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皇登基

天策大明 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皇登基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顺八年七月底,京师。

刘君韬在这段时间一直忙于政务和军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经累得脱了像,但同时也增长了不少执政经验。

而太子朱见深则是始终陪伴在天顺帝的身旁,寸步不离。

七月二十八日,天顺帝的病情猛然加剧,最终在太子朱见深的怀里病逝,享年三十七岁,后来葬于昌平镇裕陵,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刘君韬接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兵部衙门处理事务,看着前来报信的太监,刘君韬也是喟然长叹,心中也是很不好受。

明英宗朱祁镇前后两次在位,两次在位时间共计二十二年。这三十七年的人生中,朱祁镇当了七年的太子,十四年 的皇帝,被景泰帝幽禁数年,最后八年又当皇帝。

少年不识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热血,加上从皇位坠落的彷徨与毫无自由的恐慌,最终失而复得的喜悦,而后勤政处事,这样的人生不可谓不复杂,更是让朱祁镇的人生充满了沧桑感。

当刘君韬风尘仆仆的赶到寝宫的时候,只见太子朱见深满脸悲怆的看着龙床,上面的天顺帝已经换好了殓服,周围的太监、宫女全都小声哭泣着。

太子朱见深看了刘君韬一眼,说道:"父皇离世之前对我说: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朕不忍心这样做,所以在朕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殿下如何说?”

"我一定会照办的!"

说到这里,太子朱见深又是痛哭了起来。

刘君韬也是唏嘘不已,英宗的这份遗诏,废除了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他历经磨难之后的灵光一点,也算是英宗的一个大功德吧。

刘君韬看着已经没了气息的英宗,心中也是回荡不已:明英宗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及八年的软禁后,在天顺年间开始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又在自己的帮助下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显现了英主的风采,也算是迷途知返吧。

刘君韬还记得,当年英宗曾对首辅李贤说过他每天的起居情况:"朕早晨拜天、拜祖毕,便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

英宗还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了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就连后世诋毁明朝成瘾的满清,也在编纂《明史》的时候赞曰"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而且刘君韬还知道,都说迁都北京的是永乐大帝,但其实当年永乐大帝建北京于顺天府,只是称为"行在",直到永乐十九年才改北京为京师。

后来洪熙初年,明仁宗欲迁都南京,命北京诸司仍称行在。正统六年八月,宁波知府郑恪请定都京师,改号南京,英宗从之。是年十一月初一日,英宗以宫殿成,大赦天下,正式定北京为京师,罢北京行在之称。在南京的府、部、司、寺、院、局悉冠以南京,改其官印。

直到此时,北京才真正成为大明帝国的首都,一直到甲申国难、满清入侵为止!

“殿下,事已至此,还请殿下向前看,尽早登基,以便稳定人心、震慑朝纲!”

刘君韬轻声说道。

太子朱见深擦干了眼泪,朝着天顺帝的遗体再三叩拜,而后便在刘君韬的陪同下,来到了乾清宫。

此时,满朝文武已经到齐,就等着太子朱见深和刘君韬前来。

“礼部即刻主持先皇国葬事宜……”

“朕的登基大典一切从简……,国葬之后,朕要为先帝守孝一年,禁绝一切享乐之事……”

这些事情都是有惯例在的,有礼部官员掌控,有太子朱见深定夺,刘君韬也就没有去掺和,只是在大殿上静静的听着。

看着太子朱见深不断的下达各种命令、旨意,刘君韬心中暗道:“也许,你能做的比先帝好!”

三天之后,天顺帝葬入裕陵。

十日之后,太子朱见深登基为帝,年号成化,以明年为成化元年,尊明英宗皇后为慈懿皇太后,其生母周氏为皇太后。

此时,刘君韬也是心情大好,不为别的,但就成化犁庭这四个字,就能让人热血沸腾,不过在此之前,刘君韬还要先收复哈密卫、干掉癿加思兰。

而且,刘君韬还想起一件事情:在原本的历史上,成化帝刚即位,就发生了北镇抚司指挥使门达结纳东宫内侍王纶,密谋由翰林侍读学士钱溥取代内阁首辅李贤辅政之事。

而后他们的阴谋被朝臣揭发,成化帝得知后大怒,结果王纶被斩,钱溥被贬,门达因他罪并发,“论斩系狱,没其资巨万”。而与此同时,李贤则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

