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23章 功不出世韩信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23章 功不出世韩信

作者:酷酷的橙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韩信在名将如云的中国历史上是惟一有资格被称为兵仙的名将,他仅用了3年时间就从一个流浪汉成为刘邦手下的大将军。

并在此后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率军定三秦、擒魏、破代、取赵、降燕、灭齐、直至垓下之战全歼楚军迫使西楚霸王项羽自刎。

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硬是凭一己之力打下了大汉2/3的疆域。

助刘邦称帝建汉,刘邦称赞他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你,但后来却因刘邦的忌惮而被杀害。

同时,韩信还是中国历史上创造成语最多的人。

他仅活了35岁,却为历史创造了30多个成语。

这些成语既展现了韩信的军事才能,也展现了他历经屈辱冷落、辉煌失意和悲惨下场的一生。

“韩信,秦末汉初楚国人,生于淮阴县,从小家庭贫困,父母早亡。”

“《史记》记载他不善买卖谋生,常靠人接济。”

“曾被收留在南昌的亭长家,但遭到亭长妻子的厌恶而自行离开。”

“后在城下钓鱼时,被一位漂洗纱絮的婆婆接济了几十天,这令韩信十分感激。”

“韩信在淮阴街市,被一个年轻人侮辱,扬言韩信怕死就从他的胯下钻过。”

“韩信忍辱负重不顾众人耻笑,从这个年轻人的胯下钻了过去。”

“秦二世二年,韩信在反秦起义军首领项梁率军渡淮水时投奔楚军。”

“但项梁在定陶县兵败身死。后韩信转投项羽,担任郎中。”

“期间,韩信多次进献计策不被采纳。”

“在汉王刘邦进入汉中时,韩信从楚军逃出,转投刘邦,在汉军中管理仓库,仍未受重用。”

“韩信因犯法被判死罪处以斩刑,在行刑时见到滕公夏侯婴。”

“汉王不是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

“韩信的话和表现令夏侯婴很欣赏他,于是推举给刘邦,韩信就此被刘邦任命为治粟都尉。”

“韩信虽不被刘邦重用,但很受丞相萧何赏识。”

“萧何数次向刘邦举荐韩信,但始终无果。”

“韩信因自己仍不被重视,在汉军接近南郑时,便同十多名将领半路逃跑,萧何连忙将韩信追回。”

“刘邦不解,萧何解释说韩信的才能举世无双,欲争夺天下,必靠韩信。”

“最终刘邦被说服,于汉高祖元年正式拜韩信为大将。”

“封拜大将后,韩信与刘邦深谈平定天下之策。”

“指出对手项羽的弱点,建议刘邦施行仁义,封赏功臣。”

“刘邦此时屯驻汉中南郑,项羽分封诸侯时将关中一分为三,各封给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来阻隔刘邦。”

“为脱此险境,韩信设计公开修复褒斜栈道,实则西出故道,偷越秦岭,突袭陈仓。”

“汉高祖元年,刘邦同韩信率大军,北上越秦岭,过陈仓,后向东行军进入关中,攻打章邯大军。”

“章邯抵挡不住,退守废丘,汉军大胜。”

“后韩信兵分几路,攻夺关中各地城邑,迅速攻克好畤,雍王被迫逃亡至废丘。”

“韩信夺取废丘,雍王自杀。”

“后韩信占领咸阳,翟王与塞王先后投降。”

“同年九月,平定三秦。”

“汉高祖二年,汉军彭城兵败,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弃汉投楚。”

“刘邦游说魏王魏豹不成,便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击魏国。”

“韩信设疑兵佯装从临晋渡河,却暗中从夏阳渡河偷袭安邑。”

“最终,魏豹被俘,韩信平定魏地,改为河东郡。”

“而后,韩信获刘邦增兵三万,与汉将张耳乘胜北进,攻打赵、代两国。”

“韩信请求刘邦增兵,诱敌出击,运动出兵,速战速决,成功收服代国,活捉代国国相夏说。”

“汉高祖三年,韩信同张耳率数万军队,东进攻打赵国。”

“赵王和成安君陈馀得知此事,派二十万重兵把守井陉口。”

“期间,陈馀并未听从谋士李左车利用地势,断其后路的计策。”

“韩信听闻此事后,夜间派出两千轻装骑兵,隐蔽在上山观察赵军。”

“而后调遣一万人背靠河水摆开阵势,欺骗赵国。”

“天亮后,韩信率军走出井陉口,假装无法支持赵军的迎战,抛下旗鼓逃入军中。”

“赵军中计,倾巢而出追赶汉军。”

“此前韩信派出的两千轻骑趁赵军营垒空虚,将赵军军旗替换成汉军军旗。”

“赵军得知战事不利,欲回营,见营中皆为汉旗,便四散逃跑。”

