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六百七十五章 改元之前的琐事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六百七十五章 改元之前的琐事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纵观古今,特权这玩意儿,往往代表了尊贵。

有道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突出的就是个与众不同。

只是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三样特权……实在有些奇怪。

望着眼前的诏命,林朝不由得苦笑出声。

倘若放在后来的南北朝时期,再来一个都督中外诸军事、加九锡,那可就真是权臣簒逆的标准配置了。

毕竟后来的侯某人,可是个敢号称宇宙大将军的狠人!

但放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三样特权的确是一种荣耀,也是天子对社稷重臣的奖赏。

因为最早享受这三样特权的人,他的名字叫做萧何!

不会有人以为萧何是反贼吧!

刘备此番举措,除了用以展现对林朝的信任,同时也把自己提升到了高祖刘邦的层次,真可谓是虚荣心作祟的标准体现。

高祖起兵时仅为一亭长,而我刘备起兵时亦是区区织席贩履之徒。

高祖麾下有萧何、张良、曹参等大贤,我刘备亦有子初、文若、云长等人才。

高祖诛灭暴秦,再造乾坤,我刘备亦斩杀董贼,重塑山河。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高祖做到的事情,我刘备也同样做到了。

当然,刘备的小心思林朝是不怎么清楚的,他现在仍然在思考这三样特权的用处。

所谓入朝不趋,其实是一种礼仪姿态。

这时代最注重仪表气度,讲究一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凡身居高位之人,都得庄重沉稳。

但面对天子的时候,你怎么也不可能大摇大摆的走上去行礼,但也不能不顾仪态的快跑,一般都是迈着小碎步快速迎上去,以表示对天子的尊重。

这便是所谓的趋。

入朝不趋,就代表林朝以后不用这般逢迎了,可以慢悠悠走到刘备面前再行礼。

赞拜不名就好理解多了,这时代除了君王、父母、师长以外,直呼其名等同于是在骂人。

但朝堂对策之时,臣工大多还是需要自称其名的。

便是类似‘臣某某启奏陛下’之类格式的发言。

所谓赞拜不名,代表林朝以后不用再遵循这个格式了,可以直接称臣,而天子也不会直呼其名其字,转而称官职。

当然,以刘备和林朝的关系,倒是不必如此一板一眼。

最后的剑履上殿,就是字面意思。

这时代上朝的时候,官员都得在殿前脱下鞋子,然后赤着脚在殿中跪坐奏对,更别提带着武器之类的东西。

而林朝可以持剑或者持斧钺之类的东西上殿,成为文武百官中最靓的仔。

一念及此,林朝笑得更开心了。

这三样看似无比尊贵的特权,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

真正有意义的,还是刘备给的丞相之职,以及总百揆的头衔,这代表林朝可以持续以前的特权,总领军国大事。

终东汉一朝,是不存在丞相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丞相的合法权利太大,达到了帝王都有所忌惮的程度。

依照古时相国、相邦的概念,相其实是相助的意思,并且不是相助君王,而是相助这个国家。

严格来说,宰相并不属于百官系统之内。

古时有管仲相齐,苏秦相燕、商鞅相秦,张仪相秦等等……都能反应出这个概念。

也即君主请来帮助这个国家变强的人,称之为相。

既然想找我办事,那就得给够权力吧。

所以春秋战国时,宰相可上约君王,中统百官,下治万民,权力不可谓不大,甚至有些类似于后世某些西方国家首相的意味。

只是由于宰相只需要对君主负责,一旦等新君主继位,若是不喜欢这个宰相,便可以直接换掉,这便是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君主垂拱而立,拜宰相匡朝治国,这是君权与相权最早的玩法。

至于后来有些贪恋权位,甚至反噬君主的宰相,则不在此之列。

如今刘备登基,又重新拿出了丞相这个职位,估计应该也是想持续这套玩法。

由此也能看出,刘备骨子里还是一个尚古之人。

刘备有这个想法,林朝也欣然接受,便以丞相的身份开府治事。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林朝任命的丞相府长史,正是后来才归顺徐州的鲁肃。

