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内政与外交(下)(求订阅!)

见孙静、蒋敬都不同意自己借钱给赵佶,李衍看向其他人,问:“你们都不同意?”

赵鼎拜道:“下臣愚见,大都督应该答应此事。”

李衍看向赵鼎,问:“你的理由。”

赵鼎道:“敢问大都督想不想问鼎中原?”

李衍不置可否道:“想如何,不想又如何?”

赵鼎道:“大都督若是不想问鼎中原,可不答应此事,若是想问鼎中原,则最好答应此事。”

李衍没说话,他在等赵鼎的下文。

赵鼎顿了顿,继续道:“宋主其人,酷爱颜面,既然肯找大都督您借钱,他的宠臣蔡攸既然肯在咱们汉城待两个多月等大都督您,那就说明这笔钱对他们非常重要,大都督您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多跟宋主要些对您有用的东西。”

李衍道:“比如?”

赵鼎道:“比如官职,大都督您如今的官职确有些低了,若是不作出改变,恐有后患。”

李衍这个大护都,是宋朝根本没有的官。

至于李衍自封的大都督,就更没有了。

从事实上来说,李衍的权力相当于宋朝的节度使。

可李衍的品级是从二品,又比节度使的正二品又低了半级。

所以,严格来说,李衍就是一个副节度使。

这也就难怪李衍的一众手下对李衍的官职耿耿于怀。

而宋朝武人的官职,最高也就能当到节度使,比李衍现在的品级只高半级。

所以,李衍道:“就算授我节度使,比现在也强不了多少吧?”

赵鼎笑道:“大都督只管提要求,此事自有他们君臣操心。”

李衍一听,暗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心道:“对呀,我操这个心干嘛,他不让我满意,我不借他钱就是了。”

李衍微微点了点头,道:“还有么?”

赵鼎道:“人才。”

李衍重复道:“人才?”

赵鼎道:“大都督您手下的文武目前虽然够用了,但却远远不够您争霸逐鹿所用,您的几块属地,又多是劳苦贫民,少有读书人,就算开恩科选拔,亦或办太学培养,都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李衍的属民,几乎全都是由穷人组成的。

而穷人是没有机会读书的。

那些富户差不多全都被李衍抄了家,人则大多都跑到了高丽和泰封。

再说,李衍也不可能只为高丽人开科举。

如果真是这样,必然后患无穷。

那自己培养?

其实,李衍已经创办学堂了,可时间实在是太短,没有三五年时间,那些人根本不能用。

而就算过个三五年,他们也只是小学毕业的应届毕业生,难以独当一面。

所以,人才难继,的确是李衍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赵鼎继续道:“大都督您完全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再跟宋国要两千太学生,然后从中选拔培养可为大都督您所用的人才,恁地,大都督就算是得了山东、河北两地,也有足够的人才治理。”

经赵鼎这么一提醒,李衍突然想到:“我何不借着这个机会将韩世忠、刘锜、吴阶、杨存中这些名将都要来?”

这个想法,为李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韩世忠如今应该只是一个队将左右的小官,好像直到他擒下方腊,才混到了一个从九品的小武官。”

李衍敢肯定,只要自己跟赵佶要韩世忠,就铁定能将现在名声不显的韩世忠要来。

“刘锜有点难办,他父亲刘仲武,是泸川军节度使,比我还高半级。”

虽然难办,但李衍也下定决心,谋求刘锜这个顶级统兵大将。

“吴阶也是将门之后,三代守蜀,不过他家好像没落了,如今品级应该不会比韩世忠高多少,要来也不难。对了,吴阶还有一个弟弟,也是一个超一流名将,也一块要来。”

李衍在心中用笔将吴阶和吴璘的名字圈上。

“杨存中,现在应该还叫杨沂中,也出身将门,不过其祖父杨宗闵和父亲杨震的官职好像都不高……杨宗闵和杨震,一个是与唐重一同守卫永兴,金军攻陷城池,迎敌战死,另一个是在抵御金军时战死。杨存中一家可谓是满门忠烈。那就将他们一家全都要来。对了,唐重也是忠烈,顺便也要来吧。”

李衍在心中用笔又将杨存中、杨宗闵、杨震、唐重圈上。

“这要谁呢?这个机会,可是千载难逢。”

李衍开始搜肠刮肚寻找北宋的名臣和名将。

见李衍已经有意借钱给赵佶了,同意借钱给赵佶的人纷纷发言。

郭永道:“咱们虽然能从方腊的地盘招募到不少匠人和船工,但方腊的地盘毕竟有限,哪里能跟宋国相比,大都督可借此机会再跟宋主要些匠人和船工。”

金富轼道:“宋国虽然没有钱银,但有其它东西,铁条、牛角、牛皮、牛筋、羊皮、箭笴(杆)、翎毛,这些战略物资大都督都可以要。”

孙静迟疑了一下,道:“据下臣所知,宋主有三根超过十五丈长的龙骨,若是能将它们要来,大都督您一直想要造的宝船,就有望造出来了。”

朱武道:“大都督,您还可以用一部分琉璃和香皂来抵借款,恁地,咱们的压力定会少上不小。”

……

李衍与闻焕章等人商量了两个多时辰,然后才带着闻焕章等人来到奉天殿,坐在那张椅子上见了其他文武百官。

这张椅子,李衍坐是坐了,但因为李衍将头头脑脑全都按住了,劝进一事,却暂时打住了。

李衍先让闻焕章等人汇报一下他不在的这段时间,乐浪、真番二郡包括济州郡的发展情况,然后就让文武百官畅所欲言。

李衍这个势力,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文武百官普遍都很年轻。

年纪超过五十的,一共也没有几个。

四十多岁的,在李衍这,就已经算是老人了。

三十岁左右的多一些。

不过最多的还是二十多岁的。

所以,整个势力朝气蓬勃,这些人也敢说敢做。

因此,李衍让他们畅所欲言,在一些胆大的人的带领下,他们真是什么都敢说。

而李衍也表现出了自己豁达大度的一面——就算他们说错了,也不怪罪他们。而且,李衍让人记录下他们所说的,回去慢慢看,然后采纳其中合理的建议。另外,李衍还吩咐下去,未来三日,皆让他们畅所欲言。

李衍的豁达大度和广开言路的做法,进一步的赢得了文武百官的心。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