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三百九十五章 调虎离山(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第三百九十五章 调虎离山(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4:58 来源:蚂蚁文学

后殿。

童贯开门见山道:“官家,有一人已经到了不能不防的地步。”

赵佶感到奇怪,问:“何人?”

童贯答:“李衍。”

赵佶道:“李衍?”

童贯道:“之前田虎那伙贼寇被微臣剿灭,他的几十万余孽顺晋宁府后面的小路跑了,然后不知所踪,微臣通过拷问俘虏得知,当时李衍本人就在晋宁府,所以那几十万余孽很可能是被李衍带走了。这次王庆受招安,只带来了不到十万人(其实是不到五万人,那五万多人被童贯便成了空饷),尚有十五万人下落不明,王庆说他们不愿受招安散了,微臣怀疑他们可能也被李衍招募去了,也就是说,李衍手上现在也许有五六十万大军,甚至更多。”

赵佶惊道:“五六十万大军?他怎么可能养得起这么多军队?”

不怪赵佶不信,所谓兵到十万,日费千金,北宋二十三路每年财政收入过亿贯,很长一段时间超过一点五亿贯,那也只不过才养了百八十万军队,李衍只有三郡之地,怎么可能养五六十万大军?

童贯道:“他们这些贼寇养军哪像官家一样,足饷足械,他们那些兵将就跟农夫一样,有口吃的,就跟他们当兵。”

童贯这还真不是污蔑李衍,而是田虎、王庆、方腊,包括南宋初期时的兵,的确是这么养的。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能养兵吗?

能养。

只不过战力低下,只能打顺风仗,打不了硬仗,上了战场,全都一门心思发财,没有想打仗的事。

再有就是,这些兵将的忠诚很是问题——其实这也不怪他们,他们又没拿你的钱,凭甚么为你卖命?

赵佶虽然喜文厌武,但多少也懂一些养兵之事(废话,要是不懂,他能每年花四五千万贯养兵么),因此说道:“李衍这么养兵,乃是取死之道,何必担心?”

童贯道:“再怎么说,那也是五六十万大军,而且李衍手上也有精兵,官家莫要忘了,当年,他可是只用了不到五万人马,就打下了半个高丽,所以李衍不能不防。”

“这……乐浪、真番、济州三郡孤悬海外,咱偿拿李衍没有办法啊。”赵佶略微迟疑了一下,说道。

童贯道:“乐浪、真番、济州三郡皆不在我大宋境内,不足为惧,所惧者,山东、河北。”

赵佶皱眉道:“山东、河北怎么了?”

童贯道:“这几年,黄河两岸非涝既旱,导致庄稼颗粒无收,民众吃不饱饭,李衍因此连续数年在他梁山泊施粥救济民众,都传只要到了他梁山泊便能吃饱饭,而这些民众之中,又以山东、河北两地的民众最多,以至于这两地的民众只知李衍不知官家……李衍这几年移走了不下两百万的汉民,充斥乐浪、真番、济州三郡,让他在番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衍有兵,有民,还有威望,如果再让他在山东待下去,那……官家莫要忘了,咱们东京离他梁山泊可只有数日路程。”

赵佶听罢,冷汗直流!

除了后怕不已,赵佶还愤怒不已,“山东、河北两地之民,竟只知李衍,不知朕,可恶!”

平复了一下心情,赵佶问:“爱卿,你有何想法,从实说来。”

童贯道:“得拔掉李衍在咱们大宋的据点,也就是那个梁山泊,然后将李衍拒之于大宋之外。”

赵佶有些迟疑,道:“这……那梁山泊乃是李衍起家之地,他怎能轻易放手,你莫要忘了,李衍可是有五六十万大军,将他惹怒,他领着五六十万大军来攻打咱们大宋,恁地时,该如何是好?”

童贯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微臣能平了田虎、王庆两伙贼寇,自然也就能平了方腊、李衍。”

赵佶道:“爱卿的能力,朕是相信的,可李衍的实力本就不弱,如今又吸纳了田虎、王庆不少人马,爱卿当慎重对待。”

赵佶这话提醒了童贯,让童贯想起,李衍的实力的确强悍,有些难以对付。

因此,童贯道:“咱们又不是跟李衍全面开战,只是重创他,然后将他撵出咱们大宋,免得成尾大甩不掉之势,微臣有一计,必能达成此目的。”

赵佶问:“何计?”

