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 第333章 各方云动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第333章 各方云动

作者:岁月如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

站在秦国的高度,对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而言,任何足以天翻地覆的变化,都已经不足以令他们动容。

这也是他先后接触了冯去疾,李斯,蒙毅这些人之后发现的一个规律。

无论秦国发生多大的事情,这些人总能够忽略掉这些事情去处理一件很简单,很轻松的事情,而后似乎会以乱七八糟很多事来忘记这个影响非常严重的事情。

他试着学了,非常有效果。

如果让他来总结,这纯粹就是一个拖字诀,将大事稍微往后拖一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就在这拖延之中,会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

并非不去处理,恰恰相反的是,一件大事勐然爆发的时候,一个人所有的情绪都会全部注入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决定,一定是冲动的,不成熟的。

所以现在他在处理大多数问题的时候,都会在决策之前,先去处理另一件小事,而这个小事,一定是简单且轻松能够解决的。

这样的习惯漫延在整个三公九卿之内,也包括王贲。

他明白此时王贲莫名其妙的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不过是宽心之言罢了。

秦***威浩荡这是不争的事实,曾经他表达过对秦***事的不满也是事实,王贲身为目前秦***事上最高的领袖级人物,要对秦国数以百万的将士负责也是事实。

所以。

在这样的场合之中,王贲提及这些也就合情合理了。

王贲想要消除他对秦国兵家之间的隔阂。

「朕自是知晓兵法一事,国尉王在薨前,也曾将毕生之兵书交于朕,朕略有翻看,深明兵家要义。」嬴城客客气气的回道:

「而我秦国素以军事强国,此为根本,一心保家卫国的将士,朕是绝不会亏待的。」

自然。

这也是他的宽心之言。

「陛下,该出发了。」

而就在交谈之中,西阙登台上前禀报。

嬴城抬头凝望而去。

只见雍城军,戍卫营已经先行开拔,卫尉府府兵随天子驾,中尉府府兵断后。

东营之中并没有虎贲营,商酌之下,还是决定让虎贲营暂留咸阳休息一日,养精蓄锐,明日再开拔前往骊邑,虎贲营是骑兵,行军速度要携带辎重大军要快很多。

而此次征讨叛逆的大军,会在明日傍晚抵达骊邑城。

骊邑城如今已经被叛逆占领,骊邑守将庞盘想要誓死守住城门让前来支援的蒙真平定骊邑之乱,但在蒙真抵达骊邑之前,骊邑叛军发疯的勐攻,庞盘誓死未退,死在了城门口。

而骊山营守将蒙真见城门已失,不仅没有攻城,反而命令前去支援骊邑城的三万兵马撤回骊山营,彻底切断骊山营与骊邑城的联系。

这样的事情放在其他朝代,弹劾蒙真的奏折会比雪花还要多。

但在秦国,不仅没有,反而朝中大臣多有称赞蒙真临断而诀,保住了骊山。

这并非是蒙真出自大秦四贵之一的蒙氏家族,党羽众多,没有人敢弹劾。

而是因为。

相比起骊邑城的十万刑徒工匠,骊山营更为重要职责是驻守修建始皇陵的刑徒工匠。

十万与四十万,必取其重。

也因此。

蒙真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在知晓平定骊邑城无法迅速平定后,第一时间撤回骊山营防止骊山刑徒跟着一起谋反。

至于骊邑城该如何平定,就看朝廷的了。

「出发!」

嬴城骑在一匹出自宫廷养马司的红棕色秦马马背上

秦马是对陇西马的称谓,因为陇西为秦国提供数之不尽的战马而得名秦马。

若是更好听一点,便是凉州马。

「诺!」西阙闻言,也是迅速下令道:「传令,全军开拔!」

顿时。

被拉的修长的卫尉府府兵队伍,开始从最前边缓慢的开拔。

嬴城所在的地方被团团包围,不允许任何人擅自进入。

而就在嬴城御驾亲征骊邑之际。

武关。

王戍,辛胜二人终究是一声叹息的盯着关外横陈在关外紧密有序的东郡兵。

「六公子,你可是要想清楚,若是今日攻打武关,那么不止是你,连同这些信重于你的将士,此生都将背上叛国谋反之名。」

「六公子真的想清楚了,要谋反吗?」

王戍扯着嗓子对着关外叩关的嬴显劝道:

