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商周封神传 > 正文 第四章 子牙火炼琵琶精 妲己设计害忠良

上回写到姜子牙火烧琵琶精。

烈火焚烧两个时辰,琵琶精肉身丝毫无损。纣王在侧看见,对比干道:“王叔,这果真是个妖精,你看,焚烧两个时辰肉身不坏。”比干道:“天幸被姜子牙识破,不然做起恶来,京城岂不大乱?”

妲己一看心中暗暗焦急:“我的妹妹啊,你出宫之后就回轩辕坟便了,去算什么卦,碰上姜子牙这个凶神。你自以为有千年道行,但你一路上都难以逃脱,此刻你还能往哪里去?只怕要丧命在姜子牙手中!”苦于无计可施,只是暗暗焦急。

姜子牙煅烧妖精两个时辰,料想决计烧不死她,不过是想叫纣王等人看看。见纣王等人信了,口中念动咒语,手中掐住法诀,柴堆上的火焰陡然一变,呈蓝色。

妖精惨叫一声,手指姜子牙骂道:“老匹夫,我与你何冤何仇,先将我肉身打坏,现今又用三昧真火煅烧于我。我纵然身死,誓不与你干休!”

纣王在旁看见琵琶精脑浆迸裂,满脸是血地说话,吓得面如土色。姜子牙道:“请陛下进楼!”纣王慌忙拉着比干上了摘星楼。

姜子牙踏罡步走,引动天雷,轰隆一声,将妖精元神劈散。琵琶精惨叫一声,再也抵挡不住三昧真火。只片刻间,便被烧回原形。

姜子牙袍袖一拂,扇灭火焰,在草灰中取出一具玉石琵琶,上了摘星楼,在纣王驾前奏道:“陛下,妖孽已经现了原形,是一个玉石琵琶。”

纣王定睛观瞧,见这琵琶雕刻的十分精美,骇然问道:“爱卿,这玉石琵琶也能成精?”姜子牙道:“回陛下,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只要刻苦修炼,自然得道。但这妖孽不修正道,杀生害命,故而臣才将其诛杀。”

纣王惊魂未定,问道:“爱卿如何得知此妖害人?”姜子牙道:“不管是人是妖,只要修持正道,身上自有正气。这妖精我一见之下,察觉她身上血气甚浓,邪气逼人。定是这妖孽食人血食,以邪法增强法力。似这等害人妖精,若不诛灭,日后定会伤人无数。”

纣王道:“多亏爱卿灭了妖精,孤定有封赏。”这时有一个宫人走到纣王身边,附耳低语数句。纣王点头,起身走到珠帘后。

妲己眼见琵琶精被姜子牙杀死,心痛如绞。忽而计上心头,命人请来纣王,说道:“陛下,那妖精可现出原形?”纣王道:“已被姜尚炼回原形,是一只玉石琵琶。”

妲己道:“臣妾想看一看。”纣王命人端上,妲己一见,心中大恸,又不得不强颜欢笑:“这琵琶雕工精细,惟妙惟肖,不如将此物留在摘星楼,早晚装上丝弦,臣妾弹奏一曲,为陛下助助雅兴。”纣王欢喜,当时应下。

妲己要来玉石琵琶,搁在摘星楼天子居处,是为了叫她能够吸收天地精华,三年后便可将散了的元神重新聚集,再次修炼。妲己又道:“陛下,姜子牙识破妖精,法力高强,当留他在朝,随扈陛下。”

纣王道:“梓童之言甚是,孤也有此意。”当下传旨,封姜子牙为下大夫,领钦天监监正一职。

姜子牙楼下谢恩,比干过来贺喜。姜子牙又谢比干丞相知遇之恩,在朝房换上朝服冠带,回转家中。

宋异人听说姜子牙杀害人命,被比干丞相锁拿进宫,心中正惶遽不安,忽见义弟朝服归来,忧喜交加之下急忙询问原由。姜子牙备言前事,宋异人欢喜不尽,命人通知马氏,一家人欢宴不提。

