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末沉浮记 > 第十一章 理想破灭

汉末沉浮记 第十一章 理想破灭

作者:何子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陶升冷笑道:“你唐师如何了,你会不知?”

付薪说道:“不知就不知,这有何怪,有话可直说。”

陶升拍案应道:“好,我便再说一说奸贼唐周的恶行。荆州大方神上使马/元义奉天公将军之令,收聚荆、扬二州数万教众,期会发于邺,将于三月初五那日全国同时俱发,一道起事。可是不想那奸贼唐周为了得到汉室的赏赐,于暗中秘密收集天公将军起事的所有机密,并于正月乘机赴雒阳,上书告之于汉帝。”

“汉帝大怒,下令三公、司隶校尉、钩盾令验察宫中、省中、直卫,及京中百姓与我教有关者,当日便诛杀了千余人。又令大军于河内郡山阳围攻神上使元义,使得神上使大意被擒,数千忠诚的教众同时被杀。不久后更车裂神上使于雒阳。后又推考天下各州,限期捕捉我教各个重要人员,使得我教的不少渠帅、小帅、头领、执事亦尽被杀,黄天起义的大事差点因之而夭折。你说,你们师徒二人是不是叛贼,是不是罪该万死。”

付薪一惊,原来太平道起事提前果真是因为唐周之故。可是当见到陶升那得意洋洋的模样,不由耻笑道:

“唐周告密,我彼时尚在邯郸,这关我何事?难道仅仅只是因我是唐周之徒?哼,去年十月,我于雒阳城外同时与马大方、唐周相会。当时有感于马大方的仁义,和大贤良师‘致太平’的大志,于是有心投入我教,一起追随大贤良师‘致太平’。”

“当时我本是拜马大方为师,不想却被唐周提前出言收徒,马大方不欲与唐周相争,于是同意唐周的收徒之举。但从此之后,我便一直未曾再见唐周之面,因此与唐周的关系既称不上亲密,也称不上同谋。你如何能将唐周所行之恶事安至我的头上。这岂不荒唐。”

陶升指着付薪的鼻子怒喝道:“说得不错,就凭你是奸贼、叛贼之徒,不管你再如何的去狡辩,也改变不了你是叛贼之徒的结果。”

付薪耻笑一声,不与陶升争辨,对张梁说道:“不知人公将军如何看待此事?”

张梁说道:“陶升说得不错,你入我教的时间太短,又是奸贼唐周的弟子,有瓜田李下之嫌,让人难以信任。”

付薪失望的说道:“这有何好回答的,唐周即使再奸邪,也是天公将军大贤良师的心腹弟子,与唐周同时学艺的大方、小方听闻不下五百之数,人公将军您更是唐周的师叔。若是要追究与唐周有关连、亲近之人,大伙都跑不了。”

张梁一窒,好像果真如此。成章乘机说道:“是啊师尊,真要追究,我等个个都与奸人唐周有关,无人能免。所以不能如此的继续追究下去,而是要看其人是否是与我教一心才对。付薪虽然入教时日尚浅,可是他是坚定不移的大贤良师之信众,这点是确信无疑的。只看他在短短二十余日间,仅凭数百之众就连续夺得赵魏数城,为我黄巾义军聚拢了万人之军。可见他确实是我教的忠诚之人,不与唐周相同。”

张梁点头说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吾不在赵国之时,你等便能随机应变的一举夺下赵国,也算是我教的有功之人。的确不类奸贼唐周,也罢……”

“人公将军。”陶升在旁叫道:“属下以为,付薪虽夺得赵国,亦称不上有功。若是属下在赵国,同样也能在短时内攻下赵国来。这纯属大贤良师之威望所至,并非是他付薪之能。一万大军,哼哼,柏人与中丘两县的户数只与襄国一县略同,却同样聚集了万人之军。而襄国、易阳、武安、涉、毛城五地,即使是不算邯郸城,若由属下来统管的话,大可聚集起三四万人的大军,可见这个更算不上是他的功劳了。”

付薪大惊,说道:“人公将军,征兵之道,是要以最小的破坏当地生产为目地的征兵,五地共两万户,我以三户抽一丁之法,已经是征兵的最大极限了,万万不能再度强征了啊。”

张梁并不理会付薪,只问陶升说道:“汉室大军将在二十日后到达冀州,陶升你需要多长时间可征得四万大军?”

陶升喜道:“禀人公将军,若是算上邯郸城的话,属下有把握在二十日内聚拢八万人的大军。”

张梁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好,如此再加上大兄所预计的,能在巨鹿征得的二十万大军。那么对上两万汉室的精锐大军,与数万郡县之兵,可说是犹如泰山压顶了。必可速胜……”

付薪闻及此言,如同五雷轰顶般的在头上炸响。巨鹿十县之地不会超过七、八万户,大贤良师竟然要在一月之内聚集起二十万大军,那不是上到七旬老翁,下到十岁的少年全部都要征召入军么?

