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六百二十三章 诸葛亮拱白菜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六百二十三章 诸葛亮拱白菜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徐州现如今的权力结构,皆是林朝一手造就。对此,刘备也是非常放心的。

作为君主,刘备之所以对林朝有着毫无保留的信任,除了他本身豁达宽仁的性格因素之外,还有三个重要原因。

其一,历史的惯性。

纵观以往的历史,哪怕追溯到三代以上,都鲜有臣子篡位的成例。

权臣不是没有,诸如伊尹、周公、乃至后来的霍光等人,都是能左右江山社稷的权臣。但这些人中除了王莽以外,都是真正的忠于社稷之臣。

即便是汉初铲平诸吕之乱的周勃、陈平等人,也没有自立为王,而是选择了刘氏子孙继承大统。

可见时至今朝,人臣皆少有篡位之心。

其二,他与林朝结识于微末之间。

昔年中山起兵时,他刘玄德不过一县尉,而林朝却已举孝廉即将入仕,两人的地位实在说不好谁高谁低。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林朝毁家纡难支持刘备起兵,等同于带资入股,一路走来又居功至伟。就算是昔年萧何之于刘邦,也没有如此境遇。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林朝掌权而不专权。

这些年来,无论时局如何变动,刘备集团的实力如何扩大,林朝都很好得把握了君臣之间的平衡。

政务上,林朝设立内府,将手中之权平摊分化。

兵马方面,林朝设立了换防政策,同时强烈劝谏刘备没事就去军中走走,加强与将士们之间的情谊,一举消除了士兵只知将军而不知君主的隐患。

至于个人声望,林朝这几年一直将抚民以生的政策成果,努力转化为刘备的名声。

如今的徐州,政务方面大家可能会出现分歧,但在士兵和百姓的心中,刘太尉之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从。

说句不客气的话,只要刘备一道禁令,任何人都调不动一兵一卒。

只要刘备登高一呼,百姓必然景从如云!

如此一来,刘备不怕任何人夺权,自然也就能大胆放权。

至于私交方面,荀彧荀谌等人虽是治世之大才,却不是他刘玄德无话不谈的朋友。郭嘉虽然跳脱随性,刘备最是脾气相投,但可惜不太稳重。

只有林朝一人,与刘备仿若民间夫妻一般,彼此知之甚深,凡事必先商议一番。

也正因如此,刘备入城便宣布今晚设宴款待百官,随后命百官自行散去,却带着郭嘉一同到了林朝府上做客。

当然,那块石碑也被一同抬进了林府。

虽然郭嘉曾言徐州能解此谶言者不过三人,但刘备还是想先听听林朝的意见。

厅堂中,刘备也不买关子,直接指着那块石碑道:“子初,你对谶纬一道,可有钻研?”

林朝故作惊讶的看了石碑一眼,这才拱手道:“玄德公明鉴,朝昔年师从郑公,先学算学,而后钻研经义。至于谶纬之道……倒只是略懂皮毛而已。”

“略懂就好,略懂就好……”刘备闻言大笑,指着石碑道,“子初,你且看此碑文究竟有何深意?”

闻言,林朝只得假模假样看了一会,又皱眉思索了一会,看得旁边的郭嘉想笑又不敢。

其实林朝派人雕刻碑文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而石碑上的六句话说是谶言,倒不如说是字谜。

谶言还好,可这个时代玩字谜的方式尚未普及。所以莫说刘备,纵然是郭嘉和贾诩,也看得一脸茫然。

林朝之所以疑虑思索,一者是做给刘备看的,二者便是在考虑这玩意要不要由自己解出来。

思索半晌之后,林朝终于决定还是有自己来解。

不然石碑弄到老师或者蔡邕那去,俩老头不明其意,一番查阅经典后按照谶纬的方式来解,指不定会给出什么答案呢!

反正称王之事自己之前撇得足够干净,此时出手倒也不怕。

想着,林朝脸上的疑虑变成了惊喜,对刘备一拱手道:“恭喜玄德公,此乃上苍受命,预示玄德公将成就大业!”

“何解?”

听林朝这么说,刘备顿时松了口气,却又开口问道。

林朝指着碑文的第一行对刘备笑道:“玄德公请看,燕赵之中,五行之侧,其实指的是一个地方。”

“何处?”

