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161章:大九州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61章:大九州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2: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个月后,

秦国派出去的人在诸夏造势造得差不多了,

让天下诸侯都风闻:

有个域外的诸夏种子,要回来认祖归宗,拜见天子求其册封。

诸侯们对这消息都颇为好奇,甚至临近的赵魏韩楚四国,立马派了使者去洛邑,希望可以看一看热闹。

毕竟,

这种事情可太少见了!

就连中山都蠢蠢欲动。

谁让新夏的消息一传出来,转手就把中山国给衬托起来了呢?

域外的夏种?

那可巧的很!

诸夏的土地上,

还有个蛮夷血脉的国家呢!

中山君心中很悲伤,觉得自己这是遭了无妄之灾。

明明他已经姓“姬”了,怎么还会被人指指点点啊!

迫于无奈之下,

中山君也在之后派出了使者,以女婿的身份过去,探望一下老迈的天子,好跟对方加深下感情,同时再次向诸侯们强调:

我可是早就入赘周王室了的!

正儿八经的诸夏子孙,炎黄血脉!

你们骂谁蛮夷呢!

只有天子扁很高兴——

这么多年!

终于又有诸侯想起自己,要来朝贡了!

而且一口气来好几个!

这得收入多少啊!

身为洛邑珍贵展品的天子扁坐在自己老旧的宫室里,心里满是兴奋。

虽然之前,

已经称王的齐国也来朝见过他,但规模哪有这一次大呢?

而且中山国受到外部影响,这次过来,还提前打了招呼,说是准备了丰厚的礼物!

这一些!

都是因为新夏!

天子扁心里由此对新夏充满了好感,觉得只要对方态度恭敬一点,给钱豪爽一点,给他一个诸侯的称号又能如何?

反正周室沦落到今日,

也只有批发称号的能力了。

所以,

当新夏使团来到洛邑的时候,

天子扁很热情的接见了他们。

当使团严格按照周礼,对自己行礼叩拜,并且奉上礼物的时候,天子扁苍老的脸上更是忍不住喜极而泣起来。

他直接走下来,握住大使赵回的手。

“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人如此恭敬的对待予了!”

旁边其他的诸侯使者面色一点没变,好像被天子指桑骂槐的不是自己。

比起天子的激动,

他们更加好奇新夏的情况。

就在天子扁收了礼物,许诺一定承认新夏的诸侯地位时,魏使就提问,“新夏立国域外,土地多少,人口多少呢?”

赵回就说,“土地跟贵国差不多大,至于人口,国野共计比韩国要多一些。”

楚使又问,“你们新夏常年和蛮夷打交道,虽然如今在洛邑,表现得文质彬彬,可实际上当真如此吗?”

不得不说,

看到新夏这么轻易就靠撒钱,获得了周天子的认可,楚使心里有点酸。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讲,楚国和新夏,在初立国的情况上很像。

结果楚国却要被周天子刻意针对!

这不公平啊!

赵回便用周公的例子回复他,“我听说有次诸侯去宗周朝贡天子,周公询问姜齐太公和鲁公治理封地的情况。

当周公听说姜齐太公治理齐国:‘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时,便预言说‘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由此可见,因地因俗去进行统治,才是有利于国家的,也是遵从了先贤教诲的。”

“我的父辈,筚路蓝缕才建立了新夏,我们这些后人不敢轻易将这样的基业舍弃,所以很小心的维护着社稷。”

“不过!”

他话锋一转,又强调起来,“新夏的建立,是为了替天子教化万民的,所以虽然有从其俗而治之举,我等也不敢因此忘却根本,化夏从夷!”

“好好好!”

“就应该替予去教化那些域外之民!”

天子扁高兴的说道。

但韩使随后也出列,有些挑衅的说道,“九州之地,先贤已经划分清楚了!”

“出了九州,就是域外蛮夷!”

“你们立足在那里,怎么还不算是蛮夷呢?”

赵回哈哈一笑。

这个问题,

他可是等待很久了!

毕竟在“新夏凭什么自称为夏”这件事上,新夏的君臣学者们,也是讨论过很多遍,为自己的统治和文化构建寻找理由的。

传统的“夏”,

即是“九州”,即是“中国”。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旦离开了九州之地,

自然不能再说是“夏”了。

但新夏已经建立,

君臣不可能推翻自己的统治,于是便绞尽脑汁,开始为自己的称呼,寻找起理由来。

呵!

要不是在“九州”之说上有些学问,这次出使,可轮不到赵回来带队!

只见赵回当即出列,对四周来使说道:

“何谓九州?”

“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乃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愚以为,以天下之大,应当有大九州,小九州之分!”

“所谓大九州,即普天之下,无论海外!”

“而其小九州者,据天下之精华,育万民之所在,是为中国!”

“故而天子者,当治大九州之土,而不仅限于小九州之地!”

“是以新夏不远万里,也要回到祖地,拜见天子,求得册封!”

“《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先贤之所以有此言,便是因为有此意而已!”

他说的理直气壮,也颇有道理。

因为在拜见天子之初,使团已经替天子说明了域外的大致情况:

域外自有国家文质,其人殊异,不与诸夏同。

而诸夏的君子们,说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来,此时还真比不上连波斯王都捡回来了的新夏。

因此,

各国使臣也听得呐呐不敢言。

诸夏的君子们,在论道方面,还是遵从了些先贤教诲的。

如果不说急了眼动手打人,只单纯论道,那即便说不过别人,也不会胡搅蛮缠,撒泼打滚。

他们会承认应该承认的,学习应该学习的。

如此,

才是真正的智慧。

而不是故意堵塞自己的耳目,忽略自身的缺点,用虚假去欺骗自己,最后沉浸到腐朽中去。

赵回见他们不说话了,这才满意的回到原位。

天子扁被他说的心花怒放,不断拍着桌子表达赞同。

“好啊!”

“说得真好啊!”

赵回这“大九州”之说,可是把“天子”这个称号的位格,又捧上了一层台阶!

原本诸侯互相称王,

已经伤透了天子扁的心,因为在此之前,只有天子可以称王。

西周时僭越的楚国也是因此,也被诸侯们谴责了好多年,最后气的楚王大喝一声,“我蛮夷也!”

当然,

这也不过是楚王的气话。

说完自己是“蛮夷”,

转头陵墓都是严格按照天子的规格安排的。

可谓“口嫌体直”派的开山始祖。

等到现在,

大家都变成王了,

也就没谁去谴责了。

诸侯也慢慢认为,自己已经和天子平起平坐,连表面上的功夫,都懒得再消耗给洛邑了。

眼下,

赵回的说法,

可是能够论证,“天子”仍然比“王”要更高贵的!

这对天子扁来说,

是个莫大的心里安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