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末沉浮记 > 第二百一十二章 牧守豫州

汉末沉浮记 第二百一十二章 牧守豫州

作者:何子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韩易听公孙越说起刘虞与公孙瓒这一政一军两个主官,在幽州渐渐的开始了文武不和来,主因还是在对待乌桓人政见上的不同,而引发的矛盾。

乌桓人自中平五年发动叛乱之后,波及了整个幽州地界,冀、青、徐三州也受到了游骑的攻击劫掠。公孙瓒亦乘被乌桓人困于辽西管子城达二百余日之久。自刘虞到幽州出任州牧之后,方才安抚住了乌桓叛军,使大乱转安。

所以刘虞自认为对付乌桓人只需安抚与赐予钱财,就可以使乌桓人满足,不再生乱。而公孙瓒则一意的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需得给予乌桓人以重大的打击,最好是消灭乌桓人。

刘虞却以大汉日衰,无力强行动武为由一意怀柔,并招乌桓人为助臂,平定内乱。公孙瓒则以大汉日衰,需得雷霆打击乌桓人,镇慑住他们之后,使他们不敢生出南顾之心,再来应对大汉之内乱。

韩易认为,刘虞与公孙瓒之意皆好,但又皆有不好之处,于是对公孙越说道:“刘大司马之策,太过温和,会使乌桓人怀德而不畏威,久之必然轻视刘大司马。伯珪兄长之策太过凶险,单凭幽州一地无法荡平乌桓,穷兵黩武终有败亡的一日。”

公孙越疑惑的问道:“不知明远有何妙策?”

韩易说道:“妙策谈不上,可以拉一部,打一部。顺服听令的乌桓人就给予赏赐,桀傲反抗的就予以打击。至于让乌桓人入关来平定内乱,还是不要了。乌桓人一入汉地,必掠汉人为奴。只要统御乌桓突骑的主官一松懈,让乌桓人有大量的汉人奴隶后,其部必然强盛,久后必为我大汉之大患也。”

公孙越应道:“看来明远之策,是刘使君与兄长双方之策的结合,只是他二人都是固执之人,也不知听不听劝。不过刘使君常以粮响之事来威胁兄长,让兄长很是不满,此番应邀前往青州平定黄巾,也是为了青州黄巾所劫之钱粮罢了。就是不欲时常让刘使君以钱粮来要挟住。”

韩易惊道:“他们两方的矛盾已经如此之重了?刘大司马也太不该了,都是朝庭兵马,怎能肆意克扣军响。这岂不会让军心大乱。”

公孙越点点头道:“可不是,越是克扣,兄长越恼。有时还想劫掠百姓补给,幸好被我劝止了。我只怕他们双方哪日会大打出手,那可就不妙了。只可惜明远不在河北,否则以明远之擅长垦植之能,兄长哪会因钱粮之事而发愁啊。”

韩易沉思了半晌,说道:“伯珪兄长若不想被刘大司马大钱粮一事上要挟住,只得以屯田之法来自给自足了。”

公孙越忙问道:“哦?可是右北平、辽西等地人口稀少,而繁华之地皆在刘使君的管辖之下,屯田之法只怕毫无所得吧。”

韩易笑道:“伯珪兄长此时不是在青州镇压黄巾蛾贼吗?可让他大量的捕获人丁,一齐将罪民迁往右北平、辽西等地安置。以一千户为一屯,四处开荒垦植。虽无多少畜力,但每户也能垦植五、六十亩左右,北方一亩可得粮一石五斗左右。与民五五分成,一屯可得粮四万石。伯珪兄长麾下有三万大军,只需二十余屯十万之民就足够供应大军所需了。若有二三十万民屯田,伯珪兄长又需害怕何人以钱粮要挟。”

公孙越细细一思后,拍腿叫道:“妙妙妙,我这就回去让兄长切莫将黄巾蛾贼杀光了,要多活擒之……唔,这不行啊,兄长本无钱粮,讨伐青州黄巾亦是为了钱粮,此计虽好,可哪有钱粮让兄长行屯田之法啊。只可惜汝南离幽州太远了,不然明远可以支应一下。”

韩易大笑道:“巧了,我当年在犷平县时,获粮颇多。后来因鲜卑入侵一事,而被我藏于燕山之中。后来又逢张举张纯与乌桓之叛,始终没有取出。正好留给伯珪兄长做迁民与屯田之用。”

公孙越大喜,问道:“明远在燕山之中藏粮有多少?”

