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 正文 第七十四章 送别与拜访

船行水泊,湖风徐徐,虽已入夏,却并不觉得有多少炎热。对坐于船仓之中,借着行船的时间,周侗对古浩天的武艺进行指导。对这个弟子他是打心眼里欣赏的,悟性高、灵性好、韧性足,半年多时间,他武艺进展便达到了其他弟子一、两年的水准,如今他的枪法足于和周云清抗衡,后来学的近身武艺风云十八刀也接近大成。周侗因此常常想到二仙山的药丸,不由生起了得空去拜访罗真人的心思。

“为师此去,不知几年得返,云清虽为你师兄,但为人耿直,不善机变,你无须顾忌,要多多教导于他。”

周侗以前一直把周云清带在身边,到了梁山之后,周云清完全溶入了梁山体系,而且成熟彪悍许多,作为父亲他自然是欣慰的,所以这次就把他留在了山上。

“师兄文武双全,弟子以后还要仰仗于他,自会向他多多讨教。”

“你不必自谦,为人处事你胜他多矣,不过云清弓箭一道,倒已有几分成就,我观你山上当前没有善射之人,由他来教授弓箭倒也胜任。”

“师兄如今已经是山上的弓箭教习了,兄弟们都佩服的紧。”

卧虎庄夺得弓箭之后,古浩天抽人学习,却苦于没有高明的教习,后周云清自告奋勇,不料一出手就技惊四座。

周侗听了不禁莞尔,心想这小子终究还是好强的性子,随后从怀里掏出一枚青铜虎头挂件递于古浩天。

“我这儿还有一物你且收好,此乃师门信物,你的几位师兄各有一枚,若异日相遇凭此相认。”

“弟子谢过师傅。”

古浩天恭敬接过,但心里一个困惑了前世和今生的疑问,实在太好奇,终究还是问了出来。

“师傅,不知弟子有几位师兄,也好让弟子心里有数,来日有幸得见,免得尴尬。”

周侗到底有几个徒弟,后世莫衷一是,今日真人在前,他当然想弄个清楚。

“师门之事为师本想告知于你,在你之前,收入门内的有三人。你大师兄叫卢俊义,北京人氏,精于棍棒,号称“玉麒麟” ,他广有田产,不愿作官,现于家中作富家翁;二师兄叫林冲,现于东京八十万禁军中当一个教头,一杆枪罕见敌手,也有一个“豹子头”的名头;三师兄叫史文恭,他弓马娴熟,武功不凡,只可惜太过于好强,唉,不说也罢,你日后若是遇见,就说为师不怪他当年之过。”

周侗手抚白须,沉吟一下,又接着说。

“除此三人之外,还有三人曾得老夫传授,但未列入门墙,其一是栾廷玉,此人为人忠厚,生性淡泊,在为师身边也有年余,可惜后来奔母丧回乡,不知何故不曾再回,不然必会成为你四师兄;其二是孙立曾授其枪锏之术,后来随俺老友宗泽去了登州赴任;另有清河县武松武二郎俺曾授于他腿法。此三人不曾有师门信物,但栾廷玉和孙立二人识得师门信物,武二郎却是不曾知晓。”

古浩天此时才了然,但一想到这些牛人都是自己的师兄,心中又是一阵火热。

师徒两人聊的投入,不知不觉船到了古家庄码头,周侗进庄依旧赶了那辆牛车,自顾去了。古浩天自知留他不住,只好送到路口,恭敬的行了大礼,目送其远去。

古家庄内,此时古波刚从卞祥那儿得知小官人调他回梁山的消息,顿时兴奋不已,上回为了脱身他新招了三十余名队员,一个月的训练,如今也有一定基础,本以为还得熬两个月,谁曾想好事就这么来了。

“古波,你且带两位兄弟把这封信送到县衙,交于朱仝督头,烦他呈于徐大人。”

古波正高兴着,却听得古浩天在外头叫他,他跑过来接过书信,带着人就住县城去了。

古浩天这才去看了古桢,询问了上次拜访徐知县的经过,父子二人一起吃了个午饭,便回东厢房歇去了。潘金莲早上跟着回来,一路上为师徒两人倒茶添水,如今在厢房里见小官人进来,不免又想起那羞人之事,昨晚小官人对她恣意怜爱,让她差点沦陷,若不是小官人自制,恐怕……一时脸上发烫。

午休之后,古浩天对新招三十余名队员的训练进行了指导,傍晚时分古波回来了,他带来了徐处仁的亲笔回信,约他明日巳时于后衙见面。

对于这位长者,无论是前世从史书上的了解,还有是今生直接的接触,古浩天都是发自内心敬重的。当晚,古浩天为明日的见面认真进行了准备,礼物在山上时他已经挑选了一些字画古籍,他主要针对所要请教的秋闱之事,做了一些思考,免得到时显得浅薄。