童贯道:“微臣听说金国派使臣来商量联合攻辽一事?”

赵佶道:“是有此事,可爱卿要剿灭方腊一伙,无法分身……朕在想,是不是就不要跟金联合攻辽了,郑居中他们那些人说得也并不是全无道理。”

赵匡胤有遗训,谁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封王!

童贯如今基本上已经到了升无可升的地步,不立这个大宋建国以来的第一功,他怎么能再进一步?

童贯道:“太祖、太宗均以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为憾,太宗更是因为在收复燕云十六州时,重伤难治而辞,咱们大宋历任主上无不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己任,可惜,他们均无良机,如今,官家洪福齐天,赶上女直崛起,拥有这千载良机,怎能轻易放弃?”

赵佶何尝不想收回燕云十六州,成就千古一帝,然而郑居中等人说得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可见,在童贯不在的这段时间,反对派没少下功夫。

见赵佶还在迟疑,童贯道:“官家可知四大寇?”

赵佶一怔,道:“四大寇?”

童贯道:“这四大寇指的是四个罪大恶极之人,他们分别是江南方腊、河北田虎、淮西王庆、山东李衍。”

赵佶笑道:“倒也贴切。”

见赵佶根本不将这当一回事,童贯不禁暗自摇头,随即道:“微臣最近得知,他们四人曾结过义,这点从王庆跟李衍是结义兄弟一事上也能得到证明,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李衍曾想联合方腊、田虎、王庆四家伐宋,还好,官家洪福齐天,方腊、田虎、王庆不愿联合伐宋,所以此事才不了而了之。”

“李衍想伐宋?”赵佶的脸色大变,随即怒道:“李衍焉敢狼子野心!”

童贯道:“从李衍一贯的行事上不难看出,李衍有大志,所以坚决不能留李衍在咱们大宋!”

赵佶想了一会,道:“你那到底是何计?”

童贯道:“骗李衍去攻打辽西京。”

不等赵佶询问缘故,童贯就道:“此计如果能成,对咱们大宋而言,有四桩好处。”

赵佶问:“哪四桩好处?”

童贯道:“第一桩,可以防止李衍救援方腊……方腊,一狂妄土贼尔,易剿灭,所虑者,李衍救援,恁地时,怕是难以彻底剿灭方腊一伙。”

东南是宋国的经济命脉,因此方腊是赵佶最大的心病——不将方腊剿灭,赵佶以后可就没钱挥霍了,还有东南那些漂亮的飞禽走兽花鸟竹石,赵佶的太岁山还差一个角就建完了,怎能功亏一篑?

所以,仅第一桩就让赵佶意动了。

见赵佶意动,童贯趁热打铁道:“第二桩,咱们可以调虎离山,只要将李衍的精兵调到辽西京去,微臣剿灭了方腊之后,他梁山泊唾手可得,李衍在咱们大宋必将成为无根之萍!”

赵佶更为意动,道:“第三桩呐?”

童贯道:“第三桩,李衍的精兵只要去了辽西京,那北、西、东三个方向可就全都是辽军和金军,南方又是咱们大宋的兵马,四面环敌,恁地时,必叫他李衍断一臂!”

赵佶已经倾向同意童贯之计了,道:“那第四桩呐?”

童贯道:“第四桩,金国只答应将燕京还给咱们大宋,没有答应将辽西京也还给咱们大宋,只说看战果决定,表面上,李衍的军队也是咱们大宋的军队,因此,李衍的军队所立之功,自然也是咱们大宋的,所以,李衍的军队要是在辽西京打得好一点,咱们大宋就可以一举收回燕云十六州,恢复汉地,官家也可以成为大宋第一帝!”

赵佶完全被童贯说动了!

不过,赵佶想了想,又道:“可怎么才能骗李衍派兵去攻打辽西京?”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