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六十五章 朱标监国,老朱去现代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六十五章 朱标监国,老朱去现代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翌日清晨,早上四点钟,朱云峰就被叫了起来。

他住在春和宫朱棣的宅子。

昨天晚上朱元璋答应去现代带马皇后和朱雄英检查一下身体。

但也让朱云峰把朱棣给叫回来。

反正朱棣的任务就是跟着朱云峰,朱云峰走了朱棣在现代没什么意义。

如果朱棣回来的话,还能辅佐一下朱标。

最主要的是监视朱云峰,要是朱云峰和朱标没有把事情处理好,他也可以随时向朱元璋报告。

为此昨晚上朱云峰和朱棣又在那喝酒,喝得头晕脑胀。

燕王府总管太监黄俨恭恭敬敬地在门外把他叫醒来,跟他说陛下叫他去。

“TM的,这也太非人了,在公司当牛马也最多加十多个小时班啊,连八个小时都不让人睡,还让不让人活了。”

朱云峰打着哈欠抱怨。

结果才刚打开卧室房门,门口就站着一个太监举着一个托盘,双手呈上,小心翼翼地道:“吴王殿下,这是衮龙服。”

“行了,我知道了。”

朱云峰正准备接过去,哪知道左右两侧香风袭来。

“我们来服侍殿下穿衣。”

两个宫女向他微微下蹲行礼,然后接过托盘就要给他换衣服。

“别别别,我自己来,不习惯别人伺候。”

朱云峰连忙阻止。

或许现代有些有钱人家少爷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他从小爹妈就不在身边,可没这种糟粕习性。

见他阻止,太监和宫女也没有强求,恭敬地把托盘递给他后就弯腰倒退着离开。

朱云峰挠挠头,把门关上回到卧室,换上了这身衮龙服。

其实也不算正式的衮龙朝服,而是衮龙常服,也就是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内穿黄色圆领衣,外披红色交领衣,只是上面有龙饰花纹。

屋子里有铜镜,照了照还不错。

而且明代的皇帝太子帽不是那种冕冠,而是黑色乌纱折上巾帽,也称翼善冠,就是个半圆帽,上面折出一对椭圆形小翅膀,还挺可爱。

作为亲王帽子,朱云峰的帽子上甚至还有两对金龙,冠顶中间是个金子做的小太阳,两条金龙悬于两侧。

昨晚上尚衣监过来量了一下他的身高尺寸,一晚上时间就做好了,效率还挺快。

不过朱云峰估摸着这种衣服应该在尚衣监准备了不少。

毕竟是皇帝和亲王穿的服饰,如果只有一身就太离谱了,肯定有不少备用,稍微改改尺寸就能穿。

穿好衣服,推门而出,门外诸多太监宫女都在等着,他穿过回廊,走到外面,冷风迎面扑来,天空好像有那么点雪沙在落。

‘大明这边也十一月份了,要下雪了吧?’

朱云峰心里想着。

恐怕这个时候的北方已经大雪纷飞,南方虽然还未下雪,却也已经越来越寒冷。

或许得想办法搞点棉花来了。

紧了紧身上的衮龙服,龙袍四季都有,这冬季衮龙服里面有羽绒,颇为厚实,倒也不让人觉得冰寒。

从春和宫出来,就看到朱棣已经在马车上等着他,坐上了御马司准备的亲王马车,向着奉天殿的方向而去。

春和宫离奉天殿不远,而此刻奉天殿灯火通明,奉天殿外的广场上更是到处点燃了火把,加上广场宫灯,照得昼亮。

正是上早朝的时候,奉天门外广场的金水桥文武百官一个个低着头,自奉天门而过,徐徐进入了广场上。

如果站在奉天殿外的高台上俯瞰的话,就会看到下方已经乌压压站满了人,至少得三四百左右。

与乾清宫内朝不同,外朝囊括了整个京城中上层官员,包括中书省、六部、御史台,哪怕你只是个六部从五品员外郎,也能上朝有面见天子的机会。

不过跟宋朝机构复杂,冗官众多不同,明初的官员结构简单,在文官集团上以中书省和御史台为主。

御史台独立于行政之外,行政主要权归中书省,下置六部,然后就是翰林院、国子监、太常寺、大理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等机构。

各部官员加起来也就那么几百人。

而史料记载,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后,这几百人几乎全部被肃清,加上他们的家属、仆从、邻居、朋友,凑齐了大概三万多人的人头。

朱云峰的马车停在了奉天殿外侧门,他下车后进入殿内,看到朱元璋正在大殿内看奏折,朱标则坐在旁边烤火。

“才起来?”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这小子太懒了。

“老祖宗,您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可以,精力旺盛,就非得要求别人也这么搞吗?”

