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二十二章 太祖来了,大明有救了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二十二章 太祖来了,大明有救了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众目睽睽之下,主将被生擒。

原本气势汹汹,正准备进攻湘阴的左良玉部为之一滞,全都傻了眼。

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敢动。

刚刚对方的火炮洗地,给予他们的震撼到现在都还未消除。

事实上左良玉的流民营在火炮的第一轮就往西边逃了。

许多流民在爆炸声中吓得魂不附体,带着家人慌乱四处逃窜。

精锐士兵营若非离得较远,且将领勉强控制住,恐怕现在也已经溃散。

这无关于是否精锐,而是人的本能。

毕竟相比于我国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后世人缺乏对火器的敬畏,古人其实是知道火药的爆炸威力有多大。

不谈烟花爆竹。

单说到了明末时期,不管是明军还是起义军,都有相当多的火药储备用于火绳枪和火炮。

火药保管不当或使用不当,发生爆炸是常有的事情。

除此之外,火绳枪与火炮的制造材料不过关,发生炸膛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松锦之战中明军的火炮炸膛率高达30%以上,火绳枪炸膛到让神机营士兵对手中的枪充满了恐惧,宁愿用刀都不想用枪。

所以明军正规军知道爆炸的厉害。

而傅友德与冯胜所部表现出来的无论火枪还是火炮,威力比明军手中的强了何止万倍?

这恐怖的爆炸,方圆数百丈夷为平地,那是火炮能打出来的威力吗?

因而正是知道它的可怕,心里才有畏惧感。

许多左良玉的本部精锐都是两腿战战,几乎拔腿逃走,更别说现在向着敌人发起冲锋。

一时间场面便这样僵持住。

那些将领一边勉强维持住军队没有溃散,一边派人去找左梦庚商量该怎么办。

可左梦庚也六神无主,在原地急得团团转,像热锅上的蚂蚁。

好在过了片刻,之前给他们送对讲机的士兵过来,告知他们,左良玉被请了过去谈判,让你们继续呆在原地。

同时有大概四五百骑兵缓缓从城内出来,手里端着枪,严正以待地注视着眼前庞大的军队。

左良玉部已经处于惊恐当中,在枪炮的威慑下,也就只能乖乖听令,犹如被德国杀进巴黎的法国人,在命令中宛如待宰的羔羊,一动不敢动。

相比之下左良玉本人的情况倒是稍微好点——他能动。

被六十岁老头傅友德擒拿扭送至山坡上的明军指挥所后,两个负责押送他的士兵就把他放开。

直到此时左良玉才看清楚了帐篷内的情况。

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帐篷,正中间放着一个长桌,桌子上有地图、茶杯、之前那种能发出声音的小黑盒子,以及一个能发光的长玻璃大盒子。

左侧旁边还有个桌子,上面依旧是一台三四尺长高的大黑盒,黑盒前有个人坐在那,耳朵上戴着古怪的装饰,有线将头上戴的装饰与前面的大黑盒连在一起,不知道什么作用。

“向陛下报告,已经抓住左良玉了。”

傅友德走过去对播报员道。

播报员随即呼叫总部。

在长沙的总部播报员则报告给朱元璋。

片刻后双方接通电报。

傅友德戴上耳机,对老朱说道:“陛下,顺利完成任务,生擒了左良玉。”

“嗯,做得好,让他接听吧。”

“是。”

傅友德摘下耳机道:“陛下要与你谈,机会只有一次,是生是死好好选。”

左良玉略微迟疑地接过耳机,学着他的样子把耳机戴上,然后试探性地说了一句:“谁?”

“朕是朱元璋。”

那边传来中气十足的声音,接着说道:“左良玉,你本该死罪。但念在你一生还算忠勤,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便免你一死,朕令你即刻率部来长沙见朕。”

左良玉不敢说冒犯的话,只是小心翼翼地询问道:“你说你是太祖陛下,有何凭证?”

“呵呵。”

老朱笑了笑道:“到了长沙你自然知道。”

那边信号挂断。

左良玉追问了几句,没有回应,就只能摘下耳机。

傅友德问道:“陛下让你做什么?”

“让我去长沙觐见。”

左良玉脸色不是很好看。

“怎么,不愿去?”

