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四十七章 朱元璋风雪袭金山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四十七章 朱元璋风雪袭金山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洪武十四年十一月下旬,广宁卫正在下雪。

事实上不止广宁卫,整个东北地区都在下雪,厚厚的积雪足有十多厘米高,能没入脚踝。

老朱带了大军十万,但人数却不止十万,而是达到了三十万之众。

因为他除了带十万战兵以外,还需要大量的民夫辅兵押运军需物资。这些物资除子弹、炮弹外,最多的就是棉服冬衣。

朱云峰自己在现代开了纺织厂,同时又搞了大批缝纫机以及棉花送到大明,由大明的女工织造衣服。

一年下来,冬衣数十万件,但并没有流入民间,而是首先要供需给士兵及其家属。

作为亲自带兵打仗的马上皇帝,朱元璋不一定真那么心疼底层士兵,但他很清楚,老朱家的江山是靠底层士兵打下来的。

所以在士兵能不能穿得暖,吃得饱这件事上不能含糊,粮食棉衣也必须先供应给军队。

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在抵达北平后,军队开始分发物资。

之后大军在北平休整一日,于十一月下旬到达广宁。

至广宁卫,再分发物资给当地驻军。

而且老朱大手一挥,地方驻军卫所皆有多余月粮、银元赏赐。

一时间原本那些苦哈哈的地方卫所士兵全都欣喜若狂,对朱元璋的忠诚迅速大幅度提升。

战前赏赐之后,便又马不停蹄地北上。

此时广宁积雪已经很深,火炮都陷入雪地里无法动弹,不管是人还是马,都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缓慢行走。

朱元璋不得不放弃炮兵部队,让他们在广宁待命,他只带三万神机营以及五万步卒前行。

这让老朱颇为遗憾。

因为辽东并非没有城池,从扶余、濊貊的高句丽政权开始,北方游牧民族与渔猎民族就慢慢地学会筑城。

至辽朝与金朝后达到了顶峰。

像元朝即便是在建筑材料极为短缺的北方草原,也筑造了和林这样的上都。

而长春、吉林等地早在汉代就筑造城池。

从金朝到元朝,依旧保持多次修缮与维护,以应对汉民族、游牧民族以及渔猎民族的互相攻击。

如辽朝时期,这些城池就用于镇压叛乱的东北女真、室韦、渤海等部落。

金朝就用于防备蒙兀、契丹等游牧民族。

所以此时的东北并非一片荒芜之地,城池和各种防御设施有不少。

纳哈出所据的金山虽然不是什么大城市,最多就是一些夯土城墙,可若敌人据城墙而守,少不得短兵相接,造成一定伤亡。

老朱可不希望自己带着一支一战时期的军队被一支原始游牧部落的骑兵给伤到,哪怕伤亡一名士兵都是耻辱。

不过也无妨。

他们带了手榴弹,手榴弹应该足以炸塌夯土墙,一颗不行就十颗,十颗不行就二十颗,就不信炸不穿金山县城。

明军自广宁北上,过泰宁,也就是后世辽宁阜新市,进入科尔沁草原。

这里茫茫方圆数百公里没有人烟,而且湖泊遍地,纵使有熟悉地形的广宁卫带路,明军依旧走得很艰难。

朱元璋已经不再坐马车,而是骑马赶路。

他穿着一身大红色棉袄,头上戴着棉帽,有点像后世东北狗皮帽,两侧下垂能保护耳朵和面颊。

明军都是这种打扮。

他们的马都是蒙古马,能在零下40度的恶劣环境下生存,但在风雪当中,每天只能行军三四十公里。

几日后,漫天风雪已经停了。

傍晚时分,明军找了一片已经结冰的湖泊附近驻扎,用于汲水与休整。

大批将士们牵着马来到湖边砸冰取水。

其余将士们则原地拿出辎重车辆上的帐篷,安营扎寨,生火做饭、烧水、取暖。

朱元璋从马背上下来,他还是第一次来辽东,看着这白茫茫一片,感叹道:“东北的寒冷名不虚传啊。”

徐达跟在朱元璋身边道:“臣也是到了这边才知这边苦寒。”

“嗯。”

朱元璋点点头道:“此地距离金山还有多远。”

旁边有熟悉地形的广宁卫向导说道:“回陛下,往东三十余里便是辽河,顺辽河北上五十余里便到了金山,约莫两日路程。”

“两日路程吗?”

