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粤味天下 > 第50章 :媒体风波起

重生之粤味天下 第50章 :媒体风波起

作者:摸鱼小郎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0: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粤生的“林记快点”在天河区站稳了脚跟,门店的日订单量逐渐稳定。然而,他的成功也引起了一些传统餐饮商家的不满,尤其是附近几家老字号茶楼。

“外卖做得这么便宜,还搞什么虾饺饭团和西米露,简直不尊重我们传统点心文化!”天河区一家老字号的老板陈文祥在一场行业协会会议上公开批评林粤生,“这样的外卖模式会让顾客失去对真正粤菜的尊重!”

这番言论迅速被媒体捕捉,当天几家本地报纸头版头条赫然写着:“外卖正在摧毁传统饮食文化?”

文章不仅批评外卖食品缺乏精致与用餐仪式感,还刻意放大一些顾客对“林记快点”的负面反馈。例如:

•“虾饺失去了原本的鲜美,只有廉价的米香。”

•“配送慢得让人怀疑人生。”

一时间,针对林记快点的舆论压力陡然增加。

团队内部也开始出现动摇。运营经理梁俊显得有些焦虑:“林总,现在媒体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我们要不要先暂时停掉推广活动,避避风头?”

林粤生却摇了摇头:“避风头只会让顾客更加相信那些谣言。媒体质疑的不是我们一家外卖,而是整个行业的新模式。既然我们是先行者,就不能退缩。”

“摧毁传统的不是创新,而是固步自封。”

随即,他召集团队开会,要求大家分析舆论背后的深层原因。经过几轮讨论,林粤生意识到,老字号的攻击并非单纯是对外卖模式的不满,更是因为“林记快点”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动了他们的蛋糕。

“他们对我们发难,其实是怕我们成功。”林粤生语气坚决,“与其纠结媒体的报道,不如用产品和服务去证明自己。”

为了扭转舆论,林粤生制定了一套双管齐下的反击策略:

1.提升服务质量

林粤生从顾客体验入手,要求配送团队重新梳理每一个流程,确保食品在15分钟内送达,同时在每份外卖包装上贴上“用心制作,用爱传递”的标语,增加人情味。

2.推出“免费试吃券”活动

为了消除顾客对外卖食品的偏见,林粤生决定推出限时免费试吃活动。凡是在门店消费或关注“林记快点”官方宣传的顾客,都可以领取一张免费试吃券,用于点单体验一次全新的外卖服务。

“用口碑代替广告,让顾客自己发声。”林粤生对团队解释道,“我们不怕被质疑,就怕没人尝过我们的产品。”

试吃活动开始后,林粤生亲自带领团队深入商圈,向白领群体派发试吃券,并邀请他们将真实体验分享在社交媒体上。

起初反应平平,但随着第一批顾客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外卖照片,活动热度开始发酵:

•“虾饺饭团太好吃了,饱腹又便捷,感觉传统点心的新打开方式!”

•“椰汁西米露的味道特别清爽,搭配饭团刚刚好。”

许多年轻人被这些分享吸引,纷纷前往门店领取试吃券,一时间排队领券的人群将门店围得水泄不通。

“口碑就是最强的广告,顾客才是最好的发言人。”

随着“林记快点”的口碑逐渐回升,老字号茶楼也坐不住了。陈文祥在一次采访中直接放话:“年轻人要吃点心,还是该到我们这样的传统茶楼。那些外卖只能算是廉价的快餐,根本不配叫粤菜!”

面对这样的挑衅,林粤生没有正面回击,而是选择通过自己的产品说话。他在接下来的宣传中强调“现代便捷与传统风味的结合”,并推出了一组对比广告:

•一边是繁忙的写字楼人群手捧虾饺饭团;

•另一边是悠闲的老年人喝着茶、吃着点心。

广告语写道:“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样的粤式美味。”

广告上线后,迅速赢得了年轻人的共鸣:“工作太忙没时间喝茶吃点心?‘林记快点’为你定制粤式便当!”

试吃活动结束后,门店的订单量再次迎来一波小高峰。尽管老字号的声音依然存在,但顾客的真实评价已经成为最有力的反击。

一位媒体记者亲自体验了“林记快点”的外卖后,发表了一篇中立的文章,标题为:“外卖与传统,冲突还是共存?”

