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藩王 > 第四十五章 红衣大炮

大明藩王 第四十五章 红衣大炮

作者:鸣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万历四十六年大年初二,闲不住的朱由楫来找孙元化。qiuyelou为了防止重点培养对象孙元化被官僚阶级腐蚀,朱由楫让人送来一千两银子。

其实一千两银子也没多少,按照十六两一斤算,也就不到一百斤。原本朱由楫的银子存放在银号,也叫钱庄。不过白花花的银子放在钱庄不但没利息,朱由楫还要倒搭银子!

这对视钱财如粪土的朱由楫来说,简直不能忍受!这几百两的利息钱能造多少个炸药包?能造多少手榴弹?能喝多少花酒?能奖励多少工匠?

于是朱由楫就把银子取了出来,学着某些汉奸商人的方法,将四万多两银子铸成小冬瓜模样,每个两百斤,一共铸成十三个,全都埋在了自己的院子里。

朱由楫也想弄个钱庄玩玩,无奈自己这理科狗搞搞火药还行,搞银行真没这个天赋。

孙元化看到皇三孙子送来银子,推辞半天,最终还是收下了。

由于目前大明朝官员办事效率低下,孙元化的任职手续出了正月能办好就算快的!

其实原本效率更低,这倒不是官员办事能力不行,而是实在是没官!通过万历皇帝几十年的折腾,原本整个大明官员十不足三。

万历四十五年京察,补了几百个官职空缺,可还要刨除被踢出朝廷的东林党人,到万历四十六年初,京师的官职十不足五!

甚至有的御史从上任就开始外出巡按,由于没有接任者,一连数年无法回家,直到病死,连家中妻妾生的几个大胖小子都没看见。

特别是去年,原兵部侍郎崔景荣因屡次上疏乞休,皆不得准,于是自己封印出城去官,给万历皇帝写了信――老子不干了!

万历皇帝十分不满,说当今部院缺人,非大臣擅自去官之时。

崔景荣头也不回真就回家了。这也让原兵部郎中赵兴邦捡了个大便宜,直接跳级升任兵部侍郎。

朱由楫见孙元化闲住有些浪费人才,就带着孙元化去兵仗局参观。

来到兵仗局,掌印太监王国臣,兵仗局管理太监王应科、刘荣、梁栋,兵仗局掌班纪用,写字石元雅等人陪同。

这个王国臣也是老熟人,之前的名字叫魏朝,跟太子朱常洛的贴身大太监王安走得近,就改了姓,王国臣手下的王应科是心腹。至于其他几人,则全都投入魏忠贤门下。

朱由楫发现掌印太监王国臣对朱由楫还算客气,可是听闻孙元化要当工部军器局大使,顿时面带怒色,基本没给孙元化好脸色看。

朱由楫仔细琢磨,才明白其中奥秘。

内廷的兵仗局和工部的兵器司功能相同,所以任务也就相同。财政拨款多分给工部兵器司半斤银子,内廷的兵仗局就少收八两!这两人要是能对付就见鬼了!

朱由楫先是弹弹衣服上的灰尘,对王国臣说道:“浣衣局最近少掌印太监,汝有兴趣否?我可以向皇帝爷爷建议下,让你去!”

王国臣接任掌印太监没多久,那还是托皇三孙子的福,前任掌印太监被煤焦油毒气熏死了。这王国臣也是一表人才,心思缜密,要不怎么会成为客氏的男宠,宫里也叫对食或者菜户。

王国臣立即跪下,口称有罪,忘皇三孙子饶恕!

朱由楫笑着让王国臣起身,说道:“且不说汝乃父王的贴身宦官,如今还在和工部兵器司争斗,却不知同是祸事降临!我听说辽东拖欠饷银,户部无钱,正准备从兵仗局、兵器司挪用!尔等不如团结一致,莫要在争斗了!”

王国臣哪敢反对,对孙元化开始笑脸相迎。

朱由楫让人找来谭家父子,几人有大半年没见了。谭家爷俩见皇孙召见,立即跪下给皇孙问安。

朱由楫让谭家父子拿来燧发枪,交给孙元化观看。孙元化拿着燧发枪,仔细端详,赞不绝口。

旁边的谭氏父子却面露愧色,主动跪下给请罪,至于原因,还是燧发枪的打火率过低,一年多的研发依旧不到四成。

朱由楫问道:“孙先生对这枪械可由研究?”

孙元化却更加羞愧,说道:“启禀殿下,我对铸造火炮还算略有心得,对火绳枪却不甚了解,特别是这不用火绳的燧发枪”

朱由楫面带失望,心道:“燧发枪研究如此缓慢,绝不是大明缺乏专业人才,而是无法发掘人才!”

