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藩王 > 第四十六章 盐纲之法

大明藩王 第四十六章 盐纲之法

作者:鸣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炮还算给面子,不但没炸膛,还打出了八里的超远距离!众官员纷纷朝京师方向拱手,称赞是陛下圣明导致火炮射程增加。qiuyelou片刻之后,第二炮响了,直接把五千两银子的红衣大炮炸了膛。也将涉事官员“炸”到云楠和土司搞关系去了。

就这已经炸膛的红衣大炮,因为具有研究价值,所以太监和文官抢来抢去,最终落在了兵仗局。

太监什么德行,大家心知肚明,朱由楫也没问有什么研究成果。直接让孙元化观察炸膛的红衣大炮。

这红衣大炮虽然炸膛,不过整体炮身还在,只是肚子破了个大洞,露出厚厚的管壁被炸的七扭八歪,内部构造也看得清清楚楚。

孙元化仔细观察红衣大炮的管壁和炮身,说道:“弗朗基人制作的红衣大炮,炮身长、管壁厚且质地均匀。特别是内壁光滑,大明暂时还无法做到如此。”

孙元化用手量了量大炮各处的厚度,一拍红衣大炮的炮身,说道“弗朗基人红衣大炮不容易炸膛,且打的远,乃是火炮的管壁厚度不同!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火药燃烧时,定是内部冲击大,炮口冲击小”

朱由楫问道:“难道大明之前的火炮不是这样头小屁股大?”

孙元化被皇三孙子的大白话惊得一愣,傍边的几个死太监则笑出了声。

孙元化道:“确实如此,之前大明的火炮乃是锻造而成,类似于箍桶,炸膛是家常便饭。后来学习弗朗基人之法,才开始铸造火炮,而且大明仿制的普通火炮通过不断改进,射程和准度已经超过弗朗基火炮,直到发现这红衣大炮。qiuyelou”

朱由楫道:“我相信孙先生的能力,一定能够将红衣大炮仿制成功!”朱由楫由转向了旁边的死太监,说道:“我也相信诸位公公能铸出更好的火炮”

朱由楫和孙元化离开兵仗局,把自己最近写的一些理化书籍交给了孙元化,并告知孙元化如果研发火炮遇到困难,尽管来找自己。

朱由楫来到汉留,想看看地瓜储存的情况,陈德元出来迎接。

朱由楫看见毕方济和费奇规,两人在汉留门口给百姓免费发粥,买粥的银子还是朱由楫给二人的生活费。

二人看见朱由楫过来,先是打了招呼,说道:“殿下,您看,大明百姓对天主很感兴趣!我们相信,用不了多久在京师就会有无数的百姓加入天主的怀抱!”

朱由楫暗暗发笑:“这帮老百姓是对免费的粥感兴趣!”

费奇规将粥发放完毕,说道:“大明的朋友们,请倾听我传达主的声音。主是……”

门口的百姓一哄而散。毕方济和费奇规面面相觑,满脸尴尬。

朱由楫笑着说道:“二位教士,是否给澳门懂得科学的教友写信?”

费奇规面楼难色,说道:“殿下,从澳门到京师路途遥远,又有官员四处设卡,我们怕……”

朱由楫一拍脑袋,说道“是我疏忽了,明天我就找人给你们开些路引,连同书信、银两一起通过驿站送到澳门,至于来时的路费,全程由驿站报销!”

毕方济和费奇规听到朱由楫这样说,二人双眼冒蓝光,均是乐开了花,不住的称赞朱由楫真够朋友,再次劝说朱由楫加入天主教的怀抱。朱由楫赶紧找借口躲开,原本要设定来京师的人数上限的事也忘了!

由于朱由楫允许手下可以把家安在汉留,汉留内如今已经居住了不少人,苦力兄弟、烧酒师傅、肉行伙计、朱府家眷、育种的老农全都拖家带口搬了进来。

汉留内到处是新年的气氛,不时有孩子放鞭炮,看见家主过来纷纷身手讨要红包,旁边的陈德元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分给了孩子们,虽然只有一些铜钱,也让孩子们兴高采烈。

朱由楫带着几个老农来到储藏室。为了防止地瓜被冻坏,这些储藏室大部分在地下。储藏室上面盖有房间,平时烧酒,多少能提升一些温度。

朱由楫问老农:“这些地瓜育种,能种多少亩地?”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说道:“启禀殿下,草民之前实验,每个地瓜大概能取苗三次,一共能取三十左右幼苗,这些地瓜如果今年全部育种,至少能种一千亩地”

“才一千亩?能够多少灾民吃一年?”朱由楫暗自惋惜的同时,也打消了继续购买耕地种地瓜的打算。

朱由楫拿着今年在汉留院子里种的地瓜仔细端详,现在种植的地瓜个头很小,最大的也就半斤左右,一般的良田亩产地瓜大概一千五百斤。

不过种地瓜的良田,对其他作物来说却是薄田,因为地瓜最适合在沙土地耕种。

如不是一条鞭法要求农民必须缴纳银子,薄田都能亩产一千多斤的地瓜,早就开始普及了!

要想让地瓜普及,首先必须让地瓜能卖上银子!目前地瓜的口感并不好,与大米、面粉相差甚远,少吃点还能当作点心,吃多了地瓜容易胀气、胃酸,大明除了饥肠辘辘、身无分文的流明,谁愿意天天啃地瓜?

朱由楫惋惜道:“算了,自己就是一个皇孙,将来就是一个当猪养的藩王,尽自己最大努力种地瓜吧!今年只种一千亩,明年两万亩,将来我把自己的耕地全种地瓜!”

数日后,朱由楫看着王承恩送过来的邸报。看到两淮巡盐御史龙遇奇上书请立盐政纲法,大概内容是大力推行盐法改革,将淮南盐引分为十纲,每年以一纲行旧引,九纲行新引。并且由官方指定商人为“纲运商人”,即纲商。

之前大明的盐业全是官方经营,实行开中法,商人运粮到边防向政府换取一小引盐引,开中法原本是好意,可是朱元璋后代有有个习惯――乱发。

如同大明宝钞,官府不计盐的实际产量,滥发盐引,致使商人持引不能兑盐!

如果按照两淮巡盐御史龙遇奇的“盐纲法”,由政府指定盐商,盐商上缴税银,可以极大提高盐税,缓解大明的财政压力!

朱由楫拿着邸报,自言自语道:“两淮巡盐御史龙遇奇真是人才!”

朱由楫发现有些不对“嗯?两淮巡盐御史?不是冯裤子的职务吗?冯裤子刚当上两淮巡盐御史没多久,怎么变成了龙遇奇?”

这冯裤子就是之前活下来的御史冯拴,因为被扒过裤子、外加投靠魏忠贤被起了外号――冯裤子。

朱由楫也察觉出不妥,按理说盐纲法如此之好,为何大明还会陷入财政危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