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日耳曼涅槃 > 第9章 东方之顾

日耳曼涅槃 第9章 东方之顾

作者:幽泠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光如细沙,从方彦的指缝中飞速流逝;很快的,他就又走过了一年半的光阴,在1922年的元旦钟声里成为了13岁半的英秀少年。

由于营养充足和运动得当,方彦这具身体较他刚穿越之初有了明显的生长;当分别半年的鲁道夫与他再见之时,便赫然发现自己幼子的身高已经窜到自己的鼻尖了。心中因岁月如梭而微感苍凉的鲁道夫,更多的则是对方彦成长的喜不自胜;尽管二人平日里都有电话和书信往来,但父子见面之后仍是有几乎说不完的话语,晚饭之后,出租屋内的书房里就只剩下了他们交谈的声音。

这一年半以来,鲁道夫收到的北美资金注入就从没有中断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瓦尔特所漂白的资金数量更是在以一个令人咋舌的速度急剧增长。光是在1921年下半年,鲁道夫就收到了超过70万美元的巨款,这不仅让他将造船厂中的那些曾被协约国洗劫一空的精密设备尽数翻新补全,更让他吃进了大量的基尔和威悉(不莱梅)造船厂的股份,并在整合收编中超越日耳曼尼亚、成为了在规模上仅次于威廉造船厂的德国第二大造船巨头。鲁道夫之所以能在国内企业的并吞当中取得如此可观的成就,德国马克的迅速贬值在这当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在大战结束的1918年末,美元对马克的汇率尚维持在1:5,而到了1921年初则跌到1:75,同年年末更是跌到了1:300。由于鲁道夫所收到的都是购买力坚挺的外汇,其在兑换之后便形成了对国内卖方近乎明抢的资本掠夺!

唯一让鲁道夫感到有些遗憾的,就是布罗姆-福斯造船厂与德国海军在战后开工的第一艘轻巡洋舰失之交臂了。就在刚刚过去的1921年12月8日,旧式巡洋舰“尼俄伯”号的替代舰在威廉造船厂动工开建,该舰虽然是以德皇时代最后一级轻巡洋舰“科隆”级为蓝本,装备8门150毫米主炮,但已经拟定将在建造中大量采用焊接以节省重量。此番船厂之所以没能得到这份订单,主要的原因还是鲁道夫不得不保持的低调原因使然:毕竟他在这两年间所收到的资金都是上不得台面的黑钱,如果其过于高调的显示船厂所拥有的与当前经济形势格格不入的硬实力,很可能会遭来众人的怀疑,并由此牵涉出瓦尔特在北美的金融诈骗。

对于这一情形,鲁道夫在心中也有隐隐的忧虑。虽然船厂现在已经不需要这笔近8亿马克的合同(因为马克贬值)来维持生存了,但那些机械每年本身可都是有折旧费(比如一台价值1000万的锅炉的设计使用寿命为20年,那么每年的折旧费就是50万)在里面的;此外,如果没有持续的订单,那些设计、特别是制造人员的技艺也都会逐渐生疏,最终与时代顶尖水平无缘。要知道,布罗姆-福斯在德皇时代的立身之本正是其在业务上的专精,否则那些最为先进的战巡也不会都一股脑的向易北河畔下单;民用船只的承建虽然可以让各种设备物有所用,但其无论是在设计标准还是工艺水平上,都较正规军舰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父亲为什么不把船厂的势力向外国扩展呢?”得知鲁道夫的隐忧之后,早就在心中谋划妥当的方彦展颜一笑说道。他沉吟片刻,而后再度开口:“据我所知,克虏伯和威廉造船厂都开始在国外设立子公司,以规避凡尔赛和约中对德意志海军的种种限制:日耳曼尼亚在荷兰收购了一个民船小企业继续研究潜艇,威廉船厂更是直接连人带资料都派去了日本;那里有帝国赔偿给日本人的新式潜艇,而这些远赴远东的技术员也正是借协助保养之名、行研究发展之实。如果我们也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将船厂的一部分设备和人员转移到海外的话,由于设计班底和制造人员不受和约的限制,便也能够有效保障自己的专业素质。”

