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179章:五国攻秦(终)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79章:五国攻秦(终)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2: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联军士气低迷,军容散乱之时,张仪出使楚国。

楚王认为这是秦国派人来求饶的,因此带着炫耀自得的心态,接见了张仪。

而当看见张仪第一眼的时候,

楚王心中忍不住浮现出一丝欢喜亲近来,觉得这个人十分合自己的眼。

“秦国的张相,你在这个时候到来,想要对寡人说些什么呢?”

楚王熊心斜靠在扶手上,眼神戏谑的对张仪说道。

张仪对他叩首,露出惶恐的神色。

“秦国在函谷关下受到五国的进攻,心里非常畏惧!”

“而楚国身为合纵的长者,更加让秦国觉得强大,即便倾尽全力,也无法战胜!”

“所以,秦王特意派我过来表达诚意,愿意退还之前因冒犯楚国而得到的土地,希望祈求您的宽恕。”

楚王哈哈大笑,对张仪的态度十分满意。

张仪于是再接再励,不断的吹捧起楚国的强大和楚王的英明神武来。

等到楚王被他夸的飘飘然,忘记了秦楚正在交战,对张仪施以贵宾之礼时,张仪突然放下酒杯,停止了进食,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楚王关心的看向他。

只见张仪拱手道,“我不理解。”

楚王听了,眼睛里缓缓浮现出疑问来。

于是张仪继续说,“我不理解,以楚国的强大,为什么要为其他诸侯奔波劳累呢?”

“赵魏韩燕推举您为纵长,这自然是因为楚国强大,自己无法与之相比。”

“但是楚国真的有必要和他国合纵吗?”

张仪抬起头,用清澈的双眼直视楚王。

他说:

“楚国的土地,是诸侯中最辽阔的。”

“楚国的人口,是诸侯中最庞大的。”

“楚国的力量,也足以吞并越国,威慑秦国!”

“现在楚国派出大军北上,攻打秦国的函谷关,途中的消耗有多少?最后得到厚利的国家又会是谁呢?”

张仪两手一拍,皱眉沉思起来。

“三晋和秦国接壤的土地最多,因此对秦国也最是畏惧!”

“一旦秦国被击退,疆域退缩,那么这些吐出来的土地,又会被谁占有呢?”

张仪讲出当年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让楚王自己思考。

楚王想了想,觉得的确是这样!

秦楚之间,因为长期被中原诸侯鄙夷,所有很多时候抱团取暖,互相联姻,关系深厚。

而双方领土虽然有所接壤,但终究比不上三晋。

如果秦国退缩回河西之地,三晋又壮大起来,那岂不是要退回百年前魏文侯的版本?

“何况楚国身为纵长,犹如一家长兄,一旦他国有了困难,兄长难道可以对弟弟置之不理吗?”

张仪又补充了一句。

楚王更觉得有道理了:

自己成为纵长以后,表面上很受恭敬,但实际上吃的亏一点都没少!

其他四国如果缺少了粮草武器,都是伸手向楚国讨要的!

消耗这么多,

但最后大口吃肉的却不是自己!

张仪继续煽风点火,“所以明明是魏国大力推动的合纵,却不自己做纵长,推举您来担任,这实在是……”

“实在是无耻!”

楚王震怒,拍了拍桌案。

他迅速起身,来到张仪身前,拉住他的手深情说道,“如果没有你点醒寡人,寡人只怕还要被魏国坑害啊!”

然后,

楚王便下令——

撤军!

打什么打,

我堂堂大楚,岂能给别人做嫁衣裳!

函谷关内,秦国防御的压力顿时一松。

公子疾说,“楚国退兵,这是张仪的功劳!”

“现在按照他的计划,派人去联络燕国吧!”

于是,

夜色浓郁之时,

有秦国使者从城墙上利用绳索竹篮落下,偷偷跑到燕军的营地中,用张仪传授的话术,向对方进行诚恳的劝告。

燕国的将领听完,也大为赞同。

他说,“燕国和齐国、中山接壤,却跨过他们来攻打秦国,这是不明智的!”

燕国随后,也跟着撤军了!

如此一来,五国联军,只剩下了三国。

而趁着盟友突然宣布撤军,敌军阵脚大乱时,秦国悍然东出函谷关,给予三晋迎头痛击。

三晋且打且退,一直退到修鱼这个地方。

本就国力衰弱的韩国撑不住了,率先开口,“楚燕都走了,那我也要走!”

说罢,

就跟当年在浊泽围攻魏惠王,但因为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一样,韩军连夜脱离队伍,自行返回。

赵魏无奈,

只能也跟着解散。

至此,

函谷关之战结束,

山东诸侯的联盟在这次失败后,也跟着松散起来。

在阴间旁观了这一切的死鬼们针对此事,也纷纷发表起了自己的观点。

商鞅就说,“不能合力共心,怎么可以成就大事呢?”

他放下结论,转头就继续跟杨朱学派的人吵架斗殴。

西门豹则是感慨,“当年三晋尚且不能统合力量,何况五国?”

“诸侯只考虑自己的私利,忘却大局的重要,如此短视,以后肯定会灭亡在秦国手里!”

史家出身的甘德石申则是奋笔疾书,将这场大战中的细节记下。

两个老头才懒得去管诸侯之间的龌龊。

他们只是感慨,“纵横之道,只凭借口舌,就可以搅乱天下的局势,让进者忽然退去,胜者忽然败却,真是厉害啊!”

“这大争之世,正是这些鼓动口舌之人的舞台!”

而除了活跃在诸侯庙堂上的纵横家外,还有其他诸子正不断的传播着自己的理念。

甘石二人不免心生庆幸:

幸好死了之后,还有鬼国依托,让他们可以继续旁观这样精彩的历史。

如果史家不能亲历如此波澜壮阔的时代,那实在太让人扼腕叹息了!

旁边也有人说,“纵横一道,是乱世的衍生。”

“世道纷乱,才需要这些说客去说服君主。”

“如果世道安定下来了,他们就没有作用了!”

“如果秦国真的统一了天下,纵横的学说应该会断绝吧?”

甘石二人呵呵笑道,“你会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史书读少了。”

“天下的形势,本就是由乱而静,由静而乱的。”

“人心不可能一直沉迷于争斗,也不可能一直安心于平常。”

“它实在是太复杂了!”

“所以天下统一得久了,肯定还会有变乱,变乱得久了,就有人要出来恢复太平!”

“四季轮转,是天之道;而兴衰治乱,则是人之道。”

于是有人询问这两位史家,“这么说起来,天下不可能迎来永久太平喽?”

“哼!”

“这可不一定!”

两个史官背着手说,“等人心没有了私欲,随时随地都能感到满足,那天下可能就永远太平了!”

“只是这样的日子,离你我太远了!”

还是先把故事记下,好方便后人观看学习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