亦惊,自已麾下的河北诸将,他们的家人倒是在董卓乱政时就接到汝南去了,但是同族之人却有不少留在河北。不想袁绍竟然如此的狠毒,竟连同族之人也不放过。

韩易听闻袁军有万人从界桥而来,增援张颌,知甘陵是攻不下来了,于是令高览继续与张颌对峙,召回太史慈等骑卒返回阳平大营。

营中众将闻之平原之事,无不大怒,刘晔拜道:“袁绍向来爱惜名声,此时又非袁军大难之时,以同族之人相要挟之事必然非袁绍所为。此又非诸将家人,要挟之意不大,充其量只是为了激怒太史子义攻城罢了,听闻许攸与主公有仇,此应当是他个人所为。主人可派使前往袁绍营中问罪,袁绍必将诸将同族之人送至我军。”

韩易认为有理,于是遣河东贾逵出使袁营。袁绍闻知果然大怒,将许攸从平原召回,令辛评前往平原相助袁谭,并令从事牵招引五百军士解送被许攸所擒的诸将二百余族人至阳平。

韩易设宴款待旧识牵招问道:“子经与中平六年护送令师之枢返回安平,已有许久未见了,不知近况如何?”

牵招拜道:“多蒙司徒大人惦记,招于大将军麾下还颇受重用。”

韩易摆摆手道:“司徒之职乃是袁本初假借皇帝之口所授,非皇帝之本意也,子经莫要当真。”

牵招严肃的说道:“自董卓乱政之后,所任的天下官员何时是皇帝之本意?众人还不是乐于职守。何故司徒之职不合尊意,便说非皇帝本意,就莫要当真,这是如故?”

韩易好一阵尴尬,解释道:“袁绍弃百官于弘农,劫天子于邺城,擅置百官,大封官职,其行其意较之董卓更恶。我奉天下正义,载百官之重托,率兵北上迎天子重归雒阳秉政,怎能接受袁绍所置朝庭之令呢。”

牵招说道:“如今汉室衰微,天子不过是各家枭雄手中的大义玩物罢了,何人又把天子当真了?若司徒将天子争夺到手,只怕还不如袁绍呢。”

韩易愕然拜道:“我莫非有什么做得不对之处,让子经愤然不平?以至于让子经心中大起不忿之念?”

牵招说道:“招于中平六年本以为,能平定天下,复安汉室者,除司徒以外别无他人也。然而司徒自到汝南后,一意打压豫州的世族豪门,起用寒士贱民为吏。其行其意绝非是统合忠义之士,共讨董贼。而是欲要自安辖境,有意行割据之实。招深恨自已看错了人,所以心中大起不忿之念。”

韩易忙解释道:“汝南乃是袁氏之根基也,我为汝南太守,最初时可谓战战兢兢。彼时若无手中大军镇压,早被袁术驱离了汝南。世族豪门皆心向袁氏,而袁氏又一心想篡夺汉室的江山,我自然要打压他们,起用寒士与有才能的百姓为吏了。”

牵招叫道:“司徒既有百官在手,为何不迎弘农王为帝,与袁绍相抗?自陈留王为帝之后,天下大乱不止,可见其德不足以威服天下。而弘农王为先帝嫡子,为世之重望也,无故而被董卓废除,天下莫不怜惜。若重立弘农王为帝,天下必然归服。”

韩易知牵招向与何苗妻儿有交往,弘农王之事必然有所猜想,倒也不以为怪。只是感牵招为人虽然秉义壮烈,忠心汉室,但毕竟太过年青,有些幼稚了。如今天下群雄早无汉室之念,各自一心想行割据之实。若非无人敢首先强宣自立为帝之事,只怕天下早已分为数国矣。

韩易于是说道:“先帝在时,便让天下人大失所望。弘农王虽然曾经为帝,但也无德于天下。所以以先帝嫡子的身份,虽能得天下人的怜惜,却得不到他们的归服。如今天下人心思乱,需得以天子之名征讨不从,重立天子之威,灭除不服,如此方能重建大汉。”

听了韩易的多番解释,牵招才认同了韩易的观点,并同意为韩易潜伏于袁绍处,为韩易甘作间细。韩易问道:“如今袁绍可破否?”

