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四十二章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四十二章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后世,遂安县已经淹没进了千岛湖里。

作为我国最大的人工湖,千岛湖因新安江水电站蓄水建造大坝而成。

原本的陆地、山岭被淹没进了湖底,自此遂安县城以及方圆近千平方公里面积,成为了浩瀚湖泊。

以前的那些丘陵山岭,也变成了一座座悬于湖面的岛屿,于是自此有了千岛湖的美名。

但在明代,这里依旧是陆地,因县城坐落在五狮山脚,因而又称之为狮城。

这一日,遂安县万年乡,诸多村民一大早起来务农。

然而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本赖以为生的溪流水渠,却没有水源下来,田里的水又少了许多,这让诸多村民震惊不已。

最开始他们猜测,可能是与他们乡有矛盾的隔壁乡在作祟,于是纷纷招呼着去上游看看。

可还未出乡,他们就发现水源居然被人截断,流向了别的田。

“太欺负人了。”

万年乡的乡民们一看水源全都流向了胡永康的田里,他们的田一点都灌溉不到,顿时知道是谁在捣鬼,气得牙痒痒。

“找他去!”

乡民们大怒,不知道谁嚷嚷了一句,群情激愤的乡民们就冲向了胡永康家。

此时胡永康依旧躺在他家宅院大门外的空地上,空地上有颗老树,手里拿着个陶瓷小茶壶,坐在树下悠闲地乘凉,旁边还有丫鬟摇着蒲扇。

远远的管家就看到了怒气冲冲的乡民们,忙不迭过来报信道:“老爹,那群刁民过来了,手里好像还拿着家伙式。”

“让下人们过来,再喊人立马去县里报信。”

胡永康喝了口茶,不慌不忙地说道。

既然在乡里横行霸道,那手底下自然养了帮奴仆家丁打手。

虽然不及乡民人多,但一群愚钝乡民几个敢真动手?打将起来,他一声令下,县里的衙役拿着明晃晃的刀过来,一个个都得老实。

“是。”

管家连忙跑到府门口嚷嚷道:“人都快出来,快出来,快快快,都拿好家伙。”

一声招呼,府里呼啦啦也钻出二三十人来。

接着管家又让一个跑得快的奴仆立即往县里跑,去通知胡永康在县城做典吏的兄弟。

不一会儿的功夫,愤怒的乡民们就已经冲到近前,有人怒声喝问道:“里长,你为何把我们的水源断了?”

“是啊,今天你必须要给咱们一个说法,不然”

“不然你们怎地?”

胡永康从椅子上站起来,冷笑道:“水,是我断的。我家地多,要水也多,所以我断了。今儿个我断一天,明天放一天,后天我再断一天,我是里长,这水分多分少,自然是我说了算。”

见他靠近,又见周围胡家奴仆手拿棍棒虎视眈眈,村民气势一滞,但还是有血性村民怒喝道:“你断了水,那我们用什么?田里的水不够,苗长不起来,我们吃什么?”

早稻二月底三月初种,五月仲夏底或六月季夏初收割,眼下三月末,正是水稻成长的关键时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若是少水缺水,粮食自然要减产。

但胡永康却自有说辞道:“我种的是新稻,还是为你们种的,这新稻用水多,那自然也该我用水多些。尔等明白,这新稻是否能多产粮,还得靠我来分辨。只有真能多产点粮,你们下半年就能换新稻。万一产不了多少粮食,我今年就得颗粒无收。我担多大险,就得要多少水,这个道理你们明白吗?”

一番歪理邪说,把村民们唬得一愣一愣,硬是找不出说辞反驳。

其实胡永康胡说八道想反驳也不难,然而古代乡民认知是非常低的,有点朴素道德观能分辨一下是非就不错了,什么大道理根本不懂。

不过还是有村民慢慢琢磨过味来,大喊道:“不对,那新稻本来就是县里发给我们的,被你夺了去,结果还被你说成帮我们种,何况若是水不够,下半年哪还有什么新稻,饭都吃不饱了。”

“跟他说这个做什么,我们走,去掘了他堆的坝。”

有人招呼一声。

胡永康瞪眼说道:“我看谁敢。”

周围奴仆家丁们顿时手拿木棍隐隐包围了上去。

有胆小乡民一时间往人群后头退。

但也有胆大村民非常愤怒地喊道:“大家不用怕,他胡永康就是想把我们的粮食搞没了,他好拿走我们的地,粮食没了就得饿死,怕他作甚,跟他拼了。”

“拼了!”