一旁冯胜冷笑道:“你记住,陛下要想杀你,跟杀豚犬没什么区别。现在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不去,那就死,明白了吗?”

左良玉没有说话,只是默然地点点头。

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他是个识时务的人。

先不谈对方的实力太强大了,确实威慑到了他。

单说眼下最可怕的是,眼前的所有敌人都在说自己来自大明初年,对此深信不疑。

而且他看到的全都是划时代,以前从未见过的产物。

这种情况下,再多疑的人,恐怕也会心里产生动摇,从而会下意识去猜测,去思索,去相信。

左良玉谈不上是个什么好玩意儿,劫掠百姓干匪事洗不白。

然而乱世本就是把人逼成土匪。

稍微有点人性的谁希望自己成为没有人性的畜生呢?

所以他内心深处还是忍不住有那么一丝期盼。

若是真的太祖降临,收拾这乱世,该多好。

下午时分,左良玉被放了回去。

他一声令下,让流民营原地安营扎寨,自己则率领本部大明正规军启程前往长沙。

冯胜率领三百人跟随护送。

说是跟随护送,其实跟押送没什么区别。

毕竟你见谁家护送是拿着枪顶脑门上威胁着护送的?

但别看就三百人。

洪武朝士兵每个人用的AK手里30发子弹,身上背了十枚弹夹,一个基数300发子弹以及几枚手榴弹。

这意味着每个士兵手里有330发,三百人就是差不多10万发子弹。

不一定能把左良玉带的这三万人左右全杀完,可一旦左良玉有异动,在很短的时间内灭个几千人还是轻轻松松。

一路上风平浪静。

翌日傍晚,这支明军部队就抵达了长沙城外。

左良玉被冯胜半胁迫地带着进城。

他的部下当然很愤怒。

然而有的时候愤怒也没用。

形势比人强。

人家的武力远强于你,那自然就只有挨打的份。

此刻老朱正在与小朱棣那边通话。

严格来说,朱元璋到明末其实也就九天。

九月十七日过来查看,九月十八日开始从洪武年大明以及现代往这边送物资。

今天是九月二十六日。

因此目前老朱正处于战略布局阶段,还没有主动出击。

包括对付张献忠、左良玉他们也是以守株待兔为主。

这些人本来就盘踞在长沙周边,吸引他们过来主动进攻才是上策。

自己则先搬运足够的粮食武器弹药,并且在石碑处保留足够的兵力,才能考虑化被动为主动。

但小朱棣那边是唯一主动的部队,自然要时时刻刻保持观察。

小朱棣眼下正加急忙慌赶往潼关。

古代交通非常不便。

汝州之战发生在九月二十二日,但直到十月初八崇祯才知道消息。

他得知孙传庭大败非常生气,下令削夺孙传庭督师及兵部尚书的官衔,并让他“戴罪收拾余兵,扼守关隘,相机援剿,图功自赎”。

可在此之前的十月初六,李自成就已经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

由此可见消息传递困难。

相比之下,汝州距离潼关直线距离不过二百来公里,实际距离三百多公里。

李自成的军队骑兵非常多,日行三四十公里的速度,十天内就能赶到。

小朱棣就八百步卒,长沙离潼关直线距离都有七百多公里,走襄阳经武关入陕西,再去潼关,距离差不多得有1100公里。

哪怕他是九月十八日晚就连夜出发,将士们急行军,每天60公里速度,紧赶慢赶现在还在南阳盆地,连武关都没到。

眼下距离潼关被攻破,孙传庭战死只剩下十天时间,时间可以说是相当紧迫。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小朱棣得晚一天脚程,人才刚到武关,孙传庭就已经寄了。

