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163章:祭祖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63章:祭祖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2: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祖地之行的最后,

新夏使团再次路过赵国。

因为之前过来的时候,

赵侯出行同魏王会盟去了,故而没有见到他们。

为了弥补这样的遗憾,赵侯语这次,特意在邯郸接见了他们。

赵敬侯章的孙子端坐在宫室的高位,穿着诸侯的袍服。

而身为公子朝之子的赵回则坐在下方,向他叩拜。

按照辈分,

赵侯语应该称呼赵回为“叔父”。

不过这么多年了,

他们的父祖之间,也有一些小矛盾,因此彼此的情谊,没必要再多提。

他接见新夏的使者,也只是公事公办,另外回复一下,赵回第一次来访赵国时,曾提出的“无礼”请求。

“祭祀赵氏的宗庙,这是大宗的权力。”

“但新夏身份特殊,寡人考虑到同宗之情,还是同意你可以去参拜赵氏宗庙的。”

按照周礼,

“姓”、“氏”之始祖,只能由一直传承下去的大宗负责,小宗最多只能祭祀到自己这一支的祖先。

以秦赵为例,

虽然同为“嬴”姓,两家祖先甚至还一起生活过许久,一度共用“赵”氏。

但受天子恩典,非子不仅得封秦地,还被允许延续嬴姓的祭祀,因此被称之为“秦嬴”或者“嬴秦”,两脉完全分家,供奉嬴姓始祖。

赵氏这边,

国君就只能祭祀到造父这一代,

其下的小宗封君,也只能祭祀自己这一脉的“始受封者”。

所以当赵回提出,希望可以祭祀赵氏的祖先造父,还有嬴姓始祖伯益,甚至还有伯益祖先颛顼的时候,被赵国的大宗伯直接拒绝——

已经在域外建国的小宗,

竟然想祭祀整个姓、氏的始祖?

更还妄想祭祀帝颛顼?

这合乎周礼吗?

但赵回也有理由啊:

“我心里知道,这是非常不符合礼法的。”

“但是新夏距离祖地太过遥远,往返一次,太过艰难!”

“所以我提出这样过分的要求,是想要弥补子孙久在外域,无法长留祖地,供奉先祖的遗憾!”

他还说:

“可以请赵侯带着我们举行一次祭祀,让我们得以跟随在他身后,供奉祖先吗?”

“我愿意奉上更多的财宝!”

于是,

大宗伯的态度就缓和了下来,没有那么严苛了。

毕竟,

新夏真给钱啊!

恪守周礼,能当钱用吗?

拜托,

礼崩乐坏都多久了!

所以,

当赵侯会盟回来后,大宗伯便向国君禀报了这件事。

赵侯得到足够的财宝后,也同意了赵回的请求。

而为了不让别人觉得自己心里一点同宗之情都没有,只知道要钱,赵侯还主动提出买一送一——

“你们在参拜了祖庙之后,还可以参拜武庙!”

武庙,

即是供奉赵武侯赵怀的宗庙。

因为生前没有正式称君,继位者也不是他的儿子,所以虽被追谥为侯,但他的宗庙却不在赵氏的宗祠之中,被他的后人单独供奉起来。

按照周礼,

赵回他们也是不能参拜这位祖先的。

但来都来了,

赵侯收了钱,表示肯定要让人满意!

于是不久之后,

为了表示自己对域外宗亲回归祖地的喜悦,赵侯特意率领新夏众人祭祀了祖庙,并且在邯郸郊外祭天,禀告身为血脉源头的帝颛顼,嬴姓的子孙在域外得到了繁衍。

只有成襄君不太高兴。

他是公子承的孙子,

也是公子朝的侄孙。

对于这位伯祖,成襄君是听说过的。

毕竟每次祭拜武侯,总能在武侯的灵位旁边,看到他的长子。

就连公子承死后,也只能摆在公子朝后面,以区分大小远近。

成襄君看不顺眼,于是表示:

公子朝早就死了,

他没有后人,

负责供奉的是自己这一脉,怎么可以让别人白嫖祭祀香火呢?

然后,

他就偷偷把公子朝的牌位给扔了出去,还不准别人乱说。

“我父祖仁德友爱,已经供奉了两代人,现在才将之挪走,难道不符合人情吗?”