牵招拜道:“袁绍于河北的名望甚佳,虽得天子,但却有征东将军于外威压,袁绍也尚不达董卓雄霸天下之势,因此为政十分谨慎。其麾下文武也齐心合力,不敢妄为,一意专抗征东将军。若征东将军先向袁绍服软,袁绍与其麾下文武在得意之下,必然昏聩,错招连出。便如董卓的西凉军,久后其部必乱,如此方可破也。”

韩易迟疑道:“我本以屡战屡胜之威来镇服天下,我若服软,天下人必然小觑于我,到时岂不有众叛亲离之祸?”

牵招说道:“只是服软,并非军败,于征东将军威名所损不多。征东将军可说是慑于天子之威,不敢强犯罢了,非是袁绍之能。”

韩易迟疑不决,召众将与谋士问之。刘晔拜道:“袁绍借天子之名,北抚公孙瓒、东合刘备,南联袁术、刘表、西和韩遂、马腾。而袁军又上下一心,据险而守,集全部之力来抗我军。我军却需四面防守,只以半数之力来战袁绍,一时间的确难破。”

“不如我军沿河防备袁绍,先南下攻取易攻的袁术、刘表等辈。袁绍南下无路,必复与公孙瓒、刘备心生龌龊。我军再挟得胜之师回军一击,袁军当破矣。”

众将各有战退之说,却都让韩易难下决定。于是去信询问留守平舆的艾科、乐彭、鲍鸿等人,当初与袁绍决战之议是他们所定,也该听听他们的意见才是。

不久,平舆有书信传来,说当初见袁绍联合四方,似有寻韩易决战之意,这才一力持决战之策。但是袁绍却非三人之所想,自已不愿主动出手攻击韩易,却叫他人出兵袭扰。韩易领兵寻上门去,袁绍却高垒据守不战。可见袁绍实时干大事而惜身之徒,纵然天子在手,也干不成太大之事业来。韩易暂且退军可也。

而且辖下各郡的世族豪门被韩易各种法令压制的十分厉害,可说已到全面暴发的临界点。袁绍既然不战,可暂且退军至仓亭,封锁河北战情,并诈言韩军已然大败,袁绍大胜,诱使各郡不明真相的世族豪门作乱,然后一举剿除。

韩易暗自沉思,此策可说十分的凶险,稍有不慎便会弄巧成拙。弄得原本就安定的各郡再起风波。趟若袁绍再在此时领兵来攻,只怕会由假败转成真败了。

不过自已若是一意为汉室的忠臣,此举大可不必,烦心也该由汉帝去烦心。但是自已既然有心自立,就必须剃除领内的不服与杂音才行。

韩易一时感到有些烦闷,单单为将之时,只管攻战便好,万事无虑。此时却要思谋辖地中的各个方面事物,还需考虑人心背向之事,太也复杂难思了一些。

纵然此时剿灭了一些轻率的世族豪门,可其余有他想的世族豪门只怕会隐藏的更加深沉。除非自已建国之后决不用一名世族之人,不然迟早都会有大的反复之事发生。

韩易一时也犹豫了,单凭自已之能,真有能重建一朝的能力么?汉高祖不过一亭长出身,他又是如何处理这一切复杂之事物的?

贾逵拜见袁绍道:“征东将军有言:听闻袁本初欲挟天子已令诸侯,于是亲领兵北来求战。若胜则夺天子南归,若败则降伏于袁本初陛下。不料袁本初空有称雄于天下之雄心,却无与在下一决高下之决心,实在令人失望之极。今冀州地贫,不如中原远甚,特留冀州之地予袁氏以奉养天子。这河北之外的疆域,可由征东将军代天子管辖,就无需袁本初操心了。”

袁绍听言大怒,当即就欲起兵与韩易决战。众谋士急劝止道:“韩易此举明着是挑衅,实是求和。其知我军难以攻取,于是便转念他想,欲先攻取他方,此想于我军来说却是大妙。袁公路与刘景升未得韩明远之逼迫,一直不愿主动攻打韩易。待韩易攻打其部甚危时,必会前来求助于我。我军方可联合诸势一同讨灭韩易。”

袁绍不忿的叫道:“话虽如此,但我乃堂堂大汉的大将军,却被韩易小儿欺凌至此,心中之气实在不顺之极。”

沮授拜道:“此时彼强我弱,这也是无法之事。我军正好可借与韩易休战之机,转而降伏青州的刘备,再借刘虞旧部报仇之机,征服公孙瓒部。我军合此三方之力,又召乌桓、鲜卑沙漠之众为翼,方能有与韩易一较高下之机呀。”

袁绍不忿的叫道:“不意区区嫯婿子,竟迫得我如此难堪。当初早知此子如此难缠,就该在河南之地将之彻底的困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