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五百二十四章 密谋(二)

天策大明 第五百二十四章 密谋(二)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吴越说完之后,下面的众多商人纷纷赞同,见得到众人肯定,吴越略为谦逊状地停下来,对众人示意,然后眼中闪过一丝阴冷之色:“宁北伯毕竟年轻气盛,处事有欠思虑,做下此等民怨沸腾之举。听闻山西各地士子对将要开征商税皆是义愤填膺,他们将联名向宁北伯进言,并联络山西各处儒学.集体罢~课声讨,以示自己挞伐之意!”

如一声惊雷,在场各商人都是兴奋地交头接耳,士人都行动起来了,这可是好事,作为他们家族之人,也该有所表示了。

范宇贺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直观察各人神情动静,此时他微笑起身,对张永祥拱了拱手,然后对众人道:“诸位,晚辈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见他如此客气,众商贾忙道:“范大掌柜请讲,我等洗耳恭听。”

范宇贺微笑道:“宁北伯大名,晚辈也有所耳闻,其坐镇大同镇城,剿匪屯田、驱逐鞑虏,这是好事。百姓赞许,大伙也可安心买卖,可能是小人怂恿,宁北伯也是一时糊涂,才做下这等天怒人怨之事!”

他继续说道:“饱学士子己然行动,我等商贾也不可落后,为今后山西各地的太平,晚辈提议各商家集体罢~市,以示我等愤慨声讨之意。宁北伯见民情汹涌,定然换然醒悟,以后众掌柜又能安心经营了。”

众人纷纷叫好,皆言范大掌柜果然老成谋略,对他们而言,商人联合罢~市,这可是一个大杀器。

当初在永乐年时,朝廷曾禁止各处铸私钱,结果各处商人联合罢~市,导致货物飞涨,朝廷无奈,其禁遂废。

到了后来,朝廷每每要从商人手上收税时,只要商人一罢~市,朝廷便无可奈何。

此时大明的工商业阶层虽然还不及明末时候骄横,但是也已经显露出桀骜不驯的态势,朝廷内部各级充满了他们的利益代言人。

特别是边镇之地,更依赖这些商人,大明“开中法”败落后,官府改用折色银募兵,支付军饷。

有银子不等于可以吃喝,还需要购买大批的粮食草料。相关粮草料运送,便是由各处商人垄断,如果商人罢~市,各军缺乏粮草,将造成极为浩大的动荡。

学生罢亐课、商人罢~市,这股浩大的声势造出后,定要让那刘君韬吃不了兜着走,后悔当初起了征收商税、清查走私的念头。

张永祥缓缓站起来道:“好,范大掌柜此言甚是在理,我等便选个时日集体罢~市,众商家需同心协力,共度难关。期间任何人不得私自营业,否则将受到行会严惩。望罢~市后宁北伯闻听万民心声,能回头是岸,回头是岸!”

“有宁北伯镇守山西,我等商家还是欢迎的,其部抗击鞋虏,老朽也是钦佩的……”

不说张永祥等人如何谋划罢~市,具体如何执行,此时大同镇城里一处书院内也传出一阵阵愤帆的声音:“商税之害、欺压商人之害,早在永乐年间便己尽显无疑,一货一人,税而又税,腹膏咋髓,夫民不堪其命也…”

“山西之地,地潦民贫,岂能承此敲骨吸髓之盘录?若当如此,定然商困人稀,民生凋零,民怨之祸,就在眼前!”

说话的是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一身儒衫,戴着四方平定巾,长相颇为俊雅,此人便是太原知府吴建的儿子吴远。

只见他风度翩翩不改,站在一大群士子中间,慷慨激昂的大声诉说着,猛然看去还真是一个士子领袖的模样。

现在的吴远过得很不如意,托了父亲的福,在大同镇城儒学谋一教官之职,其实他身为举人,可以外放任某地知县。不过大明现在实缺少,官员多,想谋一实缺哪有那么容易?

他爹身为太原知府想尽办法,只能让吴远耐心等待,可是他持才傲物,在儒学中与同僚相处也不怎么愉快,各人只不过看在他老爹面子上对他客气罢了。

但不论怎么说,吴远是太原知府吴建之子,本身文采出办,在大同镇城士子中还是很有号召力的,近日相同的“危机“也让他们走到一起。

在场士人云集,除了城内各处学正、引导与学生外,还有山西别处的士子,各城卫学中的教官与学生,集亐合了差不多有数百人。

还有大同镇城书院的学正曾术贤,老监生出身,在书院几十年,算是“德高望重”,便是大同知府见了他,也得恭敬称声“曾翁“。

他家族苦心经营,省吃俭用,终于置下数倾良田,还有相关店铺十数家。

曾监生平日就苛待自己,尽量省吃俭用,虽然家业越积越多.却舍不得稽稍奢侈一把。他这样的人,对自已与家人都苛刻,更不愿往外掏钱,听闻宁北伯刘君韬将要征收商税,并且严查边境走私,立时气愤填膺。

