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148章:阳关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48章:阳关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2: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孟子见到自己当年的友人,就对他笑着说道:

“我当年不懂仁义的道理,又天生喜欢模仿他人,所以才会做那样的事啊!”

“现在我明白了君子应该有的品格是什么模样,这才不愿意旁观禽兽临死之前的凄惨。”

何博就跟他杠,“那你觉得杀猪屠狗,是一种损害人之善心的恶行吗?”

孟轲说,“厨师和屠夫屠宰割肉,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忍,而要求他们违背自己的职责。”

“而且正因有他们,君子才可以坦然的享受到美味的肉食,而不用因为见到禽兽之死而产生惶恐难受的情绪。”

虽然仁义,

但老祖宗的实用天性,

在孟轲身上还是有所体现的——

人有恻隐之心,

所以见到可怜动物,难免不忍。

但吃肉也是人之所需,不能放弃。

所以干脆“远庖厨”,没看见就行!

何博当即就说,“讲的好!”

“我要在你的传记里,把这件事记在你小时候看杀猪的那段后面!”

孟轲一听,先是疑惑,转而惊讶起来。

他哭笑不得,“这种事,也值得您出手吗?”

鬼神竟然亲自给他立传了?

这样的“荣幸”,他可承受不住!

……

“你还要继续去讲学吗?”

何博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扔给孟轲弟子,任由让他们去旁边惊叹,然后询问孟轲。

“是的。”

孟轲只是回老家休息,又不是自闭了。

他武装讲学的道路,还有很长一段没走呢!

“那各忙各的吧,我之后也要去西域了!”

这两年来,

何博艰难的翻过了南山,总算把自己润到了黑河,也就是现在的弱水之中。

等再从弱水翻过一座山岭,就可以到达端水(疏勒河)流域了!

西域之地,就在眼前!

而到达弱水后,何博跟黄河母亲也算彻底断开了联系,润出了诸夏的传统领域。

虽然还是想回就回,

但终究没办法像以前那样,任何风吹草动,就能及时收到。

而以何博的惫懒,也不可能为了图个及时接收信息,就每时每刻的往返于西域和诸夏之间。

反正这么多年了,

诸夏这边一直都在打仗,去年和今年相比,顶多就是少打了几场,或者多打了几场。

还不如先去西域看看绿洲!

根据张仪的说法,

现在的西域可比后世要繁华许多,拥有不少绿洲跟河流。

何博根据张仪提供的路线,已经知道润到端水里面后,自己该怎么做了——

端水流入盐泽,也就是后世早已干涸的罗布泊。

而此时此刻,

罗布泊仍旧存在,并且水量充足,许多西域之河,都注入其中。

何博完全可以凭借罗布泊,一点点把西域变成自己的样子!

毕竟西域的整体地形,就是被众多山脉包裹起来的大盆地。

这样的地形,让河流基本上,也沿着山脉分布。

何博凭此真就能做到——

我把西域包围了!

而一想到这样的美事,

何博就忍不住轻哼起来!

此时唯一不妙的地方,

就是越往西域那边,山就越高耸,而且山体连绵。

而河水则是多依赖于高山融雪,流不绵长,常常断断续续的。

何博没办法像在诸夏时一样,从一条大河,直接润到另外一条大河里面去。

他走走停停的,润完一段水就要爬上一截山,才能重新润入新的河流之中。

耗费的时间,

可比之前长太多了!

光是把浩门川跟它发源的南山收入麾下的耗时,就足够秦国的商队在河西走廊里进进出出好几遍,把大斗拔谷变成秦人的模样了!

一想到这几年,秦国的商队带着一大批货物出发去西域,又带着一大批财宝从西域回来,而自己只能慢吞吞的蠕动着,看河西走廊的戎狄们放牧牛马,

何博就停止了轻哼。

……

新夏,

相国赵归正受命,巡视阳关的修建。

这片地方,

在历时两年,献祭了无数的奴隶,让新夏征讨犍陀罗所俘获的人与财消耗了大半后,终于落成。

城墙是就地取材,用泥土不断夯击而成的,然后从信度那边,砍伐了高大的树木,运送过来,做成了城门和向外防御的尖刺。

期间种种辛苦,

赵归都不想多提。

只能说有赖于那些源自犍陀罗的奴隶足够吃苦耐劳,即便压迫的严重,也少有反抗,让新夏得以把这个山口粗糙的糊堵上了。

不过即便如此,

阳关也不是十分高大。

除却地形和资源的受限外,

还有政令的缘故:

新夏在仔细考察了当地的地形后,觉得山口虽然最狭窄处才二里地,但整体上山道绵长,和父辈笔记中记载的,从秦国走向西域之时的那条谷道很相似,只是不如其狭长罢了。

而既然狭长,那只简单堵上一个口子,还是挡不住过于强大的外敌的。

于是夏君决定,从阳关开始,沿着山道通向新夏本土的方向,修建一些烽火台。

一旦出了问题,

就点燃烽火,让飘荡的烽烟,替新夏宣告敌人的到来。

但这不是个简单的工程。

消耗的资源肉眼可见的巨大。

国中也有许多人,因此对夏君产生了抱怨。

他们的观点很直接,

认为修这个东西一点用都没有,就连阳关都是没必要的。

“为什么还要修呢?”

“当初要修建阳关,只是为了消耗过多的犍陀罗奴隶啊!”

就在赵归视察工程的时候,

有人找到国君安,对他说道,“当初吞并犍陀罗后,因为对方投降的太快,使得我国收拢了太多蛮夷。”

“国君您担心杀降不吉,会引来灾祸,所以不愿意大开杀戒,这个臣是理解的。”

“国君您不想让过多的蛮夷在国内生活,以防杂草侵占了生长粮食的土地,改变了国人的风貌文化,这个臣也是理解的。”

“所以当您下令,将大批俘虏迁移到兴山那里,利用修建城关的机会,去把他们当做耗材处理掉,我们没有任何的阻拦。”

兴山,

也就是山口所在的那条山脉。

因为父辈穿过这条山脉后,便建立了新夏,繁衍出了他们,所以便认为这条山脉代表着新夏的兴起和强盛,故而被如此命名。

“但现在犍陀罗被消灭,已经有三年了。”

“蛮夷的国度被倾覆,诸夏君子的文化得到传播,正应该是修养发展的时候,好教化残存的蛮夷,壮大国力,加强和西域,乃至于诸夏本土的联络,为什么还要堵塞兴山山口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