有人带头,自然也有人呐喊。

胡永康随即呵斥道:“一群刁民造反了,给我打!”

一声令下,顿时双方扭打在了一起。

乡民们人多,估摸着有七八十人,但年龄不一而足,其中还有一些妇孺,青壮也就四五十左右。

最主要的是摄于胡永康平日淫威,以及他那在县衙当差的兄弟,不少青壮根本不敢动手,一听说要打,立马逃得远远的不敢过来。

反观胡家人却有底气,有胡永康以及他那兄弟撑腰,打起人来十分凶狠,场面迅速呈现一边倒的趋势。

只是被打了一阵,也有人被打怒了,捡起石头砸,抢了木棍反击,庄稼地里的汉子力气大,慢慢地局势竟然被扭转了过来,场面陷入混乱。

眼见自己这边人少要落入下风,胡永康眉头皱起来。

看样子断水源确实惹怒了这群泥腿子,毕竟这是断了人家生计的事,自然要和他拼命。

不过他也不慌。

事儿闹得越大越好,这样他县衙的兄弟才有理由抓人,他才能搞到地。

又过了大概一刻钟,双方都已经见血,虽还没闹出人命,但显然已经差不多。

正在这个时候,远远的就看到十多个人急急忙忙地过来。

“都住手!”

那些人到了现场,立即加入战斗,为首的一脚踹翻一个乡民,亮出明晃晃的刀,喝道:“县衙办案,我看哪个还敢动手!”

胡永康赶忙走过去道:“老三,你可算来了。”

“二哥。”

为首的衙役穿着公服,正是胡永康的亲弟弟胡永健。

明初还没有三班衙役之说,一般县衙有品级的官员也只有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下县连典史都没有,更没有县尉。

而县里负责平日运转的为六房,遂安县只是个下县,没有典史,负责县里衙役管理的就是典吏。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典吏虽然不入品,只是个吏员,却在下县相当于地方公安局长,权力是相当大。

也因此造成了胡永康嚣张跋扈,满脑子都想夺人田地的思想。

此刻见弟弟过来,胡永康有人撑腰,顿时气焰上涨,双手叉腰,指着乡民们道:“老三,你可得管管,这群刁民要造反啊。”

胡永健自然是帮亲不帮理,见此一挥手道:“全抓起来!”

“典吏老爷,你可不能乱抓人,明明是里长堵了我们的水,没了水,苗就长不大,我们吃什么?”

“是啊典吏老爷,里长这是要我们的命。”

乡民们见到胡永健,原本愤怒的头脑也慢慢冷静下来,连忙苦苦求饶。

官字两张口。

人家手里有刀,若给他们定个暴乱的罪名,把他们都杀了都有可能。

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民不与官斗的说法。

但胡永健冷笑道:“既然有人报官,那自然要先押往县衙,是非公论也有县尊老爷处置,你们都一起去便是。”

“些许小事就不劳烦县尊老爷。”

有一年龄大的乡民谄笑说道:“都是乡里乡亲的邻居,有些话在乡里说清楚就行。”

胡永健扫视一圈,看到两边都有打得一头血,却是连哄带骗道:“都打成这样了怎么能算是小事,何况即便不去县衙,也该去县里看看大夫,都随我去一趟吧。大家放心,只要没出人命,县尊老爷不会小题大做,也会秉公处置。”

“算了算了嘛,还要走那么大远,都是皮外伤,在山里采点药,稍微包扎一下就好。”

“是啊,县衙就不必去了吧,到时候还得开堂,岂不是麻烦了县尊。”

“只要把水给我们通开,我们愿意给里长老爷磕头。”

乡民们连连摆手,或者作揖求饶。

县衙是万万不能去的。

这要是去了县衙,是非还不是任由他们定?