本来林朝是想任用诸葛亮的,却被荀或阻止,理由是诸葛亮还需历练。

以鲁肃的资历,现在担任丞相府长史只是个左官,将来势必要进入朝廷百官中逐步晋升。

但要是诸葛亮担任这个职位,就等同于林朝在宣布自己的接班人,也就是将来的丞相,毕竟诸葛亮之前便已经入府参事。

林朝思虑一番,认为荀或说得有道理,便止住了这个想法。

初平十一年很快过去。

年末的最后一天,刘备把林朝一家人请进了皇宫,并带上现任皇后貂蝉与皇子刘禅,来了一场家宴。

有一说一,哪怕当了皇帝之后,刘备依旧整天没个正形,虽然很努力的装出一副威严人君模样,但两杯酒下肚之后,便又固态萌发,开始撒着欢的发酒疯。

正如当年的高祖刘邦一般,哪怕称帝之后,身上的草莽气息也没能洗干净。

不过这些年的深居简出,貂蝉都是愈发显得贵气了,虽然小胖子刘禅看上去依旧傻乎乎的。

这些年刘备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除了刘禅之后,他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刘备的子女会更多,因为长安城内原本属于刘辩、刘协的妃子,都被刘备收入了宫中。

拥有如此博爱的胸怀,想必刘备的腰必然会经常酸疼。

“子初,等明天改元过后,某打算议立太子之位,你以为如何?”

私下场合说话,刘备也没有称孤道寡的习惯。

闻言,林朝点了点头道:“陛下英明,早立储君有益于稳固国本,臣以为正当其时。”

刘备端起酒喝了一口,随后笑道:“那子初以为,立我儿阿斗为太子如何?”

身为嫡长子,刘禅的确拥有最大的继承权。

只是……林朝却摇了摇头。

“储君之位,事关重大,只能陛下乾纲独断,臣不敢置喙。”

见林朝一脸严肃的模样,刘备不禁哑然失笑。

“子初你也太谨慎了吧,此处又无旁人,你我乃兄弟手足,又有何不可说。”

林朝也笑了,看了一样旁边的貂蝉,又看了看小胖子刘禅,眼中满是宠溺,不过口气没有任何的松动。

“陛下,臣毕竟是皇后之兄,有些事需得避嫌,还望陛下体谅。”

“好,好,你林子初是正直之臣行了吧,某也不逼你,等云长、翼德回来之后,咱们再作商议。”

“陛下圣明!”

旁边,望着自己兄长与夫君相谈甚欢,貂蝉也不插嘴,只是素手轻移,默默帮二人倒酒。

虽贵为皇后,但在这场家宴上,貂蝉似乎又变成了昔年的林氏娘子,温婉而又沉默。

片刻后,刘备又问道:“子初,这场战争何时才能完结?”

虽然当了皇帝,但校事府依旧是刘备的耳目,豫州战场的情况他自然清楚,只是想再问问林朝的意见,如此也保险一些。

“陛下,云长大破逆贼袁术麾下七万大军,又拔沛,梁二郡,如今只要攻克陈郡,便能长驱直入,直捣袁贼老巢汝南。

至于子龙这边,虽然攻南阳未克,但也已经转军身向颍川,臣以为不出三月,颍川必破。届时再让子煦率数万大军与子龙会合,共击南阳,云长攻汝南,则袁贼首尾不能相顾,必能一举破敌。”

听完林朝的讲述,刘备点了点头道:“子初此言在理,只是击破袁术之后,其余天下诸侯……”

袁术自然是最主要的敌人,但其余天下诸侯也不能忽视,诸如荆州刘表,益州刘章,西凉韩遂,交州士燮,甚至如今盘踞江东的大小诸侯。

有这些人在,就不算天下一统。

“陛下无虑,袁贼败亡之后,这些人自然会识时务。若是有不识时务者,便一并打为乱臣贼子,大军所到之处,顷刻间便可将其授首。”

说着,林朝从怀中掏出一沓书信,对刘备呈了上去。

刘备称帝之后,不仅对袁术派遣了使者,对其他天下诸侯也都派了人。

至于目的嘛,自然是想看看这些人的态度。

如今数月时间过去,这些诸侯的回信也已抵达雒阳,除了袁术斩使泄愤之外,其他诸侯倒是没敢这么疯狂。

“某就不看了,子初你说与某听。”

