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四百四十五章 鼎臣啊,你全靠对手的衬托

哈?

秦枫忍不住面色一抽。

我,这算是押对题了么?

这个问题,好像大概可能,就在前几天,我跟鼎臣讨论过类似的呀!

嗯……就是不知道,我的那些理解,跟老朱的对不对得上。

秦枫神色不变,内心却不平静。

朱元璋的这第一道问题,说得文绉绉的,不像是出自自己的手笔,说不定是哪个大儒代笔,但从问题的内容上看,还真有可能是老朱做了这几年皇帝,遇到的困境。

刚才那一套乱七八糟,大概意思是说:

尧舜统治天下的道很好很强大,大禹亲身看到了尧舜治理天的方法,商汤只是听说尧舜治理天下的方法,他们具体执政的得失,能不能讨论一下?

《孟子》里说,伊尹喜好尧舜的大道。《中庸》里说,孔子效法尧舜。

那么这些喜好和效法,具体到治国的方略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关于利弊得失,可否彻底详细地说一说。

秦枫对此表示理解。

这道题,不但是问向这数百贡士,其实也是老朱对大明治国方向的疑问。

历朝历代,其实追求的都是一个尧舜之道,言必称尧舜,好像回想起来尧舜时代,比乱世要好得多,远非后来的王朝能比拟的,那么是后来的这些君王,能力远远不及?德性远远不及?

其实吧,老朱你也是想多了!

秦枫摇了摇头,说到底,尧舜那是什么时候,都得是几千年前了!

生产方式的不同,人们思想的不同,导致了同样的治国方针,若是原封不动照搬照抄,只能闹笑话。

现在,只是洪武五年。

大明刚刚建立,对未来的治国方向,也是处在一个朦胧的时期,朱元璋和各位朝廷重臣,都在摸索属于自己的盛世道路,去接近理想中的那个美好国度。

所以,这些问题汇总起来,暂时没有完美的答案,索性放在科举中,让这些从全国选拔出来的最优秀的人才,一起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看看能不能找到更有启发的答案或是思路。

嗯……这问题,真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或许,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就比如我之前跟鼎臣说的那些,也只代表我自己的想法。

而鼎臣呢,也并不是个人云亦云的孩子,他一定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只是不知道,这里站着的有两百多人,接近三百人,哪个人心中的那个答案,才跟老朱同志能对上拍子,从而获得那个最佳的考评,距离状元之位,更进一步。

场面很安静,只有微微急促的呼吸声,代表着考生们的心境并不轻松。

但是,依然没有人第一个站出来说话。

朱元璋也不着急,依然微笑看着众人。

“启禀陛下!”

终于有人第一个开口,是个约莫三旬年纪的读书人,神色微微激动,越众而出,朗声说道:“学生以为,尧舜之道固然曾经教化天下,却并不符合当前的国情……”

哦?

朱元璋眉头一挑,似乎很感兴趣,于是便给予一个鼓励的目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如今,陛下横扫天下,奄有四海!那自然应该奉行陛下的道理,凡是陛下要求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凡是陛下反对的,就一定是错误的!这,才是我大明朝,用来治理天下的唯一准绳……”

呃!

你够了……

秦枫听着,悄悄翻起白眼。

马屁精啊这是个!

你搁这玩两个凡是呢?

好家伙!我要是老朱,看我不当场活劈了你,我用你帮我吹牛逼了?

果然,朱元璋刚刚的那点兴趣,已经荡然无存,眉头微微皱起,显然已经十分不满。

朕就一定是正确的?

屁!

若不是有秦枫的心声拨乱反正,光是分封藩王那件事,就已经大错特错,为未来的大明江山,留下一个极大的隐患!

后来,又有许多事,全靠秦枫的心声及时出现,才避免自己犯下许多错误。

哪来的永远正确?

此人,虽然文章不错,思维也算敏捷,但没有文人风骨,难堪大用!

朱元璋摇摇头,在心中已经将其打入了三甲的档次,不给你赶出去,已经算是这位皇帝今天心情好了。

能站在这里的,都是眉眼通透之人。

虽然朱元璋并没有开口评判,但神色大家都读懂了。

很显然,刚才第一个开口的,并不能让皇帝满意。

于是,又一段漫长的沉寂期,大家闭目苦思,结合刚才那人的失败,来继续寻找正确的答案。

“启禀陛下。”又有人开口,正色道:“学生以为,尧舜之道,乃是天命之所归!之后不论大禹、商汤、或是伊尹、孔子,都在不同程度上更改了尧舜的主张,没有彻底执行尧舜之道,因此天下才会越来越乱,再也不复上古盛世!因此,学生建议,全面恢复古制,必能让我们大明,重启盛世,开万世太平……”

咳!

你们这,不太行啊!

秦枫再次摇头。

这怎么不是左倾就是右倾呢。

都太极端了!

这一届进士,质量还真是不怎么样,可能因为经历了长期的乱世,所以大家都没心思读书。

这问题……其实……不应该稍稍和稀泥吗?

非此即彼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呀!

小孩子才一定要分个是非黑白,真正成熟的政治主张,那一定是兼容并蓄的,是博采众长的,是海纳百川的!

这俩货。

一个说要扔了尧舜之道,老朱说啥是啥。

一个说要全盘复制尧舜之道,完全不理会现实变化发展。

你们这智商啊,只适合插秧!

唉!

要这么算起来,鼎臣啊,不是你太出色,实在是全靠对手的衬托……

秦枫大摇其头,他看过这些准进士的文章,那其实都还是不错的,谁知道朱元璋这个开放性的,不在书本上记载的问题一抛出来,竟然没一个能回答到点子上。

之后,又有几人,虽然不至于那么偏激,也算是吸取了先前的教训,但总也说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听得朱元璋愈发眉头深锁,不由得对这批寄以厚望的读书人,渐渐失去了耐性,脸上的笑容和温和,也早就荡然无存。

“陛下……”

一个清澈的声音,还带着稚嫩的童腔,忽然响起,令人人侧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