“汉高祖三年十月,汉军大败赵军,俘虏无数人马,斩杀陈馀,活捉赵王歇,并传令活捉李左车。”

“韩信在赵国一战中十分认可李左车的军事才能,奉李左车为上宾,并向其询问向北攻取燕国的计策。”

“李左车认为此时汉军已是疲敝之师,并且可能受到齐燕两国联合夹击,不宜主动出击。”

“韩信按照李左车所说,安抚赵国百姓,巩固国土;”

“派遣能言善辩者出使燕国,佯装进攻,依靠此前战争威名,威吓燕国投降。”

“汉高祖三年,燕国投降后,韩信派兵报告刘邦,请求立张耳为赵王,来震慑赵国,刘邦应允。”

“刘邦与楚国作战,接连战败。”

刘备:韩信出生于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

他的家族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贵族,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但在韩信9岁时,因秦始皇灭亡楚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韩信的家族就没落了。

所以等到韩信成年后,家道中落父母早亡的他无依无靠,整天背着把破剑到处瞎溜达,还常常要饿着肚子。

有一次,一位老婆婆看到韩信快要饿死了,就施舍了一碗饭给他。

等到韩信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时,就赏赐老婆婆千金来答谢她。

还有一次,韩信在淮阴街上瞎溜达时、被一个屠户侮辱。

你虽然长得高大、其实是个胆小鬼、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便强忍屈辱从屠户的胯下钻了过去,于是就有了成语胯下之辱。

由于秦始皇死后,即位的秦二世实行残暴的统治,从而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爆发。

秦朝各地纷纷响应、六国旧贵族也趁机发起复国运动。

韩信认为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来了、于是背着自己的破剑投靠了反秦起义军首领楚国贵族项梁。

但却在其麾下,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次年,项梁兵败被秦将章邯斩杀后,韩信又归属其侄项羽。

期间,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骄傲自大的项羽都不予采纳。

项羽和刘邦灭亡秦朝后,项羽凭借着手中四十万大军的绝对实力自封为西楚霸王。

并以霸主的身份将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来分封给各路诸侯、部将和降将为王。

他把灭秦最大的功臣刘邦封为汉王,领地是秦朝流放犯人的汉中一带。

同时,项羽为了困锁可能与其争夺天下的劲敌刘邦,又将关中一分为三。

封给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史称三秦,以此来牵制刘邦。

而韩信由于在项羽那里得不到重用,又听说汉王刘邦知人善用,遂在刘邦进入汉中时,从项羽军中逃出转投刘邦。

但只被任命为管理仓库的小官,仍未受重用,韩信虽不被刘邦重用,但很受刘邦丞相萧何的赏识。

“汉高祖四年,刘邦令张耳防守赵国,任命韩信为相国,前往荥阳攻打齐国。”

“韩信领兵东进,听闻刘邦已经派人说服齐国归顺,便没有渡过平原津,想停止进军。”

“但谋士蒯通劝说韩信继续攻打齐国,韩信听取他的建议,带兵渡过黄河,乘胜打到齐国都城临淄。”

“韩信平定临淄后,向东追赶逃亡的齐王至高密西面。”

“汉高祖四年,楚国派将领龙且带兵二十万援救齐国并与齐王田广联手,对战韩信。”

“有人向龙且分析当前应坚守阵地,并招安那些已降的城邑。”

“齐楚二军联合,攻击汉军。”

“龙且不听劝阻,率先出击。”

“韩信采用囊沙断流的战术,后带领一半军队过河对战龙且,佯装战败,向后撤退。”

“龙且中计,渡淮水追赶。”

“韩信派人疏通堵塞的河水,致使龙且多半士兵渡河失败。”

“是年十一月,韩信斩杀龙且,龙且的军队以及齐王田广在潍水东岸四散逃走。”

“韩信追击败兵至城阳,俘虏田广。”

“楚军全部投降,齐国平定。”

“汉高祖四年,齐国平定。”

“韩信上书刘邦,认为齐国狡诈多变,又临近楚国,局势不稳,便自荐担任代理齐王,安定齐地。”

“此时,刘邦正被楚军围困荥阳,听闻韩信所言,十分愤怒。”

“但还是听取了手下张良、陈平的建议,应允下来。”

“并派张良前去,封韩信为齐王,同时调走韩信的大半军队,攻打楚军。”

“楚国失去将领龙且,项羽便派盱台人武涉游说韩信投奔楚国。”

“韩信感念刘邦恩情,严词谢绝。”

“武涉离开,谋士蒯通劝韩信背叛刘邦与楚、汉三分天下。但韩信念与刘邦的情义拒绝了蒯通。”

“汉高祖五年四月,楚汉两军议和,以古运河鸿沟为界,各自撤退。”

“项羽东撤,刘邦违背协议追击楚军,汉军战败。韩信率三十万大军与刘邦会师。”

“是年十二月,汉军将退至垓下的楚军包围。”