朱元璋想了想,思虑片刻问道:“元人会不会在雪日南下?”

向导答道:“以前倒也有过,不过很少。”

“为何?”

“他们往往是秋天来,秋天抢到足够的粮食就退回去了,除非雪太大,牛羊实在找不到吃的冻饿而死,否则他们也不会冒险。”

“嗯。”

“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他们会派游骑在部落周边巡视,一者寻找合适的草场驱赶牛羊过冬,二者也要警戒。”

“冬天他们也放牧吗?朕还以为他们都是提前准备好干草呢。”

朱元璋笑了笑。

向导说道:“回陛下,再多干草储备也是坐吃山空,此草原南方便是他们的冬牧场,就在我们这边,别看下雪,但刨开雪后还是有干草吃得到。”

“原来如此.”

朱元璋点点头,他虽多次北伐,但本人却没有来过塞外,这还是第一次出塞,对这些新知识亦是很感兴趣。

徐达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笑道:“陛下莫不是想趁风雪之际,急行军强袭金山?”

“倒也没这个必要,朕是担心他们跑了。”

朱元璋与他一起行走在雪中,找了处小高坡,拿起望远镜遥望远方道:“朕现在觉得自己强得可怕,总觉得敌人遇到朕,他们就得落荒而逃,朕是怕徒劳无功。”

老四五征蒙古的反例就在那呢。

蒙古人一看朱棣带着几十万大军过来,那是撒丫子就跑,连根毛都没给朱棣留下。

虽然他也知道,老四征漠北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战果。

除开杀了几千蒙古人以外,最主要的是逼得蒙古人在非对应季节进行长途迁徙。

寻常人不清楚这其中利害,然而老朱却知道。

在牛羊没有长膘的情况下,被迫远距离移动,造成的结果就是牛羊吃不饱饭,迁徙当中会饿死累死,如此能极大打击蒙古各部落的食物和财产。

比如阿鲁台就在避战的过程当中导致牛羊和人口大幅度降低,元气大伤。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蒙古人采取了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原则,避开与明军主力决战,让草原各个部落得以喘息,从而几十年后瓦剌崛起,有了土木堡之变。

所以在朱元璋看来,要想真正打击蒙古人,就必须要将他们的部落一举歼灭,把所有人的和牲畜全部杀死或者俘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蒙古各部落打垮,让他们臣服于大明。

徐达说道:“若是如此倒不用担心他们逃跑,元人寻找冬牧场殊为不易,加之金山存储大量草料牲畜,他们跑了就东西吃,必然会死守。”

“那就好。”

朱元璋注意到远处林间有飞鸟落于树梢,便从旁边侍卫那拿来超远距离热成像仪,扫视林间,图像上顿时出现许多红点。

徐达看得新奇,惊讶道:“此物真是神奇,不知道陛下从何处得来?若军中有此物就好了。”

‘我花三万多网购的这事难道要告诉你?’

朱元璋心道。

“这是朕遣工匠以透明无垢琉璃打造而成,其中有特殊装置,可以看到人身上的热气,哪怕是躲藏在黑夜里,亦是看得清清楚楚。”

他随口解释了一句,随后目光微凝,注意到林间几个高大的红点显眼。

这是人骑在马背上的图像。

蒙古人也都是骑蒙古马,这种马耐旱,耐力也绝佳,只要不是那种二三十厘米深入膝盖的积雪,即便是雪天也能走能跑。

如今大雪之下,积雪大概没入脚踝,对于人来说,也勉强能跑得动,更别说马匹。

显然这应该是蒙古在附近的侦查兵。

朱元璋抬起头看了下天色,还未完全暗,便对亲卫道:“拿无人机看看。”