而且最主要的是,典吏负责县里的缉捕工作,很多时候,典吏直接会把人抓去牢里。

进了牢房之后,就是一顿毒打,想喊冤,连县尊老爷面都见不到,甚至可能县尊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他们到时候就得被关起来,不过堂。

要么家属花钱来赎,要么被迫签订卖地协议,下场非常惨。

毕竟这些事情可不是乡民们臆想。

元朝灭亡才过去十来年呢,以前县里的地主老爷们就是这么干的。

明朝建立之后,老朱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地主豪强,比如那些因躲避战乱藏起来的地主,战乱结束后回到家乡,他的土地就不归属于他。

还有调查那些开荒者的身份,发现是地主在兼并土地,把土地租给佃户,自己坐享其成,就要论罪。

然后就是迁徙富户至应天府以及凤阳府附近。

最后也是最狠的一招,发动百姓检举告发富户的罪行,给地主富户定罪,再把富户田地分给百姓。

以及自己制造大案,如郭桓案中,全国中产以上破产半数。

老朱通过种种手段,强力打击了明初的地主阶级,让地主阶级势力遭受沉重打击,极大地缓解了自元朝以来的土地兼并情况。

然而十多年后,地主阶级也渐渐卷土重来,招式套路还是以前一样,并且屡试不爽,百姓深受其苦。

因此百姓十分清楚其中利害关系,自然不愿意去县衙成为人家案板上的鱼肉。

可胡家兄弟就是奔着他们的土地去,那肯定早有打算,胡永健冷笑道:“既然有人报了案,那就得过堂,可由不得你们,来人,把他们抓起来,反抗者格杀勿论!”

“典吏老爷好大的官威。”

就在这时,后面人群当中有人越众而出,冷笑说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县尊呢。”

“你是何人?”

胡永健看到后面出来五六人,穿统一制服,身前绣飞鱼,腰垮绣春刀,为首的人背上还背了一杆奇怪的长筒物件。

“锦衣卫驻遂安县小旗王大年,胡永康、胡永健,你们兄弟事发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王大年懒洋洋地说道。

眼下锦衣卫才刚成立不久,也才刚入驻全国,地方上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威名。

因而全国各地锦衣卫们也是积极搜寻情报,查找当地官吏、士绅、百姓违法犯罪的证据,层层上报到中央,以引起重视。

如此一来,锦衣卫在皇帝面前证明自己的价值,在地方上也能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可谓是一箭双雕。

现在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虽然锦衣卫人少,可都是精锐士兵出身,个个底气十足。

听到他们是锦衣卫,胡永健皱起眉头。

他自然也听说了朝廷派锦衣卫入驻各地的事情。

但他并不知道锦衣卫的职权,也不知道锦衣卫是做什么的,因而本能抗拒。

“胡说八道,你们有什么权力拘捕我们?”

胡永健怒道。

他并不惧怕对方。

因为明初的锦衣卫小旗、总棋是没有品级的,只有百户才是正六品。

所以理论上来讲,对方并不是什么大官,也管不到他们。

但王大年却向着西北方的南京拱拱手道:“这是陛下旨意,你想抗旨?”

“我看是你们打着皇爷爷的名号在为非作歹吧。”

胡永健可不信皇帝老子会管到他们这穷乡僻壤来,冷笑道:“待我把你们抓去县衙,县尊自然会处置尔等,上报到皇爷爷那。”

“哦?”

王大年乐道:“看来你们是想拒捕啊。”

“是你们作乱。”

胡永健摆摆手,示意身后的兄弟们把他们几个包围起来。

人先抓了再说,到时候怎么跟县令说,县令怎么上报,那自然有他们的方式。

王大年取下背后的拉栓步枪,瞄准了胡永健。

胡永健一头雾水。

对于地方县衙役来说,别说这种高端步枪,就连火铳都没见过,自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下一秒。

“砰!”

随着一声巨响,胡永健额头出现一个血洞,睁大了眼睛,缓缓倒地。

王大年拉拴退出子弹壳,将枪口瞄准了其余人,淡然道:“锦衣卫办的是皇差,奉的是皇命,拒捕者,杀无赦!”

先斩后奏!

皇权特许。

这就是锦衣卫的办案方式!

从今年起。

锦衣卫的名字,也将响彻在全国各地,让大明无论是百姓还是贪官污吏,闻风丧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