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粤味争锋:厨神系统崛起 > 第136章 :菜品本土化挑战

在成功与华侨商会达成合作后,林粤生和团队迅速转入菜品本地化研究。虽然粤菜在东南亚有一定的认知度,但林粤生清楚,必须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林总,根据市场调研,当地消费者喜欢  口味偏甜、偏辣的菜品,”顾清欢翻看着一份数据分析报告,“这和粤菜讲究清淡鲜美有些差距。”

“偏甜、偏辣?”林粤生托着下巴沉思,“这倒是个挑战。要让人接受地道的粤菜,又不完全丢掉本地特色,确实不简单。”

一旁的系统也适时跳出提示:

任务触发:东南亚本地化试点——设计符合本地口味的菜品,吸引至少1000名顾客首单消费。任务奖励:高级菜单设计方案模板×1,地方特产食材兑换券×10。

林粤生一看,顿时兴致大增:“既然是任务,那就干吧!咱们‘林记快点’的宗旨是什么?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吃到适合自己的粤菜。”

“林总,别光喊口号啊,具体做什么?”顾清欢笑着问道。

“别急,今晚咱们来场头脑风暴。”林粤生拉开了策划板,“先拟定几个方向,然后找试吃团验证。”

晚上,团队聚集在会议室,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第一个问题,”林粤生站在白板前,写下“辣”字,“如何让粤菜保持鲜美的同时,适应当地人对辣味的偏好?”

“可以加入东南亚的辣椒?”一名研发厨师建议。

“太简单了吧。”林粤生摇头,“光是辣椒不行,要辣得有层次感,还不能掩盖食材本身的鲜美。”

“那试试泰国的青柠和香茅?酸辣结合,口感更清爽。”顾清欢提议。

系统此时给出了一条提示:推荐在经典粤菜基础上,融入本地食材,如南姜、香茅、椰浆等,打造融合菜式。

林粤生眼睛一亮:“对!比如在白切鸡的蘸料中,加入青柠和香茅,试试酸辣口味,这种融合会更贴合本地风味。”

“还有甜味的调整。”张悦翻着调研数据,“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消费者偏爱椰糖的甜味,能不能在点心中试着融入?”

“可以做椰糖版的马蹄糕!”研发厨师兴奋地接话。

“不错,还有什么想法?”林粤生边记录边追问。

“可以做本地口味的烧腊,比如加入南洋香料,研发一个特制腌料。”另一名厨师建议。

“行!”林粤生拍板,“这些都可以尝试,先出几个样品,找试吃团反馈。”

为了更高效地收集消费者反馈,林粤生决定成立一个本地化试吃团。这时,系统再次发挥作用:

任务建议:建立试吃团,邀请30名不同年龄和背景的消费者参加。提供试吃反馈可获得额外数据优化分析。

“试吃团这事交给我来办。”顾清欢主动揽下任务,“我们可以联合商会,一方面吸引本地消费者,另一方面扩大品牌影响力。”

“对,越热闹越好。”林粤生点头,“记得多邀请一些本地有影响力的美食博主。”

“放心吧,保证搞得风风火火。”顾清欢挑了挑眉。

试吃会当天,30名试吃团成员准时到场,其中包括几位本地知名的美食博主和华侨商会推荐的代表。

林粤生亲自上阵,为大家介绍试吃菜单:“今天,我们准备了几道改良菜式,看看大家是否喜欢。”他故意卖了个关子,“不过,有些菜品的灵感来源可能会超出你们的想象。”

第一道菜是改良版的白切鸡,蘸料加入了青柠、香茅和小米椒。一名泰国籍博主试吃后竖起大拇指:“酸辣口味很地道,但鸡肉的鲜嫩感又保持得很好,真的很不错!”

第二道菜是椰糖马蹄糕,甜味柔和而不腻,博主们一边拍视频一边感慨:“没想到传统粤点还能这样创新。”

轮到改良烧腊时,一名当地试吃团成员调侃道:“这道南洋版烧腊,看起来很‘南’的样子。”林粤生哈哈一笑:“您别说,‘难搞’的就是它,腌料花了三天才调出满意的味道。”

试吃会气氛轻松热烈,林粤生时不时插科打诨:“大家放心,今天这些菜都免费,但下次可就要掏钱包了!”

“掏钱包也愿意啊!”一名博主忍不住回应,“你们这次试吃会太值了,光是美食已经让我迫不及待要给你们宣传了。”

试吃会结束后,系统立即生成一份详细的反馈数据:

• 白切鸡(酸辣版):好评率92%,建议减少青柠比例,避免酸度过高。

• 椰糖马蹄糕:好评率97%,本地消费者极易接受,建议加入系列推广。

• 南洋烧腊拼盘:好评率88%,建议在香料配方上进一步优化。

林粤生看着数据,满意地说:“看来这次尝试很成功,但还要根据反馈继续优化。接下来,重点推进那些好评率最高的菜品。”

顾清欢翻了翻手机,笑道:“林总,好消息,刚刚几位博主已经发布了试吃体验,点赞和转发率爆棚了!”

“好!”林粤生拍手大笑,“看来咱们的第一步本地化调整打响了头阵,接下来就是全面推广!”

