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三百五十七章 烽烟大同城(一)

天策大明 第三百五十七章 烽烟大同城(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同镇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城镇,衔接山西镇和宣府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处,素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在战国初已发展为军事重镇,大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奉命率军民增建大同城,使之更为坚固完善。

其城呈正方形,城墙夯筑,外包青砖。城防中马面林立、角楼众多,城墙外面还有壕沟、拦马墙等防御设施,可谓是易守难攻。

自从也先率领二十万铁骑南下以来,大同镇城便开始实行坚壁清野,将城池周边村镇中的百姓、粮草、财物全部集中到了城池之内。

并且在大同镇总兵府的组织下,明军将士还组建了社兵,由官府发给兵器。

这些社兵皆由城内各坊富户、所出,民家有数十金产者出兵一名,或两家出兵一名,百金产者出兵二名,巨商亦然。

每社社兵五十名,择各坊殷实素行生员、乡绅、宗室为长领,由大同镇城内官军中各把总、百总分别统领。

大同镇城内有六十多坊,计得社兵三千余人,分五总社,制旗六十多面,每人给社票一纸,凡腰中系无忧绦带者,皆是大社中人。

而且这些社兵不需粮饷,又尽为城内富家子弟,身强力壮不说,对城外的鞑虏还有着刻骨的仇恨,决不可能内应通敌。

他们没事团练习艺,有事登陴守御,成为大同镇城守卫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

与此同时,大同城内的官府还增加了搭棚救济的力度,并且悬赏的消息传出,凡是社兵、军民斩杀一个瓦剌士兵,便可到城内州府衙门领取五十两白银,于是全城振奋。

不但城内官军和社兵纷纷摩拳擦掌,就连众多的亡命之徒,还有民间百姓,也都是自发的携带弓矢刀枪登城守卫,一时间大同镇城内气势高涨。

没过多久,也先便率领二十万瓦剌大军扫清了大同镇城北面的大多数堡垒、据点,瓦剌大军的前锋己到城下!

只见三万瓦剌大军步骑交加,将近两万人的瓦剌铁骑徘徊在城北的“拦马墙”之外,一万多瓦剌步兵则是于拦马墙外曳枝场尘,作疑兵之状,以便让城内军民惊疑不定,不知他们来了多少人。

同时瓦剌的哨马不断游移,甚至作逼迫大同镇城第一道防线“拦马墙”内守军之态,惹来明军将士一阵阵慌乱,毕竟此时城内的守军兵力不多,就算是加上三千多社兵,也只有三万之数,剩下的兵马都已经随同大同镇总兵官一起被瓦剌围歼了!

这些瓦剌前锋在城外耀武扬威一番之后,便于城北十五里外扎营,并且开始赶制攻城的各种器械。

四天之后,也先率领瓦剌主力大军来到,只见二十万瓦剌铁骑浩浩荡荡,军马连绵近百里。

如果从高空看下去,从大同镇北面的数条官道上,尽是戴着毡帽、身穿布甲、铠甲的鞑虏海洋,滚滚有若燎原之火。

“这鞑虏兵马也太多了些……”

此时,城外密密麻麻的瓦剌大军有如蝗虫一般,他们黑压压的先铺满了大同镇城北面的平川之地,接着这股浪流又蔓延到城南、城西、城东……,直到将大同镇城团团包围,并且占据了城外所有的战略要地。

以瓦剌大军一队人马一杆战旗来算,随便一数,就是几万杆旗帜。

这还不算随军而来的羊群、负责后勤的部落妇孺,都算下来的话,此番也先挥师南下,率领的人力几乎有三十万之多!

此时,负责城防的大同镇副总兵薛桐脸色有些难看,蚁多咬死象,大同镇城内虽说连上社兵有近三万人,不过瓦剌的兵马实在是太多了。

感受这扑面而来的压力,北城墙上的明军将士和社兵都是脸色苍白,就连副总兵薛桐也是紧抿着嘴,双拳紧握,牙关紧紧咬着。

不过,大同镇的明军将士毕竟是九边精锐,他们常年和瓦剌大军打生打死,此时就算是瓦剌大军人多势众,但凭借着大同镇城的坚固,众将士也是虽惊不乱。

此时,城外的瓦剌大军主力刚刚赶到,正在扎营休整,一时半会还不会进攻,所以大同镇副总兵薛桐便带着一队亲兵在城墙上巡视起来。

城池早己作好了作战的准备,城墙上满是三三两两的军士,有明军将士,也有众多的社兵,甚至是自发登城的百姓、豪杰。

其中当属明军营兵装备最好,每人都有对襟棉甲与罩甲,余者社兵不过戴着红笠军帽,青衣战裙外披个褡护,衣甲都颇为破烂。

当然,这些将士的兵备与兖州镇将士比起来,还是寒酸了不少,根本没有可比性。

这一天,也先并没有着急攻城,而是在大同镇城外扎下了一大片巨大的营垒,几乎将大同镇城对外的主要道路全部切断了。

到了入夜时分,大同镇城的城头上燃起了一个个火堆,火堆旁三五成群,围坐满了烤火的将士、社兵。

不过眼看瓦剌大军来到,不少的守军将士皆是拥到城头紧张的向外眺望,十分担心瓦剌兵马会趁着夜色开始攻城。

此时,副总兵薛桐一路巡视过去,城头上的众将士纷纷向其施礼。

薛桐看着众将士都是紧张不已,便对一个士卒说道:“兄弟们,鞑虏大军来了,你怕不怕?”

那士卒怪叫道:“怕个球,大不了脑袋掉了碗大一个疤,鞑子来了正好,开打之后杀一个鞑子,就有五十两赏银。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够我享用几个月了。”

话音刚落,周边的众将士便一片哄笑,薛桐见状也是微笑道:“军心可用。”

巡视一番之后,薛桐便回到关内的部署里,看着案桌上的舆图,薛桐便陷入了沉思:“看眼下这情形,鞑子攻城战策便是四面齐攻,肯定是想要趁着朝廷援兵赶到之前拿下大同镇城。不过若是我军得力,鞑子虽拥兵二十万众,以大同镇城的险要,想要坚守下去也不是不可能之事。更何况,大同镇城四处城门外还各有一座小的关城,更是易守难攻。”

如果从天空看下去,大同镇城巨大的城池外,主城居中,又有东、西、南、北四关分布四面,与核心互为犄角,易守难攻。

所谓四关,便是关城,一般为竖立的长方形状,说白了就是四座,都是对着四面城门方向,以城门道路与大城相连,距离一般是两里之内,甚至只有百步左右。

便如山西汾州古城便有四个关城,主城与各个关城相距都只有一百多步。而且四个关城很大,特别是东关,基本与主城一般大,两城城墙相隔不过一百多步,余下中间一条狭长的地带。想进攻汾州主城东门,不但兵力展不开,甚至还要冒着两面城墙火力夹击,死伤惨重的危险。

大同镇城同样如此,东关、西关、南关、北关护卫着大城,各个关城同样有瓮城、护城河,壕沟。

再加上关城和主城外围都有“拦马墙”、壕沟,可以说环绕大同镇城形成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相互间的支援也非常便利。

如果守军得力,以大同镇城主城与四关的坚固,也先所部想攻破大同镇城,其实是非常艰难的。

不过,副总兵薛桐还是摇了摇头,说道:“此番营兵主力都是集中在北关和主城北城墙一带,所以除北关外,余者三关战情,皆要做最坏的打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