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二十三章 苍龙俯瞰人间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二十三章 苍龙俯瞰人间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左良玉死不死其实是老朱一句话的事情。

朱云峰没有为左良玉洗白,他只是把左良玉干过的事情完完整整地呈现在老朱面前。

杀人放火,劫掠百姓,听调不听宣,每一件老朱都清清楚楚。

同样。

坚持抗清未投降。

不贪财,对士卒好,不克扣部下的粮饷,收养战死士卒子女,一直在帮崇祯攻打张献忠李自成,也都是事实。

人的两面性以及复杂性,是好是坏都交给老朱,让他自己去分辨。

甚至朱云峰对左良玉没什么好感。

毕竟后世人站在的是百姓的立场,你劫掠百姓,就是死罪,没什么好辩驳的。

因而左良玉的结局真就是看老朱自己的意思。

本来老朱也是打算处死他,再派人收编他的部队。

结果是一样的,只是稍微麻烦了点而已。

然而没想到的是,恰好左良玉没有拿流民在前面冲锋,让傅友德与冯胜感觉到诧异,于是才询问老朱的意思。

只能说运气使然,若非如此,现在左良玉早就被炸上天。

得知这事,老朱也有了自己的考量。

他带了五千多人过来,打天下肯定是够了,横推各路叛乱乃至北方的清军,轻轻松松的事。

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没有自己的班底,纯靠这五千人想守住那么大基业,扫清天下,重定乾坤,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拉拢大量明末土著,收拢过来成为自己的班底是最合适的选择。

后世人站在人民史观,以百姓的立场看,左良玉必然是个土匪之流,是要上审判台的。

但站在老朱的视角,他是英雄史观,干大事不拘小节,左良玉忠诚于大明反而成为优点,劫掠百姓便不算什么事情了。

毕竟曹操屠城,让泗水为之不流,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也无数人推崇他,何况一个左良玉?

原本也是要处置了他,不过既然对方没有拿流民做挡箭牌,又恰好能够收服过来,免得左良玉旧部忠诚度下降,便是一石二鸟的事情。

于是左良玉的命运也就有了改变,算是在鬼门关前走一遭。

朱云峰其实能猜到老朱的意图。

不过他不会去从中作梗,非得逼老朱宰了左良玉。

后世人只是见识多,这帝王心术不是他能玩转的东西,还不如不碰,认清楚自己的位置,富贵一生足够了,何必去多管闲事?

因而事态的发展顺其自然,随便老朱自己做决定就是了。

很快没多久。

季赫就又把左良玉带了回来。

相比于刘熙祚和周二南的震惊,左良玉现在反而平静了许多。

他之前就有了一定心理预期,所以倒也能够接受现实。

等他进帐篷的时候,老朱正在做下一步指示。

“李乾德那边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派人来接触,下一个是吕大器,必须要把周围的明军势力纳入朕的麾下。”

老朱在明朝的湖南地图上几个势力范围画着圈圈道:“一旦接收了这些势力,让他们去治理湖南地方,朕就能腾出手来南下把张献忠处理掉,再步步为营,至湖北与河南。”

“陛下,左良玉回来了。”

季赫进去学着古人的样子,像模像样地拱手道。

“嗯。”

老朱扭过头看向左良玉道:“你过来看看,有什么策略否?”

他们虽然有大量的资料,但毕竟左良玉是明末最大军头势力亲历者,想来有他的思考和建议。

左良玉有些不解道:“陛下天军神威,为何死守长沙?非要等李乾德吕大器等人?直接出兵横扫八方便是了。”

“呵呵。”

老朱笑了笑道:“自然有朕的理由。”

难道他会告诉左良玉,自己留在长沙,是必须控制住能够来回穿越的石碑吗?

