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 第332章 全军开拔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第332章 全军开拔

作者:岁月如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清晨本应是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万物欢喜的开始。

然而。

此时的咸阳城,却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

相比起宫廷的变化,于咸阳而言,却更加的剧烈和轰动。

「始皇陛下卧病在床,将皇位传给监国了?」

「监国继位了?」

「天哪,始皇陛下在陇西遇刺驾崩了?」

「嫡长孙嬴城得始皇传位诏书,于昨日正式登基为帝,秦国新皇继位了?」

「二世帝继位,改年号为新华,此后,以新华元年计。」

「我就知道,始皇帝从陇西归来后,没有露面,反而戍卫营封锁咸阳城,宫门紧闭,这一定是出了大问题!」

「听说骊邑城刑徒杀死守城将士,举城反叛,声势浩大,天哪,骊邑距离咸阳不过百里,这些刑徒哪里来的胆量反叛。」

「最近的关中太乱了,到处都是烽火。」

……

咸阳的大街小巷,一夜之间传荡起了无数的流言。

在人潮人涌之中流传。

然而。

就在这流传之中。

在咸阳的宣传司宣传员们,书生模样,文质彬彬的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道:「此事大体的经过其实是这样的。」

「大概在十几天前吧,陛下在陇西通渭的通渭宫宴请乌氏部落,遭遇防不胜防的魔音刺杀,不幸中招,但有大秦国运庇护,陛下在昏迷中醒了过来。

自知时日无多,便立下传位诏书,诏书曰:「朕诀,传位于嫡长孙嬴城,朕亡,顺天继位。」,御史大夫蒙毅历经千难,并在虎贲营的护送下,终是将始皇帝护送回都城。

然而,陛下已经无法理政,又逢匈奴袭来,骊邑叛乱,于此危难之际,监国与文武百官决定,登基继位,安定天下。」

「逢此为难之际,我秦人定当竭诚相待,勠力同心,同心同德,一起度过这危难之时。」

「而此次,当今陛下也决定,御驾亲征骊邑之乱,胆敢犯上作乱者,零容忍,什么是零容忍,只要是犯上作乱谋逆的人,就绝不轻饶。」

瓜太多了。

反而是一件好事。

此时。

一件又一件的放在任何时候都是足以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在此时一夜之间铺天盖地的爆发开来。

反而。

流言只成为了流言。

然而。

这仅仅是开始。

经过一夜的酝酿。

一道亢长的旨意在东城门告示栏处当场宣布了出来。

而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嬴城继位昭告天下的诏书。

而后,二十四王封王的旨意也一同昭告天下。

大大小小的事情一次性宣布了十几件。

令过往的百姓目不暇接,耳不中听。

此时此刻,咸阳城酒肆饭馆街道等各大场所之中,所有人都在紧锣密鼓吃瓜。

而这。

不止在咸阳百姓之中流传。

各个达官贵人们的府邸之中,上到贵妇们,下到奴仆,都在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流言。

而作为唯一的合法机构,朝廷。

不仅没有阻止流言的传播,反而在朝廷宣传司的加持之下,以更加疯狂的姿态进行着流传,已经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始皇驾崩。

监国登基。

公子封王。

御驾亲征。

匈奴来袭。

刑徒叛乱。

嬴显

反叛。

……

此刻。

流传什么样的流言都不为过。

而这。

终究要达到一个目的。

天下人都要知道,大秦嫡长孙嬴城,合法的继承大统,登基为帝。

纵然。

流言疯传之中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但该流传的,必须要流传。

「竟然变成了这般!」

而此刻,在成百上千的房屋之中,听闻消息之人悄然汇聚,认真探听,感慨出如此一番话。

至于在此时究竟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即便是监视的再紧密,也无法知晓每一个人的真实想法。

但是。

对秦国,对朝廷,对嬴城来说。

此时不管流言在民间如何传播,都必须要解决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平定骊邑之乱。

平定匈奴之乱。

平定嬴显之乱。

此三乱,成为了如今笼罩秦国之上的阴影,如一柄利剑悬在秦国的头顶,随时都有可能噼的秦国晕头转向。

通通通!