有那么多的粮食么?有那么多的兵械么?有……大贤良师这是想以人海之法强抗汉室的平叛大军啊?

付薪不竟茫然了,这还是自已所幻想中的大慈大仁的大贤良师么?怎么比之在自已眼中万恶的汉室来说,更加的穷凶极恶,更加不择手段了?不,这不是真的,必然是人公将军误会了大贤良师的意思,对,必定是这般的。

付薪正欲开口直劝,不想陶升说道:“人公将军,付薪无论如何都是那奸贼唐周之徒,为了以防万一,却不可让他留在赵国了,不如把他押往巨鹿看管,如何?”

张梁点头道:“也好,我观付薪好歹也是一名人才,但毕竟入我太平道的时日尚短,未能很好的领会我教圣典《太平要术》之精髓。反正他还年轻,就让他去巨鹿的山中好生的读书吧,待日后天下太平之时,再度出来为我教做事。”

付薪听后只得住口不言了,张梁毫无主见,偏听偏信陶升之言,说之不通,只能是前往巨鹿郡找大贤良师了,只不知,他是否能够说得通?

成章出列向张梁拱手行礼说道:“师尊,反正弟子留在赵国也帮不了大忙,不如弟子也去巨鹿的山中读书吧。”

张梁点头说道:“也好,也好,想当年我兄弟三人在巨鹿山中精研《太平要术》经年,终于有所成就,开创了太平道一教。成章你现在是为师唯一仅存的弟子,付薪你也尚且年青,你们二人可多多校仿我三兄弟才是,日后天下太平之时,大贤良师与我还需你二人出大力呢。”

成章屈身应道:“是,师尊,弟子遵命。”

第二日一早,付薪与成章在十名黄巾力士的押解下前往巨鹿,虽说是押解,更多的是护送。付薪的价值就在于手中的上万大军,军权一旦被夺,其实在张梁与陶升的眼中,早已经没有了价值,若非成章在之前一力劝说张梁,付薪有大才,现在不可用,不等于日后不可用,这才保住了付薪一命。

付薪神情郁郁的来到巨鹿郡,却见到满眼都是狂暴的黄巾义军,他们在郡中四处游荡着。强拉壮丁,烧毁官府、杀害吏士、扫荡各地豪强士族的坞堡,并且四处劫掠百姓,可说无恶不作。似乎除了黄巾义军本身之外,天下无人不可劫掠,天下无人不可杀害。

付薪曾拉住一队黄巾义军问询,为何要劫掠普通的百姓,那黄巾义军头目对付薪说道:“大贤良师有言,‘我黄巾义军起事已有一月之久,凡是信我太平道者,愿随我太平道‘致太平’者,都已聚集在了黄巾义军的大旗之下。剩下的不过是汉室的顺民,为汉室提供兵员,提供钱粮的顺民。其对彼为顺,对我为逆,既然为逆,当迫之,诛之。’”

付薪听后呆呆的看着那队黄巾义军离去,原来在大贤良师的志向中,是带领着太平道教“致太平”,并非是带领天下间所有的百姓“致太平”。天下百姓对于大贤良师来说,与汉室的看法一致,全都是些贱民,无用的贱民。

付薪心中的盼想不禁开始崩塌,于脑海中不禁来起一首歌谣来:“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

当行到平乡时,远远的见到一队被义军捉征而来的壮丁,百余人中只有二十来个青壮男丁,其他大都是五六十岁以人的老人,和十数岁的少年,还有几个稍稍健壮的妇人,带着几个不满十岁的小孩也混在其中。想是小孩尚不足岁,于是拿着母亲与孩子,两人当一人来算。

他们一路上被长草绳所绑,踉踉跄跄,走不动的就是一皮鞭击去。比之在腐朽的汉室治下所征发的劳役,还要更加的残酷。

只见一个不过才五六岁的小孩子在人群中突的摔出,不等他爬起,亦不等旁边的大人扶起,只见一柄长矛飞刺而来,瞬间就把他钉死在地。一个黄巾义军拨出混着鲜血与尘土的长矛,不满的说道:“吃了这么多的饭食,连五十里的路程都走不了,还要你何用。”

小孩的母亲一声凄厉的惨呼,朝着地上的小孩扑去。那黄巾义军骂道:“起来起来,速行,不然老子照杀不误。”

母亲发出骇人的低吼,血红的眼珠如同食人的凶兽,猛的朝他扑去,不想却被草绳所止,带翻了好几人,一时被惊住的黄巾义军勃然大怒,反手提矛将之一同刺死。

付薪目呆呆的望着这一切,胃中的酸水直涌而出,呕吐不止。这便是自已最初认为能带领天下百姓“致太平”的太贤良师麾下义军?付薪一声惨笑,错了,错了,全错了。转身疯狂的打马而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