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粤味天下 > 第26章:传统派质疑

重生之粤味天下 第26章:传统派质疑

作者:摸鱼小郎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0: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质疑声起:林记陷入舆论风波

林记早茶凭借榴莲流沙包等创新点心火遍全城,但就在势头正劲之时,本地传统派美食家们开始对林记的创新做法提出质疑。

传统派领袖:陈复堂

陈复堂是岭南美食界的权威人物,年逾七旬的他被誉为“岭南味道的守护者”,多年来致力于推广和保护传统岭南菜系。他在一次公开访谈中直言不讳地批评道:

“榴莲流沙包虽有创意,但它已经失去了岭南点心的精髓。我们岭南的点心讲究的是清新雅致,而不是以浓郁的气味去讨好味蕾。林记的做法太迎合市场,偏离了传统文化的核心。”

这一番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本地掀起了讨论热潮。不少传统派的支持者纷纷表示认同,甚至有部分消费者开始质疑林记是否还能代表正宗的岭南早茶。

社交媒体上的争论

支持创新的年轻一代

林记的忠实顾客,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则力挺林粤生。有人在社交媒体上留言道:

“美食本来就应该与时俱进,难道一直抱着老菜谱就能吸引年轻人吗?榴莲流沙包既好吃又有岭南特色,这样的创新有什么错?”

坚持传统的老派人士

另一部分传统派顾客则发出了反对声音:

“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追求新奇,完全不懂岭南点心的文化内涵。林记的做法是在丢掉传统!”

林粤生成了争论的中心

面对汹涌的舆论,林粤生内心感到焦虑。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努力会引来这样的质疑,而林记的生意也开始受到影响,部分老顾客选择转投其他更传统的茶楼。

系统发布新任务:化解危机

就在林粤生一筹莫展之际,系统突然响起:

“任务触发:菜品复原——以创新方式复原岭南传统味道,平息争论。”

系统解释道:“传统与创新并非对立,宿主需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通过菜品向顾客证明,林记的创新菜品不仅能吸引新顾客,还能传承岭南饮食的文化精髓。”

新功能解锁:菜品复原

随着任务启动,系统解锁了全新的“菜品复原”功能。它可以通过分析传统菜品的配方和文化背景,为林粤生提供改良建议,使其能够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元素。

林粤生心头一震,仿佛看到了突破困局的希望。他决定用行动证明林记的创新不仅不会背离传统,反而能赋予岭南点心新的生命力。

深入传统:探访陈复堂

为寻找灵感,林粤生决定亲自拜访陈复堂。尽管对方在媒体上公开批评了林记,但林粤生深知,陈复堂的意见代表了传统派最真实的声音,要想化解危机,就必须正视他的质疑。

陈复堂的私家厨房位于老街一座百年老宅内,满室飘着茶香,厨房中摆放着各种传统点心的模具和配料,颇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面对林粤生的登门拜访,陈复堂眉头微皱,却没有赶人,只是冷淡地说道:

“年轻人,创新是好事,但你有没有想过,岭南点心的精髓是什么?”

林粤生深吸一口气,坦率地答道:“师傅,岭南点心的精髓是对食材和工艺的尊重,以及背后传递的文化和人情。我承认,我做的不够好,所以我来向您请教。”

陈复堂听后稍稍露出几分意外之色,随后道:“你既然来了,我也不难为你。岭南传统点心有一道‘芙蓉千层糕’,用米浆、椰浆、芒果汁分层蒸制,讲究的是层层叠叠的口感与味道的平衡。你若能以创新方式做出这道点心,又能保留它的传统精髓,我便承认你的努力。”

林粤生郑重地点头:“师傅,我一定会交出一份让您满意的答卷!”

全力以赴:芙蓉千层糕的创新复原

回到林记后,林粤生立刻投入到芙蓉千层糕的研发中。系统的“菜品复原”功能为他提供了灵感:

1.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他保留了传统配方中的米浆和椰浆,加入了一种新食材——新鲜的火龙果汁,用它制作出一道层次分明、颜色艳丽的糕点。

2.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在蒸制过程中,火龙果的粉红色与椰浆的乳白色形成了鲜明对比,糕点切开后,每一层的纹理都清晰可见,仿佛一道艺术品。

3.改良制作工艺

他采用了系统推荐的分段加热法,使得每一层的口感更加柔软细腻,最大程度保留了岭南点心的“糯而不粘”的特性。

试做成功后,林粤生给糕点命名为**“火龙芙蓉千层糕”**,并决定在林记推出试吃活动。

初步反响:传统派的初步认可

林粤生将火龙芙蓉千层糕送到了陈复堂手中。陈复堂尝了一口,脸上原本严肃的表情逐渐舒展。他点头道:

“虽然火龙果是新鲜的创意,但你保留了米浆和椰浆的传统味道,层次感和软糯的口感都非常出色。这才是创新与传承的正确结合。”