“韩信命将士夜里唱楚国民歌,扰乱楚军军心。”

“项羽带兵突围,汉军乘胜追击,又在京县索亭两地进攻楚军。”

“楚军大败,自此不能西进。”

“在汉军的进攻下,项羽最终在乌江亭自刎。”

“项羽死后,刘邦夺走韩信军权。”

“汉高祖五年,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定都下邳。”

“韩信抵达楚国,召见过去给他饭食的漂母,赠她一千金作为报答。”

“他又前去亭长家,赠送他一百钱作为报答。”

“韩信与楚军将领钟离眜交好,项羽死后,钟离眜转投韩信。”

“汉高祖五年冬十月,刘邦派兵前往楚国抓捕钟离眛。”

“途中,有人举报韩信造反,刘邦听取谋士陈平之策,前往韩信封地打探虚实。”

“刘邦即将到楚国时,韩信欲出兵造反,但担心失败被擒。”

“后韩信听取谋士建议,欲取钟离眜首级来取悦汉王。”

“钟离眛得知消息后,痛骂韩信,随后自杀。”

“韩信携钟离昧首级朝见刘邦,却被刘邦擒住。”

“韩信慨叹狡兔死,良狗烹。”

“之后韩信被押送至洛阳,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过,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任淮阴侯期间,整日装病拒绝朝见外出。”

“韩信曾去拜访将军樊哙,樊哙以异姓王之礼对待韩信,韩信出门后,自嘲竟沦落与樊哙等人同等地位。”

“刘邦曾与韩信私下谈论将领的才能高低,询问各自带兵数量。”

“其中,韩信认为刘邦带兵不能超过十万,而自己则带兵则讲求多多益善。”

“韩信好友陈豨被任命以赵相国身份监领赵、代任边兵,向韩信辞行。”

“韩信叮嘱他会帮助陈豨反叛,从都城起兵做内应。”

“汉高祖十年,陈豨反叛。”

“刘邦带兵征讨,韩信装病没有跟随,暗中与家臣谋划。”

“夜间假传诏令,赦免官府的罪犯奴隶,之后捉拿吕后和太子。”

“陈豨的一位家臣得罪韩信,被韩信囚禁。”

“家臣的兄弟上书,向吕后告发韩信反叛。”

“吕后假传陈豨已死,需群臣朝贺,诱使韩信进宫。”

“韩信一入宫门,便被吕后命令的武士绑起来。”

“汉高祖十一年韩信在长乐宫的钟室被斩杀,三族也被诛杀。”

曹操:韩信因自己长期得不到重用,因此觉得刘邦也并非明主,遂逃离刘邦另寻明主。

萧何闻讯连夜将韩信追回,并对刘邦说韩信是国士无双的人才、欲争夺天下必靠他。

于是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和国士无双的成语,最终刘邦被萧何说服,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拜将后,刘邦向其询问平定天下之策,韩信指出对手项羽的弱点是妇人之仁、匹夫之勇。

建议刘邦施行仁义、封赏功臣、先夺关中、再夺天下的策略。

刘邦又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于是就有了成语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多多益善。

此后,韩信不负众望,他用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一举击败了项羽困锁刘邦的三个小弟、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从而夺取关中。

用成语木罂渡军,奇妙的渡河方法和突然袭击的战术击败魏军、俘虏魏王豹、从而平定魏国。

用成语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先后破代、取赵、降燕、夺取燕赵大地。

用成语囊沙壅水、半渡而击、灭亡齐国、夺取齐地,还被刘邦封为齐王。

最后用成语十面埋伏全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而死、从而帮助刘邦夺得天下称帝建立汉朝。

但刘邦称帝后,因韩信帮他打下了2/3的江山,功劳太大无法封赏,在汉初三杰之中功劳也是最大的。

同时、韩信又是个能独当一面、打仗战无不胜的人,使刘邦对他十分忌惮猜疑。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功高震主、不赏之功、勋冠三杰、独当一面、战无不胜。

不久,刘邦采取陈平伪游云梦之计,即刘邦先假装巡游韩信的封地云梦泽,等韩信前来拜见时将其逮捕。

韩信被捕后大喊着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于是就有了成语伪游云梦、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韩信被刘邦逮捕至长安后,从王贬为淮阴侯、因此他常常闷闷不乐、日夜怨恨。

最后积怨谋反,于是就有了成语居常鞅鞅。

韩信趁刘邦外出平定异姓诸侯王叛乱时,图谋发动政变袭击留守长安的皇后吕雉和太子刘盈,但却被家臣的弟弟向皇后吕雉告发。

于是,吕雉和相国萧何合谋将韩信诱骗至长乐宫钟室杀害,于是就有了成语钟室之祸。

由于韩信能封王拜将是萧何推荐的,最后又是被萧何设计杀害的,后人由此提炼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