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六百三十七章 刘焉的疑惑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六百三十七章 刘焉的疑惑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塞外草原这块地方,自西周以来便有游牧民族占据,彼时周人称其为东胡。

说是东胡,其实是周人对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所有游牧民族的总称,而非指某个部族或者族群。

正如东周时一般,周天子虽然是天下共主,但诸国享有自治权,只需按年向周天子上供即可。

彼时的东胡,大抵也是如此情况。

时间很快来到战国末期,这时在东胡境内一个叫阴山山脉的地方,有一支部落开始飞速崛起,这便是后来盛极一时的匈奴!

可即便如此,匈奴的崛起也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重重磨难。

战国末期,匈奴多次侵袭赵国边境,赵王便派李牧率骑兵两万,步卒五万,弓箭手十万与匈奴在边境会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要知道彼时的匈奴,已经建立王庭,甚至有了左贤王部和右贤王部,可以说形成了初步的完整建制。

纵然如此,匈奴还是败在了赵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之下。

自此十数年,匈奴不敢南下。

而后秦朝初年,匈奴恢复了元气,又开始寇边袭扰。

雄才大略的始皇帝自然不会容忍这种行为,遂派出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主动出击。

这一战,不仅打得匈奴人望风逃窜,更是直接收复了河套地区,足可称之为大胜而归!

可匈奴人只是被打败,却没有被打死,随时还会有卷土重来的可能。于是此后的十余年,蒙恬便在北边建造长城,将原本燕国和赵国境内的长城彻底连接了起来,以此抵御匈奴的入侵。

匈奴得知蒙恬一直在北方镇守,心中自是恐惧,直到蒙恬死后数年都不敢进犯。

而后秦朝灭亡,楚汉争霸,华夏大地经过数年震荡,百姓死伤惨重,生者面有菜色,直到西汉政权建立时,中原已经虚弱到了极点。

可此时的匈奴却养精蓄锐十余年,得知蒙恬已死,威严强悍的秦帝国已亡,便又趁机大举进犯。

有前人珠玉在前,彼时虽然刚刚建国不久,但汉高祖刘邦依旧想效仿秦始皇,遂亲自领军三十万北上与匈奴决战。

这一战,刘邦当然是信心满满。

毕竟纵观前朝,哪怕是偏安一隅的赵国都能痛揍匈奴,自己如何会败?

可一向知人善用的刘邦,此次却忽略了两个能导致战争胜败的关键条件。

其一,无论是战国末期还是秦朝初年,匈奴都远不如此时强大!

其二,刘邦虽然政治属性点满,但在军事方面嘛……虽然称不上狗屁不通,但至少也是个人菜瘾大。

刘邦一顿操作猛如虎,初期也的确连连取得胜果,正当刘邦想乘胜追击,接着奏乐接着舞的时候……就被匈奴围在了白登山上。

最后还是靠着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妾,才得以逃出生天。

这次惨败让刘邦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匈奴已成气候,就算能击败,也不可能将其剿灭,不如先休养生息,待到时机成熟后再行攻伐。

于是,汉朝便开始了对匈奴长达数十年的和亲政策。

直到数十年后,汉武大帝横空出世,君临天下,凭借着乾纲独断的威严,以及文景两朝攒下的家底,就此拉开对匈奴反击的序幕。

谈到汉匈之战,就不得不说到两位名将,卫青和霍去病!

这两位乃是天生的将才,比之兵仙韩信虽然差了点,但对付匈奴人却是足够了。

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一直奉行着不服就干的强硬手段,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匈奴,虽然没能真正意义上将匈奴人打得亡族灭种,却也生生将处于上升期的匈奴政权打得分崩离析!

汉武帝死后三十余年,匈奴终于向汉朝称臣朝贡!

最最关键的是,由汉武帝主导的这一系列汉匈之战,打出了后来两汉的血性,打出了汉人的尊严,打出了中原文明的优越,打出了一汉当五胡的气势!

自此以后,再面对北方异族的时候,汉朝大多数时候都是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挨打。

自此以后,在对待周边异族的态度上,汉人都是充满了不屑与轻蔑。

自此以后,大汉正式登顶,周围小国无不称臣纳贡。

简而言之一句话,自汉武帝砍翻了了匈奴之后,大汉对周边异族的威慑力达到了巅峰,谁不服就打谁!

