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粤味争锋:厨神系统崛起 > 第117章 :“戏中茶席”升级版

林粤生的戏宴坊在港澳和曼谷试点成功后,品牌声誉日益提升。与此同时,他对东南亚其他市场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正好,新加坡华人餐饮协会发来邀请函,邀请他参加一场文化餐饮交流会,并顺便考察当地市场。

“粤生,这次新加坡市场考察,你打算怎么做?”临行前,小雪整理资料时问道。

“我们需要找到差异化的切入点。新加坡的粤菜市场已经很成熟了,大品牌多如牛毛。如果我们按常规套路进去,恐怕会被淹没。”林粤生语气坚决,“所以我想试试‘小而精’的路线,用文化赋能做突破口。”

抵达新加坡后,林粤生被这里的多元文化氛围深深吸引。从樟宜机场到牛车水,每一步都充满了中西合璧的特色。特别是在牛车水的大街小巷,他发现了许多以粤菜为主打的餐馆,既有高端酒楼,也有街头小摊。

“粤生,这里竞争真的很激烈。”阿华陪同考察时感慨道,“我们还能找到突破口吗?”

“越是竞争激烈的地方,越能检验我们的模式。”林粤生充满自信,“你看,那些高端餐馆虽然装潢豪华,但缺乏文化体验。而那些街头小摊虽然有烟火气,却无法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文化粤菜’这一独特标签打出来。”

第二天,林粤生参加了华人餐饮协会举办的交流会。这次会议吸引了新加坡本地许多知名餐饮品牌的代表。

会议上,一位粤籍华人企业家分享了他在新加坡推广粤菜的经验:“新加坡的粤菜消费者分为两类。一类是老一辈华人,他们更喜欢传统粤菜的味道;另一类是年轻一代,他们更追求创新和体验。如果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或许能打破目前的市场格局。”

林粤生听完后,眼前一亮。他当即向系统发起了一个问询任务:

【系统任务:市场策略评估】

目标:针对新加坡市场提出文化餐饮切入点建议。】

系统迅速给出了一份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

市场特点:粤菜接受度高,市场竞争激烈。

切入点建议:打造“小而精”的文化主题餐厅,融入粤剧表演和文化元素。主打年轻一代市场,同时保留传统味道,吸引老一辈顾客。】

“果然,系统和我的想法一致。”林粤生心中暗喜。

在接下来的几天,林粤生走访了新加坡几家知名的粤菜餐厅。他发现,这些餐厅虽然各有特色,但几乎都专注于菜品本身,忽略了文化体验。

比如一家高端粤菜酒楼,虽然菜品精致,但用餐过程过于严肃,缺乏轻松的氛围。而另一家以潮汕牛肉火锅为主打的餐厅,则因为过于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内涵。

“他们要么太传统,要么太现代。”林粤生总结道,“我们可以用文化体验作为核心差异点,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在考察过程中,林粤生突然灵光一现:“为什么不把曼谷的‘戏中茶席’模式升级,直接搬到新加坡?我们可以推出一个更适合这里的版本,比如融合粤剧、书法和茶道的文化主题餐厅。”

这个想法得到了团队的一致认同,小雪还补充道:“我们可以邀请本地粤剧团合作,这样既能节省人力,又能增强当地的认同感。”

寻找合作伙伴:突破本地市场壁垒

为了实现这个构想,林粤生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本地合作伙伴。在华人餐饮协会的介绍下,他结识了新加坡著名的餐饮集团负责人梁志达。

梁志达对林粤生的“文化粤菜”理念非常感兴趣,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林先生,新加坡的餐饮市场已经被几个大品牌占据了。如果你要进来,怎么保证能抢到一席之地?”

林粤生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不会走大规模扩张的路子,而是先开一个小型的试点店。通过高品质和差异化的服务,吸引高端顾客,然后逐步扩展。”

“听起来很有意思。”梁志达微微一笑,“如果你能拿出具体的计划,我倒是愿意投资试试。”

在回到酒店后,系统弹出了一个新的任务:

【系统任务:新加坡试点计划】

目标:制定详细的文化主题餐厅试点计划,包含选址、装修、菜单设计、市场推广等内容。

奖励:解锁“东南亚文化融合”技能,菜谱‘海南鸡饭升级版’。】

“海南鸡饭升级版?”林粤生笑了,“系统这也太懂本地市场了吧!”

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林粤生最终将试点店的选址定在新加坡的克拉码头。这里是著名的餐饮和夜生活区,游客和本地人流量都很大,非常适合小型高端餐厅。

在装修设计上,他决定采用中西结合的风格:店内布置以粤剧脸谱为主,同时加入新加坡本地的文化元素,比如雕花木窗和热带植物装饰。

菜单方面,他计划在经典粤菜的基础上,加入几道东南亚风味的融合菜,比如“椰香牛腩煲”和“芒果糯米鸡”。

随着试点计划的逐步完善,林粤生对新加坡市场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他知道,这将是戏宴坊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而一切才刚刚开始。

林粤生团队的试点计划推进得非常顺利,选址最终敲定在克拉码头一个颇具特色的老建筑中。这个建筑原本是一家英式酒吧,红砖外墙,复古拱门,具有浓厚的殖民地风情,与粤剧的传统元素意外地相得益彰。