孙元化说道:“殿下,可以让澳门的弗朗基人来帮助研发”

“弗朗基人?孙先生,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孙元化道:“殿下请讲”

“我知道孙先生准备入天主教,我也尊重孙先生的宗教选择。不过有句话我要和孙先生说,宗教是没有国界的,但是大明子民却有国界!这燧发枪研制可以让弗朗基人帮忙,将来一但大明有领先欧罗巴的军器,还望孙先生能将大明利益放在首位!”

孙元化满脸严肃,说道:“殿下放心,我孙元化定然不会做有损大明利益的事!”

朱由楫笑着说道:“我相信孙先生!还请孙先生写信让澳门的弗朗基人来京师帮忙!”

朱由楫嘴上这么说,心里可不这么想!虽说大部分天主教士来大明是传播教义,可有些天主教徒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带着传播宗教的幌子干些偷鸡摸狗的事。

前世的朱由楫知道,梵蒂冈的教皇最讨厌某国的基督教,因为那个国家是具有某国特色的基督教,一切领导权和人事任命都是某国自己管,和教皇一毛钱关系没有!所以教皇宁可飞跃某国上空,死也不降落。

“若真是靠弗朗基人将燧发枪研究成功,绝不能让他活着走出大明!不关你是佛、道,还是天主,只要对大明有利,就大力支持;对大明有害、为非作歹,统统滚蛋!”这话当然只能憋在心里。

朱由楫又带着孙元化观看焦炭炼铁。

此时的料焦炉早已迁至京师城外,兵仗局都是用现成的焦炭。

工匠们介绍,通过用焦炭代替煤炭,使铁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不过依然有很大的缺点:与木炭相比,焦炭不易燃烧,只有改进炼铁炉才能提高铁的质量。

孙元化拿着一块焦炭炼出来的铁,高兴地说到:“此铁质地坚硬,若铸造成仿制的红衣大炮,射程可增加五成!”

朱由楫大喜,说道:“孙先生,增加五成是多远!”

孙元化满脸喜色说道:“我大明工匠模仿的红衣大炮射程可达二里,有效距离也有一里半左右,用此铁铸造火炮,射程可达三里!”

朱由楫刚刚燃起的火苗被浇灭了,心中想:“三里不过一千五百多米,骑兵冲锋也就几分钟,这能开几炮?”接着又问道:“孙先生,这弗朗基人的红衣大炮射程有多远?”

“这红衣大炮原是舰船上的重炮,最远射程可达六里,不过那就要多装火药,容易炸膛。一般射程可达四五里。”

朱由楫心道:“这就是差距!我就不信大明铸不成红衣大炮!”

朱由楫想起自己还没看见过红衣大炮,便问王国臣:“王公公,兵仗局是否有原装红衣大炮?”

王国臣道:“当然有!那门红衣大炮还是和兵器司那帮酸腐文人打了几个月,才抢来的!”王国臣说话间忘记旁边就有一个酸腐文人,孙元化也懒得和王国臣计较,假装没听见。

众人左拐右拐,来到一处保卫严密的房间,在屋内盖着一块红布,朱由楫知道这定是那红衣大炮了!

王国臣先点燃了几炷香,恭敬地朝红衣大炮拜了拜。面目狰狞、神情庄重,用双手扯住红布,“哗”,将红布撤下。

朱由楫一见这红衣大炮,顿时被震惊的五体投地,眼睛几乎晃吓!――这TM是一门炸膛的炮。

朱由楫指着炸膛的火炮,气得说不出话。王国臣则赶快解释。

原来这红衣大炮原名是“红夷大炮”,是弗朗基人卖给大明的。具体产地并不知晓,不过经过弗朗基“倒爷”的手,价格确实不菲――五千两银子一门!

当年一共采购三十门红衣大炮,外加搭配的炮弹等外设,共计花了二十万多两!要知道大明太仓一年也就入账三百多万两。不过要和和大明藩王的俸禄钱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万历十四二年,朱由楫的三叔,福王朱常洵就藩光银子就给了二十万两,还不算土地、珠宝!

朱由楫的五叔,还未就藩的瑞王朱常浩,已经从户部拿了十七万两银子!年前几个叔叔还撺掇朱由楫、朱由检一同去户部闹――还是要银子!

至于那门炸膛的大炮,则是一场误会所致。

弗朗基倒爷卖的红衣大炮,和普通的火炮比,有点很多:首先是炮管长,在其他火炮还在十六至十八倍口径时,红衣大炮的口径达到二十二倍;其次是不炸膛,这也导致红衣大炮炮身重,只有舰船才能用的火炮,并且号称绝不炸膛。

当时许多明朝官员不信,就让工匠试炮,误会就出在计量单位不统一上了。弗朗基用的重量单位是磅,按照当时的换算,十斤等于十三磅,大概多了三成。

工匠可不懂什么磅不磅,直接将十八磅重、相当于十四斤的实心炮弹塞进炮膛。按规定应该填进去炮弹重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六磅火药,工匠直接加了六斤火药,点燃了导火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