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112章:太史儋(上)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12章:太史儋(上)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2: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洛邑开始下雪的时候,

何博终于成功的从伊水里探头出来,来到了这个自己期待已久的地方。

虽然在邾国遇到年幼的儒家亚圣一事,让何博直接感受到了大河南岸新天地带给自己的惊喜,不由感慨起“大城市就是名人多”。

但何博表示:

自己是一个有追求的鬼神,

才不会为了小男孩而停留。

在邾国,

他已经休息了一段时间,没必要再久留下去。

而孟母后面也说,攒的钱足够了,长久居住在集市附近,可能损坏小孟轲的天赋和灵性,所以要趁着孩子还小,再次搬迁,去为他寻找老师。

至于肉铺老板的追求?

鬼神也只能祝他幸福了。

最后,

何博也只是趁机逮住小孟轲,将小孩狠狠揉搓了一顿,随即潇洒的挥袖离去。

只留下一个被搓得晕头转向的未来亚圣,抱着自己凌乱的头发深思:对方是不是突然发了疯?

……

“成周之地,还真是落魄啊。”

何博上了岸,

向着高大古老的洛邑王城走去。

一边行走,一边不忘观看周边的景色。

发现往来者行色匆匆,大多衣着简陋,身形消瘦。

在本该蜗居在家,躲避冬日寒风的时候,还有人要出来做事砍柴,以希望获得更多的过冬资源。

这几年里,

因为天子扁过分的“活跃”,使得诸侯来到洛邑警告他的次数也逐渐增多。

且不提秦魏韩三国在洛邑附近的大战,就说东周公那边,也在不断践踏着周天子的威严。

今年秋天,

东周公姬根派人割走了洛邑外面的粮食,天子扁气的骂人,但又怕自己去找东周公要说法,再次引来动乱,只能含泪忍住了。

反正王城里储备了粮食,天子扁自己是足够吃的。

只有那些无辜被波及的小民,哀叹着自己的粮食被人抢走,然后连流泪的时间都不够,又要匆忙的四处搜集可以入口的东西,以防在这个冬天里就被饿死。

而这,也是何博能够在冬日飘雪之时,看到不少行人的原因。

鬼神都不免为此叹息。

成周这个地方,

是周武王完成伐纣大业后,便令周公旦着手经营的重要之地,目的是为了控制那些被分封在中原的诸侯。

在地位上,建立于成周之地洛邑,同样被周天子认为是都城。

从武王选址、召公相宅、周公营建,再到成王五年修好这座城邑,并且在用以纪念的巨大青铜器上,铭刻下“宅兹中国”这四个字时,“成周”的意义便被定下——

这是周朝天命的体现!

宗周,

是代表周人兴起的地方!

成周,

是代表周人强盛的地方!

二周之地,

共同象征着周朝的过去和未来。

所以《诗经》里面说:“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但是眼下,

宗周的镐京,周天子已经失去很多年了。

坐守在成周的洛邑中,诸侯不来恭顺的朝拜,也有很多年了。

如果诸侯突然到来,周天子甚至还要因此而感到忧惧!

所以,

哪怕何博不知晓后世的历史脉络,行走在这代表周室天命的地方时,也能明显感觉到:

周天子,

早已担不起天下这副担子了!

而周天子的倒下,诸侯混战的终结,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时代要到来,一个全新的“天命”要降下。

生命要在苦痛中破茧,迎接璀璨的将来。

而这一切,

并不需要鬼神伸出援手。

因此,

何博只是仗着谁也看不到自己,跑到王城中看了看正在饮酒作乐,享受着火堆温暖的天子扁。

鬼神故意掀起一阵无形狂乱的风,当吹得对方喷嚏连连,神色慌张的抱住自己时,祂又发出狠狠的嘲笑。

随后,鬼神拂袖而去,自己探索着,摸到了洛邑的守藏室。

一个很老的史官正在守藏室中,整理着里面的典籍。

也许是感知到了什么,垂垂老矣的太史突然看向门外。

何博显露出身形,向太史行礼,“你好!”

太史亲眼见证鬼神的到来,却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他只是缓缓走上前,向何博还礼,“贵客登门,我却没有提前准备迎接,实在疏忽怠慢了。”

何博笑道,“我不问自来,哪里能怪罪长者呢?”

他介绍自己,“我是从北边的太行山中来的,之所以来到洛邑,是希望能阅览周室珍藏的典籍。”

老太史露出笑容,嘴里已经没有牙齿了。

他说,“洛邑的典籍,已经很少有人来阅览了。”

“现在您愿意观看,说明人的智慧,足够吸引鬼神,而不是因为这几百年的动乱,让鬼神厌恶的远离人世。”

“这足以让我感到高兴了!”

“请让我为你引路!”

