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朝为田舍郎 > 第五百四十一章 长安之变(中)

朝为田舍郎 第五百四十一章 长安之变(中)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29: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安庆绪符合一切纨绔败家子的形象。

志大才疏,胸无点墨,仗势欺人,性情既怂又暴虐。史思明和冯羽选择安庆绪代替安禄山,实在是一个极好的人选。

冯羽有任务,史思明有野心,他们都需要一个能轻易操纵的傀儡。

安庆绪不是聪明人,聪明人至少要对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清楚自己不是当皇帝那块料,继而反推史思明和冯羽连哄带骗让自己弑父即位的险恶用心,其实不难猜测。

可惜安庆绪根本没有任何怀疑。

他已被嫉妒和怨恨蒙蔽了理智,他对父亲安禄山也有着刻骨的仇恨,安禄山脾气暴虐,身上的烂疮越来越严重后,对身边的亲人和侍卫也愈发变本加厉地鞭打施暴。

安庆绪在别人面前是风光无限的未来太子,可在安禄山面前,他这个亲儿子连条狗都不如,安禄山身上的疮毒发作时,便毫无理由地对身边人死命毒打,对任何人都不会留情,包括亲儿子。

仇恨就是这么一步一步积累起来,最后变得不共戴天。

昏暗的烛光下,安庆绪一脸惶恐地坐在案边,身躯微微发颤。

尽管冯羽和史思明早已说动了他,在权力野心的操纵下,安庆绪也非常想将父亲杀了,可一旦事情临头马上要实施了,安庆绪又变得惶恐不安,甚至有心想反悔。

纨绔败家子的德性,野心仅止于想想而已,真要让他们放手去做,他们缺少谋大事的胆魄与决心,注定成不了事。

“真……真要刺杀我父亲?”安庆绪惶然地看了看眼前的几个人,汗水不知不觉从额头上滑落,艰难地道:“不如……等我父亲多当几日皇帝后再下手也不迟呀,登基大典上动手未免太凶险,父亲身边的部将亲卫多如牛毛,若真将父亲杀了,我转眼间就会被他们剁为肉酱……”

史思明缓缓道:“殿下不必担心,大典之日,臣会将忠于节帅的部将亲卫都调走,宫闱禁中的兵马也换上臣的心腹部将,殿下只须身揣利器,找准时机朝节帅要害部位刺过去,其他的事,臣可为殿下一力担之。”

冯羽也补充道:“臣愿在阶下安抚群臣,弹压哗动,文官皆是大唐降臣,对节帅并无太多忠心,节帅身故,他们想必也不会太伤心,很容易安抚下来……”

安庆绪忐忑道:“大典之上,公然弑父弑君,此为人臣人子之大逆,臣民们怎能再拥我为新主?”

史思明冷冷地笑了:“殿下,大唐从开国君主到这一代的天子,从太宗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到李隆基率军闯宫诛杀韦后,他们谁没干过弑君之事?天下人难道责怪他们了吗?事实上,天下臣民仍旧奉他们为天子,仍旧无比爱戴他们。”

“天子之位,居之者不在乎有没有德,而在于有没有实力,谁的拳头够硬,谁就能当天子,殿下坐上那个宝座后,天下谁敢指摘殿下的不是?还不是照样要对殿下俯首称臣。”

安庆绪想了想,觉得史思明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大唐这几代君主干过的大逆之事还少了?他们干成以后,天下人照样对他们毕恭毕敬,说到底,实力决定人们对他的态度。

原本心虚惶恐的心情,安庆绪再次变得坚定起来。

皇帝的位置实在太诱人了,为了它,杀爹证道算什么,刨祖坟证道他都愿意。

安庆绪重重点头,目光情不自禁望向密室内的另一个人。

这个人也是熟人,他名叫李猪儿,是安禄山最信任的贴身侍卫。

很多年以前,李猪儿便侍奉安禄山了,李猪儿的男人象征还是安禄山亲手割下来的,后来安禄山身上烂疮常发作,发作时痛痒难当,脾气异常暴虐,见人就往死里打,也是李猪儿承受了绝大部分的鞭笞毒打。

对安禄山的忠心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毒打中慢慢消磨掉的,于是忠心渐渐变成了怨恨,仇恨,最终不共戴天,必除之而后快。

见安庆绪的目光望向他,李猪儿也有些害怕,但还是咬牙道:“殿下刺杀节帅时若失了手,小人愿出其不意帮殿下补刀,殿下与小人前后出手,节帅定难逃生天。”