鲁道夫看了方彦一眼,目光中并没有露出多么震愕诧异的神色。由于得到了本国海军和业内有识之士的一致支持,这些钻和约空子的小动作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其中威廉造船厂派去日本的人甚至是政府公派,在日本的强烈要求下英法两国也是捏着鼻子认了的。眼见年幼的方彦竟能有如此见识,鲁道夫心中满是欣喜之意,他伸手摸了摸方彦光滑松软的头发,温言道:“我明白你是一心为了家族的利益考虑。不过,在国外发展子公司最多只能实现研究上的独立,却并不能解决订单缺乏的问题。现在英法美日意5国正在华盛顿召开旨在限制海军军备的谈判,连带有舰艇需求的荷兰、西班牙、北欧三国、南美三国都被牵涉在内;未来这些国家的海军舰艇需求量,将极有可能会受到大幅度的削减。即便是我们向国外发展,也很难争取到宝贵的军舰订单,这比在国内并没有明显的改观。”

“父亲,你似乎忽略了一个国度。”方彦脸上仍旧挂着信心十足的微笑,在书房灯光的照耀下宛若精瓷润玉一般熠熠生辉;他薄唇轻启,吐出了一个令鲁道夫愕然失色的名词:“苏维埃俄罗斯。”

见到鲁道夫那骤然色变的脸颜,方彦微微一顿,而后简单解释道:“的确,这个国家所信仰的**是要将我们这些养活工人的资本家彻底消灭,其在国内战争中也采用了极其残酷而野蛮的手段来凌虐资产阶级,直与禽兽无异。然而一旦双方关系升级到国与国之间,其统治者用来维系政权所宣扬的阶级立场,也会毫无选择的屈服在现实的利益面前。我想用不了多久,德意志就会和苏俄达成和解,而那里便是我们的船厂向国外扎根的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作为穿越者的方彦对当前的时局有着洞若观火的深刻认知,但他却并没有打算向鲁道夫倾倒太多;毕竟自己的身体还只是一个未满14岁的少年,表现得太过惊世骇俗对自己只会是百害而无一利。

鲁道夫笑了笑,对自己幼子在这一方面的“异想天开”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回应,然而他很快就发现,方彦那似乎并没有太多论据的话语又一次一语成谶了。

1922年4月10日,第一次欧洲经济会议在意大利西北部重镇**召开,几乎所有欧洲国家代表都齐聚该处,其中也包括刚刚赢得国内战争不久的苏俄。除了一些仅限于经济层面上的交流之外,这次会议更重要的议程无疑是西方世界该如何面对新生的苏俄:随着各路白军和外国干涉势力的纷纷失败,英法等国不得不正视苏俄政权巩固这个木已成舟的现实,此次他们邀请苏俄参加会议,也正是为了试探对方的态度,看看能否用经济和外交手段来实现自己在东欧的收获。

然而,这场会议却是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英法提出了要苏俄先偿还沙皇、临时政府、以及十月革命后各地方政府欠协约国的共计180多亿卢布的债务,归还或赔偿被没收的所有外国人在俄国的财产,取消对外贸易垄断制,允许外国人在苏俄有治外法权,由协约国监督苏俄财政等多项条件;只有在这些条件都被履行之后,协约国才会承认苏俄的国际地位,并解除经济封锁、发放重建贷款。

如此条件显然不可能被苏俄方面所接受。经历了3年世界大战和4年国内战争之后,新生的苏俄已经穷得只剩下一条裤衩:其在1921年的钢产量仅有31.6万吨,不足1913年479万吨的15分之1,这对天差地别的数据便是最好的证明。显然要让苏俄把欠协约国的天文债务还光,不啻于让一个原本就瘦骨嶙峋的人再扛上一百斤的重担,就更遑论还要全数发还那些被没收的外国人财产了!

实际上,根据苏俄领袖列宁的意志,自己也不是不可以承认前政府对协约国的债务。然而这却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那便是协约国要为之前干涉苏俄内战所造成的近400亿卢布损失买单。即便是苏俄不能要求对方如数赔偿,至少也得弄一大笔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回来作为重建国家的初始资金,否则这笔对协约国的天文债务根本无从还起。然而谁曾料想,这帮邪恶的帝国主义国家竟是如此的饕餮贪婪:他们根本就不是和自己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谈判,而是要想方设法的榨干自己的血肉,最后才会根据心情的好坏来决定究竟是给自己一块肉片还是一根骨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