妲己留姜子牙在朝居心狠毒,她生怕姜子牙走了,无处去寻,报仇之事也难做了。一见姜子牙留在朝中,心中暗暗欢喜,时刻琢磨诡计,想要报仇雪恨。

这日正在摘星楼,忽见几个宫娥面色愁苦,眼有泪痕,一问之下,原来是原本正宫国母姜王后手下宫女。妲己登时大怒,启奏纣王,献上一条毒计。

在摘星楼下挖一大坑,内置毒蛇蝎子,将人推进坑中,被蛇蝎吞噬。纣王准奏,命朝歌城百姓每家每户缴纳毒蛇蝎子。

等坑挖好,蛇蝎齐备,妲己取名“虿盆”,将对她不敬的十几个宫女推入虿盆。一时间宫内惨叫声震天,喝骂声不绝。qiuyelou

大夫胶鬲上殿进谏,纣王大怒,令推入虿盆。胶鬲大骂纣王,自摘星楼跳下,坠楼而死。

妲己眼见如此,心中欢喜。想起姜子牙,忽然心生一计,画了一幅图本,请纣王观看。

纣王一看那图,画得乃是一处高台,高四丈九尺,殿阁巍峨,琼楼玉宇,玛瑙砌就栏杆,明珠妆成梁栋,夜现光华,照耀瑞彩,名曰:“鹿台。”妲己奏道:“陛下万乘至尊,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若不造此台,不足以壮观瞻。此台真是瑶池玉阙,阆苑蓬莱。陛下早晚宴于台上,自有仙人、仙女下降。陛下得与真仙遨游,延年益寿,禄算无穷。陛下与妾,共叨福庇,永享人间富贵也。”纣王大喜,问:“梓童何处得来此图?”妲己道:“这是臣妾昨夜一梦而得,名叫鹿台。陛下可命人修建,方才符合陛下天子威严。”

纣王喜道:“梓童之言甚善!何人可督造此台?”妲己道:“此工须得才艺精巧、聪明睿智、深识阴阳、洞晓生克,以妾观之,非下大夫姜尚不可。”纣王准奏,宣姜子牙来见。

姜子牙正在丞相比干府中,使臣往比干府召姜尚。比干慌忙接旨。使臣道:“旨意乃宣下大夫姜尚。”姜子牙即忙接旨,谢恩道:“天使大人,可先到午门,卑职就至。”使臣去了。

姜子牙暗起一课,早知今日之厄。姜子牙对比干谢道:“姜尚荷蒙大德提携,并早晚指教之恩。不期今日相别,此恩此德,不知何时可报。”比干道:“先生何故出此言?”姜子牙道:“尚占运命,主今日不好,有害无利,有凶无吉。”比干道:“先生又非谏官在位,况且稍后面君之时,顺着陛下一些也就是了!”

姜子牙摇头,道:“主上已被后宫美色所迷,姜尚今日难以善了。只是今日下官替丞相卜了一卦,丞相不久将有大难。姜尚写了一封柬帖,压在书房砚台之下,但丞相有大难临身,无处解释,可观此柬,庶几可脱其危。姜尚得丞相厚恩,只得微尽绵力,以报万一。从今一别,不知何日能再睹尊颜!”

比干不忍,道:“先生果有祸事,本相便随你一同进宫,定可保先生无虞。”姜子牙道:“天命使然,非人力能够扭转。不劳丞相,免得受累。”说罢出离相府,上马来到午门,径至摘星楼候旨。

奉御官宣上摘星楼,姜子牙见驾。纣王道:“今日宣爱卿前来,是叫爱卿督造鹿台。等工事完竣,自然加官进爵。”说罢将图本给了姜子牙。

姜子牙展开一看,暗暗喝骂。纣王见他不言不语,问道:“此台多少日期方可完工?”姜子牙奏道:“此台高四丈九尺,造琼楼玉宇,碧槛雕栏,工程浩大。若完台工,非三十五年不得完成。”

纣王闻奏,对妲己道:“梓童,姜尚奏禀,此台要三十五年方成。孤年纪不小,不知还能否活到三十五年,造此台实为无益。”妲己奏道:“姜尚乃方外术士,总以一派诬言。那有三十五年完工之理!狂悖欺主,罪当炮烙!”

炮烙也是妲己教纣王的一个酷刑,一根大铜柱烧红,用铁链将人绑在上面,活活烤死,惨不可言。

纣王道:“梓童之言不差。传承奉官,可与孤拿姜尚炮烙,以正国法。”姜子牙道:“臣启陛下,鹿台之工,劳民伤财,愿陛下息此念头,切不可为。如今天下刀兵四起,水旱频仍,府库空虚,民不聊生。臣受陛下知遇之恩,不得不披肝沥胆,冒死上陈。如不听臣言,可怜社稷生民,不久为他人之所有。臣何忍坐视而不言!还望陛下擅理朝政,不近女色,天下方可成平!”