为此老朱的意思是让他就地想办法看能不能搞到一些马匹。

不管是从官军那里抢还是从农民军那抢。

哪怕是从老百姓那“买”也行。

现在南阳盆地被李自成的起义军占领,不过还是有几块朝廷的孤地,分别为郧州、均州以及光化,为后世湖北十堰、丹江口市、谷城县一带。

由大明湖广按察使高斗枢,郧阳知府徐启元,游击将军王光恩,游击将军刘调元等人驻守。

李自成多次攻打郧阳都未能攻克。

小朱棣要走武关,自然是要经过襄阳以及郧阳。襄阳是李自成的地盘,郧阳则是高斗枢的地盘,如果有马的话,官军和闯军都能抢。

眼下李自成的主力正向潼关极速前进,后方留守部队不多。

高斗枢历史上趁着这个时期正准备收复襄阳,结果没过多久孙传庭大败战死的消息传来,被迫又退了回去。

因此可以说两方的实力都不是很强,小朱棣即便八百人,收拾他们也足够了。

这就是有现代信息的优势。

哪怕外界局势不明,朱云峰他们也可以回现代家里连WIFI查资料,马上就能知道眼下南阳盆地是个什么情况。

对于小朱棣来说,就像开了上帝视角一样,即便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盘根错节,他也能弄得清清楚楚。

给小朱棣交代了现在的情况后,老朱就正准备开启下一个阶段布局——处理张献忠。

冯胜带着左良玉进了帐篷。

从进吉王府开始,左良玉就一直好奇打量。

他看到了府中到处都是没见过的军用帐篷和铁丝网。

配着长枪的士兵不断来回巡逻,还有大量的民夫正在搬运物资。

一袋袋的大米如小山一样堆积着。

很多民夫也在拉木料,加紧建造简易房屋,用于储存不断拉来的辎重。

一路走来,光看到的能储存粮食的新建库房就有数十个之多,恐怕养活长沙满城几十万丁口十年都足够了吧。

左良玉很想知道,他们哪来的这么多粮食。

“陛下,左良玉带到。”

冯胜进了帐篷,向老朱汇报。

左良玉进来。

老朱转过身,目光威严地在他身上扫视。

那一瞬间,左良玉就差点跪了。

威压这种东西是虚的,但气质这种东西,在某些时候,反而却是实际。

一个人从穿着到长相,再到长年累月的身处高位,自然而然,身上就像是带了某种贵气。

就好像你看到陈道明,就想起了皇帝。看到一个姓诸葛的人,本能就觉得他很聪明一样。这是气质变化以及惯性思维产生的联想。

有些人只是站在那,你就会觉得他贵不可言。

老朱亦是如此。

他穿着朴素的明初龙袍,双手背负在身后,扭过头的那一瞬间。

那眼神,便是锐利得让人寒毛倒竖,仿佛被一头龙给盯上。

这种感觉在朱云峰和季赫身上是体现不出来的。

因为后世已经没有皇帝了,平时也见不到那些当官的,自然就感觉不出这种威严。

但即便如此,朱云峰和季赫时常能够感觉到老朱浑身上下外溢的那种杀气。

特别是面对文武百官群臣的时候,好像下一秒他就要把人拖出去斩了。

然而左良玉作为古人,却能体悟到这种气质。

他一时间愣住。

旁边刘熙祚立即喝道:“大胆左良玉,见到太祖陛下还不下跪。”

“额臣左良玉,参见陛下。”

左良玉自然是认识刘熙祚。

文官向来都是对武将这般颐指气使,见到连他都承认这是太祖,便也迟疑两秒,单膝跪下。

“唔”

老朱低头盯着左良玉,眼神尖锐似剑,像是能把他看透一般。

几秒钟后,就在左良玉后背发凉,寒毛倒竖的时候,老朱才说道:“起来吧。”

“谢谢陛下。”

左良玉长舒了一口气,从地上起来,不自觉擦了擦额头的汗。

眼前这老者给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特别是不仅这老者盯着,帐篷里每一个将领,每一个官员,每一个士卒都盯着他。

好似一旦他有不轨之心,下一秒就要将他乱刀砍死,就更加加剧了这种压力。

“虽说你已经认识了朕,但流程还是要走一下。”

老朱转过身去,看着桌子上的地图,边看边说道:“小季。”

“在。”

季赫站了出来。

“送他去一趟洪武朝。”

“是。”

季赫对左良玉招招手道:“来吧,本大明楚国公亲自带你去洪武朝一趟,你还有机会见到监国太子标。不过燕王棣就别想了,他现在去陕西帮孙传庭打李自成了,以后你还有机会见一见,怎么样?是不是很激动啊?”

“是是,谢楚国公。”

左良玉跟着季赫走出帐篷,直到此时他才发现自己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像是从水里捞上来一般。

现在他已经彻底相信,帐篷里的那位恐怕真就是大明太祖。

太好了。

太祖陛下来了。

大明有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