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六百四十六章 出将入相

天策大明 第六百四十六章 出将入相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成化四年五月中旬,京师。

兵部尚书、定襄侯刘君韬率领天策军、京营各部十余万将士凯旋回朝,整个京师都为之震动。

这一天,京师以及附近府县几十万百姓聚集德胜门内外,几乎将官道全部堵死,北镇抚司和六扇门的锦衣卫、捕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维持住秩序,将围观的百姓全部赶到了官道两旁。

此时德胜门周边人声鼎沸,巨大的声音几乎将城楼掀翻,但没过多久就被另一种整齐划一的声音压制了下来,一时间整个德胜门附近聚集 百姓变得鸦雀无声,全都伸长了脖子望着北面。

只见遮天蔽日的旌旗从远处一直延伸到天际,一支杀气凛然、士气高涨的铁甲大军正沿着官道开来,气势如虹。

这一刻,十几万百姓、官民猛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所有人都尽情呐喊着、挥舞着双手,几乎要将自己的全部力气都耗费殆尽。

大明重建了安西都护府,重建了北庭都护府,一举收复了蒙受胡尘近千年的汉家疆土,重建了汉唐天威,让西域胡人彻底匍匐在大明的威严之下,这是何等的荣耀!

此时正在走来的明军将士,在所有人眼中就是大明的英雄,就是大明的擎天柱!

“万胜!”

“将军威武!”

无数欢呼声汇聚在一起,声震九霄!

蜿蜒如龙的明军大阵中,刘君韬率领幕府各部人等策马走在最前方,众人周围便是顶盔掼甲的龙骧军将士,鹰扬军、虎贲军、折冲军、越骑军依次列阵而行,京营各部将士同样结阵跟随,众将士士气高涨,不断对周围欢呼呐喊的家乡父老挥手致意。

很快,凯旋回朝的明军将士便聚集到德胜门外,刘君韬率领各镇总兵官、参将等将领,以及京营各部将士进入城内,天策军各部将士则原地在德胜门外安营扎寨等候朝廷安排,毕竟十几万大军不可能全部进城。

当刘君韬一众率领京营将士进城之后,周围的百姓纷纷上前围观,争先恐后的要一睹天策军将士的英姿,不过天策军各部的军规严苛,这些百姓也只能是在百步之外远远的观望一番。

不过京师的有司官吏则是运送了不少的酒肉补给赶来,犒劳天策军各部将士。

乾清宫。

成化帝满面春风的坐在龙椅上,满朝文武齐聚一堂,纷纷向成化帝贺喜,不少文官都当场吟诗作赋,来记录国朝开疆拓土、创下赫赫武功的事迹。

就在这时,大殿外的太监高声唱道:“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定襄侯刘君韬觐见!”

话音刚落,刚才还人声鼎沸的大殿瞬间就安静了下来,包括成化帝在内的所有人都看向了门口,只见刘君韬身着重甲、昂首挺胸的大步走了进来,走到大殿中央的时候,行礼说道:“臣,刘君韬,觐见陛下,恕臣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成化帝看着一脸风尘的刘君韬,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快步走下龙椅,上前拉起刘君韬的手,说道:“此番出战西域,定襄侯劳苦功高,率领我大明将士浴血奋战、攻灭强敌,真乃国朝柱石!”说完,成化帝不等刘君韬称谢,直接拉着刘君韬走到龙椅跟前,对着满朝文武大声说道:“定襄侯一心为国,为国朝开疆拓土,为华夏建功立业,今日得胜回朝,诸位臣工理应拜谢!”

刘君韬闻言当即心中一惊,正要婉言谢绝,成化帝却笑着说道:“定襄侯不要吃惊,你受得起!”

此时刘君韬虽然神色如常,但心中却已经有些杂乱。

而满朝文武也是有些吃惊,不过还是一同向刘君韬弓身拜谢,刘君韬急忙大礼还谢。

而后,成化帝命刘君韬居百官之首当朝议政,自己便坐回了龙椅。

“此战,我军将士打出了大明的天威,拿回了属于华夏的数万里疆土,朕决定择日祭天,以告慰大明历代先帝!”

“如今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相继建立,定襄侯以及大军各部将士功勋卓著,朕决定重赏全军将士!”