“粤生,这里真的很有感觉!我们可以保留这些外观特色,再在内部加上粤剧的文化元素。”小雪兴奋地提出建议,“比如用一些传统戏服和戏曲道具装点墙面。”

林粤生点头:“没错,外观上我们尊重原有风格,内部就彻底打造我们的文化特色。我还想把舞台设计得精致一些,剧场灯光和座位布局一定要用心。”

系统在这时弹出提示:

【系统提示】

任务完成进度:50%。

建议:餐厅内布局需突出参与感,可以加入互动体验区域。】

“互动体验?”林粤生眼睛一亮,迅速调整计划:“那就加入一个体验区,顾客可以在用餐前试穿戏服、学习简单的粤剧动作或者画个脸谱,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客人,还能传播我们的品牌文化。”

梁志达听完方案后非常赞赏:“林先生,我不得不说,你不仅了解粤菜,还非常懂得文化营销。这种想法,我以前从没见过。”

戏宴坊的菜单设计也是一大亮点。林粤生决定保留几道港澳店的经典菜,同时融入新加坡特色。

例如“椰香牛腩煲”,融合了传统粤式红烧牛腩和新加坡风味的椰浆香气,入口绵软又带着浓郁的南洋风情;再如“芒果糯米鸡”,用糯米鸡的传统手法搭配新鲜芒果肉,不仅色彩鲜艳,口感也更加清爽。

此外,林粤生还推出了一道“鱼生荟”,借鉴新加坡华人春节捞鱼生的习俗,将鱼生盘设计成一幅粤剧脸谱,每个部位的食材代表不同的寓意,比如红色的胡萝卜丝象征喜庆,绿色的黄瓜丝代表健康,让顾客在互动中体验年味文化。

系统再度提示:

【系统奖励触发:新菜品“鱼生荟”已解锁,附带推广建议:以捞鱼生互动吸引社交媒体宣传效果,打造‘春节限定’爆款菜品。】

林粤生看到奖励,心中暗喜:“系统真是太懂我了,看来这个‘鱼生荟’可以成为我们的主打菜!”

几周后,戏宴坊新加坡店终于完成了装修和筹备工作,正式迎来了试营业的第一批客人。开业当天,餐厅门外排起了长队,大部分都是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新店的年轻人。

舞台上,一场以《白蛇传》为主题的粤剧表演正在进行。台下的客人一边品尝椰香牛腩煲,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演员飘逸的水袖和优美的唱腔。

“这里的氛围真是绝了!”一位顾客拿着手机拍下表演,立刻上传到社交媒体,配文道:“第一次在新加坡看到这么有趣的粤菜餐厅,边吃边看戏,强烈推荐!”

然而,随着顾客的增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试营业的第一周,戏宴坊新加坡店的评价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一部分顾客非常喜欢这种“文化 餐饮”的模式,尤其是年轻人和对粤剧感兴趣的文化爱好者,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热烈分享,为餐厅吸引了更多关注。

但也有部分顾客,特别是年长的华人,对这种模式颇有微词:“来这里就是想吃一顿安安静静的饭,结果被表演吵得头都大了。”

最严重的一次投诉甚至引发了小规模的社交媒体争议。一位顾客在网上吐槽:“这家餐厅的表演完全破坏了用餐体验,根本吃不下饭。”

林粤生得知后,第一时间召开团队会议:“这个问题不能忽视,大家有什么想法?”

梁志达建议:“要不我们干脆取消表演,专注菜品?”

小雪则反对:“取消表演等于放弃我们的特色,我们应该调整模式,而不是放弃!”

关键时刻,系统弹出了一个新的任务:

【系统任务:优化顾客体验】

目标:调整表演与用餐模式,提升整体满意度。

建议:采用分时段运营模式,白天以安静的‘纯用餐模式’为主,晚上则推出‘文化体验模式’,满足不同顾客需求。】

林粤生拍板:“那就按照系统的建议,白天安静用餐,晚上加入表演。我们还可以提前告知客人,明确两种模式的不同特点。”

第二周,戏宴坊推行了新的分时段运营模式,并在店门口竖起了一块告示牌:

“白天:纯粤菜用餐体验(适合家庭聚餐、商务宴请)

晚上:文化粤菜体验(粤剧表演 互动活动)”

这一调整很快见效。喜欢安静的顾客纷纷选择在白天来用餐,而追求体验的年轻人和游客则更倾向于晚上到场。

与此同时,餐厅因这一调整获得了新加坡本地媒体的关注。一家报纸刊登了专题报道,标题是《戏宴坊:粤剧与粤菜的完美结合》。

文章写道:“戏宴坊的新加坡分店不仅将粤菜的精髓带到了狮城,还通过粤剧表演为用餐体验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创新模式为新加坡的餐饮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

林粤生看到报道,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来我们迈出的这一步,是对的。”

随着试营业的逐步稳定,戏宴坊新加坡店的顾客满意度和收入双双提升。而林粤生也开始着手下一步计划:寻找更多东南亚市场的契机,将文化粤菜的旗帜插遍整个东南亚。

“东南亚才刚刚开始。”他望着窗外灯火辉煌的克拉码头,暗自下定决心,“接下来,就是把我们的文化粤菜做到全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