汉朝表示,你们这些瘪三,最好老老实实听我的话,不然就干死你们!

于是西域和北疆一众异族纷纷跪舔,表示大佬,惹不起,惹不起……

时间到了东汉时期,匈奴饱经汉朝打压而逐渐没落,经过两次分裂之后,早已不是那个控弦三十万的草原之王。

然而原本被匈奴压制屠戮的东胡部落,却又有两支部族异军突起,正是鲜卑和乌桓。

原本鲜卑被匈奴世代奴役,可等汉朝打败了匈奴之后,鲜卑马上发动了技能——左右横跳!

一句投身到了汉朝的怀抱,对东汉称臣朝贡。

此后数十年,鲜卑一直夹在两个庞然大物中求生存。

今天大汉打过来了,汉天子就是草原上唯一的太阳!

明天匈奴打过来了,单于就是我鲜卑族世代的主人!

这一手横跳的确高明,不仅免除了自身的危险,更是成为匈奴和大汉争相拉拢的对象,鲜卑由此渐渐强盛。

直到公元一世纪末期,眼见匈奴逐渐衰弱,鲜卑再也受不了头顶上的压迫,遂联合东汉对匈奴发起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

也正是这一系列的战争,将匈奴彻底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匈奴显然不明白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跟大汉打了几百年,最后却被家奴给一窝端了。

将匈奴打败并驱赶到西域之后,鲜卑正式走入强盛时期。

等到东汉的社会矛盾日渐尖锐,世家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国力渐渐衰弱的时候,鲜卑也撕下了温顺的面具,正式叛汉自立,并且开始袭击大汉边境,杀掠吏民。

公元156年,檀石槐横空出世,统一鲜卑各部族,效仿匈奴设立王庭,正式建立了一个横跨万里的强盛国度!

也正是从此时开始,鲜卑开启了数十年不间断袭扰大汉边境的历程。

每年冬天,生活在凉州、并州、幽州的百姓都要经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或被杀,或被掳,或家人惨死,或家破人亡……

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灾难后侥幸存活的百姓,生计本就无处着落,却还得每年缴纳朝廷的赋税,然后明天冬天再来一轮……

如此循环往复,也就不难理解汉末的边防军为何萎靡不振了。

公元177年,眼见鲜卑在檀石槐的统领下日渐强盛,搞不好会成为第二个匈奴,于是东汉发动了一次对鲜卑大规模的远征。

可结果嘛……却被打得大败而归。

自此,鲜卑的崛起不可遏制,也不可避免。

可就在这顺风顺水的关头,一代雄主,鲜卑首领檀石槐却在三年后暴毙身亡,鲜卑自此分裂。虽依旧强悍,却各自为战,终究没能形成如之前匈奴那边的世代传承。

游牧民族不同于农耕文明,能不能形成统一政权全看运气,就算侥幸形成了,也可能随着首领身死而分崩离析。

檀石槐身死之后,大汉总算松了口气,可不久后国内便爆发了黄巾起义等一系列事件……

直到三州之战结束后,林朝派张飞深入草原腹地,探查地形和草原诸部落的分布,就是为了将来清扫异族做准备。

如今距离檀石槐已经死了十一年,鲜卑诸部落除了侵略大汉边疆外,也一直在自相攻伐,处于眼中内耗阶段。

倘若要清扫这些异族,如今却是最好的时机。

“弹汗山?”

张飞满脸疑惑道:“那是何处?”

辛评笑道:“昔年檀石槐建立的王庭,便是在这弹汗山之北。檀石槐虽身死十一载有余,可此处仍有大量胡人聚集。将来若要进击胡虏,此地最为关键。”

闻言,张飞惊喜道:“辛先生你方才说此地便是终点,也就是说走完这一遭,咱们便能回徐州了?”

在北疆待了近半年时间,张飞的确有些厌了,做梦都想着回到郯县喝酒吃肉,与众人吹吹牛皮。

可辛评却摇了摇头。

“恰恰相反,这弹汗山虽是咱们此行的终点,却也是起点。”

“辛先生……咱们能话说得明白些吗?”