纣王闻言,大骂:“匹夫!焉敢侮谤天子!”令两边承奉官:“与朕拿下,醢尸虀粉,以正国法!”众人方欲向前,姜子牙喝道:“且慢!”众人稍缓。

妲己喝道:“还不上前!”姜子牙双目圆睁,瞪着妲己。忽然面上一惊,道:“原来你是妖孽所化!”掌中长剑出鞘,分心便刺。

妲己虽有道行,但没想到姜子牙在九重深宫之中,当今天子驾前,胆敢动武,一时呆住。便是这愣一愣神的功夫,姜子牙宝剑已到心口。妲己吓得魂不附体,暗道:“我命休矣!”忽然一道霞光升起,挡住姜子牙的宝剑。

姜子牙大奇,掐指一算,心中明了,道:“原来你就是女娲娘娘派下之人,纣王江山未灭,你也命不该绝。也罢,今日饶你一命,你但可执行天命,不许妄杀无辜,不然姜尚拼着女娲娘娘责罚,也要取你首级!”

收剑侧立,对纣王说道:“陛下不修德政,贪欢爱美,亵渎女娲神明,以致降下天谴。姜尚受命下山,本是要匡扶天下,还百姓清明。姜尚本为成汤子民,见陛下自毁江山,心中不忍,入朝欲规劝陛下,辅佐朝纲。不想你听信妖后之言,虐杀正宫,追缴太子,炮烙忠良,戕害无辜。所行之事人神共弃!”

纣王方才见姜子牙动武,心中惧怕,见有霞光户主妲己,心中暗想:“妲己不过王后,尚有神明护佑,孤乃天子,谅姜尚难伤孤分毫!”果见姜子牙他收剑而立,心中大定。听姜子牙逆耳忠言,气得三尸神暴跳,喝道:“速速拿下,炮烙其身,扔入虿盆,死无全尸!”

姜子牙袍袖一拂,将上来之人甩了出去,厉声骂道:“昏君,你不纳忠言,不留心邦本,与百姓养和平之福,日夜荒淫于酒色,远贤近佞,荒乱国政,杀害忠良,民怨天愁,累世警报,陛下全不修省。今又听狐媚之言,妄兴土木,陷害万民!成汤二十八世天下,毁于你手!”越说越怒,长剑一指,刺向纣王。

纣王大惊,然而纣王还有二十年天下,真命未绝,紫薇真气自然护体。咔嚓一声,姜子牙手中长剑折断。

姜子牙扔掉断剑,说道:“昏君气数未绝,我杀不得你。但陛下如再不醒悟,天下迟早属于他人。陛下保重,臣二十年后,定来见陛下!”说罢,脚下一朵祥云起处,望空去了。

纣王怒不可遏,即令追赶姜子牙,拿住后就地斩首。

姜子牙驾云回到宋异人家中,马氏看见,出堂迎接:“恭迎大夫还家!”姜子牙道:“夫人,如今老夫已经不作官了。”马氏大惊,急问其故。

姜子牙道:“陛下沉湎酒色,荒疏朝政,今番听信妲己妖后谗言,起造鹿台,祸害生灵。我冒死进谏,陛下大怒,要将我炮烙处死。我一怒欲诛杀昏君妖后,不想此二人皆天命未绝,我不得下手,这才弃官回家。那殷寿自乱朝纲,断送天下,非我之主。我今要去往西岐,辅保明主,匡扶天下,以安万民!功成之日,位极人臣,荣于华袞。夫人也可妻凭夫贵,诰命在朝,同享荣华。”

马氏听罢,“呸”地一声啐在地上,骂道:“你这没用的老儿,我自嫁你,做生意不成,开卦馆招祸,好不容易入朝为官,你做得什么忠臣,逞得什么英雄!我自小在朝歌,不会跟随你去什么西岐。你趁早写下一纸休书,斩断夫妻情分,各奔前程。”

姜子牙也不生气,道:“你这妇人焉知天下大事?为夫所言句句是真,听我好言,速速收拾衣物,往西岐享福。莫要再说那等不贤之语,坏了夫妻情分。”

马氏笑道:“既然如此,你快快前去,做你那当朝显贵,我是个无福之人,不敢做那诰命夫人,你再娶一房有福之人为妻吧。”

夫妻二人高一声低一句,早惊动了宋异人和其妻孙氏。二人奔来相劝,宋异人吧姜子牙拉在一边询问,姜子牙把事情说了一遍。宋异人叹道:“只怪我不知马氏德行,与你错配婚姻。这马氏既然和你离心离德,你留也无用,不如随她去吧。”

姜子牙叹了一声,道:“大哥,马氏随我一场,没有享受半点福报。如今我将去西岐执行天命,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怎的贫贱时留她在侧,富贵时弃之不顾?”宋异人劝道:“不是我离间你们夫妻情分,实在是马氏去意已定。自你们成亲以来,无日不吵,也是你们没有夫妻缘分,还是写下一纸休书给她吧。”

姜子牙无奈,只得写下休书。把休书拿在手中,对马氏说道:“夫人,休书在我手,你我还是夫妻。休书到你手,你我再无瓜葛,为夫再劝你一句,你我一起奔赴西岐,共享荣华。”

马氏哼了一声,一把夺过休书,收拾行装,头也不回地去了。姜子牙看着她的背影,叹道:“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二般尤自可,最毒妇人心!”