通过团队的头脑风暴和试吃团的反馈,林粤生成功设计出符合东南亚市场需求的改良粤菜,试吃会也获得了广泛好评。

不仅消费者对“林记快点”留下了深刻印象,还通过美食博主的宣传迅速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试吃会的成功为“林记快点”赢得了东南亚市场的初步关注,但林粤生深知,仅仅依靠菜品的好口感是不够的,必须深入本地文化,通过情感链接让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林总,我这里有个想法。”顾清欢在会议上展示了一张满是涂鸦的白板,“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故事?”林粤生饶有兴趣地问,“什么样的故事?”

“比如华人移民的文化情感。许多当地华侨都对粤菜有着浓厚的情感,我们可以用粤菜承载他们的家乡记忆,让‘林记快点’不仅是一家餐厅,而是情感的寄托。”顾清欢自信地解释。

系统此时跳出提示:

任务触发:情感化品牌推广——在餐厅开业活动中融入文化情感主题,吸引至少500名顾客关注。任务奖励:全新品牌营销技能×1,动态消费数据分析×1。

林粤生大笑:“看来系统也觉得你这个主意靠谱,那就这么办了!”

林粤生决定推出一部宣传短片,讲述粤菜在华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我希望短片能体现出那种‘离乡千里,却尝到家乡味道’的感觉。”林粤生拍板后,亲自带队联系摄制组,还邀请了一名本地知名的粤菜大厨担任主角。

短片围绕一位旅居东南亚的老人展开。他离乡几十年,但每次吃到粤菜,总会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回忆起年轻时的故事。短片结尾是一桌热气腾腾的粤菜,林粤生的画外音响起:“不管身在何处,‘林记快点’陪您尝家乡的味道。”

拍摄现场,林粤生时不时插科打诨:“导演,别忘了把鸡摆得正一点,咱这可是白切鸡的黄金角度!”引得全场哄笑。

短片制作完成后,团队通过社交媒体和华侨商会渠道发布。短短几天,播放量就突破了50万,还引发了大量讨论。

“林记快点,真的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吃饭的感觉。”

“期待餐厅开业,一定要去尝尝看!”

林粤生看着评论区,脸上满是得意:“清欢,看来咱的方向选对了。”

为了进一步提升影响力,林粤生决定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开业活动,主题是“粤菜与南洋的美味碰撞”。

“这次活动要结合东南亚的文化元素,比如马来西亚的叻沙、泰国的冬阴功。”顾清欢提议,“我们可以推出一个‘南洋粤菜周’,用粤菜基础结合本地风味,吸引更多本地消费者。”

“不错!”林粤生眼前一亮,“还有,活动现场可以搞点互动,比如教大家做简单的粤式点心。”

系统跳出新提示:

支线任务触发:活动策划达人——通过趣味互动活动,吸引至少300名消费者参与现场体验。任务奖励:新技能‘餐饮文化互动设计’×1。

林粤生立刻安排团队执行,包括:

1. 趣味课堂:教消费者学做春卷和虾饺,参与者可以将作品免费打包带走。

2. 互动游戏:设置粤菜知识问答,答对者可获得餐券。

3. 本地化菜品试吃区:推出本次特别研发的酸辣白切鸡、椰糖马蹄糕等。

活动当天,餐厅外人头攒动,许多人慕名而来。林粤生亲自站在门口迎接顾客:“大家好!今天不光能吃粤菜,还能亲自做,敢不敢试试?”

一位年轻顾客笑着回应:“林老板,真敢!不过你教得好不好是关键!”

“这话你说对了。”林粤生一边说,一边亲自演示包虾饺。“别看我平时很忙,这包虾饺的手艺,可是系统给我点满的!”

“系统?”顾客愣了愣。

“开玩笑的啦!”林粤生故意卖个关子,周围人哄堂大笑。

在趣味课堂上,一位本地女孩试着包春卷,但春卷皮总是撕破。“老板,这太难了!”她无奈地抱怨。

林粤生上前,一边帮忙一边开玩笑:“小妹,这可不是太难,是你太用力了。春卷皮啊,得像对待初恋一样温柔!”

一句话逗得周围人笑得前仰后合,女孩也忍不住红了脸:“老板你太幽默了!”

活动结束后,系统弹出任务完成提示:

主任务“情感化品牌推广”达成:共吸引1500名消费者关注,奖励已发放。

支线任务“活动策划达人”完成:现场共有412名消费者参与互动,奖励已发放。

林粤生查看奖励,获得了新技能“餐饮文化互动设计”,还解锁了一批地方特产食材兑换券。他迫不及待地兑换了10份优质椰浆和泰国香米,准备用来研发新菜品。

“清欢,这次活动搞得不错吧?”林粤生得意地问。

“林总,你确实牛。”顾清欢由衷称赞,“但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活动热度能维持多久,能不能真正转化成餐厅的长期盈利,还得靠菜品质量和服务。”

“放心吧!”林粤生笑道,“只要咱们菜品过硬,服务到位,‘林记快点’一定能在东南亚扎稳脚跟。”

林粤生通过精心策划的品牌推广和开业活动,将“林记快点”与东南亚的文化情感巧妙结合,成功吸引了大量关注。通过趣味互动活动和特别菜品试吃,他不仅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好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