辛评扭头看着张飞,满脸认真道:“翼德,你可知林长史为何独独派你来北疆走一趟?”

“因为子初答应过某,将来北击胡虏时,让某做一军主将!”

说到此事,张飞笑得很是灿烂。

辛评摇头道:“就算任命你为一军主将,但这千里草原,茫茫大漠,连敌人都找不到,你又该如何用兵?”

“这……”

张飞顿时没了声响,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辛评见状叹了口气,细细解释道:“林子初之本意,就是让你我行遍胡虏所在的每一个角落,将他们所在之处的地形、河流、人口、兵力都探查一遍,将来大军出击时,才不会无功而返。

翼德你若是能将这些都记在脑中,将来独领一军出战,便是封狼居胥也未可知。”

听到封狼居胥这四个字,原本还有些迟疑的张飞顿时变得神情肃穆,目光前所未有的坚定,拳头攥得死死地。

“多谢先生解惑,某知道该怎么做了!”

见张飞豁然开悟,辛评笑着点了点头。

张飞渴望建功立业,他辛评又何尝不想?

当初林朝将他比作高阳酒徒郦食其,就是刻意抹去他背叛袁绍的污名,从而让他坦然接受封赏。

可辛评却直接拒绝了,并自愿远走北疆,就是想名正言顺的立功。

他没有张飞那种野性的直觉,但他知道如何弥补,所以这一路上所遇河流地形,风土人情,辛评皆记录在案,就是为了将来进军北上做准备。

待到他年征伐草原时,张飞为将,自己为军师,北上痛饮胡虏血,千秋功过竹帛载!

己志得成而名留青史,岂不美哉!

一念及此,辛评眼中暴起一阵光芒,胸中好似有一团火在燃烧,也不觉得冷了。

“辛先生,来!”

张飞却从行囊中弄出了一袋肉干,一壶美酒,示意辛评尝一尝。

辛评接过肉干放入口中,努力咀嚼一阵,才艰难得将一块肉干送入腹中。刚想喝口酒顺一顺喉咙时,却发现壶中美酒早已成冰。

“翼德,这酒却是喝不成了。”

辛评摇头苦笑道。

“唉,都怪这该死的鬼天气,过年也不让人吃口好的。”

张飞咒骂一声,声音中也充满了无奈。

辛评这才反应过来,明天便是年节了……

……

益州,广汉郡,绵竹县。

近两年来,刘焉的身体不是很好。

毕竟也是知天命的年岁了,体弱也是常理。可偏偏最近背部又生了一个大疮,疼得刘焉坐卧不能,身体虚弱的同时,脾气却愈来愈暴躁。

眼看初平三年即将过完最后一天,在家中修养的刘焉,却接到了刘备使者来拜见的消息。

不提刘备还好,一提起刘备,刘焉顿时高高皱起了眉头,神情有些愤怒。

昔年刘备中山起兵时,时任冀州刺史便是刘焉。按理说刘焉对刘备有提携之恩,两人理当关系亲密,可事实却没有这般简单。

昔年中山之事,先是刘备向刘焉请求募兵剿灭张纯,刘焉也爽快答应,遂使荀谌送来一封调令,却通篇都是些模棱两可的话。

简而言之,有功我要占七成,有过你刘备全背着。

被林朝识破刘焉的意图后,刘备便对刘焉有些不满,只是当时没有表露出来。

而后灵帝驾崩,刘焉趁机赶赴益州上任,却被林朝带人堵在了雒阳城外,眼看即将干掉刘焉时,刘备和卢植刚好赶到,这才给了刘焉逃出生天的机会。

此事过后,刘焉越想越后怕,多次对周围人大骂林朝卑鄙!

再到后来的讨董之战,刘焉并没有参与,甚至连一点表示都没有。

再后来到今年的三州之战,刘焉依旧没有参与,却一直密切关注着战局。

得知袁绍败亡,曹操远走司隶的消息后,刘焉便长长叹了口气,说不清是喜是悲。

因为雒阳城外的事情,刘焉对刘备自是没什么好感。但他始终是宗室出身,却又不愿见袁绍得胜,心中的矛盾可想而知。

如今刘备选在年末遣使而来,究竟意欲何为?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