郭嘉开口问道,此时他已经差不多看破端倪了,只是他没想到这句话还能这么玩。

“中山。”

“为何?”

林朝笑道:“玄德公容禀,昔年先秦之时,燕国与赵国之间,是否还有国家?”

郭嘉适时开口道:“子初此言,未免太过牵强。燕赵之间除了中山国之外,还有代国。”

听到郭嘉的话,刘备也不禁点了点头。

“代国在赵国之北,燕国之西,不符合燕赵之中的谶言。再来看后半句,五行之侧。五行应是指五行山脉,在燕国与赵国中间位置,又在五行山脉旁边的,便只有中山国。”

中山?

某恰好就是从中山起兵,这谶纬果然与某有关!

闻言后,刘备不禁继续问道:“子初高见,第二句呢?”

“第二句,朝苦思良久,终于有了些眉目。应该指的是一个字,或是一个人。”

“谁?”

林朝分析道:“栋梁之臣,代表此人位极人臣。攻伐必克,则是点出了此人的名字。”

刘备苦笑道:“子初,这种时候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

“遵命!”

林朝一拱手,转而取出纸笔,在上面写了一个字。

刘备和郭嘉近前一看,却都愣住了。

因为这个字,正是一个‘胜’字!

结合前面的地点中山,此人的身份已经不难猜出了,那便是中山靖王——刘胜!

刘备一顿迟疑后,才看到问道:“子初,这个字,可是先祖中山王之名讳?”

“不错。”

林朝点点头,肯定了刘备的说法。

“第三句呢?”

“与第二句一样,指的也是一个人。”

林朝又提笔,在纸上写了一个‘贞’字,用来代表初代陆城侯刘贞,正是刘备的直系先祖。

“玄德公,这第三句中的千秋二字,便是指从中山王到陆城侯,从此代代相传,一直传到某一个人。”

听完这句话,刘备心中已经有了预感,但还是开口问道:“那人是谁?”

林朝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继续指着第四句道:“东临三水,三水者,海也。东临三水,便是指地处东海之滨的东海郡。至于中有一德,便是代指此人极具德行。”

“子初此言,某却又不同见解。”郭嘉跳出来笑道,“在某看来,此人不仅极具德行,名字也应有一个‘德’字……”

说着,郭嘉便对刘备郑重一拱手道:“主公,结合方才子初所解前三句,某以为此人便是主公无疑!”

“不错,朝也与奉孝持同等看法。”林朝也拱手道。

面对二人的肯定,刘备脸上却是阴晴不定,整个人陷入了沉思。

而让他思索的原因,则在最后两句。

昔年高祖刘邦立国传两百载,便被王莽篡夺国祚。后来光武帝刘秀平定天下,这便是再兴汉室。

如今天下再度烽烟四起,群雄并立,虽天子仍在,但政令连宫门恐怕都传不出去。比之王莽篡汉时的情形,恰有异曲同工之妙。

若刘备此时扫平天下,便可称之为三兴汉家,延续国祚。

至于最后一句,则是预示刘备会登基称帝。

让刘备为难的,也正是这一句。

匡扶天下没问题,可关键是如今天子尚在,他刘玄德自然不能称帝。

以刘备的为人,也干不出如董卓那般鸩杀天子的举动。

可谶言又说他将继承大统,延续国祚……

刘备心中挣扎良久后,目光才又恢复清明。

罢了,某自恪守本心,又何必理会些许谶纬之说。

若天命在吾,自不必杞人忧天。

若天命不在吾,那某便匡朝宁国,留清名于后世!

刘备心中已打定主意,面对林朝和郭嘉的道贺,便缓缓摇了摇头:“此等谶纬,不过是胡言乱语,切不可当真!子初,回头你便令人粉碎此碑……”

“主公,不可啊!”郭嘉赶紧大声劝道,“谶言曰天命在主公,何不置此碑于城外,然后昭告天下,如此便可使……”

“奉孝住口!”

刘备陡然提高了声音呵斥道。

“昭告天下如何?天下人皆知又如何?你难道想让某效法董贼,弑君夺位不成!”