不过由于刘君韬的到来,门达主动前来投靠,王纶在变乱中被杀,钱溥还是一个侍读学士、默默无名,原本的历史已经改变了方向。

天顺八年九月。

成化帝经过一个多月的主政,已经基本上熟悉了政务、掌控了全局,在这期间,成化帝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仍然称为景泰帝,顿时让满朝文武称赞不已,也收尽了朝臣之心。

对于这一点,刘君韬是打心眼里佩服,成化帝当年被景泰帝囚禁、废黜,甚至生命都收到了威胁,差一点就死掉了,可是如今却可以不计前嫌,恢复景泰帝的帝号,成化帝的心胸可以说是非常让人敬佩的。

而后,在早朝之上,刘君韬也趁机提出平反兵部尚书于谦的冤屈,这一提案,顿时让满朝文武吓了一跳。

于谦的死,可以说是先帝定下的铁案,如果要为于谦翻案的话,那就是说明先帝错了,而且还是大错特错!

成化帝能接受吗?

就在满朝文武等候着成化帝大发雷霆的时候,成化帝却当即批准,命令礼部立即恢复于谦的名誉,并且重修于谦墓,自己也下达诏书善待于谦后人。

这一举动,顿时让满朝文武目瞪口呆,不少朝臣、特别是大殿上的武将纷纷跪拜,称颂成化帝的英明。

当天下朝之后,刘君韬来到于谦的墓前,祭上贡品,说道:“兵宪,我做到了,你的英名将会流传千古!”

天顺八年十月。

成化帝下旨,加封刘君韬为文渊阁大学士,这道圣旨顿时招来满朝文官的反对,不少文官连夜赶到宫门外,向成化帝抗议。

文渊阁大学士一职,自成祖以来便是文官独享,从来没听说过有武人担任。

一些文官甚至叫喊着:“既然武人不让文官涉足军权,那武人凭什么担任文渊阁大学士!”

次日早朝,成化帝便迎来了满朝文官的抗议,朝堂之上声震四野,这可是成化帝登基以来所没有过的事情。

刘君韬没有说话,此时保持沉默才是最好的举措,要不然不管说什么,都会惹来非议。

成化帝毫不惊慌,说道:“出将入相!这四个字难道诸位爱卿没听说过吗?”

“那我等是否也可为将?”

顿时就有大臣反驳成化帝。

成化帝说道:“可以!如果诸位爱卿有定襄侯的本事,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攻必克、战必胜,所向无敌,诸位便皆可为将!如果不能,那诸位最好不要乱说话!”

行军打仗可不是开玩笑,这些文官也只是说说而已、过过嘴瘾,此时便不再纠缠这些,而是纷纷说道:“那定襄侯常年征战,他懂得如何处置政务吗?”

成化帝笑着说道:“这几个月以来,朝中事务不正是定襄侯处置的吗?诸位爱卿以为,定襄侯处置得如何?”

这一问,便将大部分朝臣都问住了,眼见反对声顿时减少,成化帝便当即下旨,众臣也只能干瞪眼。而这道圣旨,便开启了大明武人进入内阁主政的先例!

“这只是第一步!”

刘君韬领旨谢恩之后,在心中暗道:“出将入相!重建汉唐崇文尚武的风采,这只是第一步!从今日起,我便要将大明打造成文武兼备、蓬勃向上的帝国,让华夏永世不衰!”

此后,满朝武人可谓是扬眉吐气,随着刘君韬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在统领千军万马、掌管兵部的同时,还分管政务,可以说大明武人的气势顿时高涨起来,朝中的局势已然从文盛武衰,改为文武相持!

与此同时,朝中文官集团的气势顿时崩泄,不少文臣都感到异常的失落,在见到同朝为官的武将时,再也保持不住之前的那份傲慢,言语之间也多是平等之言。

这种情形正是刘君韬所希望的!

国家之中,凡是武人居上,则国家必生动~乱;文人居上,则国家必定文弱。只有文武相持、崇文尚武才是王道!

而在如今大明还有外敌的情况下,武人自然还要占据上风一些,以便维护华夏安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