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藩王 > 第三十九章 京察风云

大明藩王 第三十九章 京察风云

作者:鸣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通辽商行采购完货物,立即准备返回京师。qiuyelou

就在众人启程前夜,四贝勒黄台吉宴请孙云鹤等人,觥筹交错间,黄台吉请求带着五名学徒到京师学习经商。

特务培训班出身的孙云鹤,一眼便瞧出那五人是细作,立即答应黄台吉的请求,声称绝不会白当大汗的奴才,这点小事不成挂齿。

黄台吉大喜之余,对孙云鹤赞不绝口,表示将来再有学徒一定送到孙云鹤处。

还好,现在是万历四十五年刚入冬,辽东的雪下的不大,众人加快速度,在十一月末赶回了京师。

在此期间,朱由楫一边忙着改进烧酒工艺、设备,一边靠着回忆写书。

此次贩运货物,给朱由楫带来的收益至少有一万两银子,其实可以更多,那就要贩运粮食和铁器,这对朱由楫来说绝对不可能。朱由楫还对天发誓,如果自己贩运给建奴一粒粮食,就让建奴死光光。

朱由楫还带着各式各样货物给人送礼,给太子朱常洛还有魏忠贤各送去了几根百年长白山人参。

魏忠贤今年四十七岁,吃点人参补补还算正常。可朱常洛今年才三十七岁,本不需要人参这种补品,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每次见朱常洛不是惊吓过度的黑眼圈,就是纵欲过度脸色发黄。

并且朱常洛目前只有一个正式的太子妃――李选侍

朱由楫数次暗想:“该不会便宜老爸被一个李选侍就榨干了?”

朱由楫挑选了一些上好的水曲柳、核桃楸、黄檗等稀有木材,送给了大哥朱由校。这也是因为最近朱由校迷恋上了木匠活,没事就在宫里叮叮当当的做家具。

至于购买的东珠,一部分送给了郑贵妃,另一部分送给了朱由校的奶妈客氏。

其实朱由楫不太喜欢客氏,这客氏姿色妖媚,没事挺着三十六E、身穿低胸装在宫内瞎溜达,这在大明朝绝对是另类。朱由楫每次看见她,都情不自禁的瞟向三十六E,觉得心中着火一般。只不过知道大哥从小吃着客氏的奶长大,特别依赖客氏,才提前拍好马屁。

客氏平日在宫内也算清苦,除了朱由校言听计从、老相好魏朝偶尔送点温暖外,几乎没有人正眼看过自己的脸。此次皇三孙子朱由楫竟然送来了贵重的东珠,另客氏感激不已。

刚刚年满三十、姿色妖娆的客氏对朱由楫频频献殷勤,三十六E不住的蹭在年仅十岁的皇三孙子身上,口称皇三孙子小时候还喝过自己的奶水,把朱由楫吓得毛孔直立,心中也是千万个苍老师飞过!

如果朱由楫今年是十五六岁的少年,估计早就被客氏拿下了。qiuyelou另外,这客氏正在和朱常洛的贴身太监魏朝对食,朱由楫可不想占惹麻烦,找个借口溜之大吉。

在通辽商行贸易期间,朝堂上也发生了大事。

按照明朝的惯例,每六年进行一次京查,用来考核京官。本来京察的目的是为了奖优惩劣,让官员能够恪尽职守,事实上通过东林党人的不懈努力,京察终于却变成了党争的工具。

万历三十三年,东林党人、时任吏部侍郎的杨时乔主持京察,借机打击沈一贯为首的浙党。

虽说最终靠着万历皇帝支持,浙党获得胜利,可是也引发了借着京察开展党争的先河,东林党人的进攻也愈发激烈。

万历三十九年的京察,沈一贯已经辞官回家,当时的首府为东林党人叶向高,名义上的京察主持人为吏部尚书孙丕扬。

孙丕扬自万历二十二年就担任吏部尚书,本为陕西富平县人士,组织起了以陕西人为主的秦党,不过后来被东林党的道貌岸然所蒙蔽,更是推荐了顾宪成、赵南星等东林人士,可以说为东林党崛起帮了大忙。

传闻孙丕扬年少时家境贫寒,有一丑女主动嫁给他,还发明了陕西传统小吃琼锅糖。孙丕扬还将柿饼及琼锅糖进献给了万历皇帝。

孙丕扬还算正直,见朝堂内外党争不断,为了防止党争,后来采取抽签法选定官员,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选官方法,竟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党争。

不过,万历三十九年时,孙丕扬已经七十七高龄了,数次要求退休,均被万历皇帝驳回。说是孙丕扬主持,其实乃首府叶向高暗中主持京察。

此次京察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东林党全是正人君子、官员楷模,其他人全是贪官污吏、祸国殃民,所以其他官员必须滚蛋。

通过京察,其他非东林党官员纷纷落马,这也开启了东林党控制朝政的先河。

大明的哪个官员不是通过科举层层选拔、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没一个省油的灯!

凭什么大家寒窗苦读、金榜题名,混了半辈子得到一官半职,因为不是东林党就被罢官?