宋异人问道:“贤弟得罪天子,此地是不能住了,你要往何处?”姜子牙道:“小弟方才说了,要去西岐辅保明主。小弟在昆仑学道,今番下山乃是受命于天,整治山河。因一点香火之情,想帮助纣王平治天下,稍延成汤国祚。但纣王昏聩已极,无可救药,小弟不敢逆天,自当往西岐辅助明主。”

宋异人道:“贤弟乃奇男子,自有作为,为兄不敢耽搁贤弟前程。如今我摆下酒筵,与贤弟践行。”姜子牙称谢,饮了践行酒,辞别兄嫂。

临去之际,姜子牙言道:“这一年来多承兄长照料,无以为报。今日一别,恐怕日后难有再见之日。小弟有仙药一副,兄嫂可共饮,虽不能延年益寿,但可保兄嫂一生康泰,寿终正寝,不受疾病痛楚。”

宋异人接过药,心中欢喜。姜子牙又道:“如今天子昏聩,朝歌非久居之地。又因小弟之事,恐怕连累兄长。小弟暗算一卦,小弟功成名就之后,当落地于齐。兄长可到东伯侯姜文焕封地栖身。他朝小弟功成,自有报答。”

宋异人点头,看着姜子牙去了,命人收拾行装,带齐家资,连同妻子儿女搬家到东伯侯封地临淄城居住。到后来姜子牙斩将封神成功,受封齐王,定都临淄城,寻访宋异人。

那时宋异人夫妇业已去世,其子孙尚在。姜子牙将其等接入王宫,以公子之礼待之,宋异人子孙公侯万代,世代荣华。此是后话,表过不提。

姜子牙辞别宋异人,往西方去。路遇一队难民,皆因纣王失德所致。姜子牙驾起清风,将其等送到西岐。

姜子牙自行到磻溪隐居,等候明主出世。

自姜子牙离朝,纣王愈发昏聩,剜去前来谏止修造鹿台的大夫杨任双目,命北伯侯崇侯虎督造鹿台,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天下百姓愈加困苦。

西伯侯姬昌因为被纣王所忌,被困在羑里七年。西伯侯之子伯邑考准备了珍奇宝物,到朝歌为父赎罪。妲己见伯邑考英姿勃发,淫心乱动,假借向伯邑考学琴,借机勾引。伯邑考正人君子,严词拒绝。妲己恼羞成怒,诬告伯邑考调戏与她,被纣王乱刀分尸,斩成肉酱。

纣王杀了伯邑考,想起姬昌,便命人将伯邑考的尸体制成肉饼,送给姬昌。

姬昌善于先天八卦,卜算极准,这才为纣王所忌,被困羑里。此次纣王将其亲子之肉做成肉饼,就是为了试探他的卜卦之能。

姬昌早已算出前因后果,但为了保全性命,佯作不知,连吃三张肉饼,纣王大喜,以为姬昌年老,不足为惧,便将姬昌释放归国。为了掩盖杀人子嗣之仇,特旨加封姬昌文王之位,另授予他白旌黄钺,许他如遇横行不法、祸害江山、倒行逆施、谋反逆天之人,不必请奏,有先斩后奏之权。

此事纣王自作主张,没跟妲己商议。妲己闻知后大惊失色,道破姬昌瞒天过海、食亲子肉之计。纣王醒悟,命人去追。半途却遇见姬昌的义子雷震子相救。

这雷震子乃是当年姬昌来朝,半路上捡到的一个孤儿。姬昌可怜他,收为义子。刚要抱走,元始天尊的得意弟子,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算得将收一弟子,往此地寻访。一见雷震子便知这就是他的弟子,当下表明身份,收作弟子,并起名雷震子。

此刻姬昌遇险,云中子算知,命已经学习了仙术的雷震子相救,送回西岐。雷震子救父后,回山向老师复命,姬昌自回西岐,重掌国政。心虑为纣王所杀无辜忠良、宫妃,命人张贴告示,起造一处灵台,祭奠亡者生灵。

台成之日,文王姬昌祭拜忠魂,大宴群臣。到了晚间,姬昌歇在中军帐。忽然一只吊睛白额猛虎,肋生双翅,扑向中军帐。姬昌张嘴欲呼,中军帐后面陡然间火光冲天。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