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四百四十四章 殿试三问!

殿试,下半场,继续进行。

被淘汰者,已经由专门的太监带路,离开金銮殿。

怎么说呢,殿试体验卡属于是。

他们从全国各地崛起,一路经历了县试、府试、乡试、会试,已经是优中选优的佼佼者,几乎可以代表当前大明天下的文气之所在。

可惜,最终还是功亏一篑,没能通过殿试,没能成为进士,痛失光宗耀祖的良机。

不过,即便如此,这些人的人生道路,并没有因此而晦暗,凭借举人的身份,照样能够在现在这个到处缺乏人才的新生大明朝,混到一个九品、八品、甚至运气好的话可以直接递补成为七品县令,那也是主政一方,照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而且,谁说不成为进士,以后就没有光明前途了?

古往今来,在科举考试中名声不显,但之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最终成长为一代名臣的例子,一点也不难找。

所以,虽然难免沮丧,但这些人在叹息之后,也接受了今日的命运,重新昂起头,迈开脚步,悄悄离开了这座代表着大明至高权力的金銮殿,各自回返家乡,等待进一步的任用决定。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名字虽然没资格写在今科进士的榜单上,却并不会被遗忘。

自有专门的官员衙门,负责这些出色读书人的统计和安排工作,总要让所有人都尽其才,发挥应有的作用,共同为大明朝添砖加瓦。

现在,金銮殿外,五百人的场面,骤然间空了一半。

两百七十六人。

这,就是洪武五年的这次科举,选出来的最终进士名单。

但是,之所以殿试还有下半场,那自然还有一个最终的名次需要评定。

这个名次,并不完全依赖于之前的那张考卷,而是要经过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当场策论,对答,真正能回答得让皇帝最满意的那个人,便是状元了!

其余人等,按照考评的高低,依次排出一甲、二甲、三甲。

进士及第。

进士出身。

同进士出身。

每一个,都是天下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耀,那么既然走到这一步,谁又不想着能更进一步,最好是真的可以力压同侪,成为万千荣耀于一身的状元,也享受一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煊赫荣光呢。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现在他们已经今科进士,已经是这次大明科举的最终优胜者,即便最后只能是“同进士出身”,放眼天下,又有谁敢丝毫轻视?

但是现在,最重要的,便是接下来的殿试下半场,也是由皇帝陛下亲自策问,全体进士发挥自己的所有聪明才智,才学思想,予以回答,能够回答得又快,又符合皇帝心意的,便有可能更进一步。

万众瞩目之中,大明皇帝朱元璋,从宝座上站起身子,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俯瞰这两百多优秀的学子,仿佛从他们身上,已经可以窥见到大明的未来。

大明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

尤其是刚刚知道了自己的寿元不过七十一载,而眼前这些读书郎,有的甚至还不到弱冠之年,嗯……还有个不到十岁的孩童呢。

所谓万寿无疆,只是无用的虚词,实则自己百年之后,大明江山,就要交给标儿,或是标儿的后代来继承,那时候,在朝堂上的中流砥柱,也不再会是徐达、李善长、刘伯温这些人,而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或许,眼前现在看到的这些,就能有未来朝堂上的当朝一品,权倾天下呢?

“诸位爱卿,皆是人中龙凤!”

朱元璋一开口,就起了很高的调子,让这些初次见到圣上的贡士,一个个激动莫名,连忙躬身俯首,可不敢承担圣上如此的评价。

“朕驱逐鞑虏,重整汉家河山,如今大明已定,四方已平,正应令百姓安居乐业,享万世不移之太平。”

朱元璋负手而立,缓缓说道:“然天下之间,寰宇之内,吃苦耐劳之百姓常有,体恤爱民之官吏不常有,故朕重开科举,向天下选材,便是要选拔贤能,任用贤能,用大明人来治理大明,方能乾坤永固,江山万年。”

“众爱卿,通过层层考试选拔,站在这里,已经是天下读书人的佼佼者。”

“今日,朕这里有三问,反复思忖,却难有答案,不知众位爱卿,可否为朕解惑。”

来了!

众人心中一凛,知道前面的都是场面话,现在才是正式的考题,要抛出来了。

这可是关系到自己进士等级的评定啊!

可得听仔细了!

一时间,数百人屏息静气,就连秦枫也微微好奇,不知道朱元璋郑而重之,要在殿试上,提些什么问题。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夫禹、汤与尧舜之道,其所以见知、闻知者,可得而论欤?《孟子》又言伊尹乐尧舜之道。《中庸》言仲尼祖述尧舜。夫伊尹之乐,仲尼之祖述,其与见知、闻知者,抑有同异欤?”

朱元璋神色肃穆,将笑容收敛,目光缓缓扫过这些考生,慢慢念出了第一个问题。

静!

问题虽然抛出去了,但没有任何人应声。

这可不能乱来的!

若非经过深思熟虑,谁敢张嘴就来?

要知道,这可是殿试,面对的是皇帝,那么回答的内容,一定要反复思忖,确定没有任何问题,这才当众说出来,为自己争取一个好印象和好名次。

若是考虑不周,答得不合皇帝心意也就罢了,但要是其中再夹杂一些不合时宜的甚至让皇帝生气的东西,那就不是丢了进士之位这么简单了,搞不好那是要掉脑袋的!

大家现在已经是把进士的身份揣在兜里了,差的只不过是名次而已。

状元、榜眼、探花,固然人人都渴望。

但总也不至于为了搏个出位,不小心再把命送了,那岂不是血亏。

因此,朱元璋念完第一道题目,声音好像还在众宫殿之间慢慢悠悠回荡,但台下数百贡士,个个缄默不言,只把脑子转得飞快,尝试用自己寒窗苦读十载积累的底蕴,来找到这道题目的最正确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