“若是如此的话,陛下的策略万无一失,臣愿意帮陛下拿下吕大器。”

左良玉立即拱手表忠心。

现在刚入伙,正是要立功的时候,自然只能出卖吕大器了。

“嗯,那这事就交给你办。”

老朱点点头,随后说道:“你先回营中安排好你的部众,之后你归属于冯胜统率,流民则全部由刘熙祚与周二南安置。”

“是,臣告退了。”

左良玉长舒了一口气,倒退着出了营帐。

虽说基本上被解除兵权。

然而这可是跟着太祖他老人家混啊。

即便不是太祖亲自率领,那也是跟着宋国公冯胜。

冯胜跟徐达李文忠他们比肯定是差了些,然而那也是明初武将勋贵排名前几的大人物。

能作为他的部属,就如同穿越到抗战,虽没跟着教员,却跟在了一位开国元帅手下,何止是三生有幸,简直是祖坟冒青烟。

因而左良玉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甚至觉得很幸运,急匆匆回去,听从老朱的安排,开始拆分自己的部队。

接下来几日,二十万流民营被刘熙祚和周二南安置在了长沙周边,原地建造房屋,开垦荒地,从湘江引水,准备来年耕作。

一堆堆粮食送了过去,原本面黄肌瘦,跟着左良玉只能勉强饿不死的流民们都疯了。

这明末乱世,除了江南乡绅富豪以外,很多北方的地主也都没有了余粮,能在这种时候给出那么多粮食,用再生父母来说也不为过。

而且少有人知的是,后世我们彻底解决温饱,实际上就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差不多一两代人的事。

70、80年代饥饿还笼罩在我国头顶。

古代自然就更可怕。

一场席卷全国的天灾能令人口下降好几倍。

其中的残酷性是后世人体会不出来的,哪怕是史书,也只会记载一句——“某地旱,人食人”。

明末乱世人不如犬,很多人都已经处于饿死的边缘,一天吃到的食物非常少。

如果这个时候能给他们粮食活命,别说当牛做马毫无尊严,就算是你要他们的妻女,恐怕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刘熙祚和周二南征召大量胥吏维持秩序,在城外先熬粥养民,随后慢慢增加口粮,把流民们养起来。

同时他们大力宣传太祖陛下下凡拯救世人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别说太祖下凡,就算是说玉皇大帝下凡这二十多万流民百姓都信。

一时间家家户户供上太祖灵位,每天向老朱牌位磕头感谢的络绎不绝,让得知这个消息的老朱倒是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

毕竟在这个时空他都死了二百多年了,百姓们供上灵位香火,也有助于神化自己,何乐而不为。

两日后,吕大器那边接到了左良玉的书信,左良玉告诉他自己已经攻下了湘阴,现在正在准备包围长沙,请他一起过去。

得知这事,吕大器毫不怀疑,率领着麾下人马匆匆往长沙赶。

此时张献忠为了放吕大器跟左良玉先对付长沙的老朱,把人马都退往了湖南南部地区,差不多是后世衡阳、邵阳、永州、郴州等地。

他的主力部队在衡州府以及茶陵州,也就是衡阳与攸县地区,将萍乡通道让出来,坐山观虎斗。

攸县处于交通要道,北上能至醴陵,东扼守江右,西兵临株洲长沙,可以说如果吕大器左良玉在进攻长沙的时候陷入焦灼,他随时能背后偷袭。

事情顺利的话不仅可以消灭吕大器左良玉,收复长沙,还能继续进军江西,坐拥湖南、广州以及江西三地,威胁江南。

吕大器何尝不知道这一点。

但张献忠这是个阳谋,你没办法破解。

在帝制时期,左良玉和吕大器旁边出现了一个自称崇祯他太太爷爷的人,还是开国太祖。

如果没有立即解决掉,暴怒的崇祯一定会把吕大器弄死。

所以吕大器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过他倒并不悲观。

毕竟在他看来,长沙的朱元璋部队人少。

虽然他自己的可战之兵也就几千人,加上左良玉的部队精锐明军数量不到四万,但打个流寇绰绰有余。

与左良玉不同的是,吕大器的部队并非私兵,而是他担任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从江南、江西等地调来的兵马。

精锐士卒很少,其中大部分都是地方卫所士卒,明末卫所早就糜烂,这些士卒跟流民也没什么区别,总人数有七八万之多,但实际精锐战兵才四五千。

因而面对张献忠还是非常吃力,需要左良玉打配合才行。

但打个长沙小流寇他觉得问题不大。

在吕大器看来,张献忠虽坐山观虎,实际上却是错失良机。

等自己与左良玉灭了长沙的朱元璋,收复长沙,再兵合一处,南下配合宝庆的李乾德,以及在广西的孔希贵,对张献忠展开合围。

如今听到左良玉轻松攻破湘阴,兵临长沙城下,吕大器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欣然带着自己的部队浩浩荡荡前往长沙。