「陛下已经下旨,封你为温王,现在交出兵权,休止兵戈,还来得及。」

「身为大秦统帅,我更不希望见到兄弟相残,昔日同为袍泽的兄弟在战场上生死相杀。」

王戍表示很无奈,嬴显在东郡经营六年之久,东郡兵各个将领尽是嬴显亲信,而嬴显铁了心要进关前往咸阳,而他接到的军令,是解除嬴显东郡驻守将身份,绝不让嬴显带兵进武关。

「什么陛下,父皇生死未卜,秦国危在旦夕,你等身为我秦国将领,却听信权臣之言,任由女干逆祸国。」然而,城外嬴显愤怒的怒斥道:

「王将军,辛将军,你等都是父皇信重的将领,此时更应该匡扶正统,岂能任由女干逆之人掌控朝堂,听之任之。」

「什么封王,嬴城不过子侄而已,纵有监国身份,但哪里来的资格封诸公子为王?」

辛胜眉头一锁,面色严肃的道:「本将军只此一问六公子,你奉的是谁的命令,擅自调东郡兵马连跨二郡,陈兵至武关之外?」

「今日,你若拿出始皇陛下调令,命你入关戍守咸阳,本将军不会为难六公子半分,自当开关请六公子带东郡兵马过武关。」

「但倘若六公子拿不出,无论你以何理由入关,此关,除非六公子带兵踏着我辛胜的尸体过去,若不然,休想踏过武关一步。」

「当然,若是六公子想要入关前往咸阳,另当别论。」

王戍听到辛胜的言论,也是忍不住的眉头一皱,心思难明起来。

辛胜这话的意思明确的不能再明确了。

即便是现在二世帝奉始皇陛下遗命登基继位,但于辛胜而言,还是始皇帝之令大过二世帝之令。

而真正让他心中一丝担忧的是。

万一嬴显拿出伪造始皇诏书,甚至真的奉旨而来,他该如何。

若是在二世帝与始皇帝之间选择,他选择二世帝。

「嬴显,我大秦缝此大难,你却在此时带兵进犯武关,究竟是何居心。」不由,王戍拍着城墙,怒视着城外的嬴显,震声道:「而且,匈奴行太行山秘密南下,进犯关中,而你恰在此时兵进淮阳,屯兵等待时机。」

「先皇在陇西遇刺,而你,又在此时缓慢行军前来武关。」

「先皇回到咸阳,而你,这时机把握的未免也太好了,恰在此时陈兵武关外。」

「你嬴显好一个忠军报国,戍卫咸阳,抵御匈奴,安定关中,先皇信重的好儿子,就是如此密谋算计先皇,如今秦国大乱,你嬴显敢对列祖列宗发誓,与没有半分干系吗?」

被先后质问。

城下的嬴显虽怒,但还是怒道:「王戍,你休要给本殿下身上泼脏水,本殿下只是前来戍卫咸阳,却遭逢我秦国如此变故,此时,正是

秦国需要本殿下之时……」

嬴显还要继续劝说,可就在此时,一声崩弦之声惊鸣,嬴显身旁一名将士惊叫道:「殿下小心,冷箭!」

嬴显也是处变不惊,眼疾手快,挣的一声拔剑而出,一剑横挡,挡飞了直射他面门的冷箭。

「王戍,你***的!」嬴显睚眦目裂盯着城头突然持弓偷袭的王戍惊怒道:「你胆敢对本殿下放冷箭刺杀。」

「哈哈哈,不愧是诸公子为数不多的武将,好本事。」城头之上的王戍虽大笑,却眸光冷射的怒斥道:「既然你嬴显已经犯上作乱,试图谋权篡位,本将军难道要与你决斗不成。」

「全军听令,给本将军射杀叛贼嬴显,生死不论。」

王戍冷漠的下令。

瞬间。

城头之上,稀疏的响起了箭鸣声。

只见王戍带着的亲信,突然间对着城外一顿勐射。

箭羽虽稀疏,却一个个精准无比,瞄着嬴显所在一顿爆射。

旁边的辛胜眉头一皱,瞥了一眼王戍。

嬴显明显没有立刻攻城的打算,想要不费一兵一卒就过武关去咸阳。

这正合他的意思,只要咸阳那边没有大乱,其实,嬴显是可以劝降的。

但是。

现在王戍贸然攻击,这势必惹怒嬴显,逼着嬴显进攻武关。

甚至说。

王戍从未想过要接手东郡兵马,让嬴显回都述职,就是想要让嬴显谋反攻打武关,如此,才能名正言顺的剿灭。

果不如辛胜所想。

嬴显被突袭,眼看着在稀疏箭羽中周边将士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勃然大怒,吼道:「王戍,你找死。」