韩易回想道:“有三、四年了,也不知坏没坏掉。应该差不多有三十七、八万石的样子吧。”

公孙越拍腿大叫:“够了够了,我回去后也不做别的,只为兄长负责屯田一事,明年秋收之后,必不叫兄长再为钱粮之事而发愁了。”

吴景望见韩易的大旗在城外出现,不由面色惨白。孙坚余部至此只剩区区两千人了,面对韩易的数万大军,哪里还有再动武之心思。

程普劝道:“差不多了,主公旧时有言:‘我若有所闪失之时,汝等可引兵去投明远贤弟。他心怀仁善,乃是可托家小的良人。’我等莫要坚挺了,不然主公的余部将彻底不存了呀。”

吴景张了张嘴,最终只能化做一声长叹。当日,孙坚旧将率部出降。韩易并没有怪罪诸人,继续以诸人为校尉、骑督尉,并补足了诸人兵马之缺口。诸将顿时感激莫名,拜服于地。只是吴景却以养病为由,不再领兵。

自去年九月之后,韩易一直滞留于颍川,加上被困雒阳的数月,时隔八月有余,韩易终于重返汝南了。只是八月有余不回,汝南一郡竟流失了四十万近十万户左右的百姓,全被各县反叛之士豪鼓动逃亡到扬州九江、庐江二郡去了。

韩易得闻之后,愈加的恼恨袁术了。只是方才刚答应了张伯祖今明两年不再兴兵征伐,却不好出尔反尔,只得等到明年秋收之后再说了。

恰巧袁术得闻韩易回归汝南,生怕韩易会在其立足九江不稳时,大举进攻。于是放归了鲍鸿,派使请和。韩易与众将、众幕臣商议后,让袁术彻底的退出陈国,交由韩易管辖,方才同意议和。袁术迟迟未复,在韩易下令将两万大军开拨至汝阴后,袁术终于答应了下来。

至此,韩易共占据了汝南、颍川、陈国三郡之地,与西河、定襄、上郡等郡的飞地,还有河南郡雒阳附近的数县之地。其中汝南人口一百四十五万,颍川人口三十二万,陈国人口九十万。共四十七万户。

此三地本为豫州之精华,原有人口三百六十余万,短短三、四月之后,顿时少了百万人口。虽说大半只是迁移了出去,但都属袁术之孽也。韩易对讨灭袁术之心,不由更盛了。

西河三郡为阻止鲜卑人南下之要地,南匈奴兵决不能动用,所以韩易此时有兵马十二万人左右。除了各县必要的守城兵马之外,雒阳有文丑、刘何、高雅、荀正四将屯兵两万人,颍川有田棕、黄忠二将屯兵万人,陈国有高览、周戈、李封、薛兰四将屯兵两万人,汝南有成齐、车靖、余化、王当、太史慈、黄忠、邓当、程普、黄盖、韩当等将屯兵五万。

韩易又以大汉辅国将军之名,代领豫州牧一职,表奏谢甄谢子微颍川太守,表奏鲍鸿为陈相,自领汝南太守一职。

又以艾科为豫州牧别驾从事,乐彭为治中从事、和洽为功曹从事、应玚为簿曹从事、言平为兵曹从事、瘐乘为郡国从事、陈化为文学从事、刘辟为武猛从事、李术为督邮、唐光为主簿、高区为帐下督、黄邵为门亭长、张熹为书佐、谢奂为计吏等。其他佐官都有任用。

另需置大中正一人,掌品评人物,以定其高下。韩易原本意属许劭许子将,但许子将一闻韩易所任用之人,便不屑的拒绝了。韩易无奈,只得空缺,让功曹从事和洽有空时暂兼。

韩易再表奏加封成齐为虎威中郎将,文丑为荡寇中郎将,高览为昭武中郎将,车腊为昭烈中郎将,车靖、周戈、余化、田棕、王当为中郎将,以邓当、李封、薛兰、刘何、高雅、太史慈、黄忠、程普、黄盖、韩当、荀正为校尉。方积为陈国都尉、尹离为颍川都尉、龚都为河南都尉、楚护汝南都尉。其他如陈到、高达等继为司马。

韩易的任命一下不到半月时间,就有不少的议论升起,说韩易所任命之人,尽是道德败坏,出身卑微,或老革或轻侠或贼寇,以毫无官状人样之人为官。闻名天下的辅国将军尽用此辈中人,这大汉的天下何时能定?

韩易听后大怒,心知必是早先在汝南避乱之颍川士人所为。但自已在任命各员时,也曾亲书邀请过颍川诸人,但是颍川诸人不应。自已任命之后,他们却又来多嚼舌根,实在可恼。韩易又亲书邀请他们为豫州牧参议,并许诺一旦有空缺的官职,必会任命他们。然而还是不应,韩易顿时无心去理会他们了。

不两月,谢甄就跑回汝南,肯求韩易罢免其颍川太守之职,韩易忙问原因。却原来颍川各县县令大都不听太守之令,更有人上书说谢甄德行败坏,不配为一郡太守。

韩易愈怒,当即亲书一张告书。上意今天下大乱,政、军、民事事烦多,韩易无有闲时四处亲自访贤,有贤德之人大可自来毛遂自荐。但召贤令己布年余,应者了了。既然有德有能之人不愿为之所用,故而只能从庸人之中挑选良才了。但所用之人行与不行,当以政绩说话。只要不违朝庭法度,又有政绩者,不管他是谁人都可用之。

若所任之上官的命令有错,可在发布后的一月内提出或上书指正。若上官不改,则需在执行之时上书州牧府,在州牧府未下文纠正时,需得依照上级之令行事,不然则视为渎职,以罢免了事。但若有当地的士豪清议时政者无罪,但诽谤、传谣或无故阻拦与挑起民乱者,皆以徒、囚、坐、诛之罪名罚之。

此令一出,哗然四起,议者纷纷,但各地的政令总算是能够执行下去了。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