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三百四十五章 儒以文乱法

天策大明 第三百四十五章 儒以文乱法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几天之后,兵部尚书于谦在家中正在看着刘君韬和南直隶大佬之间冲突的最新情况,毕竟双方的冲突是这次朝野争议的爆发点,于谦还是对事态的发展很是关注的。

得知南直隶的诸多豪商大佬中,剩下的于家、田家、曹家都是被刘君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刘君韬麾下玉山镇的商货,以及山东各地商人的商货都是在南直隶和江南各省颇受欢迎,不但深受各地百姓和小商贩的喜爱,而且将江南各地的同类商货大部挤出了市场,已经将江南各地大商人打压得苦不堪言。

于谦见状也是不禁啧啧称奇:“真是没想到,刘君韬这个兖州镇总兵官不但带兵打仗是一把好手,就连做生意也是做得有声有色,刚刚崛起数年之久,能有多少实力,竟然可以压着那些传承了几十、数百年的江南豪商猛打,真是不简单啊!”

由此,于谦心中对刘君韬的评价也是更进了一步,将其从一个武将,评价为一个奇才!

就在于谦感叹的时候,一个下人走了进来,行礼说道:“启禀老爷,兖州镇总兵官刘君韬派人送来了一封奏折,说是请老爷代为呈奏朝廷,还请老爷过目!”

于谦闻言连忙将书信接了过来,屏退了下人之后,便有些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末将听闻近日朝中动荡,心中倍感焦虑、夙夜难寐。如今国朝初定、九边才稳,正是文武齐心巩固国本之时,可朝中心怀叵测之人却一心争权夺利,不顾国家安危,此乃祸国殃民之举!”

“末将不才,也常看史书:昔日我华夏汉唐之盛、举世无双,两代文臣武将无不齐心协力、共商国是,彼时不论文官、武将,皆有崇文尚武之精神、出将入相之才略,居庙堂则各司其职,处地方则尽力本份,故此国家才可文盛武强、社稷鼎盛!”

“转而到了两宋之时,国家崇尚文治而荒废武备,朝中文官专权而骄横,朝中武将卑微而无能,每逢战事皆是以文御武,大军行止临阵皆由文官专断,是此终两宋之世,备受鞑虏之侵扰,不复汉唐之盛况!此乃以文御武之下场,我朝岂可重蹈覆辙!”

“及至洪武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我大明始终崇尚武备。先有洪武皇帝北击残元于草原,后有永乐皇帝五征鞑虏于漠北,可见国朝武力之强盛,将士之铁血!唯有国朝武力强盛、将士铁血,我华夏才可固若金汤!”

“而今,朝中奸邪小人竟然以土木堡一战之败,便彻底否定国朝崇文尚武之国策,于朝堂之上纠集群臣争权夺利,极尽打压武将、争夺军权之实,企图重现两宋以文御武之策,此乃亡国之举、殃民之议!”

“朝中文武分途,理应各司其职,文官掌管民事,以安百姓,武将主掌征伐,以壮国威,此乃天命,岂可擅改!朝中妄议此制者,实乃国贼罕见,末将斗胆请杀之!杀之,则国家可安;杀之,则百姓可安!”

于谦看完刘君韬这封信之后,只觉得自己心中涌起了滚滚热血,只觉得浑身充满了无穷的战意。

刘君韬只是一镇总兵,都有胆子上奏折痛斥那些争权夺利之辈,自己这个兵部尚书岂能无所作为!

于是在第二天早朝之际,于谦便将刘君韬的这份奏折当堂诵读了一遍,而后便呈给了景泰帝。

而后,于谦便在朝堂之上大声斥责争夺权柄的文官,并且引经据典的说明了文官武将各安其职的重要性,还特意将刘君韬奏折中提到的汉唐和两宋的例子说了一下,主张众朝臣将议论的焦点重新放在兖州总兵府和南直隶豪商之间的争斗上,不要在文武权柄上再做争论了。

“古人有言:儒以文乱法!权柄应如何归属,朝廷自有法度,岂能由尔等肆意撺掇!”

“就连一个地方总兵都能看明白的道理,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文官大臣,竟然信口雌黄,散布歪理邪说,真是岂有此理!”

面对于谦的痛斥,朝中的文官却是丝毫不予理会,根本没有将议论的焦点转回到刘君韬和南直隶豪商之间的打算。

这些文官不但纷纷对于谦展开反击,而且还当堂弹劾兖州府总兵刘君韬,斥责其妄议朝政,甚至指责刘君韬的奏折是在威胁朝廷,应立即派出锦衣卫将其逮捕入京。

“哼!妄议朝政?大明律可没有任何一条规定,总兵官不能上折子!难道说,诸位大人的话比大明律还要大!”

于谦一句话便将那些文官噎得说不出话来,不过这些文官都是吵架的高手,眼见此路不通,便立刻转变了角度,紧接着便开始在刘君韬的奏折中挑肥拣瘦、鸡蛋里挑骨头,甚至是断章取义,极尽胡搅蛮缠之能事。

转眼之间,朝堂上便再度陷入了争吵之中,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几个武官见到那些文臣强词夺理,气得要当堂将其暴打一通。

那些文官见状索性直接躺在了地上,大呼“斯文扫地”,一时间朝堂之上变得混乱不堪。

与往日不同的是,今天兵部尚书于谦也是战意昂扬,和众武官一起据理力争,丝毫不退让,不断斥责争权之文官。

与此同时,景泰帝没有理会朝堂上的乱象,而是在巨大的争吵声中仔细看了一遍刘君韬的奏折,心中不由十分震惊。

景泰帝也是没想到刘君韬区区一介武夫,竟然会有这样的文采和见识。

“看来,这个刘君韬还真是一个人才啊!”

景泰帝又想起之前北京保卫战的时候,刘君韬率兵两万八千屡战屡捷,先后几战皆胜重创了瓦剌大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心中对刘君韬的评价也是高了几分。

“如此一个能文能武、见识高深的臣属,朕还是要保护一下的,不能让那些文官乱咬了,要让这个刘君韬对朕感恩戴德。如此一来,那刘君韬日后不但可以为大明效力,也可以为朕尽忠!”

景泰帝想到这里,正好听到大殿上的文官再次弹劾刘君韬,斥责其骄躁不法、干扰朝政,于是便开口说道;“兖州镇总兵官刘君韬虽然有些小的过失,但也是我大明的忠臣,是朕的良将!诸位爱卿就事论事便好,不必将刘总兵牵扯进来!”

景泰帝的这番话刚一说完,原本还热闹非凡的大殿上顿时鸦雀无声。

众文官都是互相看了看,好像都明白了什么。

于谦也是疑惑的看了看景泰帝,不明白一直不发表见解的景泰帝,为什么突然维护了刘君韬一下。

不过这段小插曲并不影响朝中文官的热情,转眼之间朝堂上的争吵便再度响起。

不过这一次,大殿上的文官将全部的火力都对准了兵部尚书于谦,以及朝中的众多武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