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六百七十四章 子初相汉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六百七十四章 子初相汉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甚么,沛郡失守,马腾父子七万大军全军覆没!”

宛城王府内,袁术得知了豫州战场的结果后,不由得大惊失色,手中的蜜水也变得寡淡无味。

片刻后,袁术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忽然冷笑道:“哼,寿成父子所率七万大军,皆孤麾下精锐,又岂会轻易败亡,这战报必然是假,诸位不必担忧!来,接着奏乐接着舞……”

许是七万大军败亡对袁术的打击太大,导致他根本不愿相信眼前的战报。

见袁术这般模样,群臣也都沉默无言,唯有叹息。

如今的形势,已然不容乐观。

片刻后,张昭站起来叹息道:“大王,此乃寿成将军之子马孟起传来的战报,应当不会有假,为今之计,还是应当思虑如何……”

“不,不可能!”

张昭话还没说完,却被袁术大声打断。

“马寿成久经战阵,就算不敌关羽,也断然没有全军覆没的道理,孤不信,不信!”

望着声嘶力竭,面目扭曲的袁术,群臣又是一阵沉默。

袁术麾下本就只有二十余万兵马,如今才开战不到三个月就损失了七万,而且大部分还都是骑兵,任谁也不想接受这个结果。

但事实如此,由不得他不相信。

张昭并没有因为袁术的情绪激动而停止,反而异常耿直的说道:“大王,寿成将军中关羽诱敌之计,不仅全军覆没,连沛郡、梁郡都为关羽所下。如今寿成将军之子马孟起,正率领着三万援军困守陈县。此等危急时刻,还望大王振作,不然万事休矣!”

“不,这不可能!”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败局,袁术本就难以接受,而张昭的话更是字字诛心,使他胸中涌出一股巨大的怒火,愤然将手中半杯蜜水狠狠摔在地上。

汁水四溅间,离得近的臣工都被波及,张昭更是首当其冲,弄得满身满脸黏糊糊的。

可越是如此,张昭的眼神就越发坚毅。

“还请大王振作,不然万事休矣!”

七万大军的损失固然让人心痛,可若袁术因此一蹶不振,那就真的没有任何希望了。

袁术虽然愤而摔杯,却并没有将怒火发泄到张昭身上,而是无力的挥了挥手道:“子布,孤累了,有事改日再议,你们都退下吧。”

闻言,群臣都松了口气,刚要起身告退之时,张昭执拗的声音再度传了出来。

“还请大王振作,不然万事休矣!”

袁术彻底无奈了。

想当会鸵鸟都不行吗!

但经过张昭的再三强调,袁术心中那点自欺欺人的想法也消散得差不多了。

“那以子布之见,孤当如何应对?”

张昭毫不犹豫道:“以臣之见,当发兵增援陈郡!”

“增援?从何处发兵?”

张昭开口道:“南阳战局一时陷入胶着,赵子龙固然勇猛,但有曹孟德与奉先将军联手作战,足可保证无虞,却也不能抽调兵力。为今之计,只有命孙伯符率众北上,增援马孟起。”

孙策虽然名义上是袁术的下属,但这些年一直在江东发展,如今已占据吴郡、丹阳、会稽、豫章四郡之地,麾下精兵数万。

袁术思虑片刻,便点了点头道:“好,便依子布所言,待孤调令一封,命孙伯符北上阻击关羽!”

“大王英明!”

对于豫州战场的应对部署已定,正当袁术刚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却迎来了宣读诏命的天使。

得知刘协驾崩,刘备践祚之后,袁术心中刚刚平息的怒火一下又涌了出来。

“刘玄德竟然敢称帝,这真是……孤可都还没……”

袁术怒吼一声,甚至懒得看内容,便一把将诏命扯得粉碎,随即大吼道:“来人,将此人叉出去,斩首示众!”

闻言,来宣召的太监顿时吓得亡魂皆冒,匍匐在地哭求道:“大王,小人无罪,小人无罪啊……”

张昭也赶紧拱手劝道:“大王请息怒,有道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臣恳请大王留此人一命。”

“不准,叉出去,斩首!”