朱云峰忍不住抱怨道:“人与人的体质是不同的。”

废胡惟庸后,朱元璋每天可以批200多份奏折,处理400多件国事,从早上四五点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几十年如一日,简直是机器人。

但他能做到不代表别人也能做到。

换个普通人像他这么搞,身体迟早要累垮,根本活不到71岁。

“不要为懒惰找借口。”

朱元璋冷哼一声。

朱云峰翻了个白眼,跟这老登讲科学是真讲不通。

“当!”

“咚咚咚!”

外面先是传来一声钟鸣,接着又是三声擂鼓的声音。

“父亲,到时间了。”

朱标说道。

“嗯。”

朱元璋放下奏折站起身,徐徐向殿外走去。

此刻钟鼓司的宦官已经鸣朝钟,敲朝鼓,文武百官分左右排序等候在广场下。

广场上方高台上处已经放了一把椅子,朱元璋走了过去。

“陛下到!”

“陛下万岁!”

随着唱礼官一声大喊,百官鞠躬行礼。

没有下跪,也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实以前有的。

后来朱元璋嫌万岁万岁万万岁不好听,就改成“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

结果这么喊大家喊的不整齐,便又改了回去,把三声万岁缩减成一声。

只有新年大朝贺一类才会是三声。

“陛下有诏。”

内使监监令王东举起圣旨,高声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膺天命十二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近觉身体抱恙,需调养休息,怕倦怠国事,太子标仁明孝友,天下归心,今日起监国理政,燕王棣、吴王云峰辅之,望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臣等遵旨。”

下方百官齐齐高喊。

常朝与内朝不同,四品以下都没资格跟皇帝聊天。

四品以上也是皇帝问了才会上去奏事。

如果今天朱元璋没什么想问的,那就早点散朝,具体内容会在内朝谈论。

所以很多时候常朝都是朱元璋颁发圣旨,告知百官事情的时候。

下方诸多官员站齐,66岁的李善长为文官之首,立于最前方,其次则是一名50多岁,穿着绯红大袍的威严男子,正是左丞相胡惟庸。

而在李善长对面则是武将之首李文忠,至于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将则并不在此。

徐达坐镇北平,常遇春洪武二年就病逝了,汤和在山东练兵,其余勋贵武将也都各有镇守的地方,目前在京的勋贵只有几人。

分别是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宜春侯黄彬、永昌侯蓝玉、南雄侯赵庸以及汝南侯梅思祖。

也正是大量的明初功臣勋贵目前正在边境镇守,手中握有大量兵权,使得朱元璋必须想办法把兵权从他们手中夺回来,便确定了塞王政策。

所以虽然朱云峰说分封制将来会危害到他的国家,但至少眼下朱元璋是不会取消这个政策,先以藩王取代这些勋贵再说。

“有事奏事,无事退朝。”

颁布圣旨之后,王东再次高喊。

片刻后下方有人出来,向朱元璋奏事。

朱元璋便一一处理。

朱云峰和朱标、朱棣站在他左右两侧,跟三门神似的,让人直打哈欠。

不过虽然发困,但朱云峰还是对朱元璋怎么处理国事的很好奇,便站在旁边认真听着。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

东南有倭寇来犯,他说:“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

河南夏秋遭灾,他说:“减免半年赋税,让当地官府治理好灾情。”

云南元人残部不安分,招大明的降军、藏匿大明的罪犯,他说:“让曹震和顾成清剿边境元人残部西番。”

北方又有番人投奔,他说:“安置在边境,让徐达经营好北平,随时准备进攻北元。”

基本上处理方式直白易懂,而且效率相当快。

难怪明朝初期能够那么快稳定下来,杀那么多人也没事,合着老朱对国事的处理方式相当干脆。

不过或许也正是需要这样,大明刚刚建立没多久,正是需要这样雷厉风行,哪怕粗暴了点,但也比磨磨唧唧,一道政令下达到执行要老半天强得多。

早朝持续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天还没亮的时候朱元璋就宣布散了朝会,然后回了乾清宫。

往常这个时候他会去吃早餐,然后批阅奏折,等到上午八九点钟再召集李文忠、李善长、胡惟庸、陈宁、曾秉正以及六部尚书等高级官员开内朝议事。

但今天早上却并没有这样。

回到乾清宫的时候,马皇后已经起来在那等着,而且穿的还不是凤服,而是朱云峰送的老年冬装。

她觉得身上暖烘烘地,特别舒服。

“妹子穿这衣裳还不错,端庄得体,也很漂亮。”