老太史走在前面,同时向何博介绍自己的名字,“我叫做儋。”

因为过于老迈,太史儋走的很慢,腰也弯着。

何博看得出,他的生机不是很多了,寿数大概只有一两年的样子了。

于是,

鬼神询问他,“我虽然不能延缓你的寿命,但可以减轻一些因老迈而生出的病痛。”

“我希望可以用此,来充当太史允许我翻阅典籍的酬劳,你愿意接受吗?”

太史儋摇了摇头。

他说,“生老病死,这是天地固有的规矩。”

“我已经在年少有力的时候,感受过健康的快乐了,现在自然也该接受自己的苍老。”

“虽然身体的确难受,但我的心里是仍旧高兴,因为这是我作为人,而遵循着天地法则运转的感受。”

“所以我只能感激鬼神的仁慈了。”

听到这话,

何博也没有强行赐福。

他轻柔缓慢的跟随着太史儋的脚步,走过一个又一个承载着竹简的书架,然后又走过一个又一个承载着龟甲的书架。

人类的历史伴随着何博和太史儋的脚步,一点点的过去,落到他们的身后。

最后,太史儋停下脚步,何博也停下脚步。

垂垂老矣的史官说,“好了,这里已经是尽头了。”

他拿起一片古老泛黄的龟甲,递给鬼神。

“这是周代收集到的,最古老的文字。”

“据说记录了黄帝时候的事。”

太史儋停顿了一下,又笑道,“可能是仓颉刻下的吧。”

于是何博伸出双手,很珍重的接过那很有可能,承载了整个华夏族最古老文字的龟甲。

他轻轻的抚摸着龟甲上的刻痕,也笑道,“是说黄帝攻打蚩尤的事吗?”

太史儋告诉他,“我的老师说,记载的是黄帝和炎帝的盟约。”

何博很惊讶,捧着龟甲的手更轻柔虔诚了。

虽然他看不懂上面过于古老的文字,但如果太史儋说的事不假,那这个龟甲,也许就是华夏族从诞生以来,直到今天的见证者。

它于炎黄二帝合作的时候被铭刻,记录下一个民族最古老最神圣的盟誓。

然后传承给夏,传承给商,最后传承给周。

为什么没有传承到之后的朝代呢?

何博心里很遗憾的想。

也许是因为过于漫长的动乱,让这珍贵的文物失落到了历史长河之中吧。

就像代表周朝天命的九鼎一样。

太史儋看出了何博的遗憾,于是他也跟着遗憾起来。

“其实,在王子朝之乱前,守藏室里保留的典籍更多。”

“但是王子朝带着很多典籍奔楚去了,后面的天子也没有力量,向楚王索回那些典籍。”

王子朝之乱,

是发生于周王室中,无数次的内斗之一。

春秋之末,距今一百五十七年前,

景王认为自己的嫡长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仪,而庶长子朝却有勇有谋,有王者风范。

于是想要废掉太子猛,转立王子朝。

但大臣单旗等人竭力反对,认为太子废立乃国之大事,一定要恪守周礼,王位传嫡不传贤。

事情闹了很久,在临终之时,景王还是下定决心,欲更立太子之位。

但他还没来得及颁布诏书,就生了重病,临死前以大夫宾孟为顾命大臣,口述遗诏,要传位于王子朝。

景王崩后,大夫单旗、刘卷认为若立王子朝,他们必然失去权势,于是派剑客刺杀了顾命大臣宾孟,宣称景王遗诏乃是伪传之言,拥立太子猛为王,是为周悼王。

然而因为刺杀顾命大臣一事,满朝文武都不满于悼王,聚集卫士将悼王驱赶出洛邑,遵照景王遗诏,拥立了王子朝。

由此,

周室再现“二王并立”之事。

而之后晋国的插手,让这场大乱,更像西周末年,幽王身死后那场乱局的重演。

最后的结果,也和那场象征着西周灭亡的动乱一样——

晋侯拥立的周敬王最终回到了洛邑,王子朝无奈的率领大臣,携周之典籍奔楚。

至此,

周天子的威严进一步丧失,

洛邑中传承千年之久的典籍,也流失了一半。

何博抚摸过龟甲,十分惋惜的说道,“一朝家事而已,却损毁了千年的传承,真是可惜。”

太史儋赞同的点点头。

“如果鬼神以后有机会,还请替后人去楚国,将那些典籍带回来吧。”

他对何博说道,“楚国那边,也是很乱的。”

太史儋看过了太多的纷争动乱,

他对这些已经失去了恐惧忧虑,

他只是担心,这些动乱和烽烟,会伤害到从古至今,先贤们传承给后代的宝物。

“好的,我记下了。”

何博答应他,“我没有太多的才能,也无意干预太多的人间事务。”

“但是当个看客,替往来行人保留下他们的踪迹,还是可以做到的。”

说完,他又感慨起来,“能够记录下昨天的风雨,然后看到第二天的日出,其实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不是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