咸阳东城外战鼓声越发的浓烈。

卫尉府令西阙带着卫尉将士出现在了东郊戍卫四营的营地,亦可称之为东营,所带皆是大秦锐士,其中不乏先登之士。

卫尉负责皇宫守卫,并没有招募兵源之说,所出皆是秦国众多驻守营的精锐将士。

战斗力非同一般。

而卫尉府府令西阙,也并非酒囊饭袋,乃是万军之中杀出来的勐将。

更是老秦人西族之后,始皇帝将守卫皇宫的重任交给西阙,可见一斑。

虽说。

秦国昔日孟西白三族已今非昔比。

但是。

此三族在秦国依旧是不可被撼动的勋贵之家,且其成员更加的繁重,是只比宗室,王氏这种根深蒂固的宗族稍微一点的庞大宗族。

通通通!

阵阵的战鼓声彻响。

中尉府府兵也从咸阳城来到了东营营地。

中尉府的战斗力基本没有什么体现,具体战斗力如何无人知晓。

但秦国好战,无论是统兵将领还是将士,均是善战杀伐之人,无一例外,皆经历过生死搏杀。

尤其是。

在备战训练一事上,只要与军事挂钩,没有哪个将敢荒废军事。

即便是中尉府府兵再不济,也要比刑徒军训练几个月要强。

而紧跟着。

嬴天率领着三万雍城守卫军来到了东营。

两相对比。

是能非常明显的看到差距的。

卫尉府府兵,全身着甲,且统一为黑色,这种黑甲有三十二斤重,没有半分掺假,清一色的上身一整套的带肩黑铁甲,不管是后背还是胸前亦或者肩头,均由一块又一块如鱼鳞般的铁片缝合而成。

【鉴于大环境如此,

因为素黑之色,这才被称之为黑甲,卫尉府府兵也被称之为黑甲卫。

黑甲卫一枝独秀,天下独一份,绝无复刻的可能。

甚至有传言,一副黑甲被卖到一镒金的价格,但天下无人敢贩卖黑甲。

在这个时代,炼铁技术掌握着皇家之手,还没有大面积的炼铁普及,至于究竟成本如何,连宫廷冶炼司都没有统计过。

全都是原材料打造。

而这。

与中尉府府兵

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尉府府兵穿着铠甲,虽说是铠甲,但是多数由皮革打造而成,只有前胸片,后胸片,腹甲片,肩甲片,颈甲片,腰夹片等结构缝合而成。

除了各个将军校尉,其他将士,并没有臂甲和腿甲等。

相对来说,造价要低很多。

而到了戍卫营。

甲就变得更加的普通了起来。

亦或者可称之为草皮甲,是一种由干草或者稻草编织而成,在相接部位用皮革相连,用到的也是更为普通的铜片以作关键部位遮挡。

但是。

在这里,雍城守卫军就显得尤为突出。

因为不能以黑甲为色,故而雍城守卫军用了比黑甲更加亮一点的青黑色。

而在盔甲的打造上,却只比黑甲卫用的铁甲略少一点,但是皮革却多了非常之多,没有草甲之迹。

除此之外。

大概率是宗室比较富裕,除了皮革,铁鳞片之外,其他所有的布料,均是粗厚的绸料,这种布料轻润,不膈身体。

乃至于嬴城在检查过赢氏子弟兵的战甲之后,也十分心动的想要将黑甲卫的战甲更换为雍城守卫军所用的布皮甲。

黑甲防御的确高。

但是,黑甲不仅笨重,而且对将士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基本上一个黑甲卫都是负重五十斤以上在战斗。

渐渐的。

东营汇聚的将士越来越多。

六万兵力。

这是咸阳城目前所能动用的最多的兵力。

再多。

咸阳城就要变成一座无兵防守的空城了,作为都城,即便是嬴城拥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但也绝不会做出抽空咸阳城防守所有兵力的原则,即便是远行百二十里地,一日之内可回援也不行。

中尉府和卫尉府尚有四万将士,防守咸阳城。

而此时的嬴城,无疑成为了整个东营之中,最显眼的存在。

甚至为了让所有将士都看到天子同行,二世帝御驾亲征,嬴城的戴着的盔甲特意的用了金盔,十足的赤金盔,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的,想引人瞩目都不行。