亲卫便从怀中取出预热好的电池,熟练地装入无人机内。

他们一路上没有充电来源,但架不住充电宝管够,1000多块钱一个的20万毫安充电宝就带了一百个,全都是充满电的。

而且还带了太阳能充电板,只是冬天没太阳充不到电,等春天来了,再把充电宝充满,用到下辈子都够了。

“嗡嗡嗡嗡。”

无人机在亲卫的操纵下迅速升空,飞到了林间。

冬天的森林并不茂密,全是枯叶。

在无人机的观察下,他们很快发现了在林间果然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正在远远观察正在建营的明军。

只是对方不知道的是,望远镜,热成像仪以及无人机,都全方位反向观察他们。

蒙古侦察兵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朱元璋他们的眼皮底下。

“陛下,我带人去把他们包抄了。”

徐达提议道。

朱元璋沉思片刻,摇摇头道:“放他们回去。”

“哦?”

徐达想了想,随后便道:“还是陛下深谋远虑。”

旁边一直没说话的李文忠,也是若有所思。

如果是春夏之际,对方已经提前发现他们,那么就必然要把他们留下,防止他们回去报信。

但眼下正是寒冬,纳哈出再蠢也明白,眼下迁徙逃走,牛羊将死伤无数。

所以留给纳哈出的就只有一个选择——死战。

就以蒙古人斥候看到的情况,明军显然是想趁大雪的时候,偷袭金山,打纳哈出一个出其不意。

可现在纳哈出却提前发现了他们。

有了这个情报的情况下,一个聪明的将领会做什么呢?

自然是反其道而行之。

明军肯定会以为他们才是偷袭的人,在行军途中闷头赶路,放松警惕。

此时纳哈出迎头痛击,必然反打明军一个出其不意。

因此老朱再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

这就是兵法的灵活运用。

何况老朱拥有先进的科技,本身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哪怕纳哈出偷袭,他也怡然不惧。

“纳哈出多马匹,想一网打尽不容易,即便是诱其来攻,一旦他见势不妙,想逃走还是轻松。”

老朱沉吟片刻,说道:“当兵分两路,一路继续以原定计划行走,诱纳哈出来袭,将其击溃。另外一路即刻绕行,直取金山,断其退路。”

“陛下,臣愿往!”

李文忠马上说道。

徐达见被抢先一步,看了眼李文忠,最后也没说什么。

“不,朕亲自去。”

老朱笑了笑道:“当年曹孟德亲领骑士突袭乌巢,方击退袁绍。朕不是曹孟德,纳哈出也不是袁本初,但朕还没有老到不能带兵打仗的地步,此战朕要横扫漠北,永除大明边患。”

“是,陛下。”

李文忠知道老朱心意已决的事情是改变不了的,也就没有再劝说。

而朱元璋则继续观察着林中蒙古斥候,等他们离去之后,才负手而立,远眺北方。

他其实知道想彻底解决大明边患问题没那么容易。

大漠草原实在是太大了,整个蒙古草原由东到西,由南到北,面积足足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后世三分之一个中国大小。

如此庞大的面积加上蒙古人的机动性,想彻底解决草原游牧民族,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他却并不泄气,而是心中斗志满满。

因为他很清楚,虽然现在做不到,以后肯定能够做到。

蒙古人倚仗的无非是草原面积大,且机动性强。

如果有一天火车修到草原上,越野汽车也开到草原上,再加上汽车上的机关枪,那么草原民族,也只会载歌载舞。

所以眼下先清除草原周边势力对大明的威胁,把蒙古人赶出边境,等大明发展起来,再攻占草原,逼蒙古人成为大明的民族之一,就是最好的选择。

“徐达,文忠。”

“末将在。”

“你二人与傅友德率领大军继续进发。”

“是。”

“让周德兴与王弼各率五千神机营将士随朕出发。”

“是。”

传达军令后,朱元璋下了小坡。

紧接着明军迅速开始行动。

神机营将士们累了一天了,但还是打起精神,骑上马匹,跟随朱元璋,往西南方向,绕道直取金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