随后,陈复堂在公开场合发声:“林记的火龙芙蓉千层糕,是一次成功的创新。年轻人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创意,说明岭南点心并未被市场淘汰,反而迎来了新的春天。”

陈复堂的认可为林记赢回了不少传统派的顾客,而火龙芙蓉千层糕也成了新的招牌点心,在顾客中大受欢迎。林粤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初衷:创新并非对传统的背叛,而是对岭南点心文化的另一种传承。

舆论反转:林记口碑回暖

陈复堂公开称赞“火龙芙蓉千层糕”后,林记的声誉在顾客中逐渐回升。这款点心不仅让传统派美食家刮目相看,还吸引了更多年轻顾客尝鲜,成为当季的热销新品。

社交媒体热议

火龙芙蓉千层糕的成功让林记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各种食评账号和美食博主纷纷到店打卡,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试吃视频:

“林记不仅有创新菜品,竟然还能结合传统做得这么有创意!”

“火龙果的酸甜与椰浆的醇香完美搭配,果然是岭南点心中的艺术品!”

这一系列好评让林记的品牌形象从争议中逆转为“创新与传统兼顾”的代表。

新问题出现:传统一派的隐忧

尽管林粤生成功化解了这场质疑风波,但部分传统派人士仍对他保留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林记的成功只是运气好,真正的岭南美食不能靠单一产品吸引顾客。

为了进一步巩固声誉,林粤生决定趁热打铁,借助这次火龙芙蓉千层糕的成功,将林记打造为传承与创新并存的品牌。

系统建议:品牌定位升级

系统适时给出提示:

“任务升级:树立品牌文化形象,将创新与传承的理念推广到更多人群中。”

系统还解锁了“文化传播”功能,提供了大量岭南点心的历史和文化资料,帮助林粤生从根源上打磨品牌定位。

全新策略:节庆主题活动

为扩大影响力,林粤生推出了“岭南味道节庆主题活动”,将节庆文化与点心创新结合。他选择了一个接近岭南人心的传统节日作为契机,推出主题菜品与配套活动。

活动内容

1. 文化体验环节

店内布置以岭南传统文化为主题,加入了手工点心教学、老照片展示等活动,让顾客能直观感受到岭南饮食的文化底蕴。

2. 主题菜品:广府甜品重现

系统提供的历史资料显示,岭南地区早年有一种节庆点心“桂花糖糍”。林粤生结合传统配方和现代工艺,将这道几乎失传的点心改良为“桂花奶酪糍”。

这道点心选用鲜奶与桂花熬制成奶酪馅,外皮则加入少许绿茶粉和糯米粉,既保留了传统香甜软糯的特点,又融入了现代的清新风味。

活动现场:品牌形象提升的关键一役

活动当天,林记门口人头攒动,顾客们争相参与体验。

陈复堂作为特邀嘉宾现身活动,亲自品尝了“桂花奶酪糍”,并表示:“这道点心让我想起小时候过节时,母亲亲手做的糖糍。林记不仅做出了味道,还传递了那份情感。”

他的评价让在场的媒体记者们纷纷提笔记录,也吸引了不少美食爱好者慕名而来。

参加活动的顾客中,有不少是传统派支持者。品尝过桂花奶酪糍后,他们感慨道:

“原来创新并不是丢掉传统,而是把它用新的方式带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林记果然名不虚传,吃得出传承,也看得见创意!”

这一场活动彻底稳固了林记的品牌形象,也打破了部分顾客对创新菜品的成见。

然而,就在林粤生为成功松一口气时,天香楼老板李振东再次挑衅。

李振东指使手下在社交媒体上散布不实消息,称林记的食材并非自家制作,而是委托外包工厂批量生产,已经失去“手工点心”的精髓。

这一指控再次引发争议,部分顾客对林记的信任受到影响,活动热度也开始下降。

面对新的危机,系统立即给出解决方案:

“通过菜品制作直播,公开制作过程,证明食材品质与工艺。”

林粤生决定开启一场直播,向顾客展示桂花奶酪糍从备料到完成的全过程。他亲自上阵,从挑选糯米到制作奶酪,再到最后点缀桂花,全程细致入微、干净利落。

直播间观众人数一度突破十万,顾客们纷纷留言:

“原来林记的点心真的是手工做的!”

“这么高的标准,天香楼可不一定做得出来吧?”

直播结束后,林记的口碑再次回升,而天香楼的抹黑手段被公开,李振东的形象受到重创。

经过一系列事件,林粤生不仅平息了传统派的质疑,还通过活动和直播提升了林记的品牌形象。

他明白,岭南早茶的魅力不仅在于传统工艺,也在于创新中蕴含的文化传承。正如系统所说:“传承不是守旧,创新也不是遗忘,它们本就该共存于一张餐桌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