这一个月时间他东奔西跑,根本没时间静下心来向闻焕章请教科举之事,只是在平常做事之余闲谈之中断断续续的了解到,这个时代的科举基本延续隋唐的制度,科举除进士科之外,还有诸科,包括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明经、明法、明字等科。

其中以进士科最牛,中进士者日后仕途非常乐观,往往能爬到宰辅的高位,其次是明经,是指全部经书的统考,其他各小科一看就知道,即使考中,也不过终生是个小业务官,很难掌握到权力。若用后世高考比喻,进士科便“985”院校,明经是一般本科,其他则是专科。

考试内容上发解试与院试基本一致,考试内容为诗赋、经义、论、策以及帖经,墨义。比较后世的考试形式,诗、赋自不用说,经义、论、策其实便是命题作文,帖经类似填空,墨义类似名词解释。

古浩天细细的思索了近段时间与闻焕章和萧让交谈时,所获得的关于科举的一些信息。他觉得以他现在的记忆力,看书背诵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格式,以及考试的重点。

郓县县衙,古浩天早早就来到后衙候着,徐处仁在前衙处理好公务进来时,正好是巳时。

“让浩天久等了,伤势可是大好。”徐处仁一进门便关心的问。

“累大人挂念,如今已是大好。”古浩天一边回话,一面递上礼物。

“浩天有心了。”徐处仁也不推辞,对这些字画古籍细细观摩一遍,却是十分喜爱。

之后,两人坐下品茶述话,徐知县说了古浩天刺杀案的始末,他感慨,像吴县尉这种经年老吏,人品竟然如此不堪,若朝廷薪俸养的都是这等人,国也堪忧,但在最后却话风一转,说起了科举之事。

“如今朝廷奸臣当道,官场上下污吏横行,匡扶正义,救济黎民,正须浩天这样年轻有为之人,秋闱在即,你可有打算。”徐处仁看着古浩天,热切的说。

“小子也有参加秋闱之意,只是学识浅薄,恐怕有负大人厚爱。”

“你的学识我已有所了解,参加发解试足足有余,关键之处是如何运用学识作出考官欣赏的文章来。我朝前期科举重诗赋而轻经义、策论,如今正好相反,却是重策、论而轻诗赋,我观浩天对时势、经济、民生都有不凡见解,只须懂得作文的方法,秋闱当不在话下。”

前些日子的往来过程中,古浩天对时势、民生等的一些观点,常常引起徐处仁的震撼和深思。

“作文的方法,闻先生倒也教过一些,只是他久离东京,对当下科考的要点、考官的性情不甚了解,庄园出来之时,他专门吩咐小子要请教于大人。”

古人科举不同于后世高考,他们的考题往往一人所出,所以对出题人的了解十分重要。

“当下济州知府为张叔夜大人,此公忠义清正,忧国忧民,其论、策必不出民生和边患之类,当前边患离不开我朝与辽、夏以及北方蛮族之间的关系,民生则无非是如何让百姓摆脱贫困,生活安定幸福。你只要对此类文章细加揣摩,必有所获。”

如今的济州知府竟然是张叔夜,古浩天想不到他生活的地头接连冒出了两尊大神,徐处仁出现于郓城县已经够意外了,张叔夜又从济州府冒了出来,看来自己这只小蝴蝶扇动的风有点大了。

这张叔夜可不是一般人,在水浒传里是他代替太尉宿元景上梁山招安的,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正是他灭了宋江起义,后来于靖康之难中率军守汴梁城,失败后随宋钦宗被金国掳走,途中自缢而死,后谥号“忠文“,一生作为无愧忠义两字。

徐处仁与张叔夜年纪相差无几,都是忠义之人,彼此早有耳闻,徐处仁贬到郓城之后,张叔夜刚好又是他的顶头上司,两人相交甚多,对彼此的治政理念常有交流,故此对其所思所想心里有数。

后衙里两人相谈甚欢,徐处仁科举出身,又混迹官场数十年,对科考自有独到的见解,一个多时辰下来,古浩天受益非浅。在后衙陪徐处仁用过午饭,带着其赠送的一些科考文籍,古浩天方才告辞出来。

“夏日炎热,小子准备到山庄潜心静读两月,秋闱前再来拜访大人。”

“如此甚好,老夫静候佳音。”

一老一少在夏日的午后,洒然作别,静待秋时的另一段佳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