「给本殿下进攻,踏破武关,活捉武关,为死去的兄弟报仇雪恨。」

嬴显迅速的撤退。

然而,就在这撤退之中,阵阵的号角声「呜呜呜」的响起。

「轰隆!」

投石车从东郡兵马营中爆射而出,砸在了武关城墙之上。

一辆巨型的撞车也被东郡兵马推出了军阵之中,伙同着大规模的登云梯,数万兵马铺天盖地的攻打武关而来。

同时,数之不尽的箭羽也从东郡兵马军阵中爆射而出,密密麻麻的冲向了城头。

「嬴显反了,犯上作乱,举兵谋反,攻打武关了!」

见此情景,王戍平静的看着辛胜道:「辛将军还在等什么,要等着嬴显攻破武关,一路杀向咸阳吗?」

辛胜面色一寒,冷哼道:「如此行为,王将军就不怕始皇陛下心寒吗?」

王戍在乱石轰鸣中,纹丝不动,只轻轻的靠近了辛胜,低声道:「现在的秦国君王,是二世帝陛下。」

说着,王戍大手一挥,拔剑而出,剑指城下,吼道:

「今日,我王戍誓死守卫武关,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绝不让叛贼嬴显跨过武关一步。」

「本将军只下一道军令,破燕营听令,平灭乱贼嬴显,降者不杀。」

说罢。

王戍站在城楼最高处,毅然独立。

闻听。

城楼上破燕营各个校尉将领,紧张的看向辛胜。

辛胜似在此时在做着极其艰难的抉择,目光紧锁的凝视着王戍,许久,辛胜沉声道:「破燕营听令,放箭,斩灭叛贼嬴显,守城。」

瞬间。

随着辛胜一声令下,城头之上,密密麻麻的箭羽爆射而起,向着城下进攻的东郡兵马铺天盖地的覆射而去。

战争,自此时开始。

「呼!」见此,王戍长松了一

口气。

自此之后,破燕营,唯二世帝令从,即便是始皇帝活过来,也会选择二世帝。

他很清楚。

始皇帝在军中威信无人能及,二世帝继位后想要如臂使指的掌握秦国兵马,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

而现在。

令破燕营听令,剿灭嬴显便是一个机会。

他不在乎嬴显到底想要做什么,但嬴显掌握近六万兵马要去咸阳,对二世帝的皇位,自始至终都是巨大的威胁。

唯有,斩杀嬴显及亲信,将东郡兵马收拢,才能是解决了嬴显这个麻烦。

武关的战争,开始了!

而此时。

临晋道,夏阳。

杨端和沉默不语的雄视着前方的河东沃野。

黄河从陇西北走,滋润了河套后,被吕梁山阻挡顺着吕梁山地势一路南下,最终在中条山被秦岭挡住了南下脚步,顺着地势向东而行,滋润了济北。

而这。

临晋道,便是据吕梁山形成的一条驰道,也是防线。

黄河以西称之为河西,黄河以东称之为河东,吕梁山中黄河是大峡谷,两侧均是断崖绝壁,犹如刀噼斧削,直到末尾夏阳,山势虽平缓,但因地势原因,水流湍急的冲刷着河道,且因地势之原因,东侧地势高,西侧地势低,黄河水患也多由西侧出。

但是,想要让黄河之水倒灌河东,也并非不可行。

在河东的汾水之南,祁水之北,形成了一片如关中平原的地方,此处地势明显偏低。

而如果。

在河东濮阳县,掘开黄河东侧的与蒲阳谷一山之隔的大石山,那么黄河就会改道再向东偏移,顺着蒲阳谷一路灌入北屈城所在河谷平原,在其上肆虐后最终汇入祁水,下有中条山,挡住后再顺着祁水道,在蒲坂县汇重归黄河,之后,黄河流向并不会被改变。

而现在。

匈奴兵马在突破太原郡的灵石之后进入河东郡,正在汾水东侧顺着河谷平原,一路驰骋而来。

如果。

倘若。

在平阳城拦住匈奴兵马过汾水,在左邑城拦住匈奴兵马前往太行陉,再以诱敌深入之策,以刑徒军为诱饵。

便能让匈奴兵马顺利的进入河谷平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