袁术此时已经气疯了,面目扭曲的大吼道。

门外立刻有士卒冲了进来,将这名宦者拖了出去。

随着屠刀落下,宦者头颅被装盘呈送进来,袁术的怒火才消了一些,可心中依旧郁闷的难受。

刘备是个强大的对手,这点袁术承认。

可是……谁能想到他居然会称帝!

昔年联手讨伐董卓时,袁术把刘备当成了盟友和下属,用以对抗自己的兄长袁绍。

而后董卓败亡,得知刘备与袁绍开战时,袁术更是欣然相助。

直到袁绍也败亡时,袁术心中才升起了一丝不安。

这个昔日的盟友,隐隐有些不受控制的感觉。

可直到那时,袁术虽然把刘备看成对手,但对于这个织席贩履之徒,他心中仍是不屑。

直到刘备建国称王,袁术才彻底绷不住了。

想我汝南袁氏,五世相承,为汉宰辅,荣宠之盛,莫与为比!

我都还没称王,你一个泥腿子怎么这么大胆?

今日再度收到刘备称帝的消息后,袁术心中五味杂陈,有种说不出的酸楚。

眼看着昔日自己看不上的小老弟,一步步超越自己,甚至需要自己去叩拜时,袁术如何能忍!

于是,四世三公的文明人袁公路,便干出了斩杀来使这种不文明的举动。

虽然杀了人,但袁术还不解气,当即昭告天下,给刘备定了一个弑君篡位的罪名,并且扬言要拨乱反正,讨伐伪帝刘备!

袁术万万想不到,自己盛怒之下的污蔑,居然恰恰切中了真相。

只是……谁会信呢?

……

初平十一年,冬月初旬。

雒阳。

这些天林朝很忙,比指挥打仗还要忙得多。

如今的徐州群臣,已经能独当一面,战场方面的确不需要林朝过于操心。

可新朝初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首当其冲,便是改制。

将在徐州施行了十多年的政治系统转移到雒阳,自然遭到了旧朝百官的极力反对。

比如林朝弄出了内府五部机构,虽然仿照了尚书台的五部尚书系统,但终究与大汉旧有的三公九卿制度有所冲突。

政令出于尚书台,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但内府的权力实在太大,连九卿的活都一起干了,那些秩中二千石的高官又岂会同意?

毕竟,谁都不想自己手中的权柄被无限削弱。

面对这些反对的百官,刘备最初的应对策略是安抚,毕竟自己才刚刚称帝,不好大动干戈。

可安抚政令还没发出,就被司徒林朝给截住了。

当晚,林朝亲自前往皇宫求见天子,二人在宫中彻夜长谈,直到清晨十分,林司徒方才告辞出宫。

正当百官大惑不解时,驻扎在城外的林夕,却直接率领五万大军开进了皇宫。

面对负责城内防务的执金吾和卫尉的阻挡,林夕二话没说,直接出示了司徒林朝的谕令。

一瞬间,百官明白了林朝的意思,急忙以司徒无权调军队入城为由阻止林夕。

对于这些企图负隅顽抗的百官,林夕的应对很果决——杀!

片刻之后,两位秩中二千石九卿级别的高官惨死当场,林夕率军顺利入城。

之后,林朝和林夕便受到了来自百官的弹劾。

而此时的刘备,就好像变成瞎子聋子一样,弹劾奏疏走到内府时,便被林朝截获,身为天子的刘备根本没机会看到。

随后,林朝便开始了改制变法。

刘备以为如今天下未定,当稳妥行事。

但林朝却劝谏道,正因为天下未定,有些事情才好办。

有在徐州的经验,如今的改制变法倒也利索。

行政方面,林朝直接废除了尚书台的政令之权,改内府为内阁,充当真正的行政中枢。

随后,林朝又把五部尚书全部踢出了内阁。

如今九卿的权力全都浓缩在了五部尚书手里,为了防止这些关键的位置权力过大,就不能让他们再入阁。

毕竟人总不能既当选手,又当裁判。

尚书和入阁,自己选吧!