刘备看了看那一沓书信,并没有选择接过,而是继续饮酒。

“遵命。”林朝应了一声,继而开口道,“交州士燮、荆州刘表,都上表祝贺陛下称帝,并誓为汉臣。益州刘章、西凉韩遂,态度模棱两可,大概是想坐观此战成败后再做决定。”

听到后半句话,刘备冷笑道:“哼,首鼠两端者,终将自取其祸。”

林朝笑着劝道:“天下乱局近十五载,道德人心早已崩坏,手中有兵有将者,如何肯屈居人下。只要诛灭袁贼,这些诸侯自然会扶手归顺。

等此间事了,还请陛下废州牧而设刺史,重将权柄收归朝廷。识时务者,高官厚禄待之。负隅顽抗者,便施以雷霆手段诛灭。

如此,天下可定。”

自从灵帝废史立牧,天下进入乱局。

近二十载之后,刘备称帝,自然要将这些过大的权力收回来。

“不错,正该如此!”

刘备点了点头道,忽然又想起了一事,有些迟疑道:“子初,方才一众诸侯的回信中,好像并没有公孙伯圭。”

对于师兄公孙瓒,刘备潜意识不想与他为敌,可又担心他不肯归顺,心中便有些担忧。

“陛下放心,关于公孙将军,臣早已有应对,绝不使陛下被俘弑兄之恶名。”

《金刚不坏大寨主》

“不,某想要公孙师兄活着。”

刘备当然明白林朝的手段,但他不是担忧名声,而是真心想让公孙瓒归顺朝廷。

“陛下放心,此事臣省得。”

刘备又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此外,明日颁布一道诏书,将老师从兖州请回来,某打算拜为太傅。”

终汉一朝,太傅都位在三公之上。

但因一位皇帝只能有一位太傅,亡故之后便不再设立,所以太傅属于不常设之职。

卢植作为刘备曾经的老师,当个太傅也是理所当然。

“遵命!”

林朝拱手道。

正事谈完之后,刘备又频频举杯邀请林朝饮酒,不多时便有了醉意。

他把目光放在林朝的长女林妙身上打量了一番,眼中满是欣喜之色,简直越看越喜欢。

“子初,昔年你曾与某有约定,若是咱们生一男一女,便使其结为夫妻。如今却到了兑现之时,子初以为如何?”

说到这里,刘备又看了看自己的长子,嘴角的笑容越发灿烂。

“这……”

说实话,林朝其实是拒绝的。

再说,当年自己好像并没有答应吧。

“怎么,子初不愿?”刘备疑惑道。

林朝弱弱的答道:“非是不愿,只是……求亲的人实在太多了。”

“是谁,居然敢跟某抢儿媳妇!”

刘备当场就怒了,叫嚣着要林朝说出那可恶的贼子的姓名。

“嗯……奉孝、文若、友若、元皓、季珪师兄,云长、翼德、子龙、文远,甚至是文举公,都想与臣结个儿女亲家。”

刘备:……

反了,反了!

这些逆臣,真个是胆大包天,居然敢觊觎某内定的儿媳!

……

天命元年正月。

兖州刺史卢植奉命回京,被刘备拜为太傅。

于此同时,赵云纳沮授之计,率二十万攻颍川郡,围城三月,总算攻破了城池,成功将颍川郡收复。

城中兵荒马乱之际,颍川一众世家在荀氏荀棐的带领下,向赵云投诚。

昔年荀爽临终之前,有感天下将乱,便告戒族中子弟闭门读书,守身持正,不得参与天下纷争,只等盛世来临后才能出山。

而今十载光阴过去,徐州集团终于为这混乱的天下迎来了一丝曙光,荀或便给荀棐修书一封,要他带着族人归顺朝廷。

“草民拜见将军!”

荀棐领着一众颍川时间子弟,对赵云参拜道。

赵云虽然没见过荀棐,却知道他与林朝、荀或等人的关系,当即跳下马来,开口笑道:“荀先生不必多礼!”

荀棐捧出了荀或的书信,开口道:“将军,家主书信在此,还请将军阅览。”

打开一看,原来是荀或请求赵云派兵护送族人前往雒阳。

“既是荀阁老之请,某自然尽心尽力。还请先生稍待,等城中安定下来,某便派人护送先生等人赶往京城,如何?”

“多谢将军!”

荀棐带着一众世家子弟拱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