现在好了,

偷偷扔了牌位,

又要偷偷把它找回来,

谁让公子朝的后人突然探头出来了呢?

成襄君看着一群新夏人在自己祖先的宗庙里叩拜哭泣,心里很郁闷。

而对成襄君的心态,

新夏的赵氏子孙一点也没有察觉。

他们甚至觉得,这么多年了,公子承的后人还一直供奉着自己的先人,实在是太有“孝悌”了!

“兄长还是个忠厚人啊!”

赵宁握着成襄君的手,情真意切的说道。

赵回也在旁边点头抹泪。

成襄君被夸的,更加郁闷了。

好在新夏赵氏并没有得寸进尺。

他们表示:

武侯之所以遗命,要一起供奉公子朝,是因为担心这个儿子在外面没有着落,断绝了血脉,从而被遗忘到历史的角落里。

现在他们回来了,自然不需要成襄君再为此劳累。

新夏赵氏应该把祖先的排位迎回去,免得再这么尴尬的待在弟弟一脉的宗庙中蹭吃蹭喝。

成襄君于是高兴了。

……

而等到祭祀完了祖先,

新夏使团的最后一站,

是来到漳水旁边,祭祀这里最有名的鬼神,也是自己祖先的朋友。

他们沿着赵魏边境走走停停,一路祭祀到流淌着关河的皋狼之地。

特意从西域润回来的何博就在旁边观看,时不时卷起一阵风,把祭品都刮到水里,证明自己接纳了故人之后的供奉。

“……很多都变了啊!”

何博拢着手轻声感慨,然后对身边的死鬼们说,“其实,我还是很怀念当初景象的。”

他特意对西门豹招了招手,跟他说道,“邺县现在已经大不一样了,你感觉如何?”

随着战争越发的激烈,

三晋联盟土崩瓦解,

赵魏韩三家的边境上,也不断的修建起漫长的城墙。

现在的漳水沿岸,

就存在着赵国的“南长城”,从平阳,一直延伸去涅城。

邺县也因此,被完全改造成了一个边境的军事要塞,再也没有以往的繁华。

很多人,

很多事,

已经不见了。

涅城那边,也失去了往日的安宁。

赵回他们想去追忆父祖过去的痕迹,尤其是在公子朝记忆中,那段由他的汗水和肉体夯建出来的城墙,结果只能说一无所获。

因为涅城的人很多被征伐去修长城了。

为了就地募集建材,不仅砍伐了许多树木,涅城也快被拆完了。

反正它本就是个小城,

哪里比得上修长城重要?

其中人口,迁移去他处即可!

而这一切,

也不过是如今大争之世的一个小小缩影。

“我也很怀念当初啊!”

老朽的死鬼,曾经在邺县任职的西门大夫也附和着鬼神的叹慰,“只是逝者如斯,不可以回转。”

“我只希望,人间可以在苦痛之后,迎来长久的安宁和繁华。”

虽然很不认可商鞅的手段,

但商鞅追求的目标,和当今的许多学者都一致——

要让这个天下恢复秩序,

不管是用刀剑烈火,

还是温文尔雅的道德。

而秦国一步步的东出、壮大,历代君主看上去都干的挺不错,便让西门豹松了松口,觉得商鞅的办法,可能的确适用于乱世。

只要按照这条路走下去,

在天下统一的时候,迎来一个休养生息的君主,

一切都会变好的。

……

与此同时,

在邺县。

刘氏再次搬家。

邺县的安稳已经不存在了,

赵魏的摩擦越来越激烈,

而且刘氏的日益发展,也让他们寻求起更广阔的舞台。

于是在族老们多次商量后,刘氏决定搬迁去魏都大梁。

十岁的刘清被父母抱上马车。

他的父母在说:

“清儿很机灵,现在家族的根基也很牢固,以后可以想办法,让他成为魏国的官员,甚至是大夫!”

“嗯!”

“我要做大夫!”

刘清也一挥拳头,发出豪言壮语!

父母很开心的摸了摸他的头,让他记住今天的誓言。

于是,

等到了大梁的新家里,

刘清就开始被父母摁着头苦学了起来。

“啊!”

“我不要当大夫了!”

刘清苦着脸,对着书默默流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