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三百八十三章 商部北上

天策大明 第三百八十三章 商部北上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同知府谢奉和大同镇副总兵薛桐闻言都是来了精神,二人都是抱拳说道:“刘总兵请讲,我等洗耳恭听。”

刘君韬笑着说道;“二位向我兖州镇赊借钱粮,也是用于整顿军备和赈济百姓,二位大人一心为国,本镇十分钦佩。只是这赊借一事还是有些欠考虑,将来二位如何偿还?这可是要让大同镇和大同府背上了巨额债务啊!”

听完之后,谢奉和薛桐都是愣住了,二人以为刘君韬是不想出这笔钱粮,心中很是失落。

薛桐还是不甘心,便说道:“刘总兵,我听说兖州镇的玉山票号可以借贷,实在不行我和谢大人出面,向玉山票号借贷可以吗?”

“哈哈!”

刘君韬闻言大笑了起来,说道:“本镇所说的提议就是玉山票号!”

薛桐和谢奉的心中又是燃起了一丝希望,二人都是打起精神询问起来。

刘君韬便向二人介绍起了玉山票号借贷的相关情况,说道:“二位大人,在玉山票号借贷是需要相应的抵押才可以,咱们大同镇和大同府需要的钱粮数额肯定十分巨大,所以相应的抵押也必须是等价的才可以。”

谢奉惊呼道:“我们要是有相应的抵押,哪里还需要借贷?”

薛桐也是微微摇头,显然是以为这是刘君韬的推辞罢了。

刘君韬见状便解释道:“抵押的种类很多,譬如矿藏、牲畜!这些虽然价值很大,但是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用来赈济百姓、发展军备的,所以二位大人大可用大同境内的矿藏等资源来做抵押,从玉山票号内借贷出钱粮!”

听到这里,谢奉和薛桐对视一眼,二人都是长出一口气,心中暗道:“此事可行!”

接着,谢奉便说道:“刘总兵此话当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好!”

薛桐赶紧接着说道:“那咱们今日便立下文书如何?”

其实在大明朝,是不允许地方官吏、百姓擅自开矿的,只能由朝廷设置专门的官吏机构进行开采。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此时大明私自开矿的官吏、士绅何其众多,对此朝廷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就管不过来。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薛桐、谢奉听到刘君韬提出以大同矿藏作为抵押的时候,才会这般从容,并且迫不及待的要和刘君韬签订文书,生怕刘君韬半途反悔。

刘君韬笑着说道:“好!”

“来人!取纸笔来!”

接着,刘君韬便亲自提笔,和大同知府谢奉、大同镇副总兵薛桐一起,三人共同拟定了一份抵押文书,用大同境内的煤炭、铁矿等矿藏资源作为抵押,向玉山票号借贷白银一百三十万两,粮食四十万石。

而且,这些巨额钱粮只是第一批,接下来玉山票号将会陆续送来四批钱粮,总数将达到四百万两白银、一百七十万石粮食!

当然,这笔巨额的钱粮将会分成两份,大同府分得四成,大同镇分得六成。

文书中规定:大同府和大同镇借贷的这些钱粮都是不用偿还的,只需要允许兖州镇商部是大同境内开设煤矿四处、铁矿五处,以及其余的各类工坊二十七处,并且同意商部在大同境内开设票号的分号等各类生意。

这份文书的有效期限为五年。

对于这份文书,刘君韬和谢奉、薛桐可谓是三方共赢。

刘君韬可以凭借这份借贷文书获得大同境内的煤铁资源,要知道大同可是矿藏资源非常丰富的,在后世可是煤铁基地!

有了这些煤炭、铁矿资源,刘君韬有把握将玉山兵仗局、徐州兵仗局、东平州军械所的产量提升不少,至少可以提升一倍!

而且,幕府商部还可以顺势将生意扩张到大同,并且依次为中心向山西、宣府等地扩张,大大增强商部在大明北方的实力。

而幕府探查部和赞画部也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在大同等地大力发展势力,到时候可以为兖州镇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情报和支持。

而对于薛桐来说,可以凭借这些钱粮在短时间内恢复大同镇各处的城池、堡垒,并且可以立即招募兵丁,将麾下兵马扩充、满员。

并且在这份文书之中,刘君韬还同意加上了一笔“军火”买卖,同意在两年之内分四批,向大同镇贩卖精良鸟铳三千杆,包括子药五万发;铠甲、棉甲各一千领,武钢战车等车辆共计五百辆。

当然这些军备都算在了借贷的钱粮之中,用这些钱粮作价抵扣。

不过有了兖州镇贩卖的这些兵备,薛桐有信心用一、两年的时间,将大同镇兵马重新打造出来,并且让大军的战力远胜之前。

兖州镇兵备的精良和强悍,在此次大战中可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薛桐很是眼馋的。

另外,大同知府谢奉也是满意而归,有了这一大笔钱粮,再加上朝廷拨下的赈济钱粮,大同府完全可以在一年之内将十余万流离失所的百姓安顿下来。

这十余万百姓可以衣食无忧,可以获得医药,可以重建家园。

而且大同府还可以招募人手清理各地大战的痕迹,以避免大战之后爆发瘟疫。

如此一来,朝廷一定会对大同府赞赏有加,身为知府的谢奉也会受到朝廷的重视,这可是一件大大的政绩!

此时,谢奉甚至已经看到大同百姓为自己送来万民伞的情景了。

文书拟定完毕,刘君韬、薛桐、谢奉三人一一在文书上签字画押。

让刘君韬吃惊的是,薛桐和谢奉竟然将各自的大印都随身携带着,显然今天是有备而来的。

之后,薛桐和谢奉便急急忙忙的告辞了,二人都是召集回去整顿人手,准备接收兖州镇的钱粮。

按照文书上的约定,第一批钱粮将在四十天内抵达大同。

随同前来的还有商部的人手,到时候大同镇和大同府必须全力协助兖州镇商部开矿、做生意的各项事宜。

待到薛桐和谢奉急匆匆的离开之后,刘君韬便将刘子安找了过来,将此事说了一下,而后便说道:“立即通知商部唐宇,命其按照文书调集钱粮,万万不可耽误了时间。同时命令唐宇立即调集可靠人手,最好亲自带人北上大同!”

刘子安在一旁奋笔疾书记录着刘君韬的命令,而后问道:“总镇可还有别的命令?”

刘君韬想了一下,说道:“命令军部胡德兴,再调集一千新兵,随同商部调集的钱粮、人手一同北上,全程护送,决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很快,刘子安便拟好了两道命令,交给刘君韬查看无误之后,便由刘君韬亲自盖上了兖州镇总兵官大印,当天便由探查部的探马一路南下,送往了兖州镇城。

没过几天,整个大同城都运动了起来,大同府和大同镇都是开始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大同各地遭了兵灾赶到大同城附近的百姓被安顿了下来,并且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而大同镇各地受损的城池、堡垒也开始了重建、休整。

当然,这些事务消耗的钱粮都是朝廷拨下的,虽然数量有限,但是坚持到兖州镇借到的钱粮运来还是可以的。

此时,刘君韬也是开始想到,现在战事结束,自己也该率部南下回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