东林党人的狂傲、跋扈,彻底激怒了其他官员,纷纷组织起五花八门的党派加入争斗。到万历四十五年,朝堂上已经至少有七个党派。

除了势力滔天的东林党,还有其他六个党派。

第一是浙党,由原来的首府沈一贯组织。现在首领是首府方从哲,主力是刑部尚书李志、户侍郎姚宗文、兵侍郎赵兴邦等人。

第二是齐党。其实在方从哲担任首辅以前,其门人,担任给事中的亓诗教就已经组织了齐党。由于亓资历较浅,为了能够达成扩张势力,就力推从哲出山。

齐党的人也不少,包括吏部侍郎赵焕、礼科给事中周永春、右佥都御史韩浚等等。

第三是楚党,包括吏部尚书郑继之、给事中湖广人官应震、吴亮嗣、黄彦士,还有被罢官的熊廷弼。

第四是昆党,以江苏昆山人士、太常寺少卿顾天峻为首。

第五是宣党,以安徽宣州人士、国子监司业汤宾尹为首。

这五个党后来组成了新的党派,又有了统一称谓――“阉党”

值得一题的是还有第六个党派――秦党,均为陕西人。以太仆寺少卿武之望为首,包括兵部侍郎袁应泰、太常寺卿王绍徽等人。秦党首领武之望,性情随和,还是一个医学家,著有《济阴纲目》和《济阳纲目》,外号儒医。

原本秦党创始人为前任吏部尚书孙丕扬,就是前几次京察的主持人之一,数次推荐、提拔了东林党人,有人也把孙丕扬列为东林党。

由于某皇孙的出现加搅合,万里四十五年京察,远比历史上的更加猛烈。

东林党挺不住压力,竟有东林党人出昏招,未经东林党商议便私自上书,称原吏部尚书孙丕扬导致党争不断,将责任通通推向孙丕扬。

此时的孙丕扬已经八十有三,正在老家陕西富平县养老。听闻被东林党泼了脏水,口喊“东林奸佞、误国殃民”,竟气得一命呜呼,直接导致秦党向反东林联盟投诚。

这六大党派在实力近似妖孽的东林党面前,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万历四十五年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万历四十五年京察,组织者:吏部尚书郑继之――楚党;刑部尚书李志――浙党。

满朝文官受尽了东林党人的折磨,纷纷开始报仇。

首先开炮的是户部主事李朴,上疏曰:“言官多勾结贵戚、近侍,广纳赂遗,结党逞威,挟制百僚,排斥正人”所指当然是东林党人,

于是首辅方从哲,迎合帝意,无所匡正,对朝中奸佞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就连一些从来没参加过党争的官员也来踩上一脚,朝堂上东林党在京官员纷纷落马,除了杨涟、孙承宗等少数官员外,一时间东林党人几乎一扫而空。

一些平时和东林党关系较近的官员,纷纷划清界限,声称与东林党势不两立!秦党就是典型代表。

东林党人也不是没有进行反击,可是效果甚微。原本鉴于辽东经略缺人,有大臣推荐,启用李三才为辽东经略。于是原本应该在家钓鱼、现任南直隶礼部尚书的东林党人李三才,被满朝官员集体弹劾,最终只能从南直隶卸任,回家数银子去了。

万历四十五年京察过后,共选派主事等二百六十五名京官,其中东林党无人入选;共选派知州等一百五十名外地官员,亦无东林党人入选。

东林党也不是省油的灯,京察失败,地方还在。地方任职的官员用怠政的方式抗争。作为大商人代表的东林党,开始用各种方式抵制税监,不少地方组织农民对抗朝廷收税,让赋税收取十分困难,让大明朝本就紧张的财政雪上加霜。

面对辽东局势危急,方从哲建议请发军饷一百万两,也因为东林党人的暗中作梗,户部拿不出钱。方从哲又数次面圣,请求万历拿出内帑,也被数次否决。

还好,此时的官员们还算敬业,搞定了东林党,纷纷开始干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少官职的空缺也被补齐,朝政也开始正常运转。

不过也有和皇三孙子朱由楫有点关联的事,原本空缺的尚宝司卿,由嘉定人、工科给事中归子顾接任。另外,万历皇帝还赏赐皇三孙子两千三百两银子,数量正好和皇三孙子贪墨的耕地相同。

空缺职位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辽东经略。

至于辽东经略的人选倒是有几个。

按照惯例,辽东经略由首府推荐,原本方从哲是想推荐浙党人、兵部侍郎杨镐,这杨镐虽然在朝鲜战场表现“略差”,可是资历高、善于搞关系,更是浙党冲锋陷阵的干将。

方从哲暗暗惋惜:“如果能杨镐经略辽东,必能驱除建奴!”

只可惜受女真细作事件牵连,杨镐已经发配到琼州吃香蕉去了,杨镐在京师的产业也被某些无良皇孙侵占。

方从哲无奈,心中想推荐姚宗文。这姚宗文也算是“熟知”军务,只是他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经略辽东的话资历太浅。

另外最适合的就是兵部侍郎袁应泰了,袁应泰本属秦党,和东林党关系密切,不过秦党在万历四十五年京察中,主动投诚,投入到浙党怀抱。

能在大明当七年独相的方从哲,也是和稀泥高手,既然人选定不下来就集思广益。

于是在万历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一,在京师群英楼,宴请浙、齐、楚、昆、宣、秦六大党派高层,一是庆祝击败东林恶魔;二是让大家推选辽东经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