说完,成化帝挥了挥手,旁边的司礼监太监双手捧着一份圣旨,走到众臣前方,高声宣读了起来:

“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定襄侯刘君韬战功卓著,有大功于国,朕心甚慰,今内阁首辅钱大成年老请辞,擢命刘君韬继任内阁首辅一职……”

“擢升刘君韬为天策公,晋封右柱国(最高等武勋)、,加封太子太保……,赏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赏赐京师宅院一套……,龙骧军各部将士各具升迁……”

“擢升太原镇总兵官、上轻车都尉、昭勇将军严虎为上护军(正二品武勋)、龙虎将军(加授正二品武散阶),挂太原镇总兵大印……,鹰扬军各部将士各具升迁……”

“山东镇总兵官张晓军对战荷兰舰队有功,擢升山东镇总兵官张晓军为护军(从二品武勋)、奉国将军(加授从二品武散阶),挂山东镇总兵大印……,陷阵军各部、东平岛海军将士各具升迁……;”

“擢升上轻车都尉、昭勇将军、平阳镇总兵官孙旭为上护军(正二品武勋)、龙虎将军(加授正二品武散阶),挂平阳镇总兵大印……,虎贲军各部将士各具升迁……;”

“擢升上轻车都尉、昭勇将军、泽州镇总兵官陈子平为上护军(正二品武勋)、龙虎将军(加授正二品武散阶),挂泽州镇总兵大印……,越骑军各部将士各具升迁……;”

“擢升上轻车都尉、昭勇将军、潞安镇总兵官高冉为上护军(正二品武勋)、龙虎将军(加授正二品武散阶),挂潞安镇总兵大印……,折冲军各部将士各具升迁……;”

“擢升上轻车都尉、昭勇将军、瀚海镇镇总兵官周宗胜为上护军(正二品武勋)、龙虎将军(加授正二品武散阶),挂瀚海镇总兵大印……,长水军各部将士各具升迁……;”

“山东总督胡德行功勋卓著,即日起撤销山东总督一职,胡德行转任兵部尚书一职,限期一月赶赴京师赴任……”

这一连串的封赏旨意宣读完毕,整个朝堂都鸦雀无声,朝堂上的所有文官都目瞪口呆。

按照成化帝的这份封赏,朝中的武勋势力会急剧扩大,除了刘君韬手下的六大总兵官加封伯爵以外,其余天策军各部参将也都加封了勋阶,一时间朝中武勋人数大增,而且还全都是天策军一系,让刘君韬更是实力大增。

如今刘君韬即将就职内阁首辅,而刘君韬的老部下胡德行升任兵部尚书,也就是说刘君韬的势力已经完全控制住大明的军政大权,刘君韬在如今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滔天!

相应的,如今大明的政局已经是武人居上,完全压制了文官的存在,一扫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武人的微势。

此时,朝堂上的所有文官全都感到悲凉、恐惧,对于自己和大明的未来充满了迷茫。

而刘君韬心中却没有一丝迷茫,如今成化帝如此安排,虽然也有提拔胡德行来牵制自己的意图,但大形势上还是对自己极为有利的。

下一步,刘君韬便准备开始自己全面变法、改造大明的宏伟计划,这将是奠定华夏千年国运的大计划!

刘君韬接过圣旨,在大殿上三叩九拜以谢皇恩,而后便昂首站在了百官之首,此番刘君韬可谓是名正言顺的站在这里,成为大明的百官魁首。

而后,成化帝又慷慨激昂的说了一番话,朝会便进入了下一个议程。

“诸位爱卿,还有奏议的,现在开始上奏!”

此时文武百官还没有完全从成化帝的封赏旨意中回过神来,也没有提前准备好议案,全都面面相觑,并没有人发言。

这时,刘君韬昂首出列,大声说道:“启奏陛下,臣有提案!”

“刘阁老请讲!”

“臣请议为于少保正名!”

话音一落,大殿之中顿时轰响了起来,所有大臣都开始小声议论起来,成化帝也是眉头微皱,但是紧接着便舒展开来,微笑着看向刘君韬。

“陛下!当年瓦剌大军兵临城下,是于少保整军备战击退了鞑虏,有大功于国,臣附议!”

“陛下!于少保忠正刚直,不应该蒙受污名,臣附议!”

“……于少保乃千古名臣……,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满朝文武进皆附议,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

刘君韬和成化帝对此也是有些吃惊,但仔细一想便明白其中缘由。

一者是当年景泰帝的势力已经基本被清除,也就缺少了反对的阻力,而且如今于谦的功绩和为人已经随着天策军的日益强大而广为流传,朝中大臣也没有继续反对的心理动力,所以此议全票通过也是情理之中。

成化帝大声说道:“朕也正有此意,于少保乃是国之柱石,蒙受冤屈实乃无奈之举,朕决议,恢复于少保名誉……”

刘君韬听着成化帝款款而谈,通篇都是在肯定于谦、赞美与前,忽然感到心中涌起一丝悲凉,两行热泪顿时留了下来。

于少保,千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