四日后,吕大器率部自袁州,也就是宜春至萍乡过醴陵、株洲,最终到了长沙城南四十里外的暮云镇。

他正打算派人前往长沙查探一番,没想到左良玉已经得知消息,亲自赶赴过来。

左良玉说他已经攻下了长沙,还带来了大量的粮草军需。

说是缴获的战利品。

对于左良玉能那么快攻下长沙吕大器并不意外。

毕竟消息显示长沙的敌人并不多,只有寥寥几千人而已,若这还打不下,那左良玉也该死了。

但带那么多粮草过来,吕大器却是受宠若惊。

虽说大明文官地位比武将高太多。

可明末时期,像这种手握大量军队的军头地位就截然不同。

包括吕大器、袁继咸等人对他往往都是拉拢为主。

崇祯敢杀贺人龙、袁崇焕、熊文灿等人,却不敢对左良玉下手,根源就在于此。

因此面对左良玉的示好,吕大器还是有些惊讶。

不过他并未怀疑。

以为眼看要灭张献忠在即,左良玉的后台侯恂被下狱,他希望朝堂上有人能够帮他说说话,以此示好也是合情合理。

为此吕大器还对部将刘天驷、郭云凤等人感慨说“国家危急存亡之际,能有这般识大体,良玉看来非传闻中那般骄亢自恣,想来侯若谷也有救矣。”

送了物资之后,左良玉对吕大器建议,现在张献忠在南面虎视眈眈,他的部队已经全部入驻长沙,城内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驻扎不下,不如把卫所部队留下来防备张献忠,率领精锐先去长沙议事,等上奏了朝廷之后,再南下进军讨伐张献忠。

吕大器觉得有道理,于是让郭云凤等人安置好卫所营,在暮云安营扎寨,自己则与刘天驷率领着精锐士卒跟左良玉前往长沙。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远处巍峨高大的长沙城墙已经若隐若现。

正是晚秋初冬时节。

长沙在后世只有两季,夏天和冬天。

而且夏天的时间很长,从晚春到秋末,阳历十月十一月的时候二三十度高温也是常有的事情。

不过明末正是小冰河时期,晚秋的时候开始降温,最近两日白天从二十多度迅速下降到十多度,眼瞅着马上就要入冬,估摸着降到十度以下也是有可能。

迎着呼啸而来的北风,今年45岁的吕大器不由自主地紧了紧衣裳,骑在马背上对旁边的左良玉道:“昆山,要入冬了,等收复了长沙,向陛下传达了这喜讯,也该要些冬衣。”

“总督放心,今年咱们的将士饿不着也冻不着。”

看着远处越来越近的长沙城,左良玉笑了笑。

“哦?”

吕大器纳闷道:“莫非此趟昆山所获颇丰?”

“是很丰盛,总督没见到,那成山一般的粮草,大件大件的棉衣,现在我部下再也无需担心饿肚子了。”

左良玉双手夸张地比划了一下,就像是真有粮食堆砌得山那么高一样。

吕大器惊讶道:“看来张献忠把辎重全放在长沙了,为长沙那冒充太祖的贼獠所得,如今尽归了昆山所有。难怪张献忠盘桓南面,原来是粮草不济。”

说着他又叹道:“若是如此,那我们就要加紧行动了。今献贼没了粮草,必然会大肆在南面掠夺,百姓疾苦,如果不能及早出兵,恐怕岭南岭北之地,就要沦为一片废墟。”

“无妨,有太祖在,献贼翻不起什么风浪。”

左良玉平静地说道。

长沙城已经近在咫尺,他们已经能够看到城墙上的大明旗帜。

不远处的南城门口处,一队队卫兵笔直站立。

吕大器正准备点头应和,忽然察觉到不对,扭过头愕然地看向左良玉道:“你说什么?”

“我说有太祖陛下在,献贼翻不起什么风浪。”

左良玉翻身下马,向着城池上方单膝下跪道:“太祖陛下,臣带吕大器来了。”

吕大器骇然抬起头。

就看到城墙上一六旬左右穿龙袍老者,负手而立,低头看着下方,宛如苍龙俯瞰人间,充满了威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