史思明语气阴沉地道:“这几日我会想办法将宫闱禁卫全部调换成我的部将,就算殿下和李猪儿刺杀都失败了,宫闱在我的掌握之中,也不怕他逃了,兴庆殿前后我会布下重兵,你们若都失败了,还有宫殿内外的将士冲进去,趁乱将安节帅杀于殿内。”

冯羽笑道:“前后三道防线,安节帅必无幸理,他不可能逃得了的。”

史思明又道:“安禄山死后,臣会马上率部将和官员向殿下跪拜,奉殿下为大燕新主,登基大典依然继续,殿下从此便是我大燕朝的天子了,臣发誓永远效忠殿下,此生绝无二心。”

冯羽和李猪儿也急忙跟着发誓。

安庆绪仔细权衡了许久,发现冯羽和史思明的提议可行性很高,计划非常缜密,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那么也就是说,他离大燕天子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了?

想到这里,安庆绪的呼吸急促起来,鼻孔不自觉地张扩,瞳孔中渐渐浮出疯狂之色。

冯羽和史思明静静地看着他,见安庆绪已陷入对权力的疯狂贪婪中不可自拔,二人迅速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露出了会心的笑意。

…………

商议已定,冯羽和史思明从后门悄悄离开。

走在寂静的长安大街上,偶有巡街的叛军将士执戈列队而行。

史思明忽然呼出一口气,笑道:“离咱们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冯贤弟,一切都仰仗你了。”

冯羽也笑道:“愚弟只是将史将军当做知己,愿为史将军做点事情,当然,愚弟也不掩饰自己的贪心,大丈夫在世,总要博取功名,封侯拜相光耀门楣,如此才不负此生。”

冯羽说得越自私越功利,史思明便越放心。

大家都不是傻子,冒天大的风险做这件事,若冯羽说自己无欲无求那就虚伪了,事情没做以前,不妨彼此坦荡一些,将自己想要的东西事先说出来,全部的筹码和胜率提前摆在台面上,这个赌局才能开始进行,过程也将十分精彩刺激。

史思明看着冯羽,深深地道:“此事若成,愚兄可保贤弟为开国公,官拜右相,执掌中枢,家人俱可加封爵位,赐田赏金。”

冯羽露出贪婪之色,大喜之下急忙道:“多谢史将军,愚弟愧受了。”

说着冯羽压低了声音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么,史将军打算何时发动?”

史思明听懂了冯羽的意思,神秘一笑,道:“让那个败家子多享受几天当皇帝的滋味,待战局稍有起色,南北太子和顾青的两支兵马受挫几次后,小皇帝也就当到头了,黄口小儿,只知花天酒地,举义之业寸功未立,何德何能据天子之位,真以为天命所归么?哈哈。”

冯羽也跟着大笑起来,心中却异常冰冷。

大变在即,只有冯羽最清楚,这场大变最终的赢家不是安家父子,也不是史思明。

有了冯羽这个隐藏在深处的变数,自以为掌控了一切的他们,终将受到惨痛的教训。

预敌于先,胜天半子。

谁都没想到早在数年前,顾青便已悄无声息地在棋盘上的重要位置落下了一子,这一子可定胜负。

…………

五月廿六,天公作美。

今天是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初夏的微风带着几许炎热的气息,从兴庆宫的广场上拂过。

长安城今日普天同庆,天命所归的安节帅在长安臣民三请之下,迫不得已面北登基,即皇帝位。

兴庆宫今日戒备森严,叛军将士披甲执戈,林立四周,宦官宫女们躬身垂头,战战兢兢地准备着新皇登基的仪仗,宫殿处处张灯结彩,正殿上更是用明黄色的布幔结成一个个圆球,挂在殿宇的檐角,随风晃动摇摆。

天没亮便有无数文官武将等候在兴庆宫的广场上,人人皆着官服甲胄,手中的象牙芴板被阳光的折射出一片刺眼的白光。

新皇登基,文官武将的脸上都堆着笑,可是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他们脸上的笑容非常虚假,有些人的笑容看起来很僵硬,仿佛有人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逼他们不得不笑。

无论叛乱也好,平叛也好,战事仍未定,敌人仍未除,此时安禄山却忽然决定登基,这个时节称帝,没人能够真正高兴得起来,众人眼里的安禄山如此仓促的称帝,看起来有点像是末日前的疯狂,透着一股来日无多的味道。

辰时一刻,太史监的官员从正殿走出来,看了看天色,然后朝旁边的礼部尚书点了点头。

礼部尚书是安禄山新任命的老熟人了,名叫严庄,是安禄山身边排名第一的谋臣。

见吉时已至,严庄走出大殿,站在群臣面前,扬声喝道:“奉天皇帝即位,群臣九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