面对刘备突如其来的震怒,郭嘉当即冷汗就冒了出来,自知失言的他赶紧拱手道:“主公息怒,嘉并无此意。”

“没有这个意思就好……”

见郭嘉认错,刘备的语气也缓和了些,继续对林朝说道:“子初,等某离去之后,你即刻命人粉碎此碑。咱们三人方才所言,切不可外泄。

奉孝,你着即命校事府监视当日泰山顶上见过此碑之人,但凡有敢胡言乱语者,斩立决!”

“遵命!”

林朝和郭嘉赶紧拱手道。

眼看二人没有异议,刘备这才松了口气,却又笑道:“某先行离去,晚些时候你们自行前去赴宴。”

“恭送主公!”

林朝和郭嘉又拱手道。

等刘备离开之后,林朝瞅着仍在不停叹气的郭嘉,口中打趣道:“奉孝,看你平日里眼高于顶,方才为何如此愚蠢?”

郭嘉苦笑道:“某又何尝不知此言大逆不道,但如此绝佳的机会实在难得,倘若方才主公答应了此事……”

“玄德公若是肯答应,那他便不是玄德公了。”林朝说着,便向外面走去,“某要开始干活了,稍时还有晚宴,便不留你在此吃饭了,请回吧。”

闻言郭嘉一愣,赶紧跟了上去。

“子初,你不会真的要粉碎这块石碑吧?”

林朝目光似笑非笑道:“你说呢?”

郭嘉:……

……

刘备在外征战近一载,如今凯旋而归,准备设宴款待群臣,规格自然不能寒酸,

于是田丰便咬了咬牙,从府库中掏出了足以使他肉痛的钱粮,举办了一次颇为丰盛的酒席。

当然,这个时代冬天自是难得见到蔬菜,所以酒席大部分都是肉类。

不过以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肉肯定不会吃菜,倒也合众人的胃口。

刘备打定主意要与众同乐,所以连一些重要官员的家眷都一并设宴款待。男子居正堂,女子前往后宅,由糜氏设宴款待。

一时间,太尉府上下都忙碌了起来,一副人声鼎沸的模样。

等到晚间时分,快要开席的时候,林朝才带着林夕、貂蝉以及荀采等众女一同前往赴宴。

倒不是林朝不肯早去,只是上下尊卑的礼节不能不顾。林朝若是先去,那些比他晚到之人又该如何自处?

再者,林朝先到了,每来一个官员都必然要上来拜见。如此林朝不胜其烦,那些人也不好受,不如晚到一些,大家都方便。

刚出了府门,却看见诸葛瑾带着诸葛亮在门前等候,旁边还站着甄俨兄弟,以及甄氏还未出嫁的两个妹妹。

嗯……直到林朝一脚迈出门槛之时,诸葛亮还拉着小甄宓在一旁窃窃私语。

诸葛亮也不知说了些什么,竟引得小甄宓娇笑连连,面色通红。

这一幕看得林朝大为惊诧,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有些惊讶,也有些高兴,更多的则是老怀大慰。

莫非诸葛亮要带小甄宓去看金鱼?

不容易啊,自己养的小猪仔,也终于学会拱别人家的白菜了!

“拜见长史!”

见林朝出来,众人连忙拱手道。

“免礼!”

林朝挥了挥手,却大步走到了诸葛亮面前。

“老师。”

诸葛亮一拱手道,一如既往的乖巧懂事。

不愧是荀彧调教出来的,哪怕被林朝看破的小心思,也能瞬间变得泰然自若。

再看甄宓,表现就差多了。见林朝走过来,马上低头摆弄着衣角,用以掩饰自己的窘态。

啪!

林朝二话没说,当即在诸葛亮头上拍了一下。

“哎呦!”

小亮仔抱着头痛呼一声,不解的问道:“老师这是何意?”

林朝低下头,在诸葛亮耳边低声道:“阿亮,你方才在干什么?”

“额……”

小诸葛亮的脸皮还是不够厚,当即结结巴巴道:“老师,弟子方才只是……邀请甄家妹妹……去家中做客……”

“甄家妹妹?”

林朝狐疑的目光在诸葛亮和甄宓之间扫来扫去,口中说道:“阿亮,你不是该叫姨娘吗?”

诸葛亮:???

老师,咱们各论各的好吗?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