朱元璋上下打量了一下。

马皇后用了朱云峰送的护肤品,身上还有股香气袭来。

听到老朱的话,马秀英捂着嘴笑道:“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哪还能说是漂亮。”

“妹子在俺心里,一直是最美的。”

朱元璋上去环住了马秀英的腰,目光满是深情。

‘噫’

朱云峰浑身打了个寒颤。

这狗粮撒的。

“别贫了,孙儿在看着呢。”

马秀英把老朱推开。

她旁边还站着个粉嫩嫩的五岁小孩,正好奇地看着朱云峰。

作为大明皇长孙,朱雄英很得朱元璋宠爱。

不仅时常探望,亲自教导,甚至连皇子们的严苛军事化教育都不用。

要知道朱元璋对儿子们还是非常严厉。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吴元年十二月,也就是朱元璋创建的西吴政权第一年,为公元1364年,他就让儿子们开始体能训练。

当时朱元璋已经有七个儿子,除了老五老六老七还不到三岁不需要参加以外,其余人都要参加。

朱棣才五岁,就得跟着哥哥们穿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这才锻炼了现在的身体素质。

反观朱雄英的待遇就强多了,根本不需要那么辛苦。

只能说老朱区别待遇有一手,对儿子们严苛,对孙子倒是溺爱不已。后来朱雄英死了,朱允炆就成为了他的心头肉。

当然。

现在已经知道后来历史,朱允炆大抵已经从老朱的爱孙序列里剔除了。

“我们过去吧。”

朱元璋拉着马秀英,马秀英则拉着朱雄英。

众人出了乾清宫,到了地宫里。

朱云峰上去把石碑归位,朱元璋对朱标说道:“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我过去之后,大权就交予你了,你也别松懈,我会时常过来的。”

“父亲放心,孩儿必不负所托。”

朱标说道。

“嗯。”

朱元璋点点头道:“切记,务必要让为父满意,不可妇人之仁,遇到该动手的时候,也需杀伐果决!”

“是。”

“那行,我先带你娘和你儿去看看身体如何。”

说罢拉起马秀英摸向了石碑。

马秀英非常好奇。

她其实去过几次现代,但就是给朱元璋和朱标送饭,也没有多做停留,今天就要正式去了。

朱云峰说道:“老祖宗,让季赫带您去大城市看看,长沙那边有几家不错的豪华私人医院,那边不要身份证,告诉季赫不要怕花钱,太奶的身体最重要。”

“嗯。”

朱元璋应了一声,紧接着空间波动,消失不见。

三人走了。

朱云峰上去就把石碑移开,还摸了一下圆球,确定不能穿了之后才站起来。

朱棣愕然道:“你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当然是让老祖宗多休息休息了。”

朱云峰拍了拍手掌。

朱标皱起眉头:“云峰,别胡闹了。”

“没胡闹。”

朱云峰笑道:“老登走了,以后大明就是您掌权了,您不高兴?”

朱标白了他一眼道:“你就不怕父亲生气?”

“生什么气,本来就不该让他乱搞,他一个放牛的懂什么治国,咱们爷三来,保证他回来的时候江山焕然一新。”

朱云峰双手叉腰,笑得合不拢嘴。

朱棣说道:“你这么搞,父亲真的会生气的。”

“开个玩笑了,其实我是让季赫拉工业电,工业电比民用电强太多了,我这不是怕电流输送过来,这边也会电到人吗?”

朱云峰见朱棣认真,立即解释说道。

他昨天晚上又回了一趟现代,取了一些洗漱用品。

临时想到了忽悠老朱过去,自己在这边无法无天一段时间,便让季赫趁着这段时间拉工业电给石碑充电。

而充电时间是到明年正月胡惟庸案爆发的时候,也就是涂节告胡惟庸谋反的时候。

中间这段时间就让季赫带着老朱去长沙逛一趟。

虽然比不上北上广深,但作为中西部地区GDP仅次于重庆、武汉、成都的大城市,长沙也够老朱惊叹游玩一番了。

等他从长沙回来,要是朱标他们还没有搞定胡惟庸案,那就把石碑移回来,让老朱出马吧。

只是之前他用民用电给石碑冲电的时候,这边的石碑倒没有电流。

可能是中间输送会消耗能量。

然而工业电是非常夸张的,万一电流能到这边咋办。

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得移动石碑,即便这边暂时不能接收能量,也好过忽然被电倒。

反正这边只要保留一部分可以穿回去的能量就行,之后他再想办法弄个发电机过来,保证两边石碑都有能量,不中断双方穿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