站在阳光下,便是所有人的焦点。

若是有人神射手,能够非常之精准的在万军从中瞄准他。

「全军出发!」

嬴城简单的训话之后,挥剑而出,穷尽气力的一声大吼。

瞬间。

传令兵纵马狂奔传荡三军的震声道:「陛下有命,全军出发!」

浩浩荡荡传令声自嬴城而出,向着远方激荡而去。

而随着这一声令下。

东营瞬间变得躁动了起来。

「戍卫八营各营听令,随将旗帜转向,开拔。」

「戍卫七营各营听令,随将旗转向,原地等候,听令开拔。」

「卫尉各营听令,原地等候,听令开拔。」

「雍城军听令,快速开拔。」

整个东营之中尽是嘈杂的传令声,置身其中,只听着混乱没有一点的秩序,同一时间成百上千道军令在涌入耳中,真的很难进行区分。

然而。

对三军将士来说,只需要辨听属于自己的军令即可,只是旁观者听起来嘈杂而已。

「六万兵马的调动,的确令人震撼,真不知道当年国尉王率六十万大军,那是何等的壮阔!」

高台之上嬴城忍不住的发出感慨之声。

六万人,密密麻麻的横陈列阵,一眼望去,尽是金戈铁甲,十个足球场都装不下。

而除了人。

包括弩车,战车,工程器械等,横陈在军营之中,数不尽数。

而这,他是不敢想象,六十万兵马汇聚在一起,到底是怎样一种壮观之景。

「如黑色山峦,如大河与大江汇聚一起流淌,轻轻的呼吸一声便天空如天雷在响动,金铁交鸣的声音亦如雷霆在轰鸣。」

「想要统领如此数量的一支军队,其实,真正困难的是如何让这支军队令行禁止,让这些将士少说话,少乱动。」

「当年国尉王统领之时,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用了分营分管分令之策,利用数量极其之多的传令兵来传递各营军令。」

听到嬴城的感慨,在嬴城身旁的王贲表示十分理解第一次在军中统领兵马的感受,对于没有经历过军伍的人来说,这无异于神迹。

无论是谁,第一次见到都会被这副场景而震撼到。

而至于说这副场景让二世帝想到昔日伐楚的六十万大军模样,只能说二世帝实在是想的太多了。

六十万大军,调动起来根本不是面前这六万大军能够相提并论的。

即便是传军令,也要传一个时辰。

行营坐落,放眼望去一眼见不到尽头。

「不瞒陛下,其实所谓的兵法,并非古来有之。」王贲顿了顿,继续道:「昔日坂泉之战,涿鹿之战,牧野之战等等诸多广为流传的战争,是与时俱进的,无论是兵器,治军,战争方式,到了如今,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若是以坂泉之战的方式在现今进行战争,是非常不合适的。」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

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

生。」

「孙子兵法也是总结了以往的战争经验,并进行了汇总,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参与战争,指挥战争的经验和思考。」

「而后代代相传,或有阅览者,知晓者,便对军事之事有了全新的认识,而若是遇到军事天才,便在此此基础上加入新的理解和思考,更加适应于彼时彼景。」

说着,王贲也略有感慨的笑道:「诸子百家,学说众多,治国之策也众多,只是这些人,宁愿抱月而守,也不愿开城公布。」

「其实,昔日诸多诸侯国,每一个诸侯国都励精图治,试图自保变强,诸子百家也由如此而来,皆为治国自强之术。」

「不能说不好,因为每一个诸侯国,都在任用学说之术后,强于一时,令其余诸侯国不敢争锋,春秋之时,那是一个极其璀璨的时代,也结下了极其璀璨的果实。」

「现如今秦国所有的治国之策,均属于春秋牙慧,或有去其糟粕,但更多的,是失传。」

「末将曾听闻,田陈氏有一本旷世奇书,上面写了如何以臣子的身份,一步步稳健的谋国,被世人称之为屠龙术,至于这本书具体下落,先皇苦寻无果,也就不了了之了。」

「很多对治国有用没用的知识,都在这等如数家珍之中失传,着实可惜。」

说了一大堆,王贲悠悠道:「不过,兵家不同,兵家从来没有门户之见,也从来没有立规矩说什么非同性不传,只有天赋,不管是何人,都可以学习兵法,同样,兵家更希望,有集兵法大成者出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