由此,也彻底确立了内阁高于各部尚书的原则。

尚书做得好,便升迁入阁;做得不好,年老之后便致仕辞官,归居乡里。

至于内阁再升迁,那就给个荣誉头衔,也就是所谓的三公。

与此同时,林朝虽然保留了九卿,却把他们的品级从秩中二千石降为了秩二千石。

五部尚书秩中二千石,各部侍郎秩二千石,内阁诸公秩五千石,都察院院首秩五千石,左右监察御史秩二千石。

而之前林朝设立的太尉诸府,诸如贾诩掌管的顺天府,郭嘉掌管的校事府,以及张机的济世府,甚至是甄尧和糜竺所在的商业府,也都从秩千石提升为秩二千石。

行政方面大刀阔斧改革完毕后,林朝又把目光瞄向了军机府。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军机府令,为秩五千石,其余众人秩二千石。

当然,这个改革过程肯定受到了反弹。

不过以如今林朝手中筹码,已经不需要跟那些反对者虚与委蛇。

谁反对,就罢谁的官。

再反对,就杀人!

本来这群人就被李儒限制在长安城中动弹不得,如今想跟林朝玩,自然不是对手。

莫说他们,便是全天下世家一起反对,如今的林朝也不怕。

他的依仗并非已经登上皇位的刘备,也不是手中的大军。

而是徐、冀、青、兖、幽五州数千万的百姓民心!

更是这些年羽山学宫培养出的近十万名读书人!

只要这些人在,便是天下人一起反对又如何?

你不想当大汉的官?

好极了,有的是人当。

等处理完了这些问题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年底。

这一日,林朝借着家宴为名,将荀彧、荀谌、崔琰、田丰等人全都叫到了自己家中。

经过前番改革,如今的荀谌、田丰、甚至是在外未归的沮授,都已经准备卸任尚书之位,继而升入内阁,与荀彧公掌诸事。

至于崔琰,现在已然是和内阁众人平等的秩五千石高官,自然不需要再行升迁。

这顿家宴倒也和谐,众人吃着火锅,唱着歌,正是一副其乐融融之相,可很快林朝就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为惊诧的提议。

“诸位,某欲开科取士,诸位以为如何?”

闻言,荀彧皱眉道:“子初,何谓开科取士?”

对于这个陌生的词汇,众人都不大理解。

于是林朝一边喝酒,一边把所谓科举制度的雏形给众人讲解了一边。

听完之后,一贯耿直的田丰当场笑道:“如此为国取才,倒也是美事一桩,索性明年开春便施行。”

闻言,众人都纷纷点头赞同。

科举选出来的人才,的确要比察举靠谱。

而且近十万羽山学子,也能有一条好的出路,倒是两全其美。

正在众人欣喜时,林朝又缓缓开口道:“某的意思是说,今后只开科取士。”

砰!

林朝的声音不大,却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荀彧手中的杯子都惊掉在了地上。

荀谌赶紧问道:“子初此言何意?难不成要废察举!”

“不错。”

林朝很爽快的点了点头。

“不可,万万不可啊!”

“有何不可?”

“这……”

荀谌想说,你这是在挖世家的根!

可仔细想想,以如今的情况,就算挖世家的根又如何?

他们还敢反抗不成?

或者说,他们的反抗毫无意义。

望着愣愣出神的几人,林朝笑道:“既然诸位无异议,那便这么定了。友若,你如今还是吏部尚书,明年开春的第一次开科取士,便由你来负责。”

初平十一年年末。

刘备下达诏令,正式废除察举,转而启用科举。

今后,不管你家世再如何显赫,就算是像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这样的世家,族中子弟要想当官,就必须得参加科举!

政令一下,出乎林朝意料的是,居然没有多少人反对。

回过神来想想,这些年天下敢阻碍自己的世家,都被自己杀得杀,贬得贬,如今已然不剩多少了。

虽然有些索然无味,但没人敢阻止终究是好事。

同样是在年末,刘备又下达了另一道诏令——升司徒林朝为丞相,总百揆。

此外,还给了林朝一个大大的特权。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