吴远一提议,正中其下怀,以他的名望,轻易招集了大同镇城各处的士子们,联合商议对策,在吴远慷慨激昂后,他也颤巍巍地叹息道:“当年永乐皇帝为了远征大漠,几次加征商税,当年的商税之祸,老夫可是还没忘记。千戈载道,祸流四海,非困商,乃困民也。圣人有言,夺民之财,非牛财之道也。生财之道,生之,节之,两端而已。加派之害不过税计,商税之害却以日计。征收商税,乃为夺民之财,此举天怒人怨,大明暗无天日,我山西各地将破坏凋零啊!”

说到这里,他连连咳嗽。

在场各人也是你一言我一语,言辞间皆痛心疾,在场各士人学子,哪家没有开设店铺?山西各处商人,哪家不是他们族人亲眷?刘君韬要征收商税,便是从他们口中夺食,决不答应。

当然,他们中也有诸多贫穷士子,家内没开设什么店铺的,而且刘君韬麾下商部、民部在山西各地设立屯堡、开设各式产业,他们也有意进入谋个职位,心底下认为刘君韬征收商税,跟他们无关。

不过此时“众情激愤”,他们又哪敢开言为刘君韬说话?如果如此,一个斯文败类的评价肯定是免不了的,以后他们不要想在士人中混了。所以他们打定主意两不相帮,吴远提议整个大同镇城、乃至山西一省的士子罢亐课,他们跟在后面便可,决不当出头鸟。

终于,众人一至认定,刘君韬此举乃天怒人怨,不得人心的坏事,他们这些饱读圣贤书的士人学人,朝廷的栋梁之才,有必要以实际行动向刘君韬作出规劝之意,罢亐课!

这将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学生罢亐课,商人罢~市,各界纷纷响应,万众一心,向山西总督、宁北伯刘君韬施压。最后让他收回自己错误的举动,舆然醒悟,回头是岸。从这一天起,山西各地忽然风起云涌,上午起,大同镇城内的店铺开始关闭,所有买卖全部停止。城内百姓惊骇慌乱下,掀起了抢购的风潮,到下午所有店铺全部关闭之前,米的价格己经飙升到四千文一斗。

在恐慌情绪的传染下,大同镇城内诸如布盐茶材各类货物价格也是一路飑升,最后有价无市。

很快的,罢~市风潮蔓延到朔州、山阴县、浑源州、寿阳县、太谷县诸处,乃至太原府城也是如此,各地抢购成风。

各城市面一片萧条,百姓人心惶惶,不知道生了什么事。不但如此,各城街内出现浩浩荡荡的请愿人潮。拦邀各官,向各城的知府、将领等人哭诉,要求制止宁北伯刘君韬的征收商税之举,当然走私的事情,众人是不敢提出来的。

各地街头巷尾挤满了嚎哭的人群,各种匿名榜贴贴得到处都是。如果有官员经过街巷,还遭到人群不断投掷的瓦砾攻击。

当日,大同镇城各处书院相继宣布罢课,上千名学生游行至山西巡抚衙门门前,向山西巡抚请愿,反对宁北伯刘君韬的横征暴敛,与民争利之举。

山西巡抚吴迪荣出来向学生们说话,声称自已非常不赞同宁北伯刘君韬提出的征税之议,定然向朝廷进言,规劝宁北伯放弃此等天怒人怨的想法。

面对各城的罢~市罢课、请愿人潮,天策军各部将领纷纷出面谴责此等扰乱市行、目无官府之举。

特别是鹰扬军参将严虎出面劝解游行人群的时候,被投掷瓦石后,他气血上涌,下令自己的护卫开火射击,双方爆流血冲突。

而山阴县守备王醇德试图阻止人群,同样遭到众人乱投瓦石的待遇,其口鼻流血,他没有严虎的气魄,仓皇逃入守备府邸避祸,狼狈之下,连官靴都丢弃了。

山东东昌府内也有个别的商人试图关闭商铺,组织队伍游行,随后被愤怒的当地百姓殴打,从街头打到街尾,其店铺也被砸毁一空。

成群结队的百姓冲这些商人狂骂:“奸商滚出山东去,敢与宁北伯为敌,就是与我们为敌。”

“日你娘,以后你等想在山东做生意,老子跟你姓!”

此时此刻,山东数百家商贾纷纷放言出来,坚决拥护宁北伯刘君韬,决不做此等扰乱市行的奸商之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