外卖模式并非摧毁传统的敌人,而是新时代消费者需求的产物。像“林记快点”这样致力于便捷与品质结合的品牌,正在探索一条两者共存的新道路。

这篇报道为林粤生赢得了不少舆论支持,也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

“创新不是为了取代传统,而是为传统赋能。”

“你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对变化的恐惧。”

“每一次被攻击,都是一次被关注的机会。”

自从“林记快点”门店的成功运营引发传统餐饮业的不满后,铺天盖地的批评声让林粤生陷入困境。面对《岭南日报》上一篇篇抨击外卖行业的报道,林粤生第一次意识到:成功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林总,你看这个评论,说我们破坏了‘点心文化’,还说外卖模式会让老字号茶楼越来越难做。”运营经理梁俊一边皱眉,一边递上最新的剪报。

林粤生扫了一眼报纸,平静地说道:“文化从来不会被破坏,它只会被时间改变。”

团队里一阵沉默,大家既佩服他的镇定,又忍不住担忧——负面新闻会不会直接拖垮这个才刚起步的品牌?

为了探究舆论的真实影响,林粤生亲自走访天河区周边的消费群体,试图从消费者的口中找到答案。

“林老板,讲真,我倒不觉得你们的饭团破坏了什么文化。”一个外卖骑手边啃着虾饺饭团,边对他说,“老字号有它的好,我们这种天天跑单的,也就靠你这便宜又饱肚子的东西撑着呢。”

林粤生点了点头,心里瞬间豁然开朗:他的产品从来不是为了替代,而是为了补充。

回到办公室后,林粤生立刻召集团队开会。他站在白板前,写下一个大大的“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会被批评?”林粤生环视一圈,问道。

“因为老字号觉得我们抢了他们的客人。”梁俊第一个回答。

“因为我们确实有配送问题,一些客人抱怨过慢。”配送主管李明也坦诚说道。

“因为我们是新事物,而新事物总是会被质疑。”林粤生点头总结,“这很正常,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问题上。问题是:顾客究竟需要什么?”

团队陷入沉思。林粤生接着说:“顾客要的是方便、好吃、信得过的服务。只要这三点我们能做到,就没人能轻易否定我们。”

他提笔写下一个新的目标:“从顾客的角度出发,重新赢得信任。”

接下来的几天,林粤生忙得脚不沾地。他和团队商量后,决定推出“免费试吃券”活动——一种双向互动的方式,既能消除顾客的疑虑,又能增加产品的曝光度。

“试吃券的核心是什么?”林粤生在方案讨论会上问道。

“让更多人尝试我们的产品。”市场经理刘蕊回答。

“不止如此。”林粤生摇头,“我们要让顾客明白,‘林记快点’不仅是外卖,更是可以信赖的餐饮品牌。”

经过几天策划,试吃活动终于在一个周末正式启动。林粤生亲自站在门店外,带领团队向过路的行人派发试吃券,同时邀请他们留下对产品的真实评价。

“来试试我们的新品饭团,不好吃不推荐!”林粤生笑着递出一张券给一位匆忙赶路的年轻白领。

对方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接过券,答道:“好吧,刚好今天没时间去吃茶楼。”

随着试吃活动的展开,门店的顾客量明显增加。许多领取了试吃券的顾客在品尝过虾饺饭团和椰汁西米露后,纷纷表示出乎意料的满意:

“饭团挺特别的,里面的虾饺很鲜,竟然还能这么搭。”

“没想到外卖还能有这种水准,下次上班点个试试!”

更重要的是,这些顾客还将自己的体验分享到社交平台:“谁说外卖难吃?‘林记快点’简直颠覆了我的认知!”

林粤生一边翻看着这些评论,一边若有所思。他明白了:真正的舆论不在媒体的手里,而在消费者的嘴里。

当然,老字号的压力依然存在。陈文祥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大肆批评:“外卖只是在迎合现代人的懒惰,他们无法传承粤菜的精髓。”

这一次,林粤生决定不再沉默。他联系了几家愿意合作的媒体,邀请记者亲自体验“林记快点”的产品与服务。

“你们的产品很便捷,但有些东西似乎确实和传统茶楼的感觉差很多。”一个记者试吃后这样评价。

林粤生微笑回应:“我们并不想取代传统茶楼,它们是粤菜的根。而‘林记快点’,只是让根能够生出更多的枝叶。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都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这句话被媒体完整地写入文章,让不少读者改变了对外卖的偏见。

试吃活动结束后,门店的订单量迅速回升。林粤生趁热打铁,将部分试吃券转化为“回馈券”,以优惠价格吸引老顾客继续下单。

一个月后,“林记快点”在天河区的影响力大大提升,甚至有几家传统茶楼也开始尝试推出“外卖套餐”。

林粤生的团队成员在总结会上感叹:“老板,我们好像真的在改变整个行业了。”

“改变不是目的。”林